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宝大闹宝莱坞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7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电影,它不仅
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的作品。
这部电影讲述
了三个大学生在印度工程学院的生活,他们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
提出了质疑,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
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的行为和言行都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最令人印
象深刻的是主人公拉杨,他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提出了质疑,勇
敢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这种勇气和坚持让人深受感动。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
从大学生活的种种笑料到
对印度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的批判,电影中的情节设计让人捧腹大
笑的同时也让人深思。
尤其是电影中关于教育和成功的思考,让人
深受触动。
电影中强调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人生的真谛和对幸福
的追求,这种思想引导让人深有共鸣。
最后,电影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出色。
导演对镜头运用得当,让
整个电影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音乐的运用也非常恰到好处,为电影
增添了不少情感色彩。
整个电影的节奏感很强,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的作品。
它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让人深思,对教育、成功和幸福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让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深的思考。
强烈推荐观看这部电影,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共鸣。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电影,它不仅
仅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深刻思想的影片。
这部
电影讲述了三个大学生在追寻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
和成长,充满了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的讽刺和批判。
首先,这部电影让人感到欢乐和轻松。
导演用幽默的手法描绘
了三个主角之间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
尤其是在片中的音乐和舞蹈场景,让人忍不住跟着音乐一起舞动,感受到了电影所传达的快乐和
活力。
其次,这部电影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的思考。
电影中对印度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呼吁人
们要打破传统观念,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片中主角们不断挑战传
统观念,追求自己的理想,最终取得了成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
鼓舞。
最后,这部电影也让人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三个主角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
坚信着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让人们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了欢乐和深刻思想的电影,它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敢面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喜剧作品,更是一部富有深刻思想的影片,值得观众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电影《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第一篇:电影《三个白痴(三傻大闹宝莱坞》赏析美国的“好莱坞”应该算是世界电影王国的首都。
当时一位英国房地产商为了安慰妻子怀念家乡的心情,就把洛杉矶一块120亩的土地买下并取名为“冬青树林”(hollywood),因为他的妻子曾拥有一个四面环绕冬青树的花园。
他绝对不会想到,就在他叫出“hollywood”的一瞬间,竟然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唯一无需翻译的文字”:好莱坞——电影王国。
而印度则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电影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就成为世界上年产影片最多的国家,印度电影的制作中心——孟买影城更是素有“宝莱坞”的美誉。
有人对“宝莱坞”这个名称感到悲哀,认为这只是美国电影工业在全球范围下巨大的影响的产物,是“好莱坞”的翻版,其实不然。
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业已经同印度的信息技术工业一样,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成为印度的“名片”。
对印度以外的观众来说,宝莱坞的电影就意味着一部歌舞片,根植于印度电影的歌舞灵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宏大艳丽的场景,琅琅上口的歌曲和热烈的舞蹈是印度电影最基本的要素,但是印度电影中的歌舞段落又不纯粹是歌曲与舞蹈的展示,他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传达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还预示着人物的命运和还未发生的情节。
印度的一线影星大都能歌善舞,很多明星的歌舞造诣甚至远高于其表演方面的能力,歌舞在印度电影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个白痴》(又名《三个傻瓜》、《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上映于2009年12月25日的印度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片长164分钟,讲述了三个年轻人挑战制度,追求自我,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被定义为一部喜剧片、励志片。
