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
- 格式:ppt
- 大小:540.00 KB
- 文档页数:8
煤炭化学成分与煤的燃烧性质的关联性研究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化学成分和燃烧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研究煤炭的化学成分对于深入了解煤的燃烧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煤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对燃烧性质的影响。
煤炭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是其主要成分。
煤炭的碳含量直接影响着其燃烧性质。
碳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同时,碳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相对较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煤炭的利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碳含量对燃烧性质和环境的影响。
除了碳含量,煤炭中的氢含量也对其燃烧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氢是煤炭中的可燃元素之一,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炭的燃烧速度和热值。
氢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
此外,氢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所产生的水蒸气会稀释烟气中的氧气,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因此,氢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具有较低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对环境友好。
煤炭中的氧含量和硫含量也对其燃烧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氧是煤炭中的氧化剂,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炭的可燃性。
氧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会产生较高的热量,燃烧速度较快。
然而,氧含量高的煤炭燃烧时也容易产生较多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煤炭的利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其氧含量对燃烧性质和环境的影响。
硫是煤炭中的一种常见元素,其含量对煤炭的燃烧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硫在煤炭燃烧时容易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降低煤炭中的硫含量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高硫煤的利用,常常采取脱硫技术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硫排放。
除了煤炭的化学成分,煤的燃烧性质还受到煤质结构的影响。
煤质结构包括煤的孔隙结构和煤的结晶结构。
煤的孔隙结构对于煤的燃烧速度和热值有一定的影响。
孔隙结构较发达的煤炭燃烧时,氧气可以更好地进入煤体内部,提高燃烧效率。
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解题技巧类型一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题【例1】若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_______.【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中包含三要素:(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3)整式方程.依题意,得,解得;【答案】【小结】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要把握住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且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还要是整式方程.类型二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意义解题【例2】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0,则的值是________.【解析】把0代入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求得.但二次项的系数,即,所以.【答案】【小结】将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该方程中即可求出字母系数的值,但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这一隐含条件.【例3】已知是方程的两根,且,则的值等于()A.-5 B.5 C.-9 D.9【解析】由于m、n是方程的根,将m、n代入该方程可得m2-2m-1=0,n2-2n-1 =0,即m2-2m=1,n2-2n=1.变形,得7m2-14m=7,3n2-6n=3,因此(7+a)(3-7)=8,所以a=-9.【答案】C【小结】从方程的根入手,将其根代入方程,进而构造出一个新的方程.在解本题的过程中,还应用了整体的思想,同时要注意把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即括号中的7m2-14m、3n2-6n与已知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快速求解.类型三巧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例4】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为常数)满足,则该方程的一根必为________.【解析】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当时,满足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由此判断方程的一根必为x =.【答案】x =【小结】估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时,应结合根的意义,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类型四 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范围【例5】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对应值,判断方程(为常数)的一的范围是(A .B .C .D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当x =6.18时,代数式的值为-0.01;当x =6.19时,代数式的值为0.02,要从表格中判断=0的解,可发现未知数x 的值应处于6.18到6.19之间.【答案】C【小结】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的意义,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该方程的解.类型五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关的开放题【例6】已知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1,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方程:____________.【解析】答案不唯一,可先写出二次项,再写出一次项,最后写能使该方程有一根为1的常数项.【答案】答案不唯一,如:即等.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技巧近几年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此类题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新闻、热点事件为背景,形式多变.主要是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2)设;(3)列;(4)解;(5)检验;(6)答. 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类型一增长率、减少率问题【例1】长沙市某楼盘准备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均价对外销售,由于国务院有关房地产的新政策出台后,购房者持币观望.为了加快资金周转,房地产开发商对价格经过两次下调后,决定以每平方米4050元的均价开盘销售.(1)求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2)某人准备以开盘均价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开发商还给予以下两种优惠方案以供选择:①打9.8折销售;②不打折,送两年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费是每平方米每月1.5元,请问哪种方案更优惠?【分析】(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第一次下调后为,第二次下调后为列方程求解即可;(2)从购房和物业费两方面,比较方案①、方案②即可.【解】(1)设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解得=10%,(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平均每次下调的百分率为10%.(2)方案①的房款是:4050×100×0.98=396900(元);方案②的房款是:4050×100-1.5×100×12×2=401400(元).∵396900<401400,∴选方案①更优惠.【小结】增长(降低)率是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对于平均增长率问题,正确理解有关“增长”问题的一些词语的含义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常见的词语有:“增加”“增加到”“增加了几倍”“增长到几倍”“增长率”等等.弄清基数、增长(减少)后的量及增长(减少)次数,平均增长率公式为(为基数,为平均增长率,为增长次数,为增长后的量).