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24
保护矿产资源的方法
矿物资源,又名矿产资源,是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保护矿产资源的方法:
1.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或破坏。
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
4.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5.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规体系。
6.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或破坏。
7.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8.加大对矿山科技进步的投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9.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制度。
10.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系统。
保护矿产资源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规体系。
第二,依法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
第三,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四,加大对矿山科技进步的投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制度。
第六,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信息系统。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考要求1.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人类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
(2)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1)对石油资源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2)我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因此,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
(3)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还有很大潜力。
石油资源危机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
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来理解和识记。
(1)“开源”方面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
②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常供应。
③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2)“节流”方面①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
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②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课时6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变化的现状及预测情况。
基于该预测情况,完成1~2题。
1.2008~2017年( )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B.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C.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D.能源净进口量不断增大2.下列措施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是( )①加快发展核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②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降低单位GDP能耗④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重化工业比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读“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下左图),回答3~5题。
3.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能源是( )A.可再生能源B.核能C.天然气D.煤4.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在我国开发潜力很大,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是( )A.水能B.太阳能C.风能D.潮汐能5.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能源的发电成本,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下列中的( )A.生物能B. 煤C.天然气D. 潮汐能6.读“1987年与2004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 (上右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2012年上半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气荒”,席卷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
一些城市的天然气汽车出现加气困难,还有一些城市为了保障居民用气,不得不停掉工业用气,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停产……。
据此回答7~8题。
7.作为城市的燃料,天然气比煤炭( )①开发利用难度小②燃烧效率高③使用方便④对大气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③④8.能源安全是我国目前一个紧迫而重大的问题,下列措施能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是( )①参与国际能源开发,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②加大能源战略储备,提高能源供给安全性③大量开发使用新能源,以此全面替代煤炭④倡导绿色消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二、综合题9.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以石油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状况,说出煤炭资源在利用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燃料等。
(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①原因{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强②表现:石油供应出现紧缺态势,石油价格随之上扬。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项目具体表现应对方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总体措施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措施①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②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③开发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④加强资源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⑤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思考1.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到国外开发石油、进口石油呢?答案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石油消耗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由于国内石油产量严重不足,进口依存度不断扩大。
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问题①开采后形成地下空间→矿区周围的应力变化→岩层变形、移动、被破坏→断裂、塌陷;②地表整体下沉①剥离上覆盖地层和表土→地表覆被层毁灭性破坏;②土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土地退化措施回填采空区,可靠但工程量大,代价高昂土地恢复:开掘时保护好地表土层,矿区回填后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
成本较高,难以恢复如初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燃烧煤炭释放CO2和SO2,以及热污染等。
2.措施(1)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
(2)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思考2.煤矿开采过程会对环境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答案煤矿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主要经历三个过程:开采活动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矸石等堆置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大气浮尘及重金属对周边土地、林地、土壤、水域和大气造成污染。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也在不断增加。
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并威胁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探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
废弃资源的分类与回收废弃资源的分类与回收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废弃资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例如废金属、废塑料、废纸、废电器等。
不同的废弃资源需要采用不同的回收技术。
废金属回收废金属回收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废金属可以通过机械破碎、筛选和熔炼等工艺进行回收利用。
回收废金属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塑料回收废塑料回收利用是通过机械破碎、清洗、干燥和造粒等工艺将废塑料转化为再生塑料的过程。
废塑料回收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废纸回收是通过收集、破碎、脱墨、筛选和再造纸等工艺将废纸转化为再生纸的过程。
废纸回收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同时减少废纸对环境的污染。
废电器回收废电器回收是通过对废电器进行拆解、分类和处理,提取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和元器件的过程。
废电器回收可以减少对电子垃圾的污染,并实现电器资源的有效利用。
资源利用技术废弃资源的资源利用技术是将回收到的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的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再生利用、再生制造、能量回收等。
再生利用再生利用是将废弃物直接转化为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例如,废金属可以通过熔炼和铸造工艺再生利用,废塑料可以经过造粒和注塑工艺再生利用。
再生制造再生制造是将废弃物转化为全新产品的过程。
例如,废纸可以再造纸制成新的纸张,废电器可以通过拆解和处理制成新的电子设备。
能量回收是将废弃物中的能量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过程。
例如,废弃物可以通过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方式转化为电能。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消费知识,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2.认识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了解我国面临的形势3.认识煤炭开采中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应对的措施4.能通过图表和信息,分析评价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措施的优劣学法指导:主要内容:石油耗竭与应对措施;采矿中的环境保护;煤炭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措施重点: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与应对措施 2.煤炭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难点: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护应对措施,涉及技术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等。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一)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我们正在利用的石油资源,在历史上曾经代替了哪些资源?阅读教材p27-28,分析石油资源枯竭原因:问题探究1:下图中有一个特殊年份,试描述该年份前后我国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材料一:目前中国石化企业的石油库存量只能维持 20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100多天的库存水平。
材料二: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结构是:56%来自中东,14%来自亚太地区,23.5%来自非洲,6.5%来自其他地区。
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结合材料一、二,分析。
