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的三维造型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16
发动机汽缸盖压铸模具3D设计摘要:介绍了发动机气缸盖的结构特点和工艺分析,在分型面底部选择装配基准大平面,在结构上采用整体模具镶入结构,并采用角销定位方式。
通过安装月牙挡块,可有效防止金属液沿喷口飞溅。
给出了动态模具、固定模、浇注和溢流系统的3D结构图。
关键词:汽缸盖;压铸模;3D 设计;铝合金1汽缸盖3D结构及工艺分析发动机气缸盖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箱体,用来密封气缸的上部,形成带有活塞和气缸的燃烧室。
气缸盖承受气缸盖螺栓产生的气体压力和机械负荷。
同时保证气缸盖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图1是微型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的三维图形。
该零件材料是yzalsi9cu4(Y112)高强度压铸铝合金。
它是批量生产和压铸生产的。
最大外形尺寸410mm × 205mm×88mm,基本壁厚为3mm,最小壁厚为2mm,最大壁厚为6mm,安装有大型飞机和为1的大直径孔的底部,采用22mm孔直径是4,相互之间的均有位置精度要求,节省处理量多,要求铸件无气孔、裂纹等缺陷。
2压铸模具设计2.1压铸机的选择夹紧力是压铸机的参数选择必须首先确定力,夹紧力必须大于在夹紧方向的膨胀力,F锁≥KPA,K,安全系数,一般从1.1到1.3;通过估计并结合现有压铸厂、无P为注射压力,MPa;A(铸造包括浇注系统和溢流槽)在垂直于模具表面方向的投影面积,平方毫米。
A为铸件(包括浇注系统、排溢槽等)在合模方向垂直面上的投影面积,mm2。
锡新佳盛js750b卧式冷室压铸机,合模力7500kN,压室直径为80mm的选择。
2.2模具结构设计由于产品体积大、结构复杂,根据发动机气缸盖的结构特点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与A的设计第一次模拟考试的结构设计,选择作为装配基准的气缸盖底部大平面作为分型面。
图2是动模的三维结构图。
为便于零件加工及易损件的更换,整套模具采取镶拼式结构。
将φ28mm的孔及4个φ22mm的孔分别做成5个单独的小型芯11,通过连接螺丝安装在芯12,然后整个安装在动模镶块3(通过定位销和连接螺丝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模镶块,安装在动模套板(10引脚和连接螺丝不在图中可见未标记)。
这些部分接受的热量大部分都直接通过壁内导热而传给冷却水。
图中右边歧管为排气管,左边歧管为进气管,缸盖结构底面承受汽缸内燃气的对流和辐射换热。
外表面为冷却水通道,从发动机缸内传出的热量通过对流或沸腾换热带出。
由图可见,由于缸盖结构的复杂性,缸盖内部的传热是一个复杂的三图l发动机缸盖传熟分析模型维导热过程,该传热问题的边界条件大多属于对流换热边界,即第三类边界条件。
这些边界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和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在发动机工作时,缸内燃气不断向周围机件表面(汽缸壁和缸盖底面)传热,其大部分属于对流换热性质。
在发动机的传热过程中,缸内的燃气温度TI随曲轴转角呈周期性改变,而且在整个燃烧室及缸内空间中,燃气的温度不均匀.许多试验表明,在稳定工况下。
燃烧室壁面温度随时问变化的幅度很小,可近似地看作恒定的壁温,对流换热由下式确定:q.=口,(z.二一L)(1)等效平均换热系数为:口,=吉f%出(_/m2·℃),式中,‘=r%乙出/r%‘出称为等效燃气温度,也称平均结果温度或取代温度。
等效平均换热系数和等效燃气温度的求取过程为:采用燃烧分析仪测得一个循环内每个曲轴转角的燃气温度,以及采用后面将要介绍的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瞬时换热系数积分首先得到等效平均换热系数。
然后荐求取等效燃气温度.以此作为发动机受热部件传热分析的边界条件。
当发动机工作时,燃气对壁面的辐射抉热在数值上要比对流换热小的多。
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存在火焰辐射时,辐射换热也将达到燃气对壁面总换热量的1/4-1/3.因此,辐射换热量也不能忽略.通用的瞬时综合换热系数计算公式目前主要有Annand“’公式和Wosclmi公式”1.按knnand公式对换热系数进行计算:口。
=口2D-o、”∥7+c“函。
一(甜T.I.】,(乙一L。
