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89.50 KB
- 文档页数:31
2023年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一、引言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作为一个地质学专业学生,我有幸在2023年参加了在峨眉山进行的地质实习。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地质状况和科研成果。
二、实习背景和目的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了解峨眉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和地质演化历史,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了解峨眉山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地质调查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和支持。
三、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在峨眉山主峰峨眉峰展开实地考察。
首先,我们进行了地质构造的调查,发现峨眉山主要由新生代的碎屑岩和火成岩构成。
其次,我们进行了地貌特征的观察,发现峨眉山地貌主要是由山地地貌和溪谷地貌组成。
最后,我们还对附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为日后的防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2. 采样和实验分析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采样和实验分析。
我们采集了不同岩层和土壤样品,并进行了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此外,我们还对采样的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以了解地质成因。
3. 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在采样和实验分析阶段,我们还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我们得出了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和地质资源潜力。
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峨眉山形成于第三纪,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和火山喷发。
同时,我们还发现峨眉山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和铜矿等。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五、实习总结通过此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因此,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实践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地质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六、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王五。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3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范本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04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专业:tumu学号:2009XXXX姓名: XXX实习地点:黄湾——龙门洞实习时间:8月16日~9月25日实习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1年8 月23 日目录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 (3)1、实习目的: (3)2、实习任务: (3)3、实习要求: (3)二、实习内容: (3)1、地貌部分 (3)1、堆积地貌 (3)2、侵蚀—堆积地貌 (4)3、侵蚀—构造地貌 (4)4、侵蚀—溶蚀地貌 (4)2、岩层: (4)3、地质构造: (6)(1)、断层 (6)(2)、节理 (7)(3)、褶皱 (7)4、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 (7)5、水文条件: (9)6、工程地质问题: (9)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9)2、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10)三、实习心得 (10)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二、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体会
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进行野外实践可以更好地深化知识。
峨眉山的野外地质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的魅力。
峨眉山是一座名山,其地质风貌和构造特点丰富多样。
我们在
野外实践中,可以亲自观察地质现象,感受自然景观,了解地质
构造。
这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地球构造、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
等有很大的帮助。
在峨眉山的野外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学的实践性,在
实地考察中,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比如,我们
了解了不同岩石的成因、组成和性质,并通过实践调查,观察其
分布、变形和变质现象,深入了解了不同岩石形成的历史和过程。
在实践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我们对地质学的认识更加
深入。
同时,野外实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在野
外实践中,我们需要勇于探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积极
发挥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这能够培养我们的从容处事、协同合作、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而这些都是个人成长所必备的素质和
能力。
总之,在峨眉山野外地质实践中,我既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又感受到地质学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同时,我还感受到了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地质学的重要性和魅力,也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升。
峨眉山地质实习工作报告7篇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08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
到2009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
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
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
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
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实习是在峨眉山进行的,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我对峨眉山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边缘,是一座由变质岩构成的典型山地。
