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及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及实践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成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创新;实践;途径作为培养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肩负着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任务的同时,承担着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条件的责任,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设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1]。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未能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与国外计算机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美国的计算机专业以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小型的操作系统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同时,在实验室的功能规划、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功能开发等方面,许多高校仍然存在重视理论,忽视实验的片面思想,而且,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观点,增加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难度。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到位3、计算机实验室缺乏管理队伍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负责,计算机实验室则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使用,忽视了对其培养工作,未能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提高机会,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不高。
同时,一些高校只重视建设师资队伍,忽视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从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高校实验室作为科研教学的重要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加强等。
进行创新与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在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方面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究。
实验室设备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提高实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持实验室设备的良好状态,需要建立设备维护的长效机制,例如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建立设备日常维护记录等。
还可以积极寻求外部的经费支持,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以满足科研和教学的需求。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究。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当前,一些高校实验室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规范、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创新与探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二是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巡视和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对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品的质量监控,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究。
高校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可以引入虚拟实验技术和在线实验平台,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可以开展创新性实验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积极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实验和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水平。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对于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加强以及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探究与实践,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创新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产出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究本文通过探究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开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创新过程,希望能够解决当前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实验管理上的一系列现实难题,并且分析创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找到具体的途径来更新管理的形式,提升管理的效率。
[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承担着培养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重任,所以在打造计算机实验室环境时,应当以促进实验室内部设备的正常运作、维持实验室功能的齐全性为目标,从而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在开展计算机实验室维护和进行相关管理工作时,要注意通过不断创新和迎合发展的形态,做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以保证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面能够提高整体质量,给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更多的便捷。
1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在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时,应当通过迎合实训教学的内容,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要手段,但是如何基于教学现状以及实验室管理的各种工作内容进行改革,需要考虑实际情况,迎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体制改革的方向。
更要抓紧机遇,借助当前培养人才的评估方向,做到优化体制、更新理念,使计算机实验室的资源配置能够达到教育的需求,也能够在提升投资额度的基础上构建专业的实验室技术队伍,使实验室管理的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通过强化实验室教学的资源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务必要抱着创新的发展理念,学会不断推进实验室管理的过程。
在宏观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以及一系列模式改革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实验室管理体制观念的创新世界科技的发展具备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的特征,任何学科领域都有相互渗透的方面,院校在进行职业教育时,更应当拓宽专业领域,重视对各种实际应用的普及,给学生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创新分析作者:夏庆玲黄凌霄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24期实验课程的展开是辅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课堂内容、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
针对各个高校中计算机相关实验课程的展开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
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上的缺陷都会导致实验课程的开展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无法得到提升。
这些缺陷一方面来自于针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式的不适用,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将针对新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研究。
一、应用现状现阶段计算机实验室应用过程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体系不完善。
虽然各个高校针对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都明确了应用过程中学生以及教师所应遵守的各项守则,但根据现状来看,随意带食物进出实验室、乱丢杂物、不爱惜实验机器等状况还是屡禁不止。
第二,维护工作不到位。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也在进一步提升,而维护工作上的缺陷导致的机器卡顿、病毒等问题都将造成实际的实验教学效果下降。
第三,实验教学方法过于老旧。
根据现有数据来看,高校中依然存在很大一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内容的讲解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显然是与实验课程的开展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二、新型管理模式1、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上文提到的计算机实验室在管理上的缺陷来说,高校应针对这些问题重新制定管理条例,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保证学生及教师都能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以实际的应用过程为例,高校可以引入相关的管理记录软件,通过这些软件记录每一台机器的使用人及具体操作。
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在机器出现问题时更迅速的帮助管理人员确定到责任人。
2、加大维护强度。
针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工作来说,我们一方面要保证这一工作周期性的展开,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需要更新和淘汰的设备进行处理。
