20142015第一学期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册王燕(物理)
- 格式:docx
- 大小:80.55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三章光现象综合实践活动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研学案学校:设计教师:设计时间:【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树荫下的光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培养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意识和能力。
2.体验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能针对问题提出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用已学知识论证结果。
【教学重点】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科学探究法等【教学器材】有不同孔的卡片、光屏、照相机、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①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②小孔成像中所成像是什么性质?”两个问题引出新问题。
二、探究过程(活动方案)发现问题:晴天的正午,从树荫下走过,你会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光斑,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光斑形状不规则,还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些圆形光斑的亮度较暗。
那么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和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猜想: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的缝隙的形状有关。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大小有关。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光斑的亮度与树叶间缝隙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在卡片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孔。
卡片1带有孔的尺寸都为1cm 的四个小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卡片2带有孔的尺寸都为3mm的四个小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卡片3带有一个孔的尺寸为3mm的正方形小孔,卡片4带有三个孔的尺寸依次为1mm、2mm、3mm的正方形小孔。
收集证据针对猜想1和2进行探究,控制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让太阳光透过大小相近(孔的尺寸较大),形状不同的卡片1上的四个透光孔,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
拍照并进行记录。
小孔的形状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光斑的形状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光斑的亮度通过四个小孔的光斑的亮度基本相同,均较亮注:孔的尺寸都为1cm,置于白纸上方1m处表1控制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让太阳光透过大小相近(孔的尺寸较小),形状不同的卡片2上的四个透光孔,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
高一物理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二、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15.(1) D (2)B (每空2分)16.(1) 0.74 (2)0.64(每空2分)17.(1)如图(2)25(每空2分)18.(1)天平(2分)(2)AB (2分,部分正确1分,选错得零分) (3)AD (2分,部分正确1分,选错得零分)三、本题共4小题,共 40 分.19.(8分)解:(1)2210s /m 3s /m 2159---===t v v a t (3分)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分)(2)由20-0at v =得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所需的时间s 5s 315002===a v t - (2分) 汽车刹车6s 内的位移大小m 5.37m 5215t 220=×==v x (2分) 20.(10分)解:(1)对雪橇有Mg F F N =+θsin (2分)解得N 380=N F (2分)由牛顿第三定律,雪橇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80N (1分)(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Ma F F f =-cos θ(2分)N f F F μ=(2分)解得雪橇加速度大小2s /m 68.1=a (1分)21.(10分) 解:(1)对绳子的中点受力分析有平衡得 θsin 2T F F =(3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C AD B C C ABC BD CD A A AD AB解得绳对箱子的拉力大小为θsin 2F F T =(2)分 (2) 对箱子受力分析有平衡得 f T F mg F +=αθsin cos (3分) 箱子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 为αθθsin sin 2cos mg F F f -=(2分) 22.(12分)解:⑴设货物在斜面的加速度为a 1,在平面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cos sin ma mg mg =-θμθ (2分)2ma mg =μ (1分) 代入数据得:22 1.25m/s m/s 45==a (1分) 222s /m 33.4s /m 325==a (1分) ⑵货物到B 点的速度t a v B 1=(1分)由B 运动到C BC B x a v 222=(1分) 解得 2.89m m 335==BC x (1分) ⑶设货物在A 点的速度为0v ,由运动学公式得 由A 点到B 2121t a x AB =(1分) AB B x a v v 12022=-' (1分) 由B 点到墙角 x a v B ∆='222(1分) 解得7.07m/s m/s 250==v (1分)。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册(2014 — 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小组名称:中卫市常乐中学尖嘴玻璃管、橡皮管、球形烧瓶、三夹板、记生课后去自制彩色陀螺实验。
制作方法:1、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颜色要尽量浓一些并纯正。
2、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着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陀螺质量要大些,可保证在较长时间内高速转动,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的大小,即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以看到多种颜色,记录结果。
温馨提示:让学生亲手去做一做,并记录下实验结果,作为相互交流的素材。
师生小结记那么这种微小的形变我们必须想办法看到它,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实验设计的难题。
现在我就研究微小形变的方案予以阐述。
数学原理:柱体表面积一定时,圆柱的体积最大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演示微小形变的。
其在教学中按照此法演示,因液面升降的幅度很小,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次方法:若效果不明显,可改进,二次放大。
改动方法如下:将细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拉成如图2所示的形状,将较粗的一端少许插入红墨水中,用手封住细端后将玻璃管提出,连同橡皮塞一起插入装满红墨水的扁玻璃瓶后放手,在细玻管中将形成被空气分开的红墨水和水两段液体柱,通过挤压橡皮塞等方法将红墨水部分的液体柱调整到玻璃管粗细交接的一段(如图2所示)。
这样,再用手挤压扁玻璃瓶时,细管中红墨水部分液体柱的升降就更为明显,演示效果更佳。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把普通玻璃管换成把玻璃泡去掉了的温度计上的毛细管,这样红色液体柱上升的高度就明显些。
纸板的长度可以根据条件自己决定。
纸板长一些,潜望镜就可以做得高一些。
制作过程在纸板上划出三条平行线,象图中所表示的一样,每条线之间的距离都是七厘米。
把涂黑的部分剪去。
用刀子沿着虚线划一个痕迹(注意不要划透)。
然后,利用桌边折一下,这样就做成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用牛皮纸把它粘好。
用白胶布把小镜子象下艇在水下航行的时候,也必须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情况。
兴义知行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王邦恒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结束了。
在本学期中,本人任高一(1)、(2)、(3)、(4)、(5)、(6)班的物理教学工作,回顾一下这学期的教学,我把我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开学前,2017年6~8月份,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在兴仁片区开展招生工作,发放我校招生单页两大捆,约四千多张,拨打招生电话六百多人次,对学校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招来学生数十名学生。
