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8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杨凡一、前言静脉治疗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操作技术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制定一份科学、规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旨在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促进临床工作中静脉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的静脉治疗工作,包括静脉置管、药物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等护理操作。
三、技术操作标准1. 静脉置管1.1 准备工作1.1.1 准备所需器械:一次性穿刺针、静脉置管导管、消毒剂、敷料、适当大小的胶布等。
1.1.2 确认患者身份,向患者解释操作内容并取得患者同意。
1.1.3 采用手部消毒后,佩戴无菌手套。
1.2 操作步骤1.2.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置管部位,清洁皮肤并用消毒剂消毒。
1.2.2 用穿刺针刺入静脉,放置引导线,然后将导管沿引导线插入静脉。
1.2.3 确认导管位置并固定好,接上输液管。
1.3 注意事项1.3.1 检查患者静脉状态,避免选用静脉曲张、浮肿部位。
1.3.2 注意消毒时的顺序和方法,确保器械无菌。
1.3.3 确保导管插入深度合适,避免过浅或者过深。
2. 药物静脉注射2.1 准备工作2.1.1 准备所需药物、输液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等。
2.1.2 根据医嘱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确认无误后向患者解释操作内容并取得患者同意。
2.1.3 佩戴无菌手套。
2.2 操作步骤2.2.1 根据医嘱调配药物,进行注射前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
2.2.2 连接输液器,将药物缓慢注入静脉输液管。
2.2.3 观察注射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注射并处理。
2.3 注意事项2.3.1 注射药物时需要缓缓注射,避免快速注射引起药物反应。
2.3.2 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反应,积极处理药物反应。
3. 静脉输液3.1 准备工作3.1.1 准备所需器材:输液器、输液管、输液液袋等。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通路给患者补充营养、补液、注射药物等的常见临床操作。
正确的操作流程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下是规范静脉输液操作的详细流程:1.确认医嘱:在开始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单,确保输液项目、剂量、频次等信息准确无误。
2.检查输液液体:打开输液袋或瓶时,要检查液体是否清亮透明,没有漏液、渗漏或污染等现象。
3.检查输液器具:检查输液器具,包括输液针头、输液管、滴漏针、输液器等是否完好无损,无脏污或锈迹,无过期。
4.选择静脉通道:通过检查患者手臂、手背、前臂、掌侧腕等部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
对于患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病史的患者,需特别谨慎选择静脉通道,避免损伤。
5.消毒操作:准备注射用酒精棉球、手套等消毒材料,严格按照规范的消毒操作进行消毒。
6.固定输液针头:选择适当大小的输液针头,用正确的角度插入静脉,轻轻将针头推进静脉内,同时固定输液针头,避免移位和脱落。
7.开始输液:将输液管与针头连接起来,并将输液器放置在合适的高度,确保滴入速度适中。
同时,观察输液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
8.密切观察:观察静脉输液的情况,注意液体是否顺畅,输液器是否有滴漏,输液速度是否调整合适。
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如寒战、出汗、恶心、头晕等,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9.药物注射:若需要进行药物注射,注射前需先注射一些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慢慢注射药物。
注射后,要及时加注生理盐水或者进行冲洗,确保药物充分进入患者体内。
10.结束输液:当输液完成后,先关闭滴液管,然后将输液针头从患者静脉中取出。
在取出针头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迅速而轻柔,以减少疼痛和出血的发生。
同时要及时进行止血,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
11.整理器材:将已完成的输液器具集中放在污物容器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12.护理记录:输液完成后,要及时记录输液的时间、量、药物名称、反应及处理等信息,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卫生部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篇一:静脉输液操作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一)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目的。
(二)准备质量标准1.着装整洁。
2.用物:(1)治疗盘内盛:一次性输液器、无菌持物钳,皮肤消毒剂(2.5%碘酊,75%酒精)输液溶液,无菌棉签,止血钳,调节夹、网套、胶布、弯盘、止血带、输液下卡、污物缸、剪刀或其它。
(2)输液架,根据需要务夹板及绷带。
(3)查对输液卡及药物,检查好药品质量及配伍禁忌。
(4)口述目的。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 -1.持输液卡并携输液架于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说明目的,嘱病人大小便。