同时解出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一定要考虑清楚.类型二病毒倍数传播问题【例2】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分析】设一台每轮感染给x台电脑,则第一轮后有(1+x)台,经过第二轮感染后,共有.【解】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电脑,依题意,得.解得x=8或-10(负值不合题意,舍去).∵>700,∴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超过700台.【小结】“传播与裂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常见的类型包括细胞分裂、信息传播、传染扩散、单循环赛等,是近年中考的热点与亮点,尤其是病毒传播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随着传播轮数的增加,数量是十分惊人的,一定要画好分析图,尤其是要弄清每轮传播的源头与传播后的总和.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设出适当的未知数列方程求解.类型三几何图形问题【例3】在一块长16 m,宽12 m的矩形荒地上,要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面积是荒地面积的一半,下面分别是小华与小芳的设计方案.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方案是正确的,但对小芳的方案是否符合条件有不同意见,你认为小芳的方案符合条件吗?若不符合,请用方程的方法说明理由.【分析】设小路宽度为m,则花园的长为,花园的宽为,根据面积可得方程.【解】(1)不符合.设小路宽度均为m,根据题意得:,解这个方程得:但不符合题意,应舍去,∴.∴小芳的方案不符合条件,小路的宽度应均为2 m.【小结】几何图形问题一般是只给出一个几何图形(常见的有三角形、特殊四边形),要求在其四周设计边衬或对其进行分割、裁剪,设计一个新的图形或图案.在有关几何图形的面积表示中,通常有三种处理办法:直接表示、间接表示与变换表示.解决有关面积问题时,要注意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或组合成规则图形,找出各部分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求解,进而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类型四市场经济与其它问题【例4】某批发商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800件T恤.第一个月以单价80元销售,售出了200件;第二个月如果单价不变,预计仍可售出200件,批发商为增加销售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低1元,可多售出10件,但最低单价应高于购进的价格;第二个月结束后,批发商将对剩余的T恤一次性清仓销售,清仓时单价为40元.设第二个月单价降低x元.(1)填表(不需要化简)(2)如果批发商希望通过销售这批T恤获利9000元,那么第二个月的单价应是多少元?【分析】(1)由“第二个月单价降低x元”知第二个月的单价为(80-x),销售量为(200+10x)件,清仓时为总数量分别减去前面两个月的剩余量,即800-200-(200+10x);(2)销售额-成本=利润,由“获利9000元”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解】(1)80-x,200+10x,800-200-(200+10x);(2)根据题意,得80×200+(80-x)(200+10x)+40[800-200-(200+10x)] -50×800=9000.整理,得x2-20x+100=0,解这个方程得x1= x2=10,当x=10时,80-x=70>50.答:第二个月的单价应是70元.【小结】市场经济问题(纳税、利息、分期付款、销售利润),匀变速运动、古诗词等问题都是值得关注,解答这问题时,不论背景如何变化,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寻找等量关系,并注意根据实际意义对所列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合理的取舍.【例5】百货大搂服装柜台在销售中发现:“宝乐”牌童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迎接“十一”国庆节,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扩大销售量,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要想平均每天在销售这种童装上盈利1200元,那么每件童装应降价多少?【分析】每件的利润是40-x元,因每件童装降价4元,那么平均每天就可多售出8件.则件数为件,抓住总利润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解】设每件童装应降价x元,则,解得.因为要尽快减少库存,所以x=20.答:每件童装应降价20元.【小结】本题主要的数量关系是:销售利润=每件利润×件数,理解商品的销售的件数及商品价格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三、二次函数及其图象解题技巧类型一抛物线的平移问题抛物线的平移问题,可以首先研究其顶点的平移问题,因此,一般要将其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例1】把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 =x2-2x-3,则b、c的值为()A.b=2,c=2 B.b=2,c=0 C.b=-2,c=-1 D.b=-3,c=2【分析】y=x2-2x-3= (x2-2x+1)-4=(x-1)2-4,这个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4),故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验证:(-1,-1)(1,-4).∴y=x2+bx+c可化为y=(x+1)2-1.即y=x2+2x.∴b=2,c=0.【答案】B类型二抛物线的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将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开口方向发生改变,顶点的坐标不变;抛物线的轴对称变换问题,也是从顶点的轴对称变换开始切入.【例2】将抛物线y=2x2-12x+16绕它的顶点旋转180°,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是()A.y=-2x2-12x+16 B.y=-2x2+12x-16C.y=-2x2+12x-19 D.y=-2x2+12x-20【分析】将y=2x2-12x+16化为顶点式,得y=2(x-3)2-2.∴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2),将该抛物线绕顶点旋转180°后,顶点仍然是(3,-2),解析式中二次项的系数变为-2,所以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3)2-2,即y=-2x2+12x-20.【答案】D类型三抛物线的对称性(重点)【例3】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x=1,且经过点P(3,0),则a-b+c的值是()A.0 B.-1 C.1 D.2【分析】∵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又经过点P(3,0),∴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该抛物线还要经过点(-1,0),因此a-b+c=0.【答案】A类型四函数y=ax2+bx+c(a≠0)的增减性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通常要结合其图象研究,明确开口方向及对称轴的位置,是研究的前提条件.【例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中,其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若点A(x1,y1),B(x2,y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则当1<x1<2,3<x2<4时,y1与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y1>y2 B.y1<y2 C.y1≥y2 D.y1≤y2【分析】从表中可以发现x=1和x=3时,y的值都是1.说明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0),这时函数值最小,故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又因为1<x1<2,3<x2<4,所以点A(x1,y1)和点B(x2,y2)分别位于对称轴的左右两侧,且点A(x1,y1)比点B(x2,y2)到对称轴的距离近.因此y1<y2.【答案】B类型五根据条件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当-2≤x≤3时,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分析】y=x2-2x+3=(x-1)2+2,该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2),画出满足条件-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1时,y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2;当x=-2时,y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11.【答案】11;2类型六利用“配方法”求特殊函数的最大(小)值【例6】(1)求函数y=x+(x>0)的最小值;(2)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一条边的长为x.当x为何值时,矩形的周长y最小,这个最小值是多少?【分析】可设法将x+“配方”.【解】(1)y=x+(x>0)==+2.当=,即x=1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为2.(2)y=2(x+)(x>0)==当=,即x=时,y有最小值,其最小值为4.∴当x=时,矩形的周长y最小,最小值为4.四、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解题技巧类型一抛物线的交点式(重点)一般地,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则其解析式可设为“交点式”即y=a(x-x1) (x-x2).