自从出现在网络上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因其对传统教育体制的讽刺和对学生高压状态的不满而引起国内观众的普通共鸣,电影的主演阿尔米汗.汗因其在本片中出色的表演,现在在中国国内已经拥有众多影迷。
一;《三个白痴》最大的艺术特色,喜剧手法的运用在这样一个讽刺教育体制,直面印度大学生高压状态的严肃主题下,《三个白痴》的总体基调却是轻松、愉悦的。
三傻宝大闹宝莱坞赏析三傻宝大闹宝莱坞赏析心里的兰彻——《三傻大闹宝莱坞》分析《三傻大闹宝莱坞》,但就名字来说,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甚至会让人看到名字就不想看这部电影。
但是影片内容完全不墨守陈规,情节发展亦别出心裁。
死记硬背,得过且过,毕业之后就工作,或者按照父母安排的方式走完这一生,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的现状,远在印度的年轻学生竟是天涯沦落人。
男主角兰彻以一种搞笑的方式反对者填鸭式的教育,宣传教育体制改革。
《三傻宝大闹宝莱坞》亦不仅仅提出教育问题,还包括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亲情,情,兄弟情等。
主要人物解析兰彻,绝对主角。
真名叫法撒克·旺度。
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代替富人的二字上课、做作业,富人只需文凭,于是他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条件是拿到文凭之后必须断掉所有联系。
兰彻始终与一般学生不同,他不会死记硬背,不会去刻意追求成功,他对于获得知识总是感到欣喜,他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不但自己自由飞翔,而且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人,使他们也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兰彻是一个不同于世俗学生的人物。
对待,他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在乎的是知识,而不是。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在十秒钟之内想起八年级所学物理并且将之付诸实践,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由此可见他基础有多扎实。
对于权威,他勇敢提出自己的质疑,由此获得老师和校长的偏见他也不在意。
对待,他付出真心,时刻为兄弟着想,心胸宽广,被误会也不在意。
对待爱情,他一直都用最大的真心,亦用对对方来说最好的方式来对待,当他给不起她安稳的生活的时候,他把持自己,深藏内心,当他功成名就,他也不打扰她,一直默默等待。
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重新开始奋斗,获得肯定,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
他是一个聪敏的人,懂得经营自己的事业,生活和爱情,成功属于他,算是名副其实。
法汉与拉朱兰彻的两兄弟。
法汉一直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父亲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如果不是兰彻,可能他会成为一个平庸的工程师。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
影片中的喜剧元素非常出色,让我在观影过程中笑声不断。
从主角拉杰的滑稽表演到他与他的两位好友在校园里制造的各种混乱,整个电影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欢乐感染了观众,让我在电影院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时光。
除了欢乐,这部电影也让我思考了许多人生的问题。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都在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时选择了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热爱。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也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电影中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大学教育充满了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位主角通过他们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对知识的热爱,向观众展示了教育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的。
这种对教育体制的批判引发了我对现实中教育问题的思考,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最后,这部电影也给我带来了对友谊和爱情的思考。
三位主角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他们与女主角皮亚的纯真爱情让我感动不已。
他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默契让我明白了友谊的可贵和爱情的力量。
这种真挚的情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总的来说,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欢乐和感动的电影。
它通过喜剧元素、对教育体制的批判以及对友谊和爱情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感触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引发观众深思的作品。
鉴赏《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是一部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趣却又不失内涵的影片。
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展开,讲述了以兰彻为中心的三人组在大学四年中经历的事情。
兰彻活泼、充满创新的想法,对现实呆板教条填鸭式的教育,造成饿了极大的冲击。
他用自己的成功,证实了追求梦想的人必定会有成就,机械学习,随波逐流的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生带上枷锁。
影片以倒叙手法,缓缓讲述了一个欢乐和痛苦并存的故事,极大地突出了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在观众心中,刻画了一个神秘的兰彻形象。
让人把焦点集中在兰彻身上,有利于故事的进行。
同时,制造了悬念使电影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人入胜。
