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案例分析 及常见问题解析
- 格式:pptx
- 大小:25.90 MB
- 文档页数:214
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15-09-11T13:28:37.33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作者:周媛媛[导读] 菏泽市公路勘测设计院公路改扩建中桥梁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桥梁加宽时,新老桥梁基面之间由于施工控制不严格往往在结合部出现裂缝。
周媛媛(菏泽市公路勘测设计院,山东,菏泽,274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局部公路状况和服务水平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在对道路进行改扩建。
当前我国对于公路改扩建的技术贠不成熟并且缺乏经验,因此在公路改扩建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公路路基路面的设计。
本文分析了改扩建中路基路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公路线形的设计、路基加宽拼接和对旧路面的利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解决措施对公路进行改扩建是为了改善公路现有的交通状况、提高公路的等级和服务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公路改扩建中最主要的是对现存的公路或者旧公路的利用,这样难免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1.公路改扩建中路基路面存在的问题1.1 路面路基的问题(1)新旧路基拼接不当出现不均匀沉降既有的公路长久以来都有车辆在不断行驶,旧公路路基的沉降状态已趋于稳定,而新改扩建的路基从其的土基到基层到面层没有出现固有沉降,所以很容易在新旧路基的交汇处出现路基病害,比如裂缝或错台等。
对于新旧路基的拼接是公路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怎样去处理新旧路基交界处不仅关系到新旧路基各自的连接性,还关系到改扩建完成后路基的整体性。
在新旧路基的拼接过程中,往往由于新老材料性质的不同和技术的差别造成拼接不当,使路基结构变得脆弱。
(2)路基加宽侧的处理公路扩建中往往会选择对路基进行加宽,路基加宽一侧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新旧路基交界是否容易发生病害,还关系到对新旧路基拼接位置的择选。
如果统一选择加宽左侧、右侧或两侧路基,虽然设计变得简单并能准确地预测出路基的最差位置,道路施工也很方便,但是却会带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甚至涉及到征地拆迁,若在山区道路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会产生破坏作用。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安全事故诱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具有很大规模,但是面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路况拥挤的现象仍然是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可见现有高速公路的规模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的需求,再加上网购物流的繁荣景象,运输业的发展也是飞速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走亲访友的出行计划也随之增加,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高速公路都显得格外拥挤,因此高速公路的改建扩建显得迫在眉睫,对于已经是比较拥挤的高速公路,如果在保障正常通车的前提下,同时进行高速改建扩建工程,这样势必会造成交通拥堵现象,如果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容易在施工路段发生交通事故。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建扩建;安全事故;对策分析引言我国高速公路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虽然还在不断的建设当中,但是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车道较少、规模较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交通量的运输要求,因此在老旧的高速公路上,进行改建和扩建使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得以提高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但是高速公路改建和扩建的施工时间较长,老旧高速公路本身就车道较少,施工所用的设备以及工程用车最少要占用一条车道,势必在施工路段造成瓶颈现象,极大的阻碍了车辆运行,在保障高速公路正常通车的前提下,又要在施工期间长期做到安全施工是比较繁重的工作,这其中的安全施工既包括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包括交通安全的方面,其中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是来自拥挤的来往车流,高速公路上小车行车速度较快,再加上大吨位货车一起混杂在施工造成的拥堵路段里面,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受损车辆必然较多。
甚至会伤及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以及在建的工程项目,给高速公路的改建扩建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对高速公路的改建扩建施工的事故隐患以及预防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1]。
一、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分析(一)交通量对加宽改造的影响高速公路在改建或扩建的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最少要占用一条侧边车道,在本就拥挤的路况下形成一个瓶颈现象,大量的车流犹如滚滚江水突然来到公路的瓶颈处,此时被施工占用了一侧车道的一系列车辆,在惊慌失措的状态中必然出现紧急变更车道的情况,想要汇合进入能够正常通行的车道中,但是在瓶颈的入口区域,单位时间内驶离的车辆少、驶入的车辆多,就会出现车辆密集度陡增的现象,驶入瓶颈区域的车辆都在做出紧急减速制动的行为,所有车辆在不追尾前车的前提下车距快速缩短,此时侧边被施工占用车道的一系列车辆想要变更车道是很不容易的[2]。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与施工对策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加。
目前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最新的交通需求。
虽然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改善公共交通,并制定了各种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整体有所改善,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对所有施工环节的全面监督。
一方面可以保证最终的工程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整体交通行业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难点;施工对策引言由于新路基的沉降和固结在初期发生变化,容易导致新路基与路基的接缝位置不均匀,从而产生纵向裂缝,影响路基结构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在公路拓宽施工中,有效消除新旧路基的沉降差是关键问题,可以保证路基的完整性达到标准,满足公路交通的运营需求。
