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历史沿革与职能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央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包括: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的业务的命令和规章;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经理国库;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依法从事有关的金融业务活动;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北京。
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内设13个职能司(厅),包括: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银行监管一司、银行监管二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合作金融机构监司、统计司、会计财务司、支付科技司、国际司、内审司、人事教育司。
为保证中国人民银行能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有效实行金融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还设立了研究局、货币金银局、国库局、保卫局、培训中心,作为支持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设2个营业管理部,9个分行,326个中心支行,1827个县(市)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是总行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按照总行的授权,主要负责本辖区的金融监管。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设立了印制总公司、清算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直属企事业单位及驻外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设13个职能司(厅):办公厅货币政策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条法司会计财务司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统计司支付科技司银行监管一司国际司人事教育司银行监管二司内审司(一)办公厅组织协调总行机关日常工作,承担有关文件的起草、重要会议的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信息综合、新闻发布、档案、信访、保密等工作。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建和早期发展(1912年-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当时的名字是“中华民国银行”。
它是中国第一个由民主革命政府创办的银行,并且是中国第一家发行国家货币的银行。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财政运作。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积极推动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
它在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支持了许多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发展。
此外,中国银行还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二、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有银行,并且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继续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计划和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它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同时,中国银行还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储蓄、汇款等。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的改革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它逐步实行了市场化经营,加强了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加强了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引进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它还积极发展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扩大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分支机构和代表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还参与了一系列国际金融合作和项目投资,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四、未来发展展望展望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宗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它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的。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一、基本资料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998年年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内部管理架构实施了重大改革,设立了9个具有跨行政区域管辖职责的分行,各省除金融服务类工作组中国人民银行织管理职责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外,其余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类以及内部管理类工作组织管理职责全部由所在区域分行承担,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因管理环节增加而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遭受了央行内部人士、业内人士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诟病。
2001年起,原由分行承担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职责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组织下,陆续划归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从业务角度评价,1998年起实施的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获得成功。
目前,各分行仍然掌握着辖区内重要职务的人事任免权力。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7月开始的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后城市的进出口量占全国的90%。
人民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中共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简称苏维埃国家银行),并发行货币。
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发行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8-1952),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银行体系:一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使人民币成为境内流通的本位币,与各经济部门协同治理通货膨胀;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机构,形成国家银行体系,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整顿私营金融业;三是实行金融管理,疏导游资,打击金银外币黑市,取消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外汇;四是开展存款、放款、汇兑和外汇业务,促进城乡物资交流,为迎接经济建设做准备。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管理和货币发行的机构,既是管理金融的国家机关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作出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具体规定了人民银行的10项职责。
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集中力量研究和实施全国金融的宏观决策,加强信贷总量的控制和金融机构的资金调节,以保持货币稳定;同时新设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过去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由中国工商银行专业经营;人民银行分支行的业务实行垂直领导;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作为协调决策机构;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贷款制度,初步确定了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框架。
1995年3月1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人民银行简介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中国四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的银行,负责监管国内的各家商业银行,是调节国家经济的杠杆。
1.自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所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转交至工商银行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范围发布与履行其职责相关的命令和规章B.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C.监督管理黄金市场D.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E.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3银监会的监管理念的是A.管风险 B.提高透明度 D.管法人E、管内控4 银监会的监管目标是监管者追求的最终效果或最终状态:1、审慎有效监管,保护存款人和消费者利益;2、增进市场信心;3、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批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了解;4、努力减少金融犯罪5属于市场准入的:机构准入 B.业务准入 D.高级管理人员准入6属于中国银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的:政策性银行 B.商业银行 C.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E.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F.资产管理公司7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对会员大会负责8国家开发银行所承担的任务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9农业银行还未在交易所上市10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是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立和早期发展(1912年-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辛亥革命后的动荡时期。