电影中最具有冲击力,最震撼人心的片段是兰彻帮同学做飞机模型,成功的那天,却发现同学因不堪精神上的重负,上吊自杀。
这极大地讽刺了工学院教育体制压抑了人性,教育者反而刻意强调竞争,除了竞争,学生别无选择。
因此,乔伊的死,是一场谋杀,而不是自杀。
也从侧面突出了学生追求梦想、追求自我的重要性。
兰彻像一个领导者,引领众多埋头苦读的学生,让他们抬头,看见课本以外的广阔空间,而不是永远做一个胆小的、被教育奴役的人。
影片中三人组的友谊也很是让我感动。
在法涵与来俱有困难的时候,兰彻总是奋不顾身、义不容辞地去开导、帮助他们。
从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可看出,三人真挚的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淡,反而是日久见真情,这也是影片的闪光点之一。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从选景、题材、拍摄角度来说,都非常细腻、认真、独特。
虽然有些地方略为夸张,但瑕不掩瑜。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富有深刻内涵和幽默感的印度电影,它讲述了三个大学生在面对传统教育和社会压力时,追寻自己梦想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影片,它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首先,电影通过对印度传统教育制度的批判,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对传统教育的质疑和挑战,让人深思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引发了观众对教育体制的反思。
其次,影片中对友谊、爱情和家庭的描绘也让人感动不已。
三个主人公之间真挚的友情以及对爱情和家庭的坚守,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
电影中的情感故事让人产生共鸣,让人思考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最后,影片中的幽默元素也让观众忍俊不禁。
主人公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总能用幽默和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这种精神让人感到无比的暖心和鼓舞。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感动的电影,它通过对教育、友情、爱情等多个方面的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佳作。
强烈推荐观众观看这部电影,相信你也会被它所感动。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印度喜剧电影,它不仅让人捧腹大笑,还深刻地触及了教育体制和社会观念的问题。
首先,这部电影在喜剧元素上做得非常出色。
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巧妙地
运用了幽默和讽刺,让观众在笑声中思考教育的本质。
三位主角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搞笑和情感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是阿米尔·汗饰演的拉杰,他的幽默和机智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活力。
其次,影片对印度教育制度的批判也是深入人心的。
电影中描绘的学校生活和
教育体系中的种种问题让人不禁思考,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
影片通过主人公们的经历,呼吁人们要打破固有的教育观念,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最后,影片中的友情和爱情也让人感动。
三位主角之间的真挚友情和拉杰对皮
亚的深情爱意,都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美好。
电影最后的结局也让人感到欣慰,正如电影中所传达的,友情和爱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它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了喜剧和温情的电影,它不仅让人
捧腹大笑,还让人思考教育和人生的意义。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它也会触动更多观众的心灵。
影视赏析三傻大闹宝莱坞5篇范文第一篇:影视赏析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视赏析三傻大闹宝莱坞首先这部电影给我一种欢快的感觉,尤其歌曲及其欢快自然,我想这和那个充满压抑的学习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好印证了兰彻的一句话Aal Izz Well。
如果故事就这样进行下去就显得有点平淡。
就在这时同学的研究没有进展被古板的校长在父亲那里辱骂。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斗志的人在这古板的教育制度下所迫害。
在他自杀之前谈了一首歌,让我深深的被其震撼。
我觉的这首歌起了一个关键的转折作用。
Give Me Some Sunshine 这首歌在影片中正好反衬了学校的森严古板的制度,没有让我们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兰彻的同学很多都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身上背负着父母的亲人的太多东西,这从法兰、拉杜和兰彻的同学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这正好与歌词我这一身都为别人而生活吻合)。
而且这首歌与整篇电影紧密相连。
最后法兰、拉杜都正视了自己还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
这首歌安排在影片的中间是一个转折点,就像埋藏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只要给与他一点阳光一点雨露,它就会茁壮成长,最终扒开乌云。
在影片最后我们看到了新生的他们。
这首歌同时也渲染了一下忧伤的气氛,与影片前面的歌曲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到影片中人物的无赖渴望。
第二篇:三傻大闹宝莱坞愿我们都如他们般“ 愿我们都如他们般“傻”苏玲玲我一般很少会去看电影,特别流行的、特别声势大的,我就更没兴趣去看。
可是这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同学介绍的,而这也是唯一一部电影让我翻看了几回的。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有这么深的感触,重看 N 遍之后有一种把感受写下跟大家分享的冲动。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影片的名字根本就无法与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无法承受寓意深刻的内涵。
很早就在网上看到这部影片了可是如此俗套的片名根本引不起我的兴趣去观看。
直到在课上看了这部影片的前部分我才真正重视起它来。