2.治疗室操作:(1)洗手戴口罩,用一潮湿的纱布擦干净灰尘,再次校对、检查药液(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检查药品有无裂缝,将瓶上下摇动,对光检查药物有否变混,沉淀或有无絮状物出现。
(2)将铝盖中心部分打开,套上网套,消毒皮塞,如需加药即可加入,将输液管及通气管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3)备胶布三条(分别三、五、七厘米),贴于治疗盘上。
3.病床旁操作:(1)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一手折叠茂菲氏管下段输液管,另一手挤压茂菲氏管,使产生负压,随即放松折叠输液管并横持茂菲氏管,待液体进入茂菲氏管1/3时,直立茂菲氏管,排尽输液管内气体,夹紧调节器。
(2)选择静脉,在预定穿刺点上部约6厘米处扎止血带,然后放松止血带,用2.5%碘酊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待干,扎止血带,75%酒精脱碘,并嘱病人握拳.(3)取下针头帽,使针尖向下,再次排净气体,进行穿刺,见血后平行推进少许,然后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止血钳).(4)胶布固定:三厘米的固定针柄,五厘米在针柄上方交叉固定,七厘米盘缠硅胶管后固定,盖无菌纱布于针眼处。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输液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
为此,严格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1. 前期准备(1)核对医嘱,确认所需使用的药品、剂量、速度、时间等信息。
(2)检查各项设备的准备情况,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如输液袋、输液管、静脉针、酒精棉球、止血带、手套、面罩等。
(3)向患者解释静脉输液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获得其同意,对需要监护的患者应对其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记录。
2. 皮肤消毒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注意避免污染,消毒范围应该大于针穿刺部位。
3. 确定针穿刺点选择有丰富血管的部位,如手背、前臂内侧、肘窝静脉,保证首选穿刺成功率,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及长期的部位瘢痕。
4. 作用将针头插入皮肤采用“割切法”穿刺时,先要轻轻将皮肤拉紧,再用另一手握住针管,先将针头插入皮肤,确定进入的位置良好后再将针头迅速穿过静脉并将管道插入。
5. 确定置管深度和固定置管深度大致与针长似,固定方法有多种,如用透明绷带固定位置,用针刺固定,用贴纸固定等,要求固定牢靠,输液流畅。
6. 滴速调节药品进入患者体内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控制滴速来实现。
一般的,成人每小时滴液滴数为15-20滴,可根据药物性质、患者情况做适当调整。
注意药品速度调整时不要太快或太慢。
7. 观察患者病情及反应监测患者输液的情况,观察患者的水肿、呼吸道情况、肌肉、体温等,密切观察过程中的感觉与反应,并及时记录和反馈,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8. 输液结束及取下针管输液结束后应注意慢慢取下针管,避免刺痛患者的皮肤并防止局部血肿。
同时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清理工作。
总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可使操作更加科学,减少不必要的疼痛,预防并发症产生,并提高护理质量及效果。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23
1. 引言
为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操作规范。
2. 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医院、护理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操作行为。
3. 技术操作规范
3.1 选择适当静脉输液器材
选择有使用说明、双重包装、检查合格标志、灭菌合格证明的静脉输液器材。
3.2 皮肤消毒
洗手 --> 戴无菌手套 --> 用消毒液或酒精消毒患者皮肤局部,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消毒范围大于插管口直径的2倍。
3.3 静脉置管
目视挑选 >> 全程无菌操作 >> 置管深度:外周静脉3-4cm、肘窝部3-5cm、手背2-3cm。
>> 固定置管处
3.4 流量控制
按医嘱下达的配速、剂量,调整落地滴速,控制静脉输液的流量。
3.5 观察护理
观察输液瓶、管路、穿刺部位和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到护理记录单上。
3.6 完成撤管
输液完成后,确定患者情况稳定,确认医嘱已停止后,进行撤
管操作并做好穿刺部位的处理。
3.7 安全注意事项
- 皮肤消毒必须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避免感染交叉。
- 技术要求高,操作须专业化、规范化。
- 静脉输液器材应储存于阴凉、干燥、洁净、无异味的库房,
禁止混用,过期、损坏器材应及时淘汰。
4. 后记
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增强护理技术水平,实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化,并不断总结、改进,以提供优质的护理
服务。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
2.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
3.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
4.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 2 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
(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
