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第一章古代文学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25.00 KB
- 文档页数:42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概论公元前30世纪前后,在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西亚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巴比伦,东亚黄河流域的中国,南来印度河流域的印度以及欧洲爱琴海克里特岛附近的古希腊、罗马等地,先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奴隶制国家,它们是人类文化的发祥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指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是奴隶社会的产物,也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一、古希腊文学产生的条件古希腊文学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早在其产生之前,古代东方文学已经产生。
后起的古希腊文学能够成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主要有三个有利条件。
一是地理条件。
古代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它的国土除了希腊本土外,还包括爱琴海诸岛,并曾一度包括小亚细亚部(今土耳其)一带,版图相当大。
因位于爱琴海,航海业发达,容易与其他地区发生商业、文化方面的联系,尤其与埃及等古代东方国家关系密切,直接受到了东方文明的影响。
当欧洲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野蛮落后状态时,希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成为欧洲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同时又给东方文化发展以深远的影响。
二是社会历史因素。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间,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迈锡尼等地的奴隶制经济得到发展,产生了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统称爱琴海文化)。
克里特文化遗迹就是著名的诺萨斯王宫(后被希腊人当做神话中的“迷宫”),迈锡尼文化的一个重大创造就是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在公元前1400年遭到毁灭,但给后代诗人留下了深刻影响,古希腊文学就是在此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氏族公社逐步解体,奴隶制城邦逐渐形成。
在希腊本地,最大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工商业比较发达,民主派占有优势;斯巴达经济以农业为主,贵族派占优势。
这两派力量相互对立,经常进行战争。
第一章课件欧洲古代文学资料古希腊神话的分类:普通文学史家将希腊神话分为两类: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指描写开天辟地、神的产生和谱系、人类起源以及神与人的交往等方面的故事。
英雄传说指关于人类中杰出的英雄或者半神半人者的故事。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希腊神话总起来看有不同于其它民族神话的特点:第一,神的高度人格化,人和神平等相处,关系密切。
第二,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和爱美倾向;第三,希腊神话有丰富而变化多端的叙事母题。
史诗的性质和特点:史诗合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学描写于一体,虚构性和写实性兼而有之。
史诗最早是口头文学作品;由古希腊的行吟诗人在各部落中巡迥演唱。
史诗的特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真正的史诗产生于一个民族的氏族社会时期,普通是在尚无文字的时期,由吟唱诗人口头传唱得以流传,最后才用文字记录下来。
2.史诗记载部落的重大事件,歌唱氏族英雄,是历史、传说和虚构混合的叙事性作品。
3.史诗往往具有恢宏的气势和阳刚之美(崇高美)。
荷马史诗:古希腊现存两部完整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相传是由公元前9-8 世纪的荷马整理定型的,因此叫荷马史诗。
但这两部史诗在荷马手里只是口头吟唱。
直到公元前六世纪中,这两部史诗才有了文字记录。
后来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时又由亚历山大城(埃及) 的几位学者校订后有了定本。
荷马史诗记叙的故事基本都环绕特洛亚战争展开。
《伊利亚特》的艺术成就:《伊利亚特》艺术上重要的成就是使用非常圆熟的描写技巧,将写实的场面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色采绚丽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
第二,史诗在塑造人物时十分注意人物性格的刻划,主要人物已具有典型人物的特征。
《伊利亚特》艺术上的第三个成就是出色地保持一种客观的叙述方式,成为早期摹仿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也为以后现实主义的第三人称小说的叙述方法奠定了基础。
史诗在第四,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重复等,为以后叙事文学作品的描写方法奠定了基础。
伊利亚特的意义:《伊利亚特》的首要意义在于通过阿喀琉斯退出战场又重新参战的经过表明团结一致是一个民族克敌致胜的关键,谴责了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