在物理教学工作上:一、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普通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在衔接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
讲授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检测题(注意:请各位考生将答案做在答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min)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进表格内,每小题3分,共21分)1.小光同学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他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A.长为3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B.长为1m、分度值为1cm的木尺C.长为2m、分度值为lcm的钢卷尺D.长为30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都是靠空气传来的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C.深夜我们耳朵贴近地面可听到远处的脚步声,说明固体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15℃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下列光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看到池中的鱼变浅C.影子的形成D.瞄准射击4.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5.广东的春季,经常会见到教室的墙壁、地板非常潮湿,而吹北风时,墙壁、地板会很快变干。
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顺序是A.液化汽化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D.液化升华6.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40℃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的7.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8.一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在他记录的数据后填写上适当的单位: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个人的身高是16.40——。
高三物理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14:00-17:00活动地点高三教学楼301教室参与人员- 李老师(组长)- 张老师- 王老师- 刘老师- 陈老师活动议程1. 复习上一次备课内容(14:00-14:15)- 上次备课主要内容: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探讨教学方法。
2. 讨论本章节教学重难点(14:15-14:30)- 本章节:电磁学- 教学重难点:- 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电流和电阻- 磁场和安培力3. 分享教学方法及经验(14:30-15:00)- 张老师分享:利用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概念。
- 刘老师分享:通过例题讲解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4.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分配(15:00-15:15)- 李老师负责整理电磁学相关实验资料,张老师和王老师协助。
- 陈老师负责收集经典电磁学例题,刘老师和王老师协助。
5. 布置下次备课主题和任务(15:15-15:30)- 下次备课主题:能量守恒与转化- 任务分配:- 李老师:梳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张老师:探讨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 王老师:整理相关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刘老师:负责搜集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陈老师:制作能量守恒动画演示,辅助教学6. 活动总结与反馈(15:30-16:00)- 各位老师对本次备课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认为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团队合作精神。
7. 活动照片(16:00-16:15)- 拍摄集体备课活动照片,记录美好瞬间。
备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圆满成功,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共同为提高高三物理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
希望今后继续加强团队合作,共同迎接高考挑战。
16.某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
其中记录错误的数据是 ( )A.质量50kgB.身高1.6mC.心率75次/秒D.体温37℃17.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米 B.分米 C.厘米 D.微米18.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19.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
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以上都不正确2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 A与BB. A与CC. B与CD. C与D2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高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22.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C.放大镜把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23.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
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表示这一现象的是()24.在“2014年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涵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她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海波晶体(熔点为48℃)。
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48℃左右,人即可饮用,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 A.海波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B.海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海波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海波熔化吸热、液化放热25.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8cmB.15cmC.20cmD.40cm26.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师:邓强中本学期即将过去,对我来说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
本学期里,我担任八年级⑴、⑵、⑶三个班物理教学,一年来,我以学校及各处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
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也成熟了。
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我县初中物理教材统一采用的是人教版本,本学期物理教学容共分六章: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通过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我努力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任务。
二、学生学习情况:我担任的八年级三个班,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不够灵活,八(1)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八(2)班学生中等成绩较多,八(3)班学生不调皮,但学生没有尖子生,中等生也少,总体来说,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
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三、主要教学经验与体会: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要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开学以来,我按以下方法具体实施教学工作:1、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精心备写每一个教案2、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