【例1】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其中x1,x2是方程x2-4x-12=0的两根,且x1<x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分析】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x1,0),(x2,0),故可设其解析式为y=a(x-x1) (x-x2).【解】∵方程x2-4x-12=0的解为:=-2,x2=6,故可设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 (x-6).由x=0时,y=-4,得-4=a×2×(-6),∴a=∴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 (x-6),即y=x2-x-4.【名师点睛】虽然本题也可以利用给出的“一般式”来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但是没有设成“交点式”简单.【例 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如果O B=OC=OA,那么b的值是()A.2 B.-1 C. D.-【分析】设OB=OC=OA=c,则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c,0),B(c,0).故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c) (x-c),即y=ax2+acx-2ac2.又∵OC=c,∴点C的坐标为(0,c),代入解析式,得-2ac2=c.ac=-(∵c≠0).∴b=ac=-.【答案】D类型二根据图象观察方程的解通过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不仅可以观察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的情况,还可以发现与之相关的一些方程的解的情况.【例3】如图所示,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8),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8=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B.有两个异号实根C.有两个相等实根D.没有实根【分析】二次函数y=ax2+bx+c的最大值是8,因此ax2+bx+c≤8,只有当x=1时等号成立,因此方程ax2+bx+c=8.即ax2+bx+c-8=0有两个相等实根,即x1=x2=1.【答案】C【方法归纳】观察本题的图象,研究一元二次方程ax2+bx+c=k的解的情况,可以发现:①当k<8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②当k=8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③当k>8时,方程没有实根.类型三根据图象观察不等式的解集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还可以观察一些不等式的解集.【例4】抛物线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分析】通过观察图象可以发现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右交点的坐标为(1,0),利用对称性可以推断出抛物线与x轴的左交点的坐标为(-3,0).要使y>0,则-3<x<1.【答案】-3<x<1【例5】已知函数y1=x2与函数y2=-x+3的图象大致如图,若y1<y2,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或x<-C.-2<x<D.x<-2或x>【点石成金】本题中y1>y2时,取两边;y1<y2时,取中间.【分析】观察图象可以发现,位于点A、B之间的部分,有y1<y2成立,而此时,x的取值范围有选项A、选项C两种选择,进一步观察图象又可以发现A到y轴的距离大于B到y轴的距离,所以答案只能是-2<x<;此外本题也可以通过解方程组求出A、B两点的坐标,然后再判断.【答案】C【名师点睛】此题若改成y1>y2,则x的取值范围是x<-2或x>【例6】如图,抛物线y2=x2+1与双曲线y1=的交点A的横坐标是1,则不等式+x2+1<0的解集是()A.x>1 B.x<-1 C.0<x<1 D.-1<x<0【分析】先把+x2+1<0化为<-x2-1,再讨论函数y1=的图象与y3=-x2-1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作抛物线y2=x2+1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抛物线y3=-x2-1.可以发现抛物线y3=-x2-1与双曲线y1=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观察图象可发现当-1<x<0时,y1<y3,即<-x2-1,+x2+1<0.【答案】D类型四根据图象确定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根据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可以发现一些含有a,b,c的代数式的取值范围.【例7】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①abc>0;②b2-4ac>0;③8a+c>0;④9a+3b+c<0.A.1个B.2 个C.3 个D.4个【分析】①∵图象开口向上,∴a>0.∵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a、b异号.∴b<0.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故c<0,∴abc>0.正确②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正确③令x=-2,则y=(-2)2a+(-2)b+c=4a-2b+c.又∵-=1,∴b=-2a.∴y=4a-2b+c=8a+c.又∵x=-2时,y>0.∴8a+c>0.正确④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x=3和x=-1时y的值相等,且都有y<0;而x=3时,y=9a+3b+c.∴9a+3b+c<0.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个数为4.【答案】D【方法归纳】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a≠0),【例8】如图,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点),顶点C是矩形DEFG上(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1)abc0;(2)a的取值范围是.【分析】(1)因为图象开口向下,所以a<0.对称轴在y轴右边,所以b>0.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所以c>0,综合可得abc<0.(2)以D(1,3)为顶点,经过点(-1,0)的抛物线的“张口”最小,设这条抛物线为y=a1(x-1)2+3,令x=-1,y=0,得a1=-;以F为顶点经过点(-2,0)的抛物线的“张口”最大,设这条抛物线为y=a2(x-3)2+2,令x=-2,y=0,得a2=-,∴a的取值范围是-≤a≤-.【答案】(1)<;(2)-≤a≤-。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解读知识点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历来是数学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学会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从形式上看十分相似,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当抛物线c bx ax y ++=2的y 的值为0时,就得到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交点就取决于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的情况.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当ac b 4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的只有一个交点,此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的根;当ac b 42-<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下面分析几个实例,供同学们参考.例1 求抛物线4832+-=x 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析:可令y=0,根据04832=+-x x 的根来确定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解:令y=0,则04832=+-x x 解方程得:2,3221==x x ∴抛物线4832+-=x 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0,32(,(2,0) 例2 已知二次函数142-++=k x x y(1) 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k 的取值范围.(2) 若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求k 的取值.分析: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来解,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可利用ac b 42->0来确定k 的取值范围.当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说明抛物线与x 轴只有有一个的交点,可利用ac b 42-=0来确定k 的取值.解:在一元二次方程0142=-++k x x 中,(1)△=04204416)1442>-=+-=--k k k (∴当k<5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0420=-k∴k=5时,抛物线的顶点在x 轴上.例3 已知抛物线m mx x y 222--=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为),0,(1x )0,(2x ,且52221=+x x ,求m 的值. 分析:令y=0,则0222=--m mx x ,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解:令y=0,则0222=--m mx x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21m x x =+,m x x -=⋅21 524)(2)2(2)(22212212221=+=-⋅-=-+=+m m m m x x x x x x 02082=-+m m ∴2,1021=-=m m当101-=m 时,得方程01052=++x x ,而△=0254025101452<-=-=⨯⨯-当21=m 时,得方程022=--x x ,而△=0981)2(14)1(2>=+=-⨯⨯-- ∴2=m说明:此题求出m 的值后,必须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的取值,因为若△<0,方程无解,抛物线与x 轴也无交点.