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存在火灾隐患现状分析及火灾防控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323.92 KB
- 文档页数:2
村民自建房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建房屋以满足自身的居住需求。
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术,很多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让我们来看一下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现状。
由于大多数村民缺乏消防安全知识,他们在自建房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例如,有些村民在建房时使用劣质建材,这些建材一旦遇到火灾很容易燃烧,加剧火势的蔓延。
此外,由于房屋结构不合理、电线电路混乱等原因,火灾发生后逃生通道被堵塞,增加了村民逃生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火对策来提升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水平。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村民使用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建材。
例如,可以对使用防火材料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他们购买和使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材,从而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村自建房的监管力度,确保房屋的结构和电线电路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通过加强对自建房的验收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民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火意识。
他们可以定期检查房屋的电线电路,确保没有漏电现象;在家中设置灭火器和烟雾报警器,并定期检查其使用情况;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以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村民还应制定逃生预案,明确逃生通道和集合地点,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地撤离。
农村地区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村民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提供经济支持,加强监管力度,从而提高村民自建房的消防安全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地区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火灾形势研判情况汇报
近年来,农村火灾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
解农村火灾形势,有效预防和应对火灾事故,我们进行了深入研判,并就此向大家做出汇报。
首先,我们分析了农村火灾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地区火灾防控意识薄弱,缺
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是部分农村地区存在违章建筑、用火不慎等现象,加大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三是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也给农村火灾防控带来了挑战。
其次,我们分析了农村火灾的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
的加快,农村火灾的风险逐渐增大。
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密集度不高,消防设施和救援力量相对薄弱,一旦发生火灾,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接着,我们对农村火灾防控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
民的火灾防范意识,普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掌握火灾风险,做好预防措施。
三是加大对农村消防队伍和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火灾应急救援能力。
四是加强对农村违章建筑和用火行为的监管,严格执法,减少火灾隐患。
最后,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火灾防控工作,共同努力,共同抵御火灾
风险,为农村地区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总之,农村火灾形势严峻,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
农村火灾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防控措施,确保农村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农村环境。
火灾形势分析报告乡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火灾对乡镇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峻挑战。
为了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乡镇火灾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乡镇火灾发生情况概述乡镇地区是我国广大面积都市化建设完成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资源条件限制,在建筑、消防设备等方面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本次分析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1 火灾案例分析通过调研可得知,过去两年内该乡镇发生了多起严重火灾事故,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其中包括住宅楼、工厂及商业场所的火灾事故频发。
这些火灾主要由电气设施故障引起,同时缺乏有效监管也是导致火灾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1.2 人员伤亡情况统计统计数据显示,乡镇地区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率高于城市地区。
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乡镇居民对火灾预防知识了解较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由于医疗设施不足,导致伤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存在问题分析通过以上资料调研及实地走访,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2.1 消防设备不完善当前乡镇地区消防设备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缺口。
虽然一些重要场所配备了基本的消防器材,但住宅小区、农舍等人口密集地区普遍缺乏有效消防设备。
2.2 火灾预警机制欠缺与城市相比,乡镇地区火灾预警机制相对简陋。
没有健全的监测系统和信息传递渠道。
因此,在火灾爆发后能够及时组织疏散和处置行动的能力十分薄弱。
2.3 安全管理和意识薄弱由于多数居民长期以来未经过正规培训观念训练,火灾防控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的消防知识和避险技能,导致在火灾发生时处置不当,甚至触电逃亡。
