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jianwenxue民间文学结课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9
20春《民间文学》作业1《人类迁徙记》的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A:白族B:哈尼族C:纳西族正确选项:C从民歌的内容与用途出发,把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六类的是?A:朱自清B:周作人C:钟敬文正确选项:C阪泉之战是关于黄帝和谁的战争?A:炎帝B:蚩尤C:刑天正确选项:A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民间文学的A:口头性B:群体性C:传承性D:变异性正确选项:D"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
”(算盘)这则谜语的结构手法()。
A:矛盾法B:比喻法C:拟人法D:谐音法正确选项:D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特征A:口头性B:群体性C:传承性D:变异性正确选项:B评书中的悬念,在南方评书艺人中被称为?A:扣子B:馈头C:关子正确选项:C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
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不正确的有()。
A:白蛇传与端午节B:梁祝传说与双蝶节C:孟姜女传说与"粽包节"D: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正确选项:C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的《越人歌》记载于西汉刘向所著的?A:《战国策》B:《七录》C:《说苑》正确选项:C民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艺术形式属于A:民间散文作品B:民间说唱作品C:民间韵文作品正确选项:C下列属于名医传说类别的是?A:扁鹊B:华佗C:孙思邈D:鲁班正确选项:A,B,C下列几部史诗中,属于《玛纳斯》的是?A:《赛麦台依》B:《赛依铁克》C:《凯涅尼木》D:《赛依特》正确选项:A,B,C,D传说的产生途径主要有?A:以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
民间文学课程总结
一、课程概述
民间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课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了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二、课程内容
1.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分类:课程首先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定义,并详细介绍了其分类,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
2. 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课程梳理了民间文学从远古时代至今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其与社会、历史的紧密关系。
3.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课程深入分析了民间文学的艺术特点,如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和民俗性等。
4. 民间文学的跨文化比较:课程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外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共性和差异。
5. 民间文学的现代应用:课程探讨了民间文学在教育、旅游、影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程收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民间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分析民间文学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我也明白了民间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四、课程建议
对于未来的民间文学课程,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增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以展示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
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和表演中,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加强对民间文学跨文化比较的研究,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 进一步探讨民间文学与现代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作业(民间文学)填空题1.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牛郎和织女传说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2.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和慎重整理_。
3.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4.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丹尼斯∙特德洛克和杰诺姆∙鲁森伯格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黄金时代∙民族志诗学》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
5.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曲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6.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认识价值(文学价值)。
7.歌谣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
8.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字迷三大类。
9.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民间叙事长诗,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
10.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汤姆森于1846年提出的。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特种文学。
2、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3、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幻想性故事。
4、史诗:是长篇叙事诗的一个种类。
它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历史。