在实际的维护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除了针对学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之外,系统更新、查杀病毒、打补丁等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0年第34期(总第169期)NO.34.2010(C um ula tive tyNO.169)摘要:文章介绍了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方面的实验室管理实践经验,同时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提高问题,实验室信息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硬件维护;信息库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34-0104-0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重要实践场所,也是高校科研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学科领域的不断深入,高校大部分专业都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开发的课程。
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率,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一般是面向所有院系、专业和研究机构开放使用的,这样计算机实验室就必然面对使用人数多、频率高、时间长,使用系统复杂、软件多样的情况。
计算机实验室的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实验室环境卫生差,硬件故障增多,系统速度减慢,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单一,学习提高机会少的问题同时困扰着实验室管理者。
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计算机实验室面临的新问题,使计算机实验室更加安全有效的为教学、科研服务,已经成为能够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一个重要课题。
1 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是实验室各项工作进行的保障,实验室应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1 实验员工作制度管理作为实验室工作人员首先要熟悉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实验教学用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细则》等,在此基础上实验工作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填补实验制度的漏洞,让制度成为工作准则。
1.2 学生实验制度管理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对象,制定完善的学生实验守则和管理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施引言在高校科研与教学中,实验室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实验室的效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并提供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环境。
本文将探讨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施。
创新提倡科学管理理念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往往偏重于规章制度,忽视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创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当提倡科学管理理念,注重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质量。
例如,建立科学的实验室评估体系,制定合理的实验室使用流程,推行积极的实验室管理方式,等等。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实验室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验室可以更好地管理实验室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共享,人员的排班与管理等。
这样的创新将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实验室管理的监督与评估。
推行灵活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往往过于僵化,不利于科研工作者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当推行灵活的管理模式,鼓励科研工作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允许他们根据实验需求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并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与服务。
实施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实施创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之前,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向全体实验室成员进行培训与宣传。
管理规章制度应当详细规定实验室的使用权限、安全管理要求、实验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方式等内容,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实验室管理不仅涉及到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
为此,应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包括定期召开实验室会议,建立实验室交流平台等,以促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加强培训与支持创新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需要实验室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培训与支持,帮助实验室成员提升科研和管理能力,保证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
结论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施是高校科研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获得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参加相关比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的学生和科技小组提供实验场地。
为使本实验室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结合学校与学院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进行的创新实验正常健康的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实验室进行的创新实验是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由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自己设计并组织完成。
第三条开展创新实验,其目的是促进学风建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四条本实验室由学院实验中心与指导教师团队共同管理。
创新学术活动以学术小组的形式开展,各学术小组设置指导教师团队。
第五条开展实验的时间必须以课余为原则,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第六条为更好的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学院支持在依托创新实验室建立科技社团,科技社团的指导教师由创新实验室负责人承担,日常管理以学生为主。
第七条本实验室实行开放申请制度,为通过申请的学生(团队)提供基础实验设备和场所。
第三章人员选拔、培养与社团管理第八条每年社团组织纳新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吸收新晋会员,并对老会员进行年度注册。
第九条科技社团活动以课余时间为主,以课堂内容补充为主,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
第十条创新实验室的培养目标实现主要通过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活动的形式主要形式:大一(新晋会员)均参加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培养;高年级(老会员)参加根据个人意愿,并结合学术兴趣小组的情况,经指导教师考核后进入学术兴趣小组活动。
第四章项目审批程序第十一条要开展创新实验的学生,首先须向指导教师团队呈交申请报告,阐明实验目的,实验方案,编写实验计划,设计实验系统,说明要求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注明实验参加人员。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有关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随着国家教育机构的不断改革,高校的招生量越来越大,学校也在逐渐的扩大,各项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
计算机的应用更是广泛。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计算机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教学进度以及教学质量问题。
那么如何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使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有一个合理而规范的管理。
1严密的规章制度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任何一个地方要想健康而有序的发展,离不开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高校实验室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去用计算机,人数比较多,更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这就需要实验室的老师制定一个合理的规章制度,在学生使用电脑之前经过一个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白怎样才能保护好计算机。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扩展,规章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发展,逐渐完善规章制度。
同时也要认真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行动上的.支持,那就等于没有制度。
2良好的环境2.1 卫生工作因为实验室每天使用的人多,计算机长期使用导致实验室的温度会比较高,所以实验室的通风一定要好,实验室的卫生打扫不能停,保持实验室的干净,做好防尘工作。
同时由于大学学生比较随意,所以有些学生上课可能会带着零食去上课,然后就会有许多的垃圾。
所以实验室应该尽量让学生们不要带零食,一是因为吃零食时会有一定的声音,影响了学生的上课质量;二是因为实验室温度高,零食的味道会充满整个实验室,影响了空气质量。
实验室还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一台计算进可能会有多个人使用,所以键盘、桌椅这些经常接触的地方会有细菌,所以要常常消毒,避免病菌传染。
鉴于实验室的特殊情况,可以建议老师们在实验室摆一些绿色植物,既净化空气又美化环境,同时也赏心悦目,可以让同学们有一个好的心情。
2.2 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