在实习期间,我们实地观察了峨眉山的岩石组成、地层构造、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等,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品。
通过观察,发现峨眉山主要由片麻岩、麻粒岩、石英闪长岩、片岩等岩石组成,这些岩石经历了多次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
同时,峨眉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锰矿、铅锌矿等,这为地质勘查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地质调查和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了地质钻探、野外地质测量、岩矿鉴定等实用技能。
通过实践操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地质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地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地质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峨眉山地质特征的了解,也提高了地质勘查和实地调查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地质资源,为地质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2021-07-31峨眉山地质工作实习心得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这次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实习,共参观考察了乐山大佛,大佛寺,黄湾阶地等景点,就景区蕴含着的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内涵,让我深深折服并吸引。
当然,也学到了,看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看不到的东西,让我明白学习一定要实践。
在实习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很多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比如峨眉山低碳旅游建设在住宿,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体现等。
对本专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旅游基本理论知识的感性理解。
通过详细参观峨眉山及其周围景点,了解了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知道不同类型的景点有相对应的景区规划,要联系景区的实际状况进行。
于此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与游客的交流,让我提高了与同学、游客的沟通能力与技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素质拓展,让我感觉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团结的力量。
当大家都是一条心,为了团队胜利而做出的努力,让我很感动。
还有当爬山时,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总之不会让同学掉队,同学之间的情谊也让人难忘。
这次实习,也锻炼了我的毅力,当看到望不到尽头的山路时,也只有不断地往前走。
峨眉山的实习,带给我的是知识的积累,同学情谊的感动,我想这次实习我会铭记在心。
篇二: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天的地质实习在弹指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在这十天的地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一个变化的过程。
由开始对实习内容的一无所知,到老师具体讲解后的慢慢了解,再到最后慢慢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用心学了,认真付出了,你总会有收获。
还记得自己领到仪器那欢喜的场景,对即将开始的地质实习充满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看地质实习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很多原来课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地形联系不起来。
还记得拿到一块块石头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走到伏虎寺、报国寺断层,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个断层、沿途还有很多的滑坡、崩塌、岩溶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才看出来。
【精品】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属于川西高原与川东丘陵交界的山地区域。
此次地质实习旨在带领我们了解峨眉山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探究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其对景区形成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与概况峨眉山地处于四川盆地腹地,距成都市约150公里,是成都周边著名的旅游胜地。
该区域地貌较为复杂,山体纵横交错、山峰密布,海拔高度也十分不平坦,最高点高达3077米。
二、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一)地质构造峨眉山是一座由震旦系到新近纪地层构成的复合构造山,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
它所处的区域是川西与川东交界,地层比较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多次受到或大或小的地震的影响。
(二)岩石类型土石体:由成角石石英斜长角闪岩和黄铁矿脉构成。
火山岩体:由安山岩和流纹岩构成。
变质岩体:由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构成。
花岗岩体:由斑岩、英安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构成。
沉积岩体:由泥灰岩、砂岩和煤系岩炭构成。
三、地质演化历史及对景区的影响峨眉山的地质演化历经了数亿年,其中最重要的演化事件是侏罗系中、新生代早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今天的地貌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峨眉山的地层变化也十分显著,山体结构主要由菱形高原、黄时壮高原和扬子地块周缘褶皱构造等组成。
这些构造和岩石类型为该区域地质景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赋予了峨眉山诸多独特的美景。
除了对峨眉山自然美景的影响,地质演化也给人类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发现。
例如,在峨眉山的某些区域中发现了直径6米的大铁器,这表明早在距今两千年前,人类便在峨眉山一带繁衍生息。
四、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地质演化在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探究地球的历史与现状,以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篇一:峨眉山地质实习报告123四川省峨眉山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习日期:学院:目录一.前沿 (2)1.1交通位置图 (2)1.2地质发展简史 (2)1.3教学实情况 (5)二.地层 (6)2.1地层概述 (6)2.2岩石地层 (6)三.岩石 (7)3.1岩石概述 (7)3.2岩石类型及分述 (7)四.构造 (8)4.1构造概述 (8)4.2褶皱 (8)4.3断层 (9)五.经济、环境、旅游概况 (10)5.1峨眉山经济概况 (10)5.2环境旅游概况 (11)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简述 (13)七.结束语 (13)八.参考文献 (14)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