s t O II s s 0 I t M (t ,s ) 浙江省湖州市六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 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第1卷(客观题)和第2卷〔主观题〕两局部,试卷共4页四大题;总分为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1卷做在答题卡上,第2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3、本试卷取g =10m/s 2,第1卷〔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2分。
〕1.如下几种运动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 )A .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动作时D .乒乓球比赛中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时2.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如此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3m/s ,如此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如此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如此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如此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4.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 .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却很小是可能的C .物体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却在减小是不可能的D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样,且加速度又在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5.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如此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 .鸡毛和铁球都可以悬浮在空中C .天不会下雨D .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 6.如下列图I 、II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 B .M 点表示两物体在0-t 时间内有一样的位移 C .0-t 时间,P 的位移较小D .0-t 时间,P 的速度比Q 大,t 时刻以后P 的速度比Q 小7.一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外表竖直升空,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列图,图线上A 、B 、C 三点对应的时刻分别为9s 、25s 、和45s 。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连城一中李明州审题人:连城一中蔡运恒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2. 下列说法中哪个说的是时间()A.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国政府开始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B.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播放约30min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00开播D.某学校上早自习从6点55开始3.关于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否看作质点,判断正确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火车可视为质点B.分析高射炮弹的轨迹长度,炮弹可视为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可视为质点D.分析跳高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4. 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①子弹出膛的速度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④子弹头过某点的速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6. 下列有关于运动学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B.加速度反映速度增加的大小C.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D.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一定不等7.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同向时,速度可能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8.古老的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从同一地点出发,发令枪响后龟缓慢地向终点爬去,直至到达终点.兔自恃跑得快,让龟爬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跑,当它超过龟后便在路旁睡起觉来,醒来一看,龟已接近终点了,于是便奋力追去,但最终还是让龟先到达了终点,据此,我们可以将龟兔赛跑的运动过程用位移--时间图象来表示,正确的是( )9. 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前2s内的位移最大B.前6s内的位移为0C.第2s内和第3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10.一皮球从离地高0.5m的地方竖直下抛,与地面碰撞后,反弹到高1.5m处被接住。
2025届山东省定陶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可以得到烛焰清晰的像2.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3.小明参加了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他和三位同学测出的铝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铝块的密度为2.70g/cm3)()A.只有小刚的数据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和密度表中铝的密度相同B.小刚和李红的实验是成功的,因为他们两人的测量数据近似等于铝的密度C.只有张扬的数据不正确,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b物质的密度最小C.a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c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5.用煤油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中煤油液面慢慢升高,在“煤油液面升高”的过程中,有关温度计内煤油的物理量不变的是()A.体积B.质量C.密度D.温度6.某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该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24m/s C.25m/s D.50m/s7.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A.B.C. D.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们利用超声波能够测出海底的深度B.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B.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0.学习了物态变化后,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融化成水是液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C.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达到100℃一定沸腾D.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1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绿叶凝霜D.严冬,大雪纷飞12.两个力先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要产生相同的效果,那么A.只要两个力大小相同B.只要两个力方向相同C.只要两个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同D.两个力大小、方向都相同并且作用在物体的同一处二、填空题13.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________的性质。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燕王乡燕王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的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1.62eV—3.11e V,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n = 3能级的氢原子可以吸收任意频率的紫外线,并发生电离B.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 =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具有显著的热效应C.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大量处于n=4是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要使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其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51eV,而紫外线光子的能量大于3.11eV,故能使n=3能级的氢原子电离;大量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在红外线区,故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大量氢原子由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由以上分析可知D选项错误。