Xw/m2.k)(2)其中,A:燃气导热系数(w/ink);D:气缸直径(m);v.:活塞平均速度(m/s);占:燃气的运动粘度系数(m。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 绪论 (4)2 Pro/Engineer软件介绍 (4)2.1 Pro/Engineer参数式设计的特性 (4)2.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 的新增功能 (5)3 江淮4GA1发动机汽缸盖三维模型设计 (6)3.1 设计思路 (6)3.2进水口所在端面设计 (7)3.3出水口所在端面设计 (18)3.4 进气道所在端面设计 (30)3.5 排气道所在端面设计 (41)3.6 内部结构设计 (50)3.7 装配设计 (60)4 江淮4GA1发动机油底壳三维模型设计 (63)4.1 设计思路 (63)4.2 壳体三维模型设计 (64)4.3壳体上部密封螺栓通道设计 (74)4.4壳体上部法兰的设计 (75)4.5 壳体底部放油螺塞的设计 (79)4.6稳油挡板安装螺栓孔座的设计 (80)4.7壳体内部加强筋设计 (81)4.8壳体侧面密封端盖座的设计 (82)4.9 壳体底部散热片的设计 (85)4.10壳体侧面加强筋的设计 (86)4.11壳体上表面储胶槽的设计 (89)结论 (91)谢辞 (91)[参考文献] (92)基于Pro/Engineer的江淮4GA1发动机气缸盖、油底壳三维模型设计摘要:基于Pro/E的零件造型过程在直观的三维环境下进行,产品设计不再需要进行艰难的空间想象及大量而繁琐的空间尺寸计算、协同设计同一产品的不同零件,经过计算机的组合装配找到单独零件难以预知的干涉问题,使得零件设计的准确性及效率大为提高,实现所谓的并行工程,标志着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利用Pro/Engineer软件,根据Auto CAD二维设计图纸和实际工业产品来进行江淮4GA1发动机气缸盖与油底壳三维模型设计的过程。
气缸盖的三维模型设计主要从零件实体设计、装配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而油底壳的三维模型设计主要是零件模型创建过程。
本次设计主要运用了Pro/E软件中的拉伸、旋转、阵列、扫描、扫描混合、壳、孔、筋、斜度、倒角、倒圆角等实体设计特征功能,通过应用Pro/E 软件进行模型设计和虚拟装配,对其在当今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气缸盖的三维扫描及逆向设计作者:曹冉叶锋唐超江锁文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5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维数据的采集原理与方式。
据此,先对被测件进行预处理,并调整steinbichler三维光学扫描仪的聚焦点,修改COMETplus-2m软件参数,再进行点云采集与拟合,最后运用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片体进行修整,使用UG软件进行逆向造型,得到产品的最终模型。
在点云的采集、拟合过程中,对点云无法自动拼接及气道区域扫描不到两个问题给出了简单且实用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三维扫描;数据采集;点云;逆向设计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30-023D Scanning and Reverse Design of Cylinder HeadCAO Ran,YE Feng,TANG Chao,JIANG Suo-wen(Changzhou Key Laboratory of Large Plastic Parts Intelligence Manufacturing,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3d data acquisition and way. Preprocessing, accordingly, the first thing to be measured and adjust the steinbichler focal point of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scanner, modify COMETplus - 2m software parameters, and then to the collection and fitting of the point cloud finally using Geomagic software Qualify to trim strip,reverse modeling using UG software to get the final model product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fitting point cloud, the point cloud can't automatic splicing and airway scans the area less than two give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solutions.Key words: 3D scanner; data acquisition; point cloud; the reverse design1 引言逆向设计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根据已经存在的模型,用一定的测量设备对模型进行测量,获得三维轮廓点数据,利用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新构建实物的CAD模型,反向推出产品的设计数据的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