这部影片时间很长2 个半小时。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5篇但事实上,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励志性甚至于不亚于《阿甘正传》,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特别好,剧情也不错,特别喜爱里面的对白,当然这得归功于这部电影有个特别好的编剧。
近年来印度电影进展挺好,《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囊括了奥斯卡多个奖项,更是成为最正确影片,而在我看来,《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点都不亚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样是励志电影,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这个影片阐述的理念,其实是特别明确的,它抨击印度填鸭式的教育,同学学习只为单纯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从来不去想这个问题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就像里面的兰彻一样,当他提出了两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给大家时,竟然没有人去怀疑这个问题就直接去找答案,大家不会为了即将获得的新学问而感到兴奋,只为了查找单纯性的答案而去白白铺张精力,从来不会去进行主动性的思索,任何一个人都显得是那么地没有主见,惧怕权威,毫无主观力量可言。
兰彻想的每个问题,做的每件事,都在突破常规的思索,都在打破传统的束缚,他觉得不对那就是不对,只要他说出自己为什么是对的就可以了,哪怕对方是学校的教授也好还是院长也好。
两个小时的片长,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讲完了,不刻意讨观众快乐,也没有做作的煽情,却会发自内心的哭完又笑,笑中带泪,导演完全把我拉进了电影一般。
电影的道理很简洁,我们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可是现实中又有谁能做到呢?其中,青春,热舞。
要不是印度人演的我还以为是好莱坞大片。
可能一开头大家都觉得兰彻这家伙可能原来就跟常人不一样,或许他就是个天才。
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我只想用仆人公兰彻的话来解答:“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由于我喜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爱好所在,知道你的爱好吗?这就是你的爱好……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对于剧中三人组之间的友谊,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渴望的,那是一种真实:“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学过,伴侣失败时,你难受。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印度喜剧电影,它以幽默的方式探讨了印度教育体系中的种种问题,并引发了观众对教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对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巧妙,通过三个主角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印度教育体系的弊端和局限性。
尤其是在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方面,电影中的角色们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呈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精神。
其次,影片中的幽默元素和情感共鸣点也非常突出。
三个主角的不同性格和生活经历相互交织,产生了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同时也让观众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特别是在友情、爱情和家庭关系方面,电影中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动人,让观众们在欢乐之余也深深被触动。
最后,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和音乐也非常出色。
宝莱坞的色彩斑斓和绚丽多彩,让整部电影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而电影的原声音乐也非常动听,为故事情节增添了很多色彩和情感。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它不仅给人带来了欢乐和笑声,更引发了观众对教育、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这部电影不仅在印度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我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一部经典,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大全5篇]第一篇: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三宝大闹宝莱坞:那一场关于理想的美梦这个大体改编于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的故事果然爆笑,名字里“三傻瓜”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个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Rancho(Rancho),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Rancho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Farhran(Farhran)与Raju(Raju)是大傻瓜了。
这个特立独行的Rancho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
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
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个傻瓜》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
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Raju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
以后只要一演到Raju 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