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解法方法一:直接画出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则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ax 2+bx+c=0的根.其步骤一般为:(1)作出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2)观察图象与x 轴交点的个数;(3)若图象与x 轴有交点,估计出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方法二:先将方程变形为ax 2+bx=-c ,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ax 2+bx 和直线y=-c 的图象,则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方法三:可将方程化为a c x a b x ++2=0,移项后为a c x a b x --=2.设y=x 2和y=a c x a b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x 2和直线y=ac x a b --的图象,则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这种方法显然要比方法一快捷得多,因为画抛物线远比画直线困难得多.。
专题03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根的判别式我们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用配方法可以将其变形为2224()24b b ac x a a-+=.① 因为a ≠0,所以,4a 2>0.于是(1)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正数,因此,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为零,因此,原方程有两个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b 2-4ac <0时,方程①的右端是一个负数,而方程①的左边2()2b x a+一定大于或等于零,因此,原方程没有实数根.由此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情况可以由b 2-4ac 来判定,我们把b 2-4ac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Δ”来表示.综上所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 (1)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b a-;(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知识点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两个实数根1x =,2x =, 则有1222b bx x a a-+===-;221222(4)42244b b b b ac ac c x x a a a a a-+---=⋅===.所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若x 1,x 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 1+x 2=-p ,x 1·x 2=q , 即p =-(x 1+x 2),q =x 1·x 2,所以,方程x 2+px +q =0可化为x 2-(x 1+x 2)x +x 1·x 2=0,由于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x 2+px +q =0的两根,所以,x 1,x 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1+x 2)x +x 1·x 2=0. 知识点3:二次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问题 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先画出y =2x 2,y =12x 2,y =-2x 2的图象,通过这些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函数y =ax 2与y =x 2的图象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先画出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 先列表:再描点、连线,就分别得到了函数y =x 2,y =2x 2的图象(如图2-1所示),从图2-1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函数y =2x 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两倍得到. 同学们也可以用类似于上面的方法画出函数y =12x 2,y =-2x 2的图象,并研究这两个函数图象与函数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象可以由y =x 2的图象各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在二次函数y =ax 2(a ≠0) 知识点4: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函数y =a (x +h )2+k 与y =ax 2的图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样地,我们可以利用几个特殊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作出函数y =2(x +1)2+1与y =2x 2的图象(如图2-2所示),从函数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就可以得到函数y =2(x +1)2+1的图象.这两个函数图象之间具有“形状相同,位置不同”的特点.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画函数y =-3x 2,y =-3(x -1)2+1的图象,研究它们图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中,a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大小及方向;h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左右平移,而且“h 正左移,h 负右移”;k 决定了二次函数图象的上下平移,而且“k 正上移,k 负下移”. 由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研究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的方法:由于y =ax 2+bx +c =a (x 2+b x a )+c =a (x 2+bx a+224b a )+c -24b a224()24b b aca x a a-=++, 所以,y =ax 2+bx +c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y =ax 2的图象作左右平移、上下平移得到的,于是,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具有下列性质:(1)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对称轴为直线x =-2b a ;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a-时,函数取最小值y =244ac b a-.(2)当a <0时,函数y =ax 2+bx +c 图象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对称轴为直线x =-2b a;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2b a -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ba-时,函数取最大值y =244ac b a-.【题型归纳目录】 题型1:根的判别式题型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题型3:二次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 题型4: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典型例题】 题型1:根的判别式例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 -2)x 2-2kx +k +1=0,若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答案】2k ->且2k ≠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大于0即可求解. 【详解】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0()k x k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24(2)4(2)(1)480b ac k k k k ∆=-=---+=+>,且20k -≠; 解得,2k ->且2k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2.已知x 1,x 2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4mx +4m 2-9=0的两实数根. (1)若这个方程有一个根为-1,求m 的值;(2)若这个方程的一个根大于-1,另一个根小于-1,求m 的取值范围;(3)已知Rt △ABC 的一边长为7,x 1,x 2恰好是此三角形的另外两边的边长,求m 的值.【答案】(1)m的值为1或-2 (2)-2<m<1(3)m m=49 24【解析】【分析】(1)把x=-1代入方程,列出m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m的值;(2)首先用m表示出方程的两根,然后列出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取值范围;(3)首先用m表示出方程的两根,分直角△ABC的斜边长为7或2m+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m的值.