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
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
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
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
南部到第四系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
峨眉山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
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理论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峨眉山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野外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4′~103°42′,北纬29°21′~29°40′。
峨眉山地区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具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观察了峨眉山地区的地层。
从新到旧,主要有第四系、侏罗系、白垩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和震旦系等地层。
各地层在岩性、颜色、层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资料。
2. 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现象,包括褶皱和断层。
褶皱主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等。
这些构造现象为我们研究峨眉山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岩性观察峨眉山地区的岩性丰富多样,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等。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不同岩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掌握了各种岩性的特征。
4. 地貌观察峨眉山地区地貌复杂,有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地貌类型,了解了地貌与地层、构造之间的关系。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地层、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
总之,本次峨眉山地质实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峨眉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实习成为了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勘探方法,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2023春季学期,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峨眉山进行工程地质实习。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峨眉山位于我国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部,北纬29°59',东经103°48',属于邛崃山脉。
峨眉山的地层出露较全,地质构造复杂,是进行工程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实习期间,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峨眉山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
三、实习内容及成果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地层现象。
通过观察,我们认识到峨眉山的地层主要由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组成。
其中,沉积岩以砂岩、页岩、石灰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大理石为主,火山岩以安山岩、玄武岩为主。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古生物化石,如三叶虫、腕足类等,为地层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地质构造观察在峨眉山的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
褶皱构造方面,我们发现了 several 背斜和向斜构造,它们构成了地层的总体格局。
断层构造方面,我们发现了 several 断层,断层两侧的岩性、地貌都有明显差异,表明断层活动对地层和地貌产生了显著影响。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节理构造,如裂隙、劈理等,它们对岩体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3. 地下水观察地下水是工程地质中一个重要因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调查了峨眉山的地下水分布、动态和水质。
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室内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峨眉山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和变质岩裂隙中,受地形、地貌和岩性等因素控制。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泉眼和岩溶洞穴,反映了峨眉山地区地下水循环活跃。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现象,掌握了地质勘探方法,提高了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实习分工: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三> 地质岩性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二叠系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
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
上统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 厚144~290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茅口组(P1m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厚7~39米。
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宣威组(P2X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
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
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
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
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
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厚183~244米。
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1)飞仙观组(T1f高。