由于空气比较干燥,所以各种灭火器一定要定期检查是否完好,还有各处的插座、电线是否有漏电情况。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彭磊【内容摘要】新形势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实验室,用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件等教学,旨在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
但目前高校对于计算机实验的管理还是粗放式的,极为个别的学校会进行本校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大部分都是利用现有的系统进行管理,导致了目前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管理漏洞多。
鉴于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不仅要承担起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职责,还要做好上机实验与非专业学生信息技术培养。
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要基于现代化计算机发展与高职计算机教学,革新当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手段,针对管理缺陷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作者简介】彭磊(1982.3 ),男,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旅游信息化高职院校办学中计算机实验室是重要的组成机构,作为学生实训与计算机能力培养的平台,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计算机实验室作为信息化教学改革下的产物,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一种体现,目前正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成为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上机实验的中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坚持信息化教学改革与走高素质人才培养路径的共同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现状(一)管理不合理。
目前计算式实验室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重要阵地,为提高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效率,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才能够按照规定展开计算机实验室的课程安排,避免实验室长期闲置或者是课程冲突等问题产生。
只是,目前管理人员流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固定,都是相关教师进行兼任,教师没有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知识与管理技巧,而高职院校又没有相应的培训系统,导致管理人员不适应现代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求。
且目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中,学校各个单位都是各自为政,都是从自身的使用角度进行管理,学科之间的隔阂较大,高职难以形成统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资源使用不合理。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改革创新研究摘要由于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水平不够,实验室设备老化严重,实验室资源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认为应该创新实验室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实验设备投入,及时更新实验设备,开拓新的、高效管理途径;创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理念和方式,让资源利用最大化。
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解决资源浪费问题,让已有的计算机实验室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
运用虚拟云桌面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为实验设备更新不足和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量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改革;创新;研究计算机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科学。
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的场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校基本都建设了自己的计算机实验室。
有了计算机实验室,就离不开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以现在各高校对计算机实验室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来看,尽管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的计算机科学的教与学的使用。
但对计算机实验室环境、硬件、软件的管理与维护确仍然存在着瓶颈性的问题,这也是大多数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
为此,笔者做了如下研究分析。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11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虽然高校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基本成熟,管理也较为妥善,但没有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
所以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方式仍然存在局限性,管理人员匮乏,时有发生实验设备丢失现象等问题。
大多数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匮乏,出现了一个人管理多个实验室的现象。
如果这一个管理人员有课或者事请假,就会出现没人有管理实验室的情况。
有人趁机带走鼠标或者键盘之类的设备就很容易,甚至带走一套主机和显示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没有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领导不够重视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内外没有安装监控设备,不能实时掌握实验室的动态情况。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在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不仅关系到实验室的安全和效率,更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推进和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的趋势。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往往以纸质实验记录本和实验数据手写报告为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丢失和被篡改,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智能化实验设备的应用。
通过建设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预约、设备的借用、实验数据的录入和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而智能化实验设备的应用则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自动化操作、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提升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二、设备管理实验室的设备是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设备管理工作主要以设备清点为主,而设备的使用状态、维护记录、故障处理等方面往往得到较少的关注。
创新的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首先是设备使用信息的实时监控。
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和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设备使用信息的实时监控,包括设备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使用人员等方面的信息,为设备的优化配置和维护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其次是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的综合应用。
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安全管理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创新的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将维护管理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建立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三、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直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创新和探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是当前需要探讨的课题。
实现对计算机实验室科学高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显现。
各种计算机相关的考试、上机实践、课堂教学等等活动的进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计算机实验室属于一个人员流动较大的区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率较快,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要不断随之更新,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所以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势在必行。
1.对实验室中的硬件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优秀的实验室硬件条件是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基础和重要因素。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更新速度惊人,但是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更新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相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该从自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未来建设的方向,对实验室硬件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在保障教学内容顺利开展的同时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更新换代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新老设备并存的现象,这时可以将老设备统一安排到一个实验室,在这些设备上安装简单的程序和软件,不仅为一些基础较差的入门学生提供增长计算机实践知识的场所,还可以进行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使用。