(1)解:∵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mx+4m2-9=0的两实数根,这个方程有一个根为-1,∴将x=-1代入方程x2-4mx+4m2-9=0,得1+4m+4m2-9=0.解得m=1或m=-2.∴m的值为1或-2.(2)解:∵x2-4mx+4m2=9,∴(x-2m)2=9,即x-2m=±3.∴x1=2m+3,x2=2m-3.∵2m+3>2m-3,∴231 231 mm+-⎧⎨--⎩><解得-2<m<1.∴m的取值范围是-2<m<1.(3)解:由(2)可知方程x2-4mx+4m2-9=0的两根分别为2m+3,2m-3.若Rt△ABC的斜边长为7,则有49=(2m+3)2+(2m-3)2.解得m=∵边长必须是正数,∴m若斜边为2m+3,则(2m+3)2=(2m-3)2+72.解得m=49 24.综上所述,m m =49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与系数关系以及根的判别式的知识,此题难度一般.例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k =0有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2)如果k 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且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m ﹣3=0与方程x 2﹣3x +k =0有一个相同的根,求此时m 的值. 【答案】(1)94k ≤ (2)32m =【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2)根据(1)确定2k =,从而求出方程2320x x -+=的解为121=2x x =,,然后分相同的根为1x =时和2x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1)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k =0有实数根, ∴()22=4=340b ac k ∆---≥, ∴94k ≤; (2) 解:∵94k ≤, k 是符合条件的最大整数, ∴2k =,∴方程230x x k -+=即为2320x x -+=, 解方程2320x x -+=得:121=2x x =,,∵一元二次方程(m ﹣1)x 2+x +m ﹣3=0与方程x 2﹣3x +k =0有一个相同的根 当这个相同的根为1x =时, ∴1130m m -++-=, ∴32m =; 当这个相同的根为2x =时,∴()4123m m -++-, ∴1m =,∵当1m =时,方程(m ﹣1)x 2+x +m ﹣3=0即为20x -=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32m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等,熟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例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方程有一个根是0,求方程的另一个根. 【答案】(1)14m > 且0m ≠ (2)另一个根为32【解析】 【分析】(1)由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和根的判别式与根之间的关系,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2)将x =0代入原方程,求出m ,再解方程即可. (1)解:∵2(21)20m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 0m ∴≠ ,∵一元二次方程2(21)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240b ac > ,即:2(21)4(2)0m m m > ,整理得:410m > , 14m >, 综上所述:14m > 且0m ≠. (2)∵方程有一个根是0,将x =0代入方程得:20m -= ,2m ∴= ,则原方程为:2230x x -= ,解得:1230,2x x ==, ∴方程的另一个根为3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没有实数根,方程有实数根.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是解题关键,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是易错点. 例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0x mx 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2x =是方程的一个根吗?若方程有一个实数根为负数,求正整数m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x =2是方程的一个根,1m = 【解析】 【分析】(1)证明Δ≥0即可;(2)先求出方程的解,再根据题意得出答案即可. (1)证明:∵Δ=(-m )2-4×(2m -4) =m 2-8m +16 =(m -4)2, ∵(m -4)2≥0,∴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解:把x =2代入方程左边,得左边=22-2m +2m -4=0=右边, ∴x =2是方程x 2-mx +2m -4=0的一个根; 用因式分解法解此方程x 2-mx +2m -4=0, 可得(x -2)(x -m +2)=0, 解得x 1=2,x 2=m -2,若方程有一个根为负数,则m -2<0, 故m <2, ∴正整数m =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根的判别式,用到的知识点:(1)Δ>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Δ<0⇔方程没有实数根.题型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例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120x x ⋅=,求方程的两个根. 【答案】(1)14m <且0m ≠ (2)10x =,232x =-【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到根的判别式大于0,从而到关于m 的不等式,求出m 的范围即可;(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122m x x m+⋅=,根据120x x ⋅=可得关于m 的方程,整理后即可解出m 的值,最后求出方程的根. (1)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且0m ≠,即()()221420m m m +-⨯⨯+>且0m ≠, 解得:14m <且0m ≠. (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122m x x m+⋅=, ∵120x x ⋅=, ∴20m m+=, 解得:2m =-,经检验:2m =-是分式方程的解, ∴当2m =-时,方程为:2230x x --=, 解得:10x =,232x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等知识.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⑴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⑵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⑶0<⇔方程没有实数根.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时,12b x x a +=-,12c x x a⋅=. 例7.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1)210ax a x a -+++=. (1)求证:无论a 为任何非零实数,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x 、2x ,且212x x -=,求a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11a =,213a =-【解析】 【分析】(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即可;(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求值即可. (1)解:∵一元二次方程2(31)210ax a x a -+++=,2(31)4(21)a a a ∆=+-+,221a a =++2(1)0a =+≥∴无论a 为任何非零实数,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解:依题意得,1231a a x x ++=,1221a ax x +=, ∵212x x -=,∴21212()44x x x x +-=,∴2314(21)()4a a a a++-=,即23210a a --=, (3a +1)(a -1)=0,解得11a =,213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判别式24b ac ∆=-及根与系数的关系12b x x a+=-,12c x x a=.例8.若α=20x x t -+=的根;(1)则方程的另外一个根β=______,t =______;(2)求()()323211ααββ-+-+的值.【答案】1- (2)1【解析】【分析】 (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可;(2)根据,αβ是为一元二次方程210x x --=的根,可得3232αααβββ-=-=,,代入代数式化简,进而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代入求解即可.(1)解:∵α=20x x t -+=的根,设方程的另外一个根为β, ∴1βα+=1β∴==1t αβ∴=⋅==-1-; (2) ,αβ是为一元二次方程210x x --=的根210αα∴--=,210ββ--=21αα∴-=,21ββ-=,0α≠,0β≠,32ααα∴-=,32βββ-=,∴()()323211ααββ-+-+()()11αβ=++1αβαβ=+++1αβ+=,1αβ=-,∴原式111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9.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0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此方程的两实数根12,x x 满足()()12117x x --=,求m 的值.【答案】(1)34m <(2)1m =-【解析】【分析】(1)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0∆>,由此求得m 的取值范围;(2)由12(1)(1)7x x --=得1212()17x x x x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求解.