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
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厚181~274米。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地质理论和知识都必须经过实践的过程,才能加深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是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次在昆明、武定、元谋地区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有了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我对《地质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地层、构造、岩石、矿物等地质学基本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以及勤奋的思想和决心。
(二)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1、实习前认真学习实习指导书,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2、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3、认真细致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作好记录,多提问、多思考。
4、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基本情况(一)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
每个班作为一个小组,由一名实习教师指导,组长和员协同老师工作,同时还有班主任负责学生、交通等管理。
(二)实习过程本次实习地点为昆明、武定、元谋地区。
时间为一周,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尝雷钢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三、任务完成情况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如地质构造的识别、对风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现象的认识等;对三大岩类能进行初步识别;能使用地质罗盘测岩体的产状;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并作了详细的野外记录。
峨眉地质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观察峨眉山的地质现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地点为四川省峨眉山。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指导老师对实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地质实习的目的、意义、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野外生存技能的培训,如野外定位、测量、采样等。
2. 实习过程(1)地层观察在峨眉山,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层,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成岩。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征,如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变质岩的矿物组合和火成岩的岩相学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层对比的方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和岩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特征。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质罗盘仪进行地质构造的测量和记录。
(3)岩矿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和矿物样本。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岩石和矿物的种类、成分和结构。
这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提高了我们对地质材料的识别能力。
(4)地貌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峨眉山的的地貌特征,如峡谷、峰林、溶洞等。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并学会了使用地形图和遥感图像进行分析。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质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实习总结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5篇为了可以记录地质实习的经受,作为工作人员,可以书写心得体会来具体记录。
那么,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5篇,欢迎阅读。
峨眉山地质实习心得(精选篇1)前言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学问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行少。
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感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把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
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学问的理解,理论学问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
通过实习,培育出用地质观点观看和分析实际问题的力量,学会观看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本实习为矿井通风与平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熟悉实习是在学完基础课之后,开设专业课之前进行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初步了解到物质组成、构造形态、进展演化以及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
为我们今后将要学的煤矿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消失的各种地质问题〔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状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制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学问。
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一、实习目的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熟悉。
龙门洞口拟修建小型水库坝、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1. 工区自然概况1.1 自然地理位置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隅,邛崃山脉最南支,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
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30′32″,东经103°19′55″,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
峨眉山原本是大峨山(高程为3098.8m)、二峨山(1909m)、三峨山(2021m)及四峨山(982m)的统称。