1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的标准原则高速公路的扩建不是盲目的。
需要综合分析实际情况和当前交通结构,科学规划周边路网,测算实际交通需求后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同时需要考虑扩建后这条公路与周边道路的连接。
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的道路分布和交通覆盖情况,道路扩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要提前预估。
将扩展之后的道路价值和功能进行提前预测评价,体现出道路扩建的价值,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通常进行扩展整改的道路必然是关系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路段,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进行项目方案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施工规划,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日常交通服务产生阻碍; 2、在进行扩建时必然需要延伸道路周围的占地面积,此时需要综合考量,尽可能防止占据大量的耕种用地或者拆迁; 3、工程的前期规划中需要综合分析当前区域内的道路体系,协调好和周边道路设施的关系,科学施工;4、此外项目施工前期还需要针对项目完成之后的后期工作进行充分考虑,涉及到周边道路规划、道路维修护理等各方面内容; 5、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作为施工基础,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浅谈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难点和解决措施摘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我国工程建设中日益增多,以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设计为项目依托,阐述了高速公路在改扩建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一些措施,希望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见。
关键字:高速公路;改扩建;重要因素;解决措施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U418.5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长,使的部分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不足,服务水平急剧下降。
尤其是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主要以双向四车道为主,已不能适应剧增的交通量。
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对部分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已势在必行。
以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设计为项目依托,阐述了高速公路在改扩建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以及采用的一些措施,希望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见。
1工程概况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中新增的八条扩容路段中的一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条高速通道之成遂渝通道的组成部分。
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起点起于遂渝高速桂花互通,与遂渝高速、遂回高速形成十字枢纽互通,路线沿原遂渝高速扩容,经船山区、经开区、高新区、安居区,止于川渝省界的书房坝处,与遂渝高速扩容重庆段相接,路线全长46.350公里,本项目起点桂花枢纽互通至遂宁互通段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原路宽度26.0米,设计速度100km/h),遂宁互通至终点段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原路宽度24.5米,设计速度80km/h)。
本项目采用以“两侧拼宽为主,部分路段采用单侧分离加宽等方式为辅”的加宽方式,将现状遂渝高速公路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扩建后路基宽度41m,设计速度100Km/h。
由于是在既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加宽,大部分路段平纵面指标与既有道路基本一致,少数事故率较高的路段对平纵面进行了优化调整。
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及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飞速的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加,同时公路上的车流量也在不断地挑战着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
部分公路路基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损毁情况,需要结合区域内实际交通情况进行改扩建施工,提升公路路基路面的使用性能,满足公路工程的日常运行需求。
本文将会对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的工作经验相结合,从而研究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改善方案前言如今,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与运输需求,很多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公路改扩建工程。
在公路改扩建项目中,路基路面设计与优化是决定改扩建后公路质量及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因此,为确保公路的改扩建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有必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在路基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宜的设计与优化方法,保证最终的设计质量,进而为后续的项目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1、改扩建公路的概况和分析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对于旧公路进行改造扩建的施工难度比新项目动工难度更大,因为涉及的限制因素更多。
在具体的施工改扩建当中,要结合多个方面的因素,针对性地设计施工方案。
其中,对公路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公路周边的环境,公路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以及待扩建公路自身的运行情况等。
以某条国家二级公路为例,在最初设计阶段,作为当地城市交通干道,此公路的设计速度为60km/h,承担着这个区域主要的出行交通任务。
在拟定的公路改扩建计划当中,将这条公路升级为一级公路,原本60km/h的设计速度变为80km/h,从双向四车道升级为六车道。
2、公路路基路面改扩建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1公路改扩建建设中对规模与标准考虑不到位在对公路进行改扩建设计中,要对改扩建后的相关数据深入研究,针对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中各项数据标准都要立足于原有公路设计的标准之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还包括实际的交通量以及公路的交通需求的区域范围,结合以上的因素才能科学地进行改扩建的设计。