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Rancho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精选(一):《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
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
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
查尔图想要明白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
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
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务必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
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一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
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取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
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盼。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
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
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明白,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明白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
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s,2009)是一部由印度著名导演拉吉库马尔·希兰尼执导、阿米尔·汗主演的经典电影。
这部电影以幽默、智慧而又略带讽刺的方式讲述了三位大学生朋友——兰乔、法罕和拉杜在印度顶尖工程学院的生活经历与成长历程。
它不仅探讨了教育制度下个人价值实现的困境,还深入剖析了爱情、友情以及人生抉择的重要意义。
影片框架与核心《三傻大闹宝莱坞》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展开,讲述了兰乔(拉胡尔·汗)和他的朋友们法罕和拉杜在印度最具盛名的学院中度过的五年时光。
影片通过一系列幽默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展现了三个年轻人如何从学生转变为成年人,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了自我价值实现、友情以及爱情的意义。
重要经验教训提炼追求个人梦想:兰乔鼓励他的朋友们跟随内心的热情,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社会期望或家庭压力去追求一份看似稳定的事业。
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为之奋斗。
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电影通过学院中的各种事件来展示批评现存教育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它鼓励观众挑战常规观念,并寻找更加人性化和创新的学习方式。
友情的价值:三位主角之间的深厚友谊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之一。
他们相互支持、彼此信任,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这体现了真正朋友间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
爱情的真谛:电影中关于爱情的情节探讨了真爱与物质主义的关系问题,强调了内心深处的感情联系胜过任何形式上的“合适”或匹配。
摘要和大纲一、引言简述《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背景信息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提出探讨影片传达的关键主题及个人见解的目的性。
二、非线性叙事手法分析讨论电影采用跳跃式的叙述结构如何增强了观众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探讨该方式对表现人物性格发展以及故事主线的推进所起到的作用。
三、角色与成长历程分别介绍兰乔(Rahul)、法罕(Farhan)和拉杜(Raju)三位主角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描述他们如何从青涩的学生逐步成长为拥有自己独特人生观的人士,并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转折点。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片,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强的电影,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这部电影以其幽默和温暖的情感,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
首先,影片通过三位主角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的质疑。
主人公们在大学时代的奇趣经历,以及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让人深思传统教育模式是否真的适合每个人。
影片中的教育家和家长们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和期望,也让人反思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其次,影片通过对友情和爱情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主人公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爱情的追求,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温暖和感动。
影片中的爱情和友情,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情感。
最后,影片以幽默的方式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主人公们在生活中的坚持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让人在笑声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影片中的幽默和温情,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片,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强的电影,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影片