中国银行的成立旨在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主要从事贷款、储蓄和外汇业务,并为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参预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提供金融支持。
同时,中国银行也开始扩大国际业务,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银行积极推动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逐渐成为全球性银行。
中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形成为了全球化的经营网络。
同时,中国银行也积极参预国际金融合作和竞争,与其他国际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
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金融交易和查询。
中国银行还推出了挪移支付、电子钱包等创新产品,方便客户的日常生活。
中国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银行积极参预慈悲事业,捐款捐物,支持教育、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
中国银行还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总结:中国银行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经历了从创立到发展壮大的历程。
中国银行在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银行在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和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价值。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金融机构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由清政府创办,旨在促进国内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的详细描述。
一、成立和早期发展阶段(1905年-1949年)1905年,中国银行在北京成立,最初名为“中国通商银行”,其主要任务是为中国的贸易和金融业务提供支持。
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主要从事外汇业务和贸易融资,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贷款和信用服务。
在20世纪初,中国银行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
它开设了分支机构,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国际结算、汇兑等。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债券发行和金融市场交易,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有银行,并承担起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角色。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积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计划,为国内企业提供资金和金融支持。
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国银行参与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融资,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进程等。
它还发挥了国际金融中介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金融合作。
三、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发展(1978年至今)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并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它开始引入现代化的银行管理模式和国际金融标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逐步扩大了业务规模和国际业务的拓展。
它成为中国境内外企业的重要金融合作伙伴,为跨国公司提供融资、投资、结算和风险管理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它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形成了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络。
今天,中国银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广泛的业务范围。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中国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一、创立与初期发展(1912-1949年)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当时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下属的国家银行。
创立之初,中国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发行货币、吸收存款、放贷以及促进国内外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支持了一系列重要项目,如铁路、电力、矿产等。
同时,中国银行还开展了国内外汇业务,为国家外汇储备的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改革与发展(1949-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银行,其任务重心转向支持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中国银行还承担了外汇管理、国际贸易结算等重要职责,为国家经济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改革开放与国际化发展(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银行改革和国际化发展。
中国银行先后成立了分行、支行和办事处,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
同时,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开展了一系列国际金融业务,如外汇交易、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
中国银行还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银行秉持“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银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分支机构和客户。
中国银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业务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改革,中国银行逐步成长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银行。
中国银行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名称的由来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地解放区的不断壮大,如何将各地解放区使用的不同货币进行统一的管理便摆在了当时的中共领导人面前。
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同志向中共中央上报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其中规定“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为华北财办八条任务之一。
8月16日,中央复电批准了这个规程,并指示各中央局各区财经办事处施行。
1947年9月,中共华东中央局工委书记张鼎丞、邓子恢和董必武联系,建议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以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
董老派南汉宸到渤海去找张鼎丞和邓子恢,商讨成立银行的事情。
中央在8月份批准华北财办筹建中央银行后,董老就考虑银行的定名问题。
他也让大家集思广益。
何松亭同志提出,名字定为“中国人民银行”。
董老听后,说很好。
他说,今天我们创建的中央银行,不仅要考虑到目前解放区货币统一,还要和将来新中国的银行名称联系起来考虑。
1947年的10月初,董老经过刘少奇同志的同意,向中央致电请示,建议成立全解放区的银行。
他在请示中提出了成立解放区银行的建议,并提议银行的名称就叫“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同意董老的建议,让董老组织筹备工作。
这样,“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就确定了。
中央批准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后,南汉宸同志就请董老题写行名。
董老说:“我写的字不太好,最好请林老他们来写”。
这里所说的林老他们,是指朱德、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延安五老。
在南汉宸的再三请求下,董老才答应下来。
后来董老将题字交给南汉宸同志时还说,字写得不好由制版的同志去挑选用吧。
1947年12月的一天,朱德总司令路经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在和筹备处的同志们谈话时也说:“银行名字叫人民银行好,人民银行要永远为人民服务。
”。
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到2008年的60年中,在履行中央银行职责、发挥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维护金融稳定、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改进和提高金融服务、代表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国际金融合作、支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
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由原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而成,以华北银行为总行,地点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于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独立性。
财政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是总行派出机构,它执行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其职责的履行不受地方政府干预。
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32个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9家分行(包括20个金融监管办事处),2个营业管理部,333个中心支行,1660个县(市)支行。
9家分行是:天津分行(管辖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沈阳分行(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分行(管辖上海、浙江、福建);南京分行(管辖江苏、安徽);济南分行(管辖山东、河南);武汉分行(管辖江西、湖北、湖南);广州分行(管辖广东、广西、海南);成都分行(管辖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安分行(管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撤销北京分行和重庆分行,由总行营业管理部履行所在地中央银行职责。
[主要职能]
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有十四项: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
(来源:新华网/人民银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