高速公路改扩建道路设计中的安全问题1、公路改扩建中对老路面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公路改扩建的道路设计首先要对原有的老路面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研究、客观论证找出老路的优缺点,对交通事故易发地点要重新勘测,重新论证,在充分调查分析和研究老路的基础上,遵照充分利用原有工程原则,合理运用平、纵、横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路线综合设计。
在改扩建中需对公路的安全性予以优先考虑,进行安全性评价和扩建对策研究,确保交通安全。
对于老路绕行弯路过多、路面高低标准不一、交通事故多发段落、高填深挖路基段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在道路设计上要特别注意。
在公路改扩建之前,要对于老路线形设计指标进行符合性评价,如:事故多发路段的分析评价,符合性评价重点检验其平面半径、超高设置、纵坡、竖曲线、视距设置、平纵组合等技术指标是否满足扩建后的技术标准;事故多发路段的分析评价主要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评价老路的运营安全;分析事故多发原因,提出对策措施;运行速度检验评价则主要检验设计速度与采用的技术指标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2、合理进行道路交叉口的设计道路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如何在对老路交叉口的道路设计上进行分析研究,科学的合理设置交叉路口的位置和数量,如:交叉口四周的视觉平面交叉口位置最好设置在直线段上,设置在平曲线时,其曲线半径要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平面交叉口位置不宜设置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及其附近,进出交叉口的纵坡和交叉口范围内的纵坡的变化量不宜过大,交叉路口應避免在坡度较大,有明显建筑物遮挡视线的地方设置。
平面交叉口要有明显的标志标线要能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信息,交叉口的导流线和交通岛要与交叉口的车速相协调,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
3、道路设计要充分解决视距问题良好的视距不仅是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决定了正确驾驶行为和有效操作车辆时间。
道路设计中的视距通常有行车视距、超车视距和会车视距。
在行车时驾驶员应目视距离远,在有效的制动距离内能够发现道路前方的突发情况,及时制动,因此在道路设计上保证道路的平坦、尽可能的让改扩建公路保持直线,要对老路进行直线的调整,避免有视野盲区出现。
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受到技术、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原有公路工程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很多公路工程在后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常见问题,其次分析了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对策,旨在为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提供参考,以此来为改扩建公路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常见问题;对策引言:现阶段,很多地区的公路工程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群众出行要求,基于此,改扩建公路工程的数量在逐年增多,如何在原有公路路基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已经成为了公路工程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需要承包单位做好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在实现扩改建需求的同时,做到对原有路基路面的合理应用。
1.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常见问题分析1.1缺少对公路的线形设计在公路工程改扩建过程中,承包单位需要做好对公路的线形设计工作,既需要做到对原有公路线形的创新设计,又需要保持与原有公路线形的有效衔接,这具有一定设计难度,也是很多承包单位在实际工程中无法做到的。
具体来讲,部分承包单位在开展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时,忽视了对工程量的测量,没有对公路工程的改扩建要求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导致实际公路宽度与改扩建规划存在一定出入;此外,还有部分承包单位为了追赶设计进度,没有对公路工程的改扩建数据进行详细计算,进而导致后续施工问题。
1.2路基路面加宽拼接处理不当一方面,原有公路路基与新建公路路基的加宽衔接十分重要,大量的改扩建公路工程案例证实了如果路基加宽拼接不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路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便会出现质量问题,如路基沉降等,进而对改扩建公路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路面加宽处理对于改扩建公路工程质量同样十分重要,一旦操作不当便可能会导致路面均匀沉降、衔接位置处结构层拉裂、路面纵向裂缝、路面凹陷等问题[1]。
此外,原有路基经过多年沉降已经较为稳定,这需要承包单位确保新旧路基的平整程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新旧路面的平整程度。
◎王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技术难点与施工对策(作者单位:辽宁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高速公路现如今正承担着我国将近一半的短途运输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高速公路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力,在原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是提高高速公路运输能力的重要解决方式,通过实现对于高速公路的扩建,可以实现新建公路与旧建公路的并存,两者之间并重,共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
一、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实现形式1.单侧平面分离。
单侧平面分离就是将原来的公路作为半幅路基,采用完全分离或以中央隔离带隔离的方式在其一侧进行另一半路基的建设。
依据高速公路改扩建的实际要求,可以将新建路基的纵面进行调整及种类划分,主要分为单侧平面分离加宽和单侧、纵分离加宽。
单侧分离形式的出现可以对单侧拼接形式中的诸多技术问题进行有效回避,通常情况下,选用单侧分离形式不需要调整拟改扩建高速公路的断面形式。
2.单侧拼接。
单侧拼接方案就是连接拟改扩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将其进行标准路面及桥梁的改建。
同时将其进行4个单向车道的重新划分,作为道路扩建后的半幅使用。
然后在一侧进行拼接施工,形成另一半路基。
3.两侧分离。
两侧拼接加宽形式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施工交通组织、道路桥梁拼接技术处理等问题,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将严重限制其施工条件,导致这种拼接形式不能在特殊路段应用,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选用其他方式进行有效施工,两侧分离形式就是在高速公路原来的4个车道的基础上,分别向两侧进行2个车道的建立,这样就形成了8个车道。