对于一些对硬件要求较高的课程和实践操作,可以安排在一些硬件设施较好的实验室进行,从而充分的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
这种硬件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充分的满足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而且对于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起到了一定的衔接作用,还能够避免一些并没有完全过时设备的浪费现象。
2.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说,日常的管理内容可谓是错综复杂。
其中既有实验室的使用者如:老师、学生等人员在实验室中的管理,还有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器材以及相关文件的管理工作。
如此复杂繁重的工作就需要建立一整套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从而让管理人员在处理个重工作时都能做到有章可循。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技术探讨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专业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高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本文将探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技术,以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验室设备与场地在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中,设备和场地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实验室设备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同时能满足不同课程的不同需求。
因此,管理者需要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计划,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新设备,解决设备维修问题,使实验室设备一直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实验室场地的选址应考虑到实验室的使用人数、安全、通风、教学设施等因素。
在实验室场地的管路管理方面,管理者应建立和实施合理计划。
此外,还应制定场地的使用规定,合理分配场地,以确保实验室的最大利用率。
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的关键方面。
实验室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电器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实验室管理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管理者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教给所有使用实验室的人员。
其次,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督促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最后,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责任方进行严厉处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资源共享为避免资源的浪费,管理者应当鼓励实验室的资源共享。
例如,允许使用同一套实验设备的学生们共享使用;也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让不同课程间充分交流和利用资源。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让实验室资源被更好地利用,同时还可以分享不同课程的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室预约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验室预约管理,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在预约时间内充分利用实验室。
同时,它也能够为实验室管理提供有益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优化实验室的使用。
在实验室预约管理中,应建立完整的预约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物理预约系统进行实验室预约。
然后管理者可以根据预约情况对实验室设备和场地进行调整,为后续的实验做好准备。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及实践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成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创新;实践;途径
作为培养教学人才、科研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肩负着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的任务的同时,承担着为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教学条件的责任,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设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1]。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认识到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与国外计算机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例如美国相比,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美国的计算机专业以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小型的操作系统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同时,在实验室的功能规划、实验室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功能开发等方面,许多高校仍然存在重视理论,忽视实验的片面思想,而且,部分大学生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观点,增加了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难度。
2.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依然采用“块块”管理的模式,管理实验室,把实验室交给各个专门的学院管理,使得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进而降低了实验室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价值,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而且,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比如计算机实验室,不能为电子专业制作提供实验条件,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高校教育质量较低。
3.计算机实验室缺乏管理队伍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负责,计算机实验室则由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但是,许多高校只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使用,忽视了对其培养工作,未能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提高机会,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不高。
同时,一些高校只重视建设师资队伍,忽视了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从而给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
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与实践的途径
1.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科研人才和教学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实验室的利用价值,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以提高教育质量。
在科技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观念,把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提高高校教育的时代性与科学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队伍决定着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高校应该把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方案之中,综合利用实验室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素养。
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该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实验技术人员能够认真完成工作,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同时,高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引进人才,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
实验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硬件条件,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技术投入,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应该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需求,合理购买实验设备,避免实验设备的重置、闲置,确保实验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合理使用。
同时,在
验收实验设备时,高校应该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做好技术资料、操作规程、安装、丢失、损坏等的记录工作,保证实验设备的质量。
另外,在实验设备的管理方面,高校应该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督促管理人员定期检修、保养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确保师生能够拥有实验的机会[3]。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国强,何丽莉,白洪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8:106-107.
[2]崔炯屏,何玉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和创新管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06-108+124.
[3]杨磊.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创新管理模式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