而今的旅游胜地是专指大峨山。
此次实习的线路是沿着清音电站——龙门洞口的线路。
1.2 自然环境概况峨眉山最大高差达2600m。
按其高程和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洞一带应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的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则以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
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
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东向西,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
峨眉山的垂直气候分带十分显著。
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冬长夏暖的山地温带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2. 工区地形地貌、地质概况2.1 工区地形地貌特征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岩系完全缺少外,从前的震旦系顶部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除震旦系和上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是一套由碳酸盐岩、琐屑岩和泥质岩组成。
2.2 库区地层岩性及构造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
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γ2 ),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P2β)。
清音电站地区玄武岩形成于晚二叠系早期,呈青灰色。
该地区剖面实测厚度为258米。
如图1,将清音电站到龙门洞口之间的实习路线,即库区分为八个区,分别对其进行论证分析。
①区即为清音电站附近,该区主要以块状和碎裂结构为主,有局部滑塌的现象。
主要为基性岩体,青绿色的斜斑玄武岩。
岩层走向于河谷垂直,即为横向河谷。
再往下游横向河谷的特性逐渐减弱。
四川省峨眉山市黄湾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班级:地质1501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梁*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6年3月20日目录1 绪言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5)1.3 气候 (5)1.4 交通 (6)1.5 地质概况 (7)1.6 实习概况 (12)1.6.1 实习目的 (12)1.6.2 实习内容及要求 (12)1.6.3 实习时间 (12)1.6.4 前期准备 (12)2 地层 (14)2.1 概述 (14)2.2 二叠系 (15)2.3 三叠系 (15)2.4 第四系 (22)2.4.1 冲积物 (23)2.4.2 洪积物 (23)3 岩石 (24)3.1 概述 (24)3.2 沉积岩 (24)3.3 火成岩 (25)4 构造 (27)4.1 褶皱 (27)4.2 断层 (28)4.3 节理 (29)5 新构造运动 (31)5.1 实习所见到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31)5.2 河流阶地 (31)5.3 紫澜洞、紫澜泉 (33)6 结束语 (35)附录一实习精彩瞬间 (38)7.1 指导老师梁老师与我们 (38)7.2 合照 (44)1 绪言1.1 地理位置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
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
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
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
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
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
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质实习报告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地址实习报告<一> 实习简介实习时间:2008年5月8日,5月10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实习分工: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的地质情况。
<二> 地形地貌黄湾至龙门洞地区属于山地。
地形以观测点为准~如下图所示:观测点地形观测点地形 NO-1 山坡 NO-13 斜坡 NO-2 山坡 NO-14 河谷斜坡底 NO-3 斜坡 NO-15 河谷斜坡 NO-4 河漫滩 NO-16 河谷斜坡 NO-5 河漫滩 NO-17 河谷斜坡 NO-6 河谷斜坡 NO-18 河谷斜坡 NO-7 斜坡 NO-19 河谷斜坡 NO-8 斜坡 NO-20 山坡 NO-9 斜坡 NO-21 斜坡 NO-10 山坡 NO-22 斜坡 NO-11 河谷斜坡 NO-23 二级阶地 NO-12 河谷斜坡 NO-24 一级阶地<三> 地质岩性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
总厚度达7490.32米。
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维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维海陆过渡相,侏罗纪—下第三系维湖泊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沉积~洪积层及冰川沉积。
以下为观测点的地层年代表~如下图所示:峨眉山区地域地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观测点侏上统遂宁组 J 3sn罗 NO-21----NO-24 上沙溪庙组 J 2ss 系中统珍珠冲组 J 1zn中生三上统须家河组 T 3X界叠 NO-9----NO-20 中统雷口坡组 T21系下统嘉陵江组 T1j飞仙观组 T1f上二上统宣威组 P 2x古叠 NO-1----NIO-8 P1m 生系下统茅口组界二叠系分布于挖断山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分为上~下两个统。
下统主要为一套厚大的石灰岩~底部夹煤线的粘土岩~下统有茅口组。
上统为一套陆相火上岩沉积物和陆相河湖沉积物宣威组。
,1, 茅口组(P) 厚144~290米。
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下部夹浅1m 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纹层~其中在NO-2,NO-3,NO-4,NO-5观测点都能观察到并且发育完全。
,2, 宣威组,P,厚7~39米。
灰黄色玄武岩、灰黑色灰岩、褐灰色薄层2X 状细粒紫红色砂岩、杂色粘土状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煤线。
包含观测点有:NO~1----NO~8。
三叠系分布于龙门洞地区~其沉积构造~层面构造非常典型~发育完全。
下统分为两组~飞仙观组和嘉陵江组。
下统主要为一套红色陆相碎屑岩。
即岩屑砂岩~粉砂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玛瑙砾岩~灰白色薄层灰岩~泥质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褐色页岩等。
中统也只有一组为雷口坡组。
其岩性主要为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煤灰岩。
底部为水云母粘土岩。
上统只有一组~即须家河组。
其岩性主要为黑色页岩和煤线。
(1) 飞仙观组,T, 厚183~244米。
紫红色薄层细粒岩屑砂岩~硬度不1f高。
夹煤砂岩~具有大型斜层理~泥裂等。
这些岩层表面风化严重。
(2) 嘉陵江组,T, 厚181~274米。
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灰白色薄层1j 灰岩及中厚层灰质白云岩。
特别是风化后成刀砍状白云岩。
还有泥质白云岩和水云母粘土岩等。
整个地层属于海滨相沉积。
(3) 雷口坡组,T,厚348~485米。