(1) 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3)0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2(23)40m m ∆=-->, 解得34m <. (2)解:根据题意得,212x x m =,1223x x m +=-.12(1)(1)7x x --=,∴1212()17x x x x -++=,即2(23)17m m --+=,解得1m =-或3m =, 又34m <, ∴1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表达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1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430x kx k -+=.(1)求证: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0k >,且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差为3,求k 的值.【答案】(1)见解析 (2)32【解析】【分析】(1)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24=b ac ∆-结合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出Δ≥0,进而可证出:无论k 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x 1+x 2=4k ,x 1x 2=3k 2,结合(x 1-x 2)2=9,即可得出关于k 的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1)∵222(4)4134k k k ∆=-⨯⨯=,且无论k 为何实数,240k ≥∴Δ≥0∴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方法一:设该方程两个实数根分别为()1212,x x x x ≥,则有124x x k +=,1223x x k ⋅=123x x -=则()2129x x -= ()2121249x x x x ⋅+-= 2216129k k -=294k = 解得:32k =± ∵0k >. ∴32k 方法二:()()30x k x k --=解得:1x k =,23x k = 由题意得:123x x -=33k k -=,解得:32k =± ∵0k >.∴32k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结合(x 1-x 2)2=1,找出关于k 的方程.题型3:二次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例1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2(a ≠0)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1)若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1,0),求a +b 的值;(2)若y =ax 2+bx ﹣2的图象的顶点在第四象限,且点B 的坐标为(﹣1,0),当a +b 为整数时,求a 的值.【答案】(1)1a b +=- (2)13,1,22a = 【解析】【分析】(1)代入A 、B 坐标,求出a 、b 的值即可得解;(2)根据抛物线顶点在第四象限,又与x 轴有两个交点,得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即a >0,根据顶点在第四象限得出02b a->,求出a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a +b 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1)代入A 、B 坐标,可得: 1642020a b a b +-=⎧⎨--=⎩, 解得1232a b ⎧=⎪⎪⎨⎪=-⎪⎩, 则a +b =-1;(2)∵抛物线顶点在第四象限,又与x 轴有两个交点,∴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即a >0,且抛物线对称轴02b xa>, ∵抛物线过B 点(-1,0),∴代入B 点坐标可得:a -b -2=0,则有b =a -2,∴2022b a a a --=->, 解得a <2,∴02a <<,∵a +b =a +a -2=2a -2,∴2222a --<<,∵a +b 是整数,∴a +b =a +a -2=2a -2为整数,∴2a -2可以为-1,0,1,∴a 可以为12,1,32.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抛物线函数图象的坐标特征等知识,根据抛物线顶点在第四象限,又与x 轴有两个交点,得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即a >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12.抛物线212y x bx c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32x =-.(1)如图1,若点C 坐标为(0,2),则b =_______,c =_________;(2)若点P 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BCP 面积最大时,点P 坐标和四边形ABCP 的最大面积;(3)如图2,点D 为抛物线的顶点,过点O 作MN CD ∥别交抛物线于点M ,N ,当3MN CD =时,求c 的值.【答案】(1)32-,2; (2)点P (-2,3),四边形ABCP 的最大面积为9; (3)94. 【解析】【分析】(1)根据解析式和对称轴可求出b ,根据C 点坐标即可求出c;(2)求出1:22AC l y x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点Q ,设点213(,2)22P x x x --+,(0)x <,求出24(0)APC S x x x =--<△,进一步求出S 四边形ABCP 22=45(2)9APC ABC S S x x x +=--+=-++△△,即可求出结果;(3)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为:34y x c =-+,进一步可得直线MN 的解析式为:34y x =-,分别过C ,N 作x 轴的平行线,过D ,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G ,H ,证明MHN DGC ∽△△,即可求出结果. (1)解:由题意可知:∵322b x a =-=-,∴32b =-, ∵点C 坐标为(0,2),∴2c =;(2) 解:令2130222y x x ==--+,整理得(1)(4)0x x -+=, 解得1x =或4x =-,∴(4,0)A -,(1,0)B ,∵(0,2)C ,∴5AB =,2OC =, ∴152ABC S AB OC =⨯=△, ∵(4,0)A -,(0,2)C , ∴1:22AC l y x =+,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点Q ,设点213(,2)22P x x x --+,(0)x <则点1(,2)2Q x x +, 2213112(2)22222PQ x x x x x =--+-+=--,∴21()4(0)2APC APQ PCQ C A S S S PQ x x x x x =+=⨯-=--<△△△, ∴S 四边形ABCP 22=45(2)9APC ABC S S x x x +=--+=-++△△,∵10-<,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又0x <,∴当2x =-时,S 四边形ABCP 最大 = 9,此时点(2,3)P -,∴当点(2,3)P -时,四边形ABCP 的最大面积,最大面积为9;(3) 解:∵221313()222298y x x c x c =--+=-+++, ∴39,28D c ⎛⎫+ ⎪⎝⎭-, 又∵(0,)C c ,∴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1y kx b =+(k≠0) ,代入点D ,C 的坐标得119382c b c k b =⎧⎪⎨+=-+⎪⎩, 解得134k b c⎧=-⎪⎨⎪=⎩,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34y x c =-+, ∵MN CD ∥,∴直线MN 的解析式为:34y x =-, 由题意,联立2132234y x x c y x ⎧=--+⎪⎪⎨⎪=-⎪⎩, 得:213024x x c +-=,解得:x =932c ⎛⎫≥- ⎪⎝⎭,由题意,N xM x ,M N x x -= 分别过C ,N 作x 轴的平行线,过D ,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G ,H ,∴G H ∠=∠,DCG MOA MNH ∠=∠=∠,∴MHN DGC ∽△△, ∴CG CD NH MN=, ∵ MN =3CD , ∴13CG CD NH MN ==, ∵39(,)28D c -+,(0,)C c , ∴32CG = , ∴39322NH =⨯= ,又∵M N NH x x =- ∴94c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知识点.例13.二次函数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b ≠).当2b x a=-时,函数y 有最小值1-.(1)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1x =,并且经过()0,0点,求该函数的表达式.(2)若一次函数y ax c =+的图象经过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顶点.①求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②若()(),,,a p c q 是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求证:p q >.【答案】(1)22y x x =-(2)①顶点坐标为(-1,-1);②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确定顶点坐标,再设出该函数的顶点式解析式,将点(0,0)的坐标代入解析式中求出a ,即可求解;(2)①将顶点1),2(b a --代入y ax c =+,再利用2414ac b a-=-,进行转化后,求出12b a -=-即可求解; ②设函数表达式为()211y a x =+-,代入两点坐标后得到p 和q 的表达式,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即可.(1)解:由题意,得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1,1-,所以可设函数表达式为()211y a x =--,把()0,0代入,解得1a =,所求函数的表达式为22y x x =-.(2) ①由题意,将顶点1),2(b a --代入y ax c =+, 化简,得12b c =+. 