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线面角体几何复习-王鑫【丽水省优质课】 (共14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14
高考总复习2025第6节 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课标解读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3.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问题和夹角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强基础 固本增分知识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O是直线l上一点,在直线l上取非零向量a,则对于直线l 上任意一点P,由数乘向量的定义及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可知,存在实数λ,使得把与向量a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平面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称向量a为平面α的法向量.(3)方向向量和法向量均不为零向量且不唯一.2.利用空间向量求角(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转化为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来求得.也就是说,若异面直线l1,l2所成的角为θ,其方向向量分别是u,v,则异面直线所成角只能是锐角或直角,所以加“绝对值”(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如图,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于点B,设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u,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则线面角与两个向量所成的锐角是互余的关系(3)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是n1和n2,则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即为向量n1和n2的夹角或其补角.设平面α与平面β的夹角为θ,则误区警示利用公式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注意<n1,n2>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是相等还是互补,需要结合图形进行判断.常用结论最小角定理:c o s θ=c o s θ1c o s θ2.如图,若O A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O为斜足,O B为O A在平面α内的射影,O C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其中θ为直线O A与O C所成的角,θ1为直线O A与O B所成的角,即线面角,θ2为直线O B与O C所成的角,那么c o s θ=c o s θ1c o s θ2.自主诊断题组一 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设a ,b 是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直线l 1与l 2所成的角就是向量a ,b 的夹角.( )2.设a 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b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就是向量a ,b 的夹角.( )3.设a ,b 是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α与β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等于向量a ,b 的夹角的大小.( )× × × √题组二回源教材5.(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2节练习2(1)(2)改编)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线段DD1的中点,F为线段BB1的中点.则(1)点A1到直线B1E的距离为__________;(2)直线FC1到直线A E的距离为__________.6.(人教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习题1.4第2题改编)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C , AB =AC =1,AA 1=2.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BCC 1B 1的法向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答案不唯一)题组三连线高考7.(1992·全国,理14)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A1B1和BB1的中点,那么直线AM与CN夹角的余弦值为( )D解析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8.(2005·辽宁,1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C,D分别是两条棱的中点,A,B,M是顶点,那么点M到截面ABCD的距离是__________.第1课时 线线角与线面角研考点 精准突破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解析以点A为原点,AB,AD,AP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P A=AB=6,而E,F分别是棱CD,P A的中点,则B(6,0,0),C(6,6,0),P(0,0,6),E(3,6,0),F(0,0,3),解析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2(2023·全国甲,理18)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1C⊥平面ABC,∠ACB=90°,AA1=2,A1到平面BCC1B1的距离为1.(1)证明:A1C=AC;(2)已知AA1与BB1距离为2,求AB1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AC⊥底面ABC,BC⊂平面ABC,∴A1C⊥BC.∵∠ACB=90°,∴BC⊥AC.又A1C,AC⊂平面ACC1A1,∴BC⊥平面ACC1A1.∵BC⊂平面BCC1B1,∴平面ACC1A1⊥平面BCC1B1.如图,过点A1作A1O⊥CC1交CC1于点O,又平面ACC1A1∩平面BCC1B1=CC1,∴A1O⊥平面BCC1B1.∵A1到平面BCC1B1的距离为1,∴A1O=1.∵A1C⊥平面ABC,AC⊂平面ABC,∴A1C⊥AC.又A1C1∥AC,∴A1C⊥A1C1.又CC1=AA1=2,(2)解(方法1)连接BA1.∵BC⊥A1C,BC⊥AC,∴在Rt△A1CB中有A1C2+BC2=B12,在Rt△ACB中有AC2+BC2=AB2,又AC=A1C,∴AB=BA1.过点B作BD⊥AA1交AA1于点D,则D为AA1的中点,且BB1⊥BD,则BD即为直线AA1与BB1的距离,∴BD=2.(方法2 空间向量法)∵A1C⊥平面ABC,∠ACB=90°,∴A1C,AC,BC两两垂直.如图,以C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对点训练2](2022·全国甲,理18)在四棱锥P-ABCD中,PD⊥底面ABCD, CD∥AB,AD=DC=CB=1, AB=2,DP= .(1)证明:BD⊥P A;(2)求PD与平面P AB所成的角的正弦值.(1)证明 ∵PD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PD ⊥BD.取AB 的中点E ,连接DE.∴BD ⊥AD.∵PD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且PD ∩AD=D ,∴BD ⊥平面P AD.又P A ⊂平面P AD ,∴BD ⊥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