(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环境空气的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 380C 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 400C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通道给药、输液、输血或其他治疗的方法。
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是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操作标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以下是《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详细内容:一、术前准备1.核对患者身份和医嘱,与患者沟通并告知治疗目的和过程。
2.检查治疗所需器材是否完整、无损。
3.整理治疗环境,保持清洁、无尘、无刺激气味的条件。
4.洗手,并佩戴干净无菌手套。
5.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同意,并征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和监护。
二、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静脉输液通道、中心静脉插管等。
2.以无菌方法准备所需药物、液体或器械。
3.用酒精棉球消毒治疗部位,按规范操作,确保消毒时间和消毒剂的正确使用。
4.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针头、导管或针管。
5.刺入皮肤,进入静脉,稳定后拔掉皮肤周围针头,让静脉畅通。
6.定线,确保静脉通道固定牢固,防止脱落或移位。
7.注射药物或液体,根据医嘱准确计量,避免漏注或滞留。
8.定期观察患者反应,如血压、心率、皮肤状况等,随时记录。
9.治疗结束后,及时清点用过的器材,进行无菌处理。
10.将治疗结束情况告知患者,注意患者的意见和反馈,记录相关信息。
三、操作注意事项1.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2.保持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
3.注意消毒操作,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4.使用正确的插管方法,确保静脉通道的插管深度和牢固度。
5.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和器材。
6.注射药物或液体时,注意流速和注射位置,避免渗漏或血管损伤。
7.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注意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8.及时记录治疗过程和效果,报告医生有关情况。
四、术后处理1.拔去插管,注意避免感染风险。
2.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
3.妥善处理已使用的器械,进行无菌清洁和消毒。
出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出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尿消肿。
F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操作和序出评估(1)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诊断、输液目的、心肺功能、营养状况以及实验室结果等。
(2)对输液的认识、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
(4)患者既往用药情况、有无过敏史;患者目前所用的药物的名称、有效期、药物的质量、作用、副作用及有无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出准备(1)患者准备:是否需要便器或需要上厕所;体位变换。
(2)护理人员准备:洗手、戴口罩。
⑶物品准备:治疗车上放海潘,手消^^治疗盘内:75%:建高安尔碘、戢于75%;醮中的砂轮、弯盘、一次性密闭输液器1付,一次性注射器1付、治疗巾、止血带、静脉贴、瓶套、开瓶器、必要时备小夹板及绷带;按医嘱准备液体及药物;输液卡、输液架。
治疗车下层放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锐器盒。
出告知⑴静脉输液是将一三Λ抚菌溶液(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以补充营养,修⅛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及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等的治疗方法。
(2)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理人员反映。
(3)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为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会从远端开始选择血管。
(4)穿刺时可能会有一些疼痛,请患者不要活动,以免损伤血管或造成穿刺失败。
(5)告知患者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
Fb实施(1)查对: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准备药液。
核对药液的名称,剂量和浓度。
检查药液质量,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
(2)药物准备: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峰丹崎液顺^(3)插入输液器:检查输液器质量,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关闭调节器。
(4)给药前查对: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嘱患者排尿。
再次查对所用药液,无误后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