三、改善措施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乡镇地区的火灾安全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3.1 加强消防设备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在人口密集区域增设灭火器材和自动报警系统;同时加强对重要场所消防设备检测和维护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与更新。
3.2 建立火灾预警机制引进先进的监测及预警系统,实现实时监测火源、烟雾等异常指标并及时向辖区居民发布预警信息。
农村火灾分析报告1.引言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对农村火灾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减少火灾对农村地区的损失。
2.火灾发生原因分析2.1.自然因素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经常受到干旱、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为火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干旱天气容易导致草木干枯,易燃物质的堆积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2.2.人为因素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火灾的发生。
首先是农村居民对火灾防控意识的缺乏,缺乏对火灾隐患的识别和火灾扑灭的技能。
其次,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安全意识较低,电线老化和用电设备故障容易引发火灾。
还有一些农村居民习惯在户外野炊或燃烧垃圾,不注意火源的控制,容易引发野火。
3.火灾对农村地区的影响3.1.经济影响火灾对农村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一方面,火灾烧毁了农田、农作物、农具和农资,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另一方面,火灾烧毁了农村地区的工厂、商铺等经济设施,造成企业的停产和商业活动的降低,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发展。
3.2.环境影响火灾引发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烟尘和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火灾会破坏植被和水源,破坏生态平衡,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影响。
3.3.社会影响火灾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火灾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受灾居民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另一方面,火灾也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治安问题的增加,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农村火灾防范措施4.1.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农村居民对火灾防控意识的缺乏问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火灾防控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材料和利用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火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2.完善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农村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及时监测火灾隐患,提前发现火灾迹象,减少火灾的发生。
浅谈农村火灾形势及应对措施随着农村现代化的进步,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增强。
然而,农村火灾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火灾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如电气设备老旧、防火意识薄弱、消防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农村火灾形势,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农村火灾形势的分析。
近年来,农村火灾频发,给农村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损失。
在农村,火灾的严重后果主要包括农作物、农业设施和房屋的烧毁,甚至导致人员伤亡的发生。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相对简单,火灾扑救能力较弱。
同时,农村地区电气设备老化、使用不当以及防火意识淡薄等因素,也使农村火灾的风险较大。
因此,加强农村火灾防范工作,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应对农村火灾的措施。
为了减少农村火灾的发生,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农村的消防意识。
提高农村群众的消防意识,加强火灾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火灾防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农村的消防设施。
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相对简单,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建设。
增加灭火器数量,建立健全农村消防队伍,提高火灾扑救的救援能力。
3.加强电气设备管理。
农村地区的电气设备通常老化,容易引发火灾。
因此,应加强对农村电气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防范电气设备引发火灾的风险。
4.建立健全农村火灾应急救援机制。
完善农村火灾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火灾报警和救援机制。
组织培训农村地区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农村火灾的应对能力。
5.加强农村火灾的监测和预警。
建立农村火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情况,提高火灾的防控水平。
总之,农村火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给农村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农村火灾的发生,我们应加强农村的消防意识,完善农村的消防设施,强化电气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火灾应急救援机制,同时加强农村火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农村消防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火灾风险。
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消防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
以下从消防设施不完善、宣传教育薄弱和应急救援能力低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1. 消防设施不完善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充分配备现代化消防设备的资源有限。
首先,在很多乡镇没有专门的火警报警器,或者有些已安装但未能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其次,在一些偏远山区或小型农户中缺乏灭火器、灭火器具等基本装备。