叙述民族的形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主要英雄的业绩,同时具有历史的性质和诗的特点。
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传承性的形成受集体性与口头性的制约。
而在民间文学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作用不容忽略。
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定的传承来源。
民间文学1 单选题1 陕北地区的《篮花花》是属于山歌中的哪一类型? BA 爬山歌B 信天游C 打歌2 我国寓言文学兴盛的黄金时代是? AA 先秦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宋时期3 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 BA 口头性B 群体性C 变异性D 传承性4 山西北部汉族人唱的《走西口》是属于山歌中的哪一类型? AA 爬山歌B 信天游C 打歌5 传统评弹艺人讲究评弹要具备“理、味、细、趣、奇”五个方面,其中居于首位的是 AA 理B 味C 细6 《格萨尔》是流传于_______的英雄史诗。
AA 藏族B 蒙古族C 柯尔克孜族D 回族7 孟姜女传说的结局是 BA 鹊桥相会B 哭倒长城C 化蝶相伴D 法海变蟹8 “他是一个在山尖上赛跑的民族;他是一个在冰河中沐浴的民族;他是一个用坚冰割断脐带的民族;他是一个射杀猛虎的民族”,这说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AA 柯尔克孜族B 蒙古族C 藏族9 著名的叙事诗《阿诗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DA 藏族B 白族C 满族D 彝族10 著名的民间歌手才旦卓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BA 蒙古族B 藏族C 傣族2 多选题1 下列属于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影响的是? A B C DA 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B 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C 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D 在语言上对作家文学有影响2 下列几部史诗中,属于《玛纳斯》的是? A B C DA 《赛麦台依》B 《赛依铁克》C 《凯涅尼木》D 《赛依特》3 四大传说中的正面人物是: A B DA 织女B 孟姜女C 王母D 白娘子4 原始人类创造的解释自然的神话有 A B C DA 天地开辟神话B 日月星辰神话C 雷电神话D 四季神话5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含义主要有 A B CA 口头创作B 口头流传C 口头保存6 相声的艺术特征是? A B C DA 幽默滑稽B 通俗易懂C 地域风情D 讽刺为主7 谜语的艺术特点是? A B DA 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B 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方法C 讽喻性内容为主D 音韵和谐、朗朗上口8 民间歌谣善用各种修辞方法,主要有? A B C DA 赋、比、兴B 反复C 双关D 夸张9 下列神话中,记载于《山海经》的神话有 A B C DA 后羿射日B 鲧禹治水C 精卫填海D 夸父逐日10 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是? A B CA 古希腊B 印度C 中国D 古罗马。
民间文学毕业论文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201503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学生姓名:张利坚学习中心:深圳学习中心学号:考号:0025687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高起专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内容摘要: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在音乐艺术上,学堂乐歌的兴起,这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新物,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
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学堂乐歌做简答的介绍:一、在曲调方面,学堂乐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选曲填词,这也是当时日本乐歌的主要创作方式。
由于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我国最早的乐歌创作者们都曾留学日本,因而大多采用这种创作方式,而这种方式也较好地适应了当时中国音乐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对学堂乐歌的普及与发展祈祷了很大的推动作风。
说到民间风俗,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不外于这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炮火入洞房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说我家乡的一些风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位于亳州市谯城区。
我参加过一些表亲的婚礼,所以就说说婚俗吧。
我一个表哥结婚,我作为迎宾出席了全程的婚礼仪式。
我堂哥的妻子是湖南人,因为双方家离得比较远,所以我嫂子就在距离我家四十分钟车程的古井镇上的一个摄影公司出嫁了。
车这里要说说在我姑姑家发生的事情:我姑姑给我们四个女孩子每人一块红手帕,每人一块香皂;后来就看到新郎房里挤满了人,原来在铺床,这铺床我听妈妈讲有很多讲究,首先和大多数情况一样,床上要撒上桂圆、红枣、花生、莲子,其次这铺床的人也有讲究,必须是有一儿一女、上有父母、公公婆婆健在的女人,这样做就是图个好彩头罢了。
早上,我在姑姑家吃过饭后,我和另外的三个迎宾(我们都是女孩子,而且都是亲戚)坐在轿车上(我们坐在第二辆车上),我哥就坐在第一辆车上,大家收拾整齐就出发了。
这出门是有讲究的,必须有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红包跟着新郎的车子走一段路。
车子出发朝向必须是东方,不然不吉利(即使要绕路也要朝东)。
接着,每当路过一座桥的时候,都要放一段鞭炮,这个寓意貌似是告诉桥下和水里的鬼怪们,这是喜事,不要出来,不然你们罪孽更加深重。
到了地方,大家拥簇着新郎去接新娘,这时候我哥要给我们发喜糖,然后我们一起去接新娘。
那天下雨了,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我哥哥抱着我嫂子,我嫂子手里拿着红伞,那个画面好美!!!然后就返回我哥家里了。
一路上无事。
到家后,我们进到家里,然后就看到我哥抱着我嫂子进了家门。
然后等到十二点的时候就开席了。
有一点必须要说,接新娘必须要在中午十二点到家,误了时辰就不好了。
我觉得男方这里规矩还不是太多,我在送我表姐出嫁的时候深感规矩之多。
我舅舅家的女儿出嫁时,我也是一直在场的。
首先,在后半夜的时候我姐夫接我姐到摄影店去盘头,然后早上我姐姐穿好婚纱,收拾停当,等待着姐夫李来接。
【北语】21春《民间文学》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神话,按文体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韵文体神话,散文体神话,韵散兼行体神话。