形成峡谷地貌。
含粘土矿物~泥质21白云岩~这些岩石的硬度小。
刀砍状薄层白云岩~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灰黑色薄层灰岩。
属于浅海沉积。
(4) 须家河组,T,厚41~55米。
含有炭质夹煤线黑色页岩~其中含有3X植物和贝壳的化石。
加多层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
发育有大型板状层理。
包含的观测点有:NO~9----NO~20。
侏罗系分布与伏虎寺右侧。
分为下上两统。
下统只有一组~既珍珠冲组~岩性主要为一套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上统为遂宁组~其岩性为粉砂岩~砖红色粉砂质泥岩等。
,1, 珍珠冲组,J,厚41~55米。
黄灰色块状粗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粉1zn砂质泥岩~其中含有植物化石。
,2, 遂宁组,J,厚270~280米。
砖红色粉砂质泥岩~上面有局部产透3sn镜状薄层石膏。
还有少量灰岩~石英和砂岩。
其中有棕红色钙质粉砂质泥岩。
包含的观测点有:NO~21----NO~24。
<四> 地质构造,一, 断层1 挖断山断层这是断层接触远照~外边已经严重风化~被茂密的植物所覆盖。
不会产生山体滑坡。
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成因:岩层受力厚断开且断开后两侧岩层有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断层面产状:216?< 59?描述:植被茂盛~岩层重复出现。
在正前方是峨眉河。
断层位臵:垂直峨眉河~处于峡谷间。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灰岩峨眉山玄武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灰黑色青灰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灰黄色灰黑色断层地层年代 P--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二叠系下统宣威组 1m-2B左图:上盘右图:下盘2 善觉寺断层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成因:主要受地壳水平挤压应力形成。
断层位臵:于峨眉哈成45?~并且横切河谷。
描述:在断层附近有断层破碎带。
长100米左右~这是由于断层形成是断面摩擦产生的。
而且还有岩堆的形成~长50米纵向100米~同样是由在断层形成时产生的。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灰岩岩屑石英砂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灰白色黄白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灰黄色黑黄色断层地层年代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左图:上盘右图:下盘3 伏虎寺断层力学性质:压性断层性质:逆断层断层位臵:于峨眉河成45?~处于山脊。
断层成因:岩层受力厚断开且断开后两侧岩层有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描述:该断层区植被茂盛~在下盘去有坡积层~但已经被植被固定~风化比较严重~但保存很好。
上盘下盘断层岩石性质岩屑石英砂岩页岩断层岩石颜色,未风化, 黄白色灰黄色断层岩石颜色,风化, 黑黄色灰黑色断层地层年代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二, 褶曲挖断山倒转倾伏背斜褶曲类型:倾伏倒转背斜褶曲。
褶曲成因:岩层受力挤压运动作用产生形成。
岩性描述:左翼为青灰色和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表面风化大~表面为灰黑色且岩石硬度大~敲击后有难闻的气味。
右翼为中厚层业状灰褐色灰岩~节理为张节理~敲击有羽毛烧焦的味道。
左翼右翼褶曲倾角比较小近似直立褶曲产状 232?< 50? 239?< 90? 褶曲状态正常逐渐发生倒转地层年代二叠系下统宣武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岩石颜色,表面, 灰黑色灰褐色岩石颜色,内部, 灰黄色灰绿色左图:左翼右图:右翼,三, 节理—1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NO节理描述:有三个方向的节理~呈柱状节理岩层岩性:二叠系下统宣威组岩石性质:灰黑色块状玄武岩产状: A:230?< 75?B:142?< 77?C:351?< 85?NO—7 飞仙观组节理描述:呈剪节理~且节理发育完全~但其中有泥裂成‘X’型岩石岩性: T -----三叠系下统飞仙观组 1f岩石性质:紫红色砂岩和灰黑色页岩产状: A:150?< 7?B:340?< 88?NO—9 下嘉陵江组节理描述:剪节理~节理面光滑平直~两组节理岩石性质:紫红色砂岩和灰岩石层岩石岩性:T---- 三叠系下统下嘉陵江组 1j1产状: A:244?< 72?NO—11 上嘉陵江组节理描述:张节理~由于表面风化严重~表面节理不明显。
岩石性质:泥灰岩~含粘土矿物的灰岩~耳状缺口。
岩石岩性:T-----三叠系下统上嘉陵江组 1j2 产状: A:255?< 72?NO—15 雷口坡组节理描述:剪节理~虽然风化严重但是侧面可以观测出来岩石性质:灰黑色灰岩岩性: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302?< 68? 产状: ANO—21 珍珠冲组节理描述:剪节理~成‘X’型~在节理线中夹有泥质粘土岩石性质:岩屑石英砂岩岩性: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12n产状: A:85?< 85?NO—22 须家河上压组节理描述:共轭剪节理~节理较发育~有两组节理岩石性质:灰黑色页岩岩石岩性:T----三叠系上统须家河上压组 3X产状: A:338?< 72?B 122?< 12?C:260?< 72?<五> 水文地质(一) 地表水峨眉河~沿黄龙湾至龙门洞。
在河两岸的河漫滩上有砂砾石组成~高出1.5米左右在河两岸分布着峨眉河玄武岩~有青灰色~灰绿色的玄武岩。
当中有杏仁状河气孔状的玄武岩。
在沿峨眉河下流的后山坝右侧地区。
有一级阶地~相对高度2—7米。
在后山坝右侧有二级阶地。
河宽:7---8米水深:0.5---2.5米流速:0.5 M/S---1.5 M/S(一) 地下水1 峨眉山矿泉水源址~在挖断山断层的右侧~在附近也散布着峨眉山玄武岩~周围被植被覆盖~在二叠系系统茅口组区域。
水质:清澈见底~但为见到有鱼类水量:中等 2 流量:0.057 M/S流速:1.5 M/S泉水性质:下降泉2 NO---14 溶洞岩溶水岩溶水~由于地下水的作用~在反复冲刷灰岩体内部~形成一条被侵蚀出一条通道。
位臵处于龙门洞附近。
在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水质:清澈见底~冰凉水量:中等 2 流量:0.083 M流速: 1 M/S泉水性质:下降泉<六> 不良地质(一) 岩堆NO 16 古岩堆成因:上层岩体受风化侵蚀后~岩体崩塌堆积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风化范围:长约50米~纵向约70米。
地层年代: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描述:在每年的5约至7月的时候由于雨量加大~易产生崩塌现象。
由于是远古时代的岩堆~植被覆盖很好~在采集标本时可以观察到岩堆的岩石磨圆度不好~颗粒大。
NO---19 古岩堆成因:山坡上部的岩体产生裂缝厚崩塌下来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风化~岩土体比较破碎。
范围:长约50米~纵向约100米。
地层年代:T----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21描述:由于是远古时的岩堆~植被茂盛~岩石颗粒小~硬度大。
(二) 滑坡NO 23 古滑坡成因:由于在附近有伏虎寺断层的作用影响二形成。
风化程度:严重分化范围:长约300米~高约50米。
地层年代:J----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 2XX地貌:河谷缓坡描述:周围植被茂盛~只能观察到大体轮廓。
整个滑坡从远处看像一个小山坡。
但是仔细看~能发现于后面的高山有联系。
是从山的上部滑动下来形成的。
有明显的交界面。
<七> 工程地质分段:按地层年代将DK10+000至DK12+0001地层年代:J---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3sn地层岩性:粉沙质泥岩地质构造:无地形地貌:二级阶地水文地质:峨眉河里程:DK10+000---DK10+100工程地质特征:剖掉种植土修路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