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成本估价单(doc 1页)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
成本估价单4优秀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文档,欢迎下载)成本估价单产品编号年月日A、制造成本B、营业成本项目原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金(元)额项目分摊率金(元)额(1)原料(9)销管费用(10)财务费用总成本(8)+(9)+(10)每打成本报价利益(2)物料利益率销□FOB售□CIF条□C&F件□C&I成品略图及说明(3)包装用料(4)直接工资工时工时工时(5)损耗(6)合计(1)+(2)+(3)+(4)+(5)(7)制造费用(8)总计制造成本(6)+(7) NT成本估价单年月日NO. 制品编号或型式品名规格估价单编号客户原料及物料每打用量及单价备注品名规格单位用量单价单位金额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成品略图日期区分原料物料损(%)耗工资制造费用小计经理厂长填表作业成本法第一章作业成本法的理论概况本章拟就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译为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下简称ABC)的历史、产生依据、概念体系等三个方面对ABC的理论概况作以介绍。
第一节 ABC的历史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
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
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
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1、作业(activity),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被运用到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