中国现存神话中,哪类神话最丰富?[A.]韵文体神话[B.]散文体神话[C.]韵散兼行体神话[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2.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和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是下列哪种体裁的特征[A.]民间故事[B.]童话[C.]笑话[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B3.《人类迁徙记》的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A.]白族[B.]哈尼族[C.]纳西族[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4.实践、知识等内容属于谚语的哪一类?[A.]社交类[B.]时政类[C.]事理类[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5.“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这首歌谣,属于哪一类?[A.]劳动歌[B.]生活歌[C.]时政歌[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6.“俄狄浦斯情结”是哪个心理学家的术语?[A.]荣格[B.]列维-斯特劳斯[C.]弗洛伊德[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7.民间文学的主要传承方式是?[A.]集体传承[B.]个体传承[C.]群体传承[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8.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年提出的。
[A.]约翰.汤姆斯[B.]理查德.多尔逊[C.]威廉姆斯[D.]阿兰.邓迪斯[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A9.《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A.]人物[B.]史事[C.]风物[D.]技艺[解析提示]本题请参考课本相关知识,并完成课程作业本题参考选项是:C10.()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
《民间文学》作业一、填空1、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2、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3、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是由集体性、口头性特征所带来的,因为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有异文在所难免。
4、《穆天子传》共六卷,主要记述了周穆王巡游四海,见西王母的故事。
5、被称为"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的中国第一部笑话专集,是三国时魏邯郸淳所撰的《笑林》,现存二十余则。
二、名词解释1、传说核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
"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
2、史诗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一般采用韵文或韵散结合的"说唱体"形式,它的主题严肃、题材重大,结构宏伟、格调庄严。
史诗有的记叙一个民族在其原始发展阶段,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所作的种种解释;有的则唱叙某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部族迁徙,征战融合等重大事件。
3、再生态民间文学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4、全面搜集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 a.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b.从内容上,优劣兼收; c.从时代上,新旧俱收;d.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e.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f.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202012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学生姓名学习中心学号专业汉语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民间文学》期末试卷注意: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11月16日-------12月16日。
(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范围内,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总分100分)一、论文题目1、论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
2、论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
3、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4、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5、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二、论文写作要求(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
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201209考试批次《民间文学》结课作业学生姓名冉旭学习中心河北邢台隆尧奥鹏学习中心[24]学号***************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1009高起专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民间文学的旅游功能摘要: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
而我国民间文学蕴藏丰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民间文学,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
本文就民间文学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
前言概括民间文学对旅游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具体阐述民间文学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第三部分民间文学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物态化民间文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探奇求知,改变生活节律,吸取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
人们出游的主要动机是了解异地文化和民众的生活方式,旨在寻求一种“经历”或“体验”。