通过对传统教育和社会观念的质疑,对友情和爱情的描绘,以及对
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
这
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让人快乐的作品,更是一部让人思考的作品。
教育品《.》赏析初次看到影片名字,我觉得很有意思,会是一部搞笑片,事实也证明其中很多情节确实令人大笑不止,但,笑过之后,心里并不是畅快淋漓,而是满满的心酸和反思。
虽然不经常看电影,也不是很关注国内外电影的取材拍摄区别,但我想中国是很少拍摄这种电影的。
中国的教育电影,多是讴歌教师的伟大,以正面积极的形象赞颂教育,而外国电影不怕批判,不惧舆论,敢于揭露和讽刺事实存在的教育纰漏和问题,给人们警醒与反思。
这部影片情节非常简单,但是构思巧妙,讲述了三个大学新生在大学的苦辣酸甜的校园生活,有光荣和梦想,理想和追求,有爱情、友情、亲情,同时映射了印度目前社会问题,教育体制,自杀率,贫富差距,影片男主角兰彻天资聪明,我行我素,坚持理想,不惧权贵,不慕虚荣,对旧体制深恶痛绝,对朋友两肋插刀,对爱人一心一意,高兴了就开始唱歌,不高兴了就冒出来手捂胸口说“一切顺利”,然后这个坎过去了,继续着他的快乐。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朋友法涵和莱俱战胜了恐惧和虚伪,取得了成功,甚至学校的小杂役毫米在他的帮助下也取得成功。
电影以喜剧结束,支持和阐释了开放创新教育思想的成功和光明前途。
但这里面又有多少的牺牲和波折,因无法承受这种折磨的而死去的人终究无法挽回。
作为反面角色的主任”病毒”,并不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一群人,一个时代,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的存在。
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觉醒就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更何况他的身后还有查尔图那样一批顽固的跟随者。
要想真正改革这种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硬式填鸭,毫无生机的教育体制可谓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撇开了解甚少的外国教育不谈,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的一个亲身体验者,我们完全可以描述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不重德育。
重智轻德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多年来,被片面追求升学率扭曲了的智育淹没了德育,导致德育计划学时不足,德育教师缺乏责任,德育任务得不到家长配合,尤其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上利令智昏的种种行为严重干扰学校德育效果。
寻找心里的兰彻——《三傻大闹宝莱坞》分析《三傻大闹宝莱坞》,但就名字来说,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甚至会让人看到名字就不想看这部电影。
但是影片内容完全不墨守陈规,情节发展亦别出心裁。
死记硬背,得过且过,毕业之后就工作,或者按照父母安排的方式走完这一生,是当下中国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远在印度的年轻学生竟是天涯沦落人。
男主角兰彻以一种搞笑的方式反对者填鸭式的教育,宣传教育体制改革。
《三傻宝大闹宝莱坞》亦不仅仅提出教育问题,还包括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亲情,爱情,兄弟情等。
主要人物解析兰彻,绝对主角。
真名叫法撒克·旺度。
是印度一个富人家的小佣人,从小代替富人的二字上课、做作业,富人只需文凭,于是他让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条件是拿到文凭之后必须断掉所有联系。
兰彻始终与一般学生不同,他不会死记硬背,不会去刻意追求成功,他对于获得知识总是感到欣喜,他就像一只心灵自由的小鸟,不但自己自由飞翔,而且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人,使他们也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兰彻是一个不同于世俗学生的人物。
对待学习,他不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在乎的是知识,而不是成绩。
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在十秒钟之内想起八年级所学物理并且将之付诸实践,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由此可见他基础有多扎实。
对于权威,他勇敢提出自己的质疑,由此获得老师和校长的偏见他也不在意。
对待友情,他付出真心,时刻为兄弟着想,心胸宽广,被误会也不在意。
对待爱情,他一直都用最大的真心,亦用对对方来说最好的方式来对待,当他给不起她安稳的生活的时候,他把持自己,深藏内心,当他功成名就,他也不打扰她,一直默默等待。
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消失,重新开始奋斗,获得肯定,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
他是一个聪敏的人,懂得怎样经营自己的事业,生活和爱情,成功属于他,算是名副其实。
法汉与拉朱兰彻的两兄弟。
法汉一直想做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迫于父亲压力而上工程学校,如果不是兰彻,可能他会成为一个平庸的工程师。
他一直是兰彻的忠实死党。
在兰彻的鼓励下,最终放弃工作面试的机会和父亲表明自己的理想,终于得到父亲认可成为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拉朱一直想当工程师,但是恐惧竞争,所以迷信神佛。
家里很穷,父亲原来是邮局局长,现瘫痪在家,母亲经常抱怨,还有个姐姐因家里无法负担一辆车的陪嫁而变成剩女。
后来被校长逼到自杀,摔断了16根肋骨和两条腿,从此开始相信自己的价值。
最终在毕业前面试成功,致使院长刮掉胡子。
后来成为一名大工程师。
他俩最终帮助兰彻带着他喜欢的人皮娅逃婚。
法汉和拉朱其实是一般学子的缩影,要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迫于各种压力而不得不学,要么就是想学,但是实在力不从心。
这两种都是学习最差的状态,也是目前学子很常见的两种状态。
皮娅唯一的女主角,与兰彻由误会到相爱。
最后相守。
查尔图电影是由查尔图和男主兰彻的一个赌约开始。
他是电影里的一个反派角色,学习刻苦,做事认真努力,但是心眼不好。
为了增强记忆力,他特意吃药,所以经常会放奇臭无比的屁,被三傻戏称为“消音器”。
他为了拉低对手的成绩,故意在考试前夕用低俗的杂志让其他人不能专心复习。
查尔图虽然是反面人物,但是很搞笑,同时也有点可怜。
他只不过是想获得好成绩,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我们一样。
只不过他的方式不太对而已。
但他最后也事业有成。
“病毒”校长自以为是,用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希望学生都成为他心目中的工程师。
做事认真,一板一眼,但是不会用正确的方式与自己的儿子和学生沟通,导致一些悲剧。
最后被兰彻感动并且改变了自己。