2. 下列关于物理学发展史和单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家汤姆孙经过多次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量了静电力常量,并验证了库仑定律C.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是:Kg、m、N、A、K、mol、cdD.功的单位可以用kg·m2/s2 表示参考答案: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B.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増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C. 封闭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频繁碰撞而产生的D. 一个固体在导热性上呈现各向异性,说明该固体一定是单晶体E.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致参考答案:CDE【详解】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故A错误:B.分子势能在r=r0处最小,故B错误;C.封闭气体的压强由于气体分子对容器壁频繁碰撞而产生的,故C正确;D.各向异性是单晶体的特性,故D正确;E.当分子间距大于r0,液体表面分子间有引力,宏观表现为液体表面张力,故E正确。
天津市五区县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把各小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节奏2.日晷仪是古代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 就可知道时间,如图1所示。
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 .反射B .折射C .色散 D.直线传播3.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种现象属于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2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C D图2图15.2014年3月17日,我国除雾无人机测试成功。
如图3所示除雾无人机被安装在滑翔伞下面。
当它们在空中飞行时,若说无人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A .地面 B .树木C .楼房D .滑翔伞6.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
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A . 超声波B . 次声波C . 红外线D . 紫外线7.小明利用电冰箱制一些冰块,他在制冰盒里倒入一些冷水,然后放入电冰箱冷冻室,过一段时间冰块就制好了。
图4所示的几幅图象中,表示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8.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粉笔,用去一半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A .长度B .体积C .质量D .密度 9.小强在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
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强又重新看到了碗底的硬币。
图5所示是用作图方法说明重新看到硬币原因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图4图310.学完密度知识后,一位普通中学生对自己的身体体积进行了估算,下列估算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 .30 dm 3 B .60 dm 3C .100 dm 3D .120 dm 3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2025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做法中,可以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C.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罩D.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C.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3.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dm,cm,mm B.mm,μm,dm C.nm,μm,dm D.μm,nm,mm4.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A.先液化后凝固B.先液化后凝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熔化后凝华5.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火车车厢B.铁轨C.迎面开来的火车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6.将规格都是“220 V 180 W”的一台电冰箱、一台电风扇和一床电热毯,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若通电时间相同,则产生热量最多的是A.电冰箱B.电风扇C.电热毯D.一样多7.图中正确表示像与物关系的是()A.B.C.D.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m=10cm B.1h=10min C.1min=10s D.1m/s=3.6km/h9.三盏灯“220V 100W”’、“220V 60W”、“220V 40W”都正常工作,则三灯中最亮的是( )A.“220V 100W”B.“220V 60W”C.“220V 40W”D.一样亮10.这是某同学总结的关于光现象的各种说法,①物体在温度高的时候辐射红外线,温度低就不辐射了;②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③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混合光,组成混合光的各种单色光都具有能量;④一束白光斜射向三棱镜的一侧时,折射后紫光的折射角小于红光的折射角。
山东阳谷县联考2025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寒冷冬季的早晨,往往能在草叶上看见晶莹的霜花,它是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熔化B.液化C.凝华D.蒸发2.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与实际接近的是A.人骑自行车正常的速度约为30m/sB.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1min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80cm3.幻灯机的镜头焦距为f,用它放映时,要在屏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幻灯片与镜头间的距离应该()A.大于2f B.等于fC.大于f,小于2f D.小于f4.“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山的倒立的虚像D.山的正立的虚像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C.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D.市区内要求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减弱噪声6.下列几种估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0.2kgC.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D.中学生的质量约500kg7.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8.夏天的池塘旁,蜻蜓点水是常见现象,蜻蜓点水后在水面上击起波纹.王帅同学研究了蜻蜓点水过程,他获得一张俯视照片,该照片是蜻蜓连续三次点水过程中激起的波纹,形状如图.王帅同学利用秒表测得蜻蜓每隔1秒钟点水一次.由图可分析出当时蜻蜓飞行的方向、速度以及水波传播速度分别是()A.向右、2.5m/s、1.5m/s B.向右、3m/s、1m/sC.向左、2.5m/s、1m/s D.向左、3m/s、2m/s9.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50mC.汽车的速度是26.2m/sD.汽车的速度是42.5m/s10.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时,老师和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