旅游活动是游客离开常住地而发生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两种地域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旅游活动尽管具有经济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文化,可以说,旅游者是为了文化而旅游的。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民间文学是民俗艺术中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是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它最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貌,开发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前景不可限量。
民间文学必定是旅游业中最闪亮的奇葩,它能为旅游业增光添彩,提升旅游文化的品位,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其中民间文学独树一帜,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民间活跃着的能讲、善讲故事的人有如恒河沙数。
这种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已成为当今时尚,人们猎奇的心理,探知的欲望,民间文学的传奇性蕴含着许多有助于激发民众旅游兴趣和旅游好奇心的成分,对旅游活动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201406考试批次《民间文学》大作业学生姓名马玉龙学习中心安徽淮南毛集电大奥鹏学号120905211000153考号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专科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民间文学的旅游功能摘要:民间文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
而我国民间文学蕴藏丰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民间文学,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
本文就民间文学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
前言概括民间文学对旅游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具体阐述民间文学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第三部分民间文学开发和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物态化民间文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探奇求知,改变生活节律,吸取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
人们出游的主要动机是了解异地文化和民众的生活方式,旨在寻求一种“经历”或“体验”。
旅游活动是游客离开常住地而发生的,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是两种地域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旅游活动尽管具有经济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一种文化,可以说,旅游者是为了文化而旅游的。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经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民间文学是民俗艺术中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是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它最集中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貌,开发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前景不可限量。
民间文学必定是旅游业中最闪亮的奇葩,它能为旅游业增光添彩,提升旅游文化的品位,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其中民间文学独树一帜,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域民间活跃着的能讲、善讲故事的人有如恒河沙数。
这种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已成为当今时尚,人们猎奇的心理,探知的欲望,民间文学的传奇性蕴含着许多有助于激发民众旅游兴趣和旅游好奇心的成分,对旅游活动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民间文学对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提高我国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对加快投资环境改善,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使旅游业富有区域特色与个性,做到有“利”可图,有“益”可求,在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学资源时应加强对传说、故事等的开发利用,推动我国各地旅游业长盛不衰。
民间故事和传说往往和一些名人、名地、名着以及一些风俗联系在一起,开发利用民间文学资源要结合有关的人物和史实,结合相关的地名和古迹,结合有关的民俗和产品进行,其次对民间说唱、小戏、歌谣也不能忽视。
一、对民间文学的四层开发。
(一)对风景名胜、地名传说、故事进行开发和利用许多优美奇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往往伴生出一系列动人的传说故事。
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了解其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是当前旅游者的普遍心态。
民间传说是野史、稗史,它却是“历史的活化石”,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民间传说往往使旅游者启发情思,震撼精神,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结合云梦山对王蝉母子和王蝉师徒的故事进行整理开发利用,结合灵山、朝歌等有关景点对殷纣王的相关故事和传说进行开发利用。
这方面成功例子电影《少林寺》,是根据民间传说《十八棍僧救唐王》改编的,一经放映少林寺就名扬天下了,旅客蜂拥而来。
民间传说中一个“渔女献珠”的故事使珠海市大受其益。
传说那渔女本是仙女,被珠海香炉湾的秀色迷住,悄悄化装成渔女下凡,嫁给一个青年渔民。
成亲那天,她拾到一个特大的海蚌,挖出一颗硕大的珍珠,把它献了出来,这颗珍珠就变成珠海。
于是,香炉湾畔就矗立了着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渔女献珠》巨型石雕,成了珠海经济特区的标志,香炉湾也成了珠海市着名的旅游区。
这个传说给珠海增添了魅力,给旅游插上了翅膀。
民间传说的“八仙过海”人人皆知,影响颇大,其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侄孙。
湘子墓位于湘子故园内,墓冢高大,松柏苍翠,竹木丛生,名家碑记数通,目前占地面积30余亩,韩湘子故园已成为豫北颇有名气的道教圣地,香火旺盛,游客常年不断。
对这些景观由来所作的传说往往具有艺术虚构的特征,传说的虚构使有关的自然景观的美感具有多重性,人们在旅游中除直接感受景观外在的自然之美以外,还可从传说中进一步领会过去人们将自己的心灵投射在这些景物上所形成的人文之美。
游客面对那些没有民间传说给以进一步美化的自然景观,会觉得索然无味。
旅游景观与民间传说故事相映生辉,构成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