又因为2414ac b a-=-, 所以2b a =,1c a =-.所以12b a-=-, 所以顶点坐标为()1,1--. ②由①可知,函数顶点坐标为()1,1--,1c a =-,所以可设函数表达式为()211y a x =+-.所以()()22311,1111p a a q a a a =+-=-+-=-. ()()2321112p q a a a a a -=+---=+. 因为函数有最小值,所以0a >,所以0p q ->,所以p q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作差法比较大小等,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函数的顶点式解析式和顶点坐标公式等.例14.已知点P 是二次函数()22111y x m m m =--++--图像的顶点.(1)小明发现,对m 取不同的值时,点P 的位置也不同,但是这些点都在某一个函数的图像上,请协助小明完成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的探究:①将下表填写完整:②描出表格中的五个点,猜想这些点在哪个函数的图像上?求出这个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加以验证,(2)若过点(0,2),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22111y x m m m =--++--的图像有两个交点A 和B ,与②中得到的函数的图像有两个交点C 和D ,当AB CD =时,直接写出m 的值等于________;(3)若2m ≥,点Q 在二次函数()22111y x m m m =--++--的图像上,横坐标为m ,点E 在②中得到的函数的图像上,当90EPQ ∠=︒时,求出E 点的横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①(0,﹣1),(1,1),(2,5),表格见解析,②在二次函数图像上,二次函数表达式是21y x x =+-,验证见解析;; (3)2322m m -+【解析】(1)点P 是二次函数()22111y x m m m =--++--[]2(1)x m =---21m m +--图像的顶点,得到点P 的坐标表示为(m -1,21m m --),分别带入m 的值求解P 点的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五个点,猜想这些点在一个二次函数图像上,设二次函数的表示为2y ax bx c =++,把(0,﹣1),(1,1),(2,5)分别代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表达式,把x =m -1代入函数表达式验证即可;(2)根据题意求出AB 和CD 的长度,利用AB =CD ,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即可求得m 的值;(3)求出点Q 的坐标,设点E 的坐标为(t ,21t t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表示出2PE 、2PQ 、2QE ,由勾股定理得到2PE +2PQ =2QE ,整理后即可表示出点E 的横坐标(1)解:∵点P 是二次函数()22111y x m m m =--++--[]2(1)x m =---21m m +--图像的顶点 ,∴点P 的坐标表示为(m -1,21m m --)当m =1时,m -1=0,21m m --=21111--=-,此时P 点坐标是(0,﹣1);当m =2时,m -1=1,21m m --=22211--=,此时P 点坐标是(1,1);当m =3时,m -1=2,21m m --=23315--=,此时P 点坐标是(2,5);填写表格如下:故答案为:(0,﹣1),(1,1),(2,5);②描出表格中的五个点,如图所示,猜想这些点在一个二次函数图像上,设二次函数的表示为2y ax bx c =++,把(0,﹣1),(1,1),(2,5)分别代入得11425c a b c a a c =-⎧⎪++=⎨⎪++=⎩解得111a b c =⎧⎪=⎨⎪=-⎩∴函数表达式为21y x x =+-当x =m -1时,2221(1)111y x x m m m m =+-=-+--=--,∴点P 在二次函数21y x x =+-的图像上,猜想成立.(2)解:∵过点(0,2),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22111y x m m m =--++--的图像有两个交点A 和B , ∴当y =2时,()22211x m m m =--++--,方程整理得()2213x m m m -+=--解得11x m =-21x m =-∴AB =|12x x -|=∵过点(0,2),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21y x x =+-有两个交点C 和D ,∴当y =2时,221x x =+-,解得1x =,2x CD =|12x x -∵AB =CD∴整理得244250m m --=解得1m =2m =; (3)解:∵点Q 在二次函数()22111y x m m m =--++--的图像上,横坐标为m ,∴当x =m 时,y =()222112m m m m m m --++--=--,∴点Q 的坐标是(m ,22m m --),∵点E 在②中得到的函数的图像上,∴可设点E 的坐标为(t ,21t t +-)由(1)知点P 的坐标表示为(m -1,21m m --),则22222(1)[(1)(1)]PE m t m m t t =--+---+-,22222(1)[(1)(2)]2PQ m m m m m m =--+-----=,22222()[(2)(1)]QE m t m m t t =-+---+-,∵90EPQ ∠=︒∴△EPQ 是QE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2PE +2PQ =2QE ,∴2222(1)[(1)(1)]m t m m t t --+---+-+2=2222()[(2)(1)]m t m m t t -+---+-解得t =2322m m -+. ∴点E 的横坐标是2322m m -+. 【点睛】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勾股定理等知识,运算量较大,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题型4: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例15.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 2+(3a +1)x +3=0.(1)求证:无论a 取任何实数时,该方程总有实数根;(2)若抛物线y =ax 2+(3a +1)x +3的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a 为正整数,求a 值以及此时抛物线的顶点H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直线y =﹣x +5与y 轴交于点C ,与直线OH 交于点D .现将抛物线平移,保持顶点在直线OD 上.若平移的抛物线与射线CD (含端点C )只有一个公共点,请直接写出它的顶点横坐标h 的值或取值范围.【答案】(1)证明过程见详解.(2)a =1,(﹣2,﹣1)(3)h =72或﹣52≤h<2 【解析】【分析】(1)分别讨论当a =0和a ≠0的两种情况,分别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进行判断; (2)令y =0,则 ax 2+(3a +1)x +3=0,求出两根,再根据抛物线y =ax 2+(3a +1)x +3的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a 为正整数,求出a 的值,即可求顶点坐标;(3)分两种情况讨论,通过特殊位置可求h 的范围,由平移的抛物线与直线CD (含端点C )只有一个公共点,联立方程组可求h 的值,即可求解.(1)解:当a =0时,原方程化为x +3=0,此时方程有实数根 x =﹣3.当a ≠0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3a +1)2﹣12a =9a 2﹣6a +1=(3a ﹣1)2≥0.∴此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综上,不论a 为任何实数时,方程 ax 2+(3a +1)x +3=0总有实数根.(2)∵令y =0,则 ax 2+(3a +1)x +3=0.解得 x 1=﹣3,x 2=﹣1a .∵抛物线y =ax 2+(3a +1)x +3的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a 为正整数,∴a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4x +3=(x +2)2﹣1.∴顶点H 坐标为(﹣2,﹣1);(3)∵点O (0,0),点H (﹣2,﹣1)∴直线OH 的解析式为:y =12x ,∵现将抛物线平移,保持顶点在直线OD 上.∴设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h ,12h ),∴解析式为:y =(x ﹣h )2+12h ,∵直线y =﹣x +5与y 轴交于点C ,∴点C 坐标为(0,5)当抛物线经过点C 时,∴5=(0﹣h )2+12h ,∴h 1=﹣52,h 2=2, ∴当﹣52≤h<2时,平移的抛物线与射线CD (含端点C )只有一个公共点; 当平移的抛物线与直线CD (含端点C )只有一个公共点, 联立方程组可得251()2y x y x h h =-+⎧⎪⎨=-+⎪⎩,∴x 2+(1﹣2h )x +h 2+12h ﹣5=0,∴∆=(1﹣2h )2﹣4(h 2+12h ﹣5)=0, ∴h =72, ∴抛物线y =(x ﹣72)2+74与射线CD 的唯一交点为(3,2),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平移的抛物线与射线CD (含端点C )只有一个公共点,顶点横坐标h =72或﹣52≤h<2.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问题、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第(3)题要根据CD 是射线,分情况讨论.例16.已知抛物线()2430y ax ax a =-+≠的图象经过点()2,0A -,过点A 作直线l 交抛物线于点()4,B m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和顶点坐标.(2)将抛物线向下平移()0n n >个单位,使顶点落在直线l 上,求m ,n 的值.【答案】(1)2134y x x =-++;()2,4(2)3;2【解析】【分析】(1)把点()2,0A -代入()2430y ax ax a =-+≠,求出a 的值即可;再运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出顶点坐标即可; (2)把C ()4,m 代入2134y x x =-++可求出m 的值;再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从而可求出平移后押物线的顶点坐标,进一步可得结论.