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行标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2.27 MB
- 文档页数:134
静脉输液行业标准解读1.输注需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装置。
2.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
3.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输液器及导管,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
4.用输血器时,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导管,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两袋血液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5.输液附加装置包括三通、延长管、肝素帽、无针接头、过滤器等,应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
6.导管接口是导致导管内微生物定植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较长时间的留置导管。
7.输液器应每24h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8.PICC、CVC、PORT至少每7天维护一次,附加的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如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
9.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h~96h更换一次。
10.每天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当出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时,考虑拔管,当留置导管不再需要时尽早拔除。
11.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24h 密闭。
12.经PVC(指外周静脉)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13.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及10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14.A-C-L---导管维护金标准:A评估:护士在给予药物和溶液之前,作为评估导管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护士应该抽回血或者冲管来评估导管的通畅性;C冲洗:在每一次输液后,应该冲洗血管通路装置;L封管:在输液结束冲管之后,应该封闭血管通路装置;(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15.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件•静脉输液行标概述•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药物配置与使用规范•患者安全与舒适度保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总结与展望静脉输液行标概述静脉输液定义与目的定义静脉输液是指通过静脉血管将药液、营养液或血液等液体物质直接输送到人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输注药物、治疗疾病等。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静脉输液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指南的制定和实施为静脉输液行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静脉输液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但存在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
行业标准制定背景行标适用范围及对象适用范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静脉输液治疗及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
适用对象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从事静脉输液治疗及相关工作的人员。
010204行标重要性与意义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促进静脉输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有利于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
03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核对医嘱评估患者病情准备用物环境准备操作前准备工作01020304确认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用药途径等。
了解患者年龄、病情、过敏史、心肺功能等。
选择适当的输液器、注射器、消毒棉签、胶布等。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宽敞、明亮,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选择穿刺部位消毒皮肤穿刺角度与力度固定针头穿刺技巧与注意事项选择相对较大、较直、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以15-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5cm。
用胶布固定针头,避免滑动和脱出。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输液量及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输液器。
输液器选择检查输液器包装是否完好、有无漏气、过期等情况。
检查输液器将输液器插入药液瓶前,先排尽输液器内的空气。
排气处理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调节滴速,确保输液速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