正如一些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的同志所说的:“自然景观是死的,有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它们在游客心中才能活起来。
”民间广泛流传的名人、名胜传说,比正史和小说都具体、全面、生动,有趣得多,加上还有不少相关的风物佐证,给人的感觉就特别的真实、可信。
一座山、一条河、一座桥、一眼井、一个泉,都有它们命名的故事,讲述它们的渊源和来历,这就增加了游人无限的兴味和无穷的遐思。
(二)对有关人物、史事方面的传说、故事进行开发和利用由于民间文学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
因此,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的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
1、人物方面的传说、故事的开发和利用口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相融合的产物。
例如三国的周郎赤壁,人们面对这些留存至今的山川遗迹,不禁回忆起当年金戈铁马、龙争虎斗的种种人和事,传说中所包含的这些历史地理因素是实在的,它是构成传说故事的核心。
借传说开发旅游区的例子比比皆是:四川的丰都是传说中的“鬼城’,鬼城人就在城市建设和旅游景观中大作鬼文章;新郑市也以传说中的“黄帝故里”为品牌开发旅游业,他们都成功了。
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是施耐庵在汇集了大量的有关“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编着的,山东的梁山因此就成了驰名中外的“名山”,当地人就在其上边大兴土木,建起成套的人文景观。
可见民间传说的利用价值有多高。
(三)对乡土特产、民间工艺的传说、故事进行开发和利用。
在民间文学中,有不少关于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故事。
开发出来,服务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
物产丰富的地区,在历史上有不少享有盛名的物产,因时代变迁而埋灭,或因冷落而没有开发。
但在民间文学中,仍保留了这批名产、传统工艺的传说。
如浙江省余姚土特名产“余姚老布”、“盐的传说”、“瀑布仙茗”、“大隐石板”等;如传统工艺,“陆埠佛雕”、“四明竹编”、“余姚草鞋、绣花鞋”、“余姚陶瓷”等。
发掘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故事,利用这些产品的传说、故事对产品进行宣传,能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同时可促进产品转化成为旅游礼品、纪念品。
(四)对民间说唱、小戏、歌谣的开发和利用民间说唱、小戏、歌谣的开发和利用是由广大民众自编自娱自乐,大伙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通俗易懂,诙谐有趣。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说唱、小戏、歌谣丰富多彩,每个地方各有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强。
开发和利用民间说唱、小戏、歌谣将大大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二、民间文学的旅游开发利用原则。
注意用恰当的形式展现民间文学资源。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一般是以口头形式流传的,即使整理出版也仅仅是文字的形式,要吸引现代旅游者就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和包装,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展示,要符合现代旅游的产品开发规律和市场需求特点。
因此民间文学资源在旅游开发中,要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民间文学在旅游开发上,利用应注重“三个结合” 1、科幻结合;时代进入了新世纪新阶段,民间文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借助时代特征,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创新,利用光、电、影等现代传媒、公众广告艺术、计算机辅助手段包装和宣传,以文化为内涵,坚持高雅与大众化结合原则。
2、史实结合。
历史史实、历史人物与民间传说、故事相结合。
在国内各大旅游风景区中,历史上许多着名人物曾在其间活动过。
反映他们踪迹的故事很多,人民群众愿意把心中美好的想象情节,都依附联系在一起。
对于民间传说我们不必过于拘泥史实,去作徒劳的考证,不妨说为“史实结合”。
3、真实结合。
真实的景点与民间文学、故事相结合。
在旅游风景区中,各景点在规划上应有新创意、在利用自然资源上应有独到之处,要避免千人一面的局限,充分利用当地民俗风情,立足民间文化传统,面向末来,借俗生景,贴近游客,建成世界一流、富有民族品位的个性旅游区。
搜集、整理有关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作为实景欣赏的补充,发挥风景区各景点的互补优势,扩大旅游区域,逗留游客时间,可以启发游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二)是民间文学在旅游开发上,利用应注重“四性原则” 1、文化性。
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而开发民间文学为旅游服务,就是为了增强文化意蕴,增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2、群众性。
民间文学根植于人民群众,景点游览对象也是平民老百姓,只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定势,并加以一定的引导,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3、品位性。
人们来旅游观光,为美好的风光所吸引,为有意义的内容所吸引,要注重品位,游客在风景点观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和风光外,需要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4、服务性。
旅游要讲究经济效益,作为服务于它的民间文学开发也要有经济效益,要有市场经济运作意识,开发中要注意趣味性与服务性结合,使人们为美好的风光所吸引、为有意义的内容所吸引。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民间文学越来越受重视了,民间文学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近年来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珍爱,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我们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大国,更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学是对民间文学最好的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
民间文学在旅游业大有文章可作,可谓是民间文学的一次复兴,也是民间文学的价值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1.《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2.《中国民间文学》李慧芳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3.《中国俗文学概论》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