根据高速公路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新旧路基之间分离宽度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将其控制在2米到3米的距离。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量调整两侧分离路基的纵面,这样可以对净空不足现象进行有效减少。
4.两侧拼接。
在施工技术要求下,两侧拼接加宽形式主要应用于道路扩建不作调整的情况内,这种形式具有降低成本和节约资源的优点,对交通组织的运行十分有利。
浅谈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由于当前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公路交通车流量和交通承载压力的不断加剧,按照原先道路承载力而施工设计的各条道路现今已不能满足其实际需求,因此为改善现今的道路交通状况,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案便是对原有道路进行改扩建升级。
但是由于受原有道路规划的局限性和改扩建施工技术不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现阶段的道路改扩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不规范等问题,成为公路改扩建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阻碍,针对该问题的存在,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此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大家共同分析、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改扩建;路基路面;设计0导语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为满足人们出行方便的需求,家庭购车量于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此外,加之由于经济商贸、旅游、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路面上车流量在近几年明显加大,在上述几方面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导致交通公路承载力的压力加大,出现道路拥挤、交通网不完善、道路路面破损率上升等问题。
为有效的应对快速增长起来的交通压力,缓解目前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提升交通行驶的舒适感和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原有道路进行技改升级、改扩建施工。
但是在这一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所注意的。
如由于原有道路的设计施工按其当时的交通量进行施工建设的,其在道路宽度的规划上、地基的选择上以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上都不适应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再加之道路改扩建技术的不成熟等因素,导致在目前的道路改扩建施工中各种问题频发的现象。
下面文章重点从改扩建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简要的概括。
1 对道路线形的考虑对公路交通进行改扩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提升道路交通的等级和舒适性与安全性,随着这些根本性因素的改变,势必会对原有道路的一些一些线形指标进行变动,以适应到道路改扩建施工的设计和建设需求。
高速公路建设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主要对策高速公路建设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主要对策河南省交通基本建设质量检测监督站田书群一、工程管理(一)工程管理常见通病1、工程原始资料真实性差,虚假数据多,标准实验数据失真,签字代签或提前签字现象仍然存在。
2、投标人员与进场人员出入较大,进场人员素质较低,现场人员更换频繁,资质不满足要求。
以包代管,不具备资质要求的人员在从事重要岗位工作。
施工人员对设计文件及规范掌握不准确,错误理解设计和规范意图。
3、规模生产条件变异较大。
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
标准试验和配合比与实际不符。
4、监理独立检测频率不足,施工质保体系不健全,质保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同步检测不及时;(二)管理对策1、工程开工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环保、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项目公司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对照招标文件要求对进场监理和施工人员进行资质和能力检查,确认合格人员。
2、按照交通厅对建设项目有关从业人员需要进行控制,重点控制的主要人员有: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总工、质检负责人、试验室主任、主要试验检测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代表、总监办各部室负责人、中心试验室人员、高级驻地和专业监理工程师。
3、有关主管部门对主要人员建立工程管理档案,建立资信评价系统,实行奖励和黑名单制度。
项目管理公司或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工程主要管理和施工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制度,杜绝不称职人员进场,杜绝或减少人员更换,确保工程管理的连续性。
4、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度和样板工程评审推广制度。
做好试验路段和首件工程,树立样板工程,进行程序化和标准化施工。
试验段成果和首件工程一经确定和审批,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试验段和首件工程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进行大面积施工。
二、路基施工常见通病路床交验中:压实度、高程合格率低(超正误差要求的点多),弯沉不合格点多,台背弯沉大于相邻路基弯沉的不合格台背多,平整度控制差;一次交验通过率低;深挖路段水毁、塌方等;1、原地面处理不彻底,路基填料不均匀,超粒径填筑,填筑厚度超厚,标准击实代表性差;2、小型结构物施工安排滞后,台背填筑与路基不同步填筑,原地面以下填筑质量压实度差;3、填挖结合部、半填半挖路基、台背填筑与路基填筑结合部位处理不规范和压实质量差;二、路基工程(一)路基施工对策1、原地面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陡坡地段、填挖结合地段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挖台阶处理,标准击实应有代表性;2、路基填料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填料均匀,相邻结构物之间应采用同种填料,分层填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分段错层填筑;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不得混填;3、小型结构物应优先安排施工,台背后填筑应尽量与路基同步填筑,原地面以下基础裙边应优先采用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台背填料应优先采用透水材料、水泥或石灰稳定材料;4、桥头填筑和已形成的路基进行差异填筑时,应特别注意填筑结合部位的压实质量,对填筑质量较差或高填方路基,应采取强夯处理或其他补救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桥头沉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