“病毒”是现在一些教育者的代表,好心办坏事,对学生期望太高,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不会沟通,导致悲剧。
电影类型分析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骨骼结构有感情有动作有变化。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一如既往地保持了他会讲故事的技巧,用新颖的电影情节结构将故事娓娓道来,虽然长达三个多小时,但是丝毫不让人觉得冗长烦闷。
电影中任何一个表演者的表演都非常到位,尤其是兰彻的扮演者阿米尔·汗出演该部影片的时候已经44岁,演20多岁的大学生没有丝毫破绽,活力四射,真是让人惊叹。
我无法给它的类别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正如我无法断定任何一个人属于哪一类人一样。
它是一部喜剧片,因为他似乎从头到尾都在搞笑。
影片一开始,法汉在飞机上接到查尔图的电话,便装病下飞机,然后冒充陌生人乘坐接机车,这一诙谐情节将这部电影立马定位成喜剧电影,正如对别人的第一印象一样。
而拉朱忘记穿裤子更是加强了这个印象。
后来影片中层出不穷的搞笑点也验证了这一点。
它也是一部情感片,这与喜剧片不矛盾,要知道,一个幽默的人也是有情感的。
这里面实实在在引人思考的感情有很多,兄弟情,亲情,爱情,都有。
正因为是情感片,所以催泪点数不胜数,着实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里面最让人泪奔的情节还是拉朱与法汉都开始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时,留着眼泪用脱裤子来表示对兰彻的感谢。
它也是一部歌舞片,正如一个人喜欢唱歌跳舞一样。
宝莱坞的电影都是歌舞片。
故事中穿插着热烈的宝莱坞歌舞,让人一饱眼福。
它还是一部励志片。
男主角兰彻本就一无所有,是佣人的儿子,即使代替富人的儿子学习,即使是他拿到了文凭学到了知识,但是当毕业之后他还是一无所有。
在这个现实炎凉的世界,没有本钱也没有文凭更没有背景的兰彻必须重新开始,全力奋斗打拼自己的人生,最终获得成功,成为大科学家,获得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他告诉我们在面对迷茫的未来时应该怎么做,给我们启发和指引。
当这些定位合为一体时,就吸引了各种人的口味,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和回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
《三傻》亦是一部具有印度民族风味的电影,电影中的女人们都大多数时候都穿着印度传统的民族服饰——纱丽,母亲二十多年没有买一件新的纱丽一直是拉朱的心病。
而且,片中的歌舞亦具有浓郁的印度特色,这一点在皮娅幻想与兰彻共舞的那一段歌舞中有最明显的表现。
虽然具有民族特色,但是不管是从学校教育题材,还是电影的主旨,抑或是人物的特色,都具有典型的现代气息。
作为一部商业片,《三傻宝大闹宝莱坞》确实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电影情节、结构和节奏故事是在法汉的回忆中展开,电影中现实与回忆相互穿插,按照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矛盾的推进进行。
首先是现实中法汉、拉朱、查尔图在屋顶相逢,第一部分回忆由查尔图与兰彻的赌为导火索开头,以校长与兰彻在照毕业照的时候打赌结束。
这一部分发生的改变是皮娅对兰彻看法的改变。
现实中法汉和拉朱终于在真兰彻那里知道兰彻的故事。
第二部分回忆由“病毒”召开会议开始,以皮娅喝醉酒结束。
这一部分发生的改变是皮娅知道了兰彻的心思,拉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法汉终于说服父亲让他过自己的生活。
随后引入现实中法汉和拉朱帮助皮娅逃婚。
第三部分回忆由兰彻和法汉帮助拉朱去校长办公室偷试卷开头,以毕业典礼兰彻离开结束。
最后回到现实与兰彻重逢,故事完美结束。
作为宝莱坞歌舞片,片中热烈的歌舞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但是导演却总是在热烈的歌舞片之后制造或悲伤或紧张的事件,使观众心情起伏不定。
第一段歌舞是歌曲众男生歌舞Aal izz well。
歌声在乔伊上吊的镜头中戛然而止,然后便是雨中的葬礼,回荡在耳边的是年迈老父亲声嘶力竭的哭声。
第二段歌舞是皮娅幻想与兰彻共舞,之后便是三傻的考试,然后便是紧张地等待成绩出来。
第三段长时间的音乐是拉朱自杀,用深情的音乐呼唤拉朱苏醒,最后拉朱终于苏醒并且康复。
不得不赞叹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抓住观众心跳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
影像解读《三傻宝大闹宝莱坞》的画面构图绘画派与纪实派结合,自然灯光和戏剧灯光合用。
上图是第一段歌舞中的一个镜头,为了搞笑于是在空旷的院子里放三个不同颜色的座椅,三人在椅子上大喊Aal izz well。
这应该是绘画派与纪实派结合。
此时自然灯光与戏剧灯光都使用了。
以上是第二段歌舞的截图,皮娅幻想与兰彻共舞,不管是在婚礼上,还是在雨中,还是在月亮之下,都采用了绘画派构图,完全采用戏剧灯光,营造一种唯美的气氛,烘托此时皮娅内心的热情。
至于色彩,整部电影基本都以彩色为主,色彩轻快明亮,与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吻合。
除了一些特殊之处之处用了显旧的黑白色。
例如:拉朱的家。
法汉回忆,拉朱的家直接让他们回到了50年代的黑白电影里,这让人忍俊不禁。
以至于电影后来凡事涉及到拉朱的家,均采用黑白色调。
乔伊死亡。
在这里通过小直升机的黑白画面表现乔伊的死亡之景,触目惊心。
皮娅与兰彻共舞。
这只是一种舞台效果。
个人感受——寻找心里的兰彻我始终相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如流水线一般,将所有的学生打造成同一种产品。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基本上就是为了将我们打造成同一种产品,似乎我们也没有在意,想着,这样多省力,路都被规划好了,再不用惆怅不知未来。
我们就这么朝九晚五地上着应该上的课,做着应该做的作业,考着应考的试。
想着大学毕业以后考研,或者工作,出国。
追求着成绩。
我们跟影片中的印度学生一样,从出生就在竞争,为了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我们最渴盼的两个字亦是最害怕的两个字便是重点。
我们所有的追求不过是试卷上那本没有意义的数字而已,而我们到现在还在追求。
看到电影,我心中莫名地抽动,我觉得我似乎失去了什么东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知识的渴望没那么强烈,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忘记自己喜欢的东西究竟在哪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成了任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那么急功近利。
我知道我曾经是充满生机的,不像现在这般,如同一潭死水。
我知道我曾经心里是有一个跟兰彻相像的人的,他告诉我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一切都会很好,他告诉我不要那么急功近利,追求卓越自然成功就会到来。
我知道我心里的那个人已经消失了,而我现在将启程,寻找兰彻,寻找我心里的那个兰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