这将导致一旦发生火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快速有效反应。
2. 宣传教育薄弱相较于城市中大规模开展的公众宣传活动和学校课堂上持续进行的安全知识培训,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严重滞后。
很多农民对于火灾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觉性,缺乏基本逃生自救技能以及预防火灾的意识。
此外,由于信息渠道相对闭塞,大多数人无法了解最新的消防知识和技巧。
3. 应急救援能力低下在城市中,消防队伍数量充足,并且配备先进装备和专业人员,在发生火灾时可以迅速响应并进行有效扑救。
然而,在农村地区人员构成单一、车辆设备有限、培训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现场处置能力不足。
长时间因为交通状况或其他原因无法达到事发地点会给扑灭火势带来更大困难。
二、建议提出面对这些问题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以下是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所提出的建议:1. 加强投入与宣传: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优先保障贫困地区消防设施建设与改造。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推广火灾预防知识、逃生自救技能以及火灾报警方法。
在乡村或农庄等公共场所设立有关消防知识的展示牌和宣传画,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2. 引入先进技术:引进智慧农业概念,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也要考虑消防安全问题。
利用新技术,例如无线烟感探测器、可视化监控系统等,实时监测火源迹象,并第一时间向农户发送报警信息,提升事前预警能力和扑救效果。
农村消防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农村消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农村电气安全:农村地区电线老化、私拉乱接等电气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应加强对农村电网的巡查和维护,定期更换老化电线,并对私拉乱接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 防范农村火灾:农村地区火灾多发,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用火不当、明火燃放、用电乱接等。
应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火灾防范意识,推广使用安全用具和设备,如防火箱、灭火器等。
3. 加强农村厨房安全管理:农村地区由于厨房条件较为简陋,容易引发火灾。
应加强对农村厨房的安全管理,提倡使用安全的燃气灶具,并加装烟雾探测器等安全设施。
4. 加强农村餐饮场所安全管理:农村餐饮场所多为临时搭建,火灾隐患较高。
应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监管,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推广使用消防器材,确保餐饮场所的安全运营。
应对这些农村消防安全隐患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普及农民的消防知识,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
2. 建立健全农村消防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修建消防通道、消防水池等,并建立农村消防队伍,提供消防应急服务。
3. 加强对农村火灾隐患的巡查和排查:定期对农村地区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减少火灾的发生。
4. 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农村的综合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和打击,严厉打击私拉乱接电线、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5. 加强农村消防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提供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消防安全隐患需要从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管、加强设备配置和维护等方面入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农村消防安全。
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社区消防工作逐渐得到了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1.消防设施不完善:一些农村村庄或农业园区的消防设施不够完善,没有灭火器、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基础消防设备,也缺乏消防栓等重要设施。
2.消防管理不规范:由于农村缺乏专职消防人员,农村消防工作的负责人培训不足,存在管理不规范、消防意识淡薄、废墟不及时清理等现象。
3.消防安全意识淡漠:部分农村群众对火灾自救和消防安全存在误解或不以为然的现象;同时,一些农村民居人口密集、房屋建设质量不高,房屋火灾等意外事件难以避免。
4.应急处理不及时:由于农村地域广大、交通不便,部分村庄消防车辆不能及时抵达火灾现场,影响了在火灾现场火速控制火势的能力。
同时,由于农村消防资源较少,需要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在火灾发生时尽快启动预案,组织村民迅速开展自救。
二、农村消防的解决方案1.加大对农村消防的投入:国家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消防设施及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应在农村消防设备配备,修建消防通道及应急方案制定上大力加强,保证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农村消防体系。
2.加强消防培训和宣传:要充分发扬群众自救互救精神,提高农村群众消防意识和消防技能,加强消防知识宣传,实行常规消防演习培训活动,并切实加强对消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消防工作。
3.优化消防资源配置:针对农村地域复杂、道路交通不便的现象,应建立起全县范围内的消防联动机制,增加专业消防队伍和车辆、建立消防预备役队伍,并加强消防设施改造和重点场所,朝着建立完备的消防物质储备体系的方向持续努力。
4.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消防设施的规范及普及率,是保障农村消防安全的长远之策。
总之,农村消防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析在农村地区,消防安全一直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
以下是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1. 缺乏消防教育意识:许多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消防知识培训,缺乏对火灾危险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他们没有意识到火灾可以给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 消防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地区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消防设备。
许多村庄甚至没有合适的水源供应或有效的报警系统。
这就导致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无法迅速得到紧急救援。