(1)将()2,0A -代入243y ax ax =-+得:0483a a =++,解得14a =-,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134y x x =-++, ∵121224b a -=-=⎛⎫⨯- ⎪⎝⎭,2214314441444ac b a ⎛⎫⨯-⨯- ⎪-⎝⎭==⎛⎫⨯- ⎪⎝⎭, ∴顶点坐标为()2,4;(2)把C ()4,m 代入2134y x x =-++得, 4433m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2,0A -,()4,3B 代入y kx b =+得0234k b k b =-+⎧⎨=+⎩, 解得121k b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112y x =+, ∵顶点的横坐标为2,∴把2x =代入112y x =+得:2y =, ∴422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以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17.将抛物线2(0)y ax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H y a x h k =-+.抛物线H 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3,0)A -,点P 是抛物线H 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H 的表达式;(2)如图1,点P 在线段AC 上方的抛物线H 上运动(不与A ,C 重合),过点P 作PD AB ⊥,垂足为D ,PD 交AC 于点E .作PF AC ⊥,垂足为F ,求PEF 的面积的最大值;(3)如图,点M 是抛物线H 的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A ,M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1)4y x =-++ (2)8164(3)存在点1M ⎛- ⎝⎭,2M ⎛- ⎝⎭,3(1,2)M --,4(1,4)M -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设抛物线2:(1)4H y a x =++,根据点A 的坐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根据题意求得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2,23P m m m --+,则(,3)E m m +,进而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PE 的最大值,进而根据21124PEF S PF EF PE =⋅=即可求解; (3)设(1,)M m -,(3,0)A -,(0,3)C ,则224MA m =+,221(3)MC m =+-,218AC =,分①当90AMC ∠=︒时,222MA MC AC +=,即2241(3)18m m +++-=,②当90MAC ∠=︒时,222MA AC MC +=,即224181(3)m m ++=+-,③当90MCA ∠=︒时,222MA MC AC =+即224181(3)m m +=++-,解方程求解即可.(1)解:由题意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抛物线2:(1)4H y a x =++,将(3,0)A -代入,得:2(31)40a -++=,解得:1a =-,∴抛物线H 的表达式为2(1)4y x =-++;(2)如图1,由(1)知:223y x x =--+,令0x =,得3y =,∴(0,3)C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x n =+,∵(3,0),(0,3)A c -,∴303m n n -+=⎧⎨=⎩, 解得:13m n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2,23P m m m --+,则(,3)E m m +, ∴2223923(3)324PE m m m m m m ⎛⎫=--+-+=--=-++ ⎪⎝⎭, ∵10-<, ∴当32m =-时,PE 有最大值94, ∵3,90OA OC AOC ==∠=︒,∴A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CO ∠=︒,∵PD AB ⊥,∴90ADP ∠=︒,∴ADP AOC ∠=∠,∴PD //OC ,∴45PEF ACO ∠=∠=︒,∵PF AC ⊥,∴P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F EF ==, ∴21124PEF S PF EF PE =⋅=, ∴当32m =-时,219814464PEF S ⎛⎫=⨯= ⎪⎝⎭最大值; (3)∵2y x 2x 3=-++.∴设(1,)M m -,(3,0)A -,(0,3)C ∴224MA m =+,221(3)MC m =+-,218AC = ①当90AMC ∠=︒时,222MA MC AC += 即2241(3)18m m +++-=,解得m =∴1M ⎛- ⎝⎭,2M ⎛- ⎝⎭②当90MAC ∠=︒时,222MA AC MC +=,即224181(3)m m ++=+- 解得2m =-,即3(1,2)M --③当90MCA ∠=︒时,222MA MC AC =+即224181(3)m m +=++- 解得4m =,即4(1,4)M -综上所述: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点1M ⎛- ⎝⎭,2M ⎛- ⎝⎭,3(1,2)M --,4(1,4)M -,使以A 、M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面积问题,直角三角形问题,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并能分类讨是解题的关键.例18.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点B ,与y 轴交于点(0,3)C ,且3OC OA =.点E 是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点,过点E 作EF x ∥轴,交抛物线于点F .(1)若3EF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点E 的坐标;(2)若点E 沿抛物线向下移动,使得对应的EF 的取值范围为1213EF ≤≤,求移动过程中点F 的纵坐标F y 的取值范围.【答案】(1)2y x 2x 3=-++;17,24E ⎛⎫- ⎪⎝⎭(2)153324F y -≤≤- 【解析】 【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求出A 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解析式;设点()()12,,,E x n F x n ,利用E 是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点,EF =3,得到213x x -=,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得到1212x x +=,联立即可求得1x 的值,再代入抛物线即可求出答案;(2)设点()()12,,,F F E x y F x y ,利用E 是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点,得到EF =21x x -,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得到1212x x +=,则122x x =-,可得222EF x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2x 的取值范围,结合图象,再利用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 (1)解:点(0,3)C ,3OC ∴=,3OC OA =,1OA ∴=, ∴点(1,0)A -,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点(1,0)A -,与y 轴交于点(0,3)C ,230(1)(1)c b c =⎧⎨=--+⨯-+⎩解得:23b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x 2x 3=-++, EF x ∥轴,∴设点()()12,,,E x n F x n ,点E 是对称轴左侧的抛物线上一点,3EF =, 213x x ∴-=,2223(1)4y x x x =-++=--+,∴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1x =,1212x x +∴=, ∴2112312x x x x -=⎧⎪⎨+=⎪⎩ 解得:121252x x ⎧=-⎪⎪⎨⎪=⎪⎩当112x =-时,211723224n ⎛⎫⎛⎫=--+⨯-+= ⎪ ⎪⎝⎭⎝⎭∴点17,24E ⎛⎫- ⎪⎝⎭.(2)EF x ∥轴,∴设点()()12,,,F F E x y F x y ,2223(1)4y x x x =-++=--+,∴抛物线的对称轴:直线1x =, 1212x x +∴=, 122x x ∴=-,()21222222EF x x x x x ∴=-=--=-, 1213EF ≤≤,2122213x ∴≤-≤,21572x ∴≤,当7x =时,2F 727332y =-+⨯+=-,当152x =时,2F 151515323224y ⎛⎫=-+⨯+=- ⎪⎝⎭,∴移动过程中点F 的纵坐标F y 的取值范围:153324F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配方法求得抛物线的对称轴,利用点的坐标表示相应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例19.已知抛物线2:=++l 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其对称轴为直线26x AB ==,. (1)抛物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设抛物线l 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2x =与BC 的交点为M .将抛物线l 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l ',l '与直线2x =交于点N .当点N 在点M 下方时,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答案】(1)245y x x =--(2)0m << 【解析】 【分析】(1)由对称轴为直线2x =,6AB =,可得,A B 坐标,将,A B 坐标代入2y x bx c =++,求出,b c 的值,进而可得抛物线l 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将0x =代入245y x x =--,求出C 点坐标,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为5y x =-,将2x =代入求出M 的点坐标,平移后的l '的解析式为()229y x m =-+-,设()2,N a ,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