3. 杂乱堆放物品:农村地区经常存在着大量堆放干草、木柴等易燃物品,这些物品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而且由于通风条件较差,在发生火灾后很难迅速将火势控制住。
4. 电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老化,经常出现电线老化、短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引起火灾的潜在因素。
二、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水平,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消防知识培训: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消防知识培训力度,组织定期的消防演习和宣传活动。
通过提高农民的消防意识和能力,增强他们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农村消防设施: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地区的消防设施。
包括建设更多的水源供应点、修缮并扩大村庄内的灭火器材配备、完善报警系统等。
确保及时发现火情并及时进行扑救。
3. 整治乱堆物品现象: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堆放物品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储存易燃物品要注意安全、合理存放的意识。
同时,加强督促,对乱堆物品进行整治。
4. 加强电力设施安全管理:政府和电力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电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力度,及时更新老化、有安全隐患的设施。
提高电力设施的安全性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
5. 增加消防督察力度: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增派专业队伍对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进行消防检查。
对存在消防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农村消防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火灾调研报告总结与反思在我国农村地区,火灾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了解农村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探索防止火灾的有效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农村火灾的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总结与反思。
一、农村火灾现状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地区,火灾频发且造成巨大损失。
主要原因有:1.电器线路老化和不合理用电导致漏电、短路引起火灾;2.建筑物设计不科学、消防设备缺乏等问题;3.无意间引发的农业活动中的火源,如焚烧秸秆和堆肥;4.非法设置室外用电线路或滥用明火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 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农村地区缺少消防水源、隔离带和消防通道等基础设施,这加大了在紧急情况下扑救火灾的困难度。
2. 低火灾安全意识:部分农村居民缺乏对火灾的预防和自救知识,常出现盲目扑救火源或逃生不当的情况。
此外,缺乏触动警报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也使得他们的安全处于被动状态。
3. 电线隐患普遍存在:大量农村地区电线老化、绝缘破损,用电负荷过大等问题,导致了很多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 缺乏合理规划与标准建筑: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不符合消防规范和标准的建筑物,例如建筑面积超标、违章加建等,这些因素都增大了火灾发生后蔓延和扩大的风险。
三、应对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善农村地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完善供水系统、畅通消防通道,并加强社会力量与公共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2. 提高火灾安全意识: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火灾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防火自救能力。
3. 安全用电与线路维护: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电线隐患,并鼓励使用智能家居系统、安装过载保护断路器等措施来降低电气火灾的风险。
4. 规范建筑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消防规范和标准,配备合适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备,在新建或改建时进行评估与审核,确保建筑物符合安全要求。
四、结论农村火灾频发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更暴露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消防知识和意识以及不合理用电等问题。
浅谈农村地区存在火灾隐患现状分析及火灾防控对策
发表时间:2016-08-12T15:18:17.56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作者:吴东瑾
[导读] 杜绝乱拉乱接现象,彻底解决电线老化和过负荷等问题,使其敷设、安装达到防火要求,努力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吴东瑾
(朝阳市公安消防支队,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火灾隐患现状及火灾隐患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深入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强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对策。
【关键词】农村地区;火灾隐患;现状分析;原因分析;火灾防控;对策
农村是火灾防控的边缘区域,也是消防监管的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朝阳市农村地区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环境、季风性气候和村落居住分散、道路交通情况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消防设施短缺、消防组织不健全和火灾扑救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从而造成农村火灾多发,给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1.农村地区存在火灾隐患现状分析
1.1农村村内可燃物无序堆放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在农业收获季节,农民将农作物的秸秆晒干后堆放起来,放在村内有限的空间内,而且由于植物秸秆所占空间较大,所以很容易造成可燃物连续堆积的情况。
同时一些农民出于生火做饭方便,习惯性地将柴草一年四季堆放在房前屋后等地方,这就造成了明显的火灾隐患。
1.2村民住宅耐火等级低
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农村房屋耐火等级普遍较低,其中有一大部分仍为砖木结构或者土木结构房屋,同时为防寒保暖,不少房屋都采用玉米秸秆、芦苇杆、木板和泥巴作房顶保温,所以房屋防火能力较差。
另外,还有农村中的牲畜棚、柴草棚等简易房更多为土木结构或柴草和木杆等搭建而成,更易发生起火燃烧。
1.3家庭用火、用电不规范
多数农民家庭,为了节约开支,在电器和燃气设备的使用上,不考虑其使用年限问题,只要是设备能用就一直用,所以常常存在超期“服役”现象,再加上有时还存在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在用火方面,存在着随意倾倒植物秸秆燃烧残留物以及冬季家庭取暖用的炭盆、简易炉等,这些都是容易引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
1.4道路狭窄、防火间距不足
大多数农村,村内部分道路狭窄,蜿蜒曲折、坑洼不平,很多道路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部分村庄在村口设置限高杆,则可能会耽误宝贵的灭火救援时间。
同时建筑布局不合理,房屋建筑随意性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防火隔离带少等同样是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隐患。
1.5农村河道干涸、水源短缺
在北方,多数的农村水源缺少,特别是朝阳地区,属于干旱少雨区域,水源更是匮乏,即使在夏季,河道中有水,有时也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取水点,而造成“有水用不上”的尴尬。
2.农村地区存在火灾隐患的具体原因分析
2.1农村规划管理不到位
农村房屋建造随意性较大,建筑耐火等级低,缺少统一规划,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不足及缺少消防通道等问题。
当前多数农村没有建立消防规划,或者规划仅是一纸空文,没有实施。
另外,由于部分行政村偏远落后,村内领导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村内防火组织不健全,制度不落实、防火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失控漏管的现象。
2.2村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群众受经济条件、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和地域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消防宣传教育普及率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加上旧风俗习惯影响,致使火灾诱因增多,例如乱倒草木灰、乱扔烟头以及小孩玩火、电气、燃气设备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换原因等构成了农村火灾的最重要的致灾因素。
2.3基本的消防设施设备缺乏
由于受到资金来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农村在水源建设上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灭火的需要;而在村内建设有好使好用的消火栓更是不多,再加上灭火器材(例如风力灭火机、干粉灭火器、消防锹、镐等器材)不足,这就造成了农村火灾扑救中严重的“武器弹药”不足,火灾发生时,村民只能打打“无准备之仗”。
3.加强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对策
3.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农村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工作,首先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责任,做到责权明确、失职追责。
明确消防主管的人员要摸清辖区所有自然村、村民组分布结构,形成平面图后,建立台账实施信息化管理。
要加强消防队建设,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尽快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站);乡镇企业薄弱的地区,可以建立专职与志愿相结合、消防与治安相结合的多功能联合队伍;经济发展缓慢,不具备建立专职消防队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依托民兵、治安联防等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兼职消防队和群众志愿消防队。
3.2加强消防规划,夯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要着眼于本地区实际,以加强农村消防规划建设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从源头上提高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
在积极预防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同时,想方设法逐步解决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车道堵塞、消防水源匮乏等重要问题。
同时要加强消防水源建设,要充分利用河、沟、窖等天然水源,设置消防水池、水井,有自来水管网的乡镇、村要逐步设置消火栓和简易消防车取水点。
要加强农村消防道路建设,确保消防车能到达每个村庄。
要保证消防车通道宽度、转弯半径和消防车回车场等要求。
道路上禁止
设置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隔离桩、栏杆等障碍物。
3.3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乡镇、行政村要创新消防宣传模式,丰富消防宣传内容,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常态化工作机制。
要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媒体、手机短信、消防宣传栏和公益广告牌等平台,强力推进村民消防知识学习和自防自救技能提高,丰富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还要教育广大村民正确用火用电、不乱扔火种、乱倒草木灰等,要及时更换和规范室内电气线路,杜绝乱拉乱接现象,彻底解决电线老化和过负荷等问题,使其敷设、安装达到防火要求,努力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3.4加强多方合作,强化多元化综合保障
做好农村地区消防工作,加强资金保障是重要环节,应该从多个环节入手,实现多元化保障。
在人员保障方面,可采取由乡镇提供专项资金等多种资金保障方式,实施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灭火队员年薪制补贴制,保障其基本工作津贴,并以政府名义多方筹措资金为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完善基础设施保障,要对区域内村民组水源进行详细普查登记,掌握灭火救援重点可用水井,同时在单元村落符合条件的农户设立消防水井,构建严密“水网”。
另外,还可以由乡镇协调县抗旱指挥部,改造重点部位水源地水泵,配备消防管路,保障消防应急用水。
同时要为每支专职、志愿消防队都要配备简易消防车辆、定点水源加压泵站、消防电动巡逻车、应急灭火器材、训练场地等,完备具有农村特色的简易消防设施和器材,以便保障初期火灾扑救工作的基本需求。
4.结束语
总之,做好农村地区火灾防控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
农村防火工作既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历史性工作,同时又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防火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广大村民要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使之在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扑救。
只有构筑起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才能确保广大村民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立国,杨宁.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于秉宇.浅析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8期. 作者简介:
吴东瑾,男,辽宁省朝阳市消防支队助理工程师,技术10级,从事防灭火工作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