1、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的目的是什么?2、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因素?例1:2006年1月23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两国达成在海南建大型储油基地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协议可为中国提供1亿吨的石油储备能力。
简要分析海南将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的有利条件。
总结:面对石油危机,应如何应对?3、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1)、石油运输过程中(2)、石油加工过程中(3)、石油过程使用中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一)采矿过程中的环境问题1、地下开采中的问题以及措施2、露天开采中的问题以及措施问题探究2:(二)、煤炭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及措施例2: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哪些?(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4)复垦对该区的环境有什么作用?巩固练习: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能源的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能源是维持人类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而能源的来源主要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有限的非可再生能源已经面临枯竭的风险,而可再生能源则具有循环利用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能源的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种形式,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不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这些能源因其循环利用的特性,被广泛视为解决能源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1. 太阳能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商业用途,可为人们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2. 风能风能是利用风力转换成的能源,通过风力发电机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具有分布广泛、无排放、低成本等优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3. 水能水能是利用水流或海水潮汐等自然力量转化成的能源。
水力发电厂、潮汐发电站等设施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社会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利用生物材料,如植物秸秆、农作物废弃物等进行转化的能源。
通过生物质发电技术,可以将这些生物材料转化为电能或热能,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排放。
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它们具有不产生或产生极少的污染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等优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非可再生能源非可再生能源是指存在一定限量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非可再生能源正逐渐耗竭,并且在开采、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石油石油是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交通、化工、燃料等领域。
然而,石油的储量有限,且开采和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生态系统构成威胁。
2. 天然气天然气是清洁化石能源,被广泛应用于能源供应和化工等领域。
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一)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安全防护设施、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二)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
3、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
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措施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
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非传统水源利用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
2、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21.No.12 稀土元素是镧系15种元素与第III 副族钪(Sc)、钇(Y)共17种元素的统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稀土应用领域迅速拓展和延伸。
如今稀土的足迹不仅遍及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成为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不可替代的关键核心材料。
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风驰电掣的高铁列车、晶莹剔透的珍珠宝石、色彩斑斓的影视画面等无数场景,无一不与稀土元素息息相关。
稀土材料也成为我国2030年国家远景发展规划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10个重点发展领域的关键支撑材料。
然而,稀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是全球各国公认的关键矿产资源。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1年统计数据,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1.2亿吨(以下均为REO 计),我国为4400万吨,占比约37%。
迄今,在自然界发现的250余种稀土矿物中,仅有10余种矿物能够用于稀土工业生产。
我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资源保有量及保障年限不断下降,主要矿区资源逐渐衰减,原有矿山资源大多枯竭。
强化稀土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保护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摘要:稀土资源是我国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量与日俱增,稀土自然资源保有量不断下降。
因此稀土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Special专题● 王晓铁 苗睿瑛/文. All Rights Reserved.Rare Earth Information 2021.No.12 近年来,在全球环境与气候面临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我国也开始“双碳”战略的落实与推进。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节能家电、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新兴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的稀土永磁材料,其需求将迎来高速增长。
我国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我国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研究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状和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现状:1.资源耗竭: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快速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需求量大,导致各类资源持续减少和耗竭。
2.资源过度开采:为满足经济增长需求,长期以来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能源消耗:传统能源消耗量大且污染严重,如煤炭、石油等,给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4.资源利用率低: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存在大量资源的无序排放现象,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1.加强资源管理:建立健全资源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资源开采和利用规划,确保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利用效益提高。
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发展可替代能源:加大可替代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早转型。
4.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强资源保护意识。
5.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推动居民和企业参与到资源保护中来。
三、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景:1.技术的进步将促进资源的更好利用,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2.非传统能源的发展将为能源消耗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减少能源供需矛盾。
3.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使资源的再利用率大幅提高,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4.加强国际合作,探索资源共享和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全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只有通过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可替代能源、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等一系列对策的积极实施,我们才能够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不可再生资源利用与再生资源开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大部分资源并非无穷无尽,而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并积极开发再生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地球上储量有限且无法自行再生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矿石等。
这些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采集和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延缓资源枯竭的速度,我们必须更加节约地利用这些不可再生资源。
首先,可以通过技术的创新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在石油开采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油井注水技术,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在矿石的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精细化选矿技术,将矿石中的杂质去除,提高矿石的纯度和利用价值。
通过技术的不断改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
其次,重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垃圾中含有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如纸张、塑料和金属等。
通过垃圾分类的工作,将可回收的物品与其他垃圾分开处理,可以有效地将这些资源再次利用,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监督力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意识。
除了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外,再生资源的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和循环利用再次得到的资源,如植物废弃物、厨余垃圾和废旧电子产品等。
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生物能源的转化、肥料的制备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等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
例如,利用植物废弃物制作生物质燃料,可以替代石化燃料,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
再生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同时还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金属,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很容易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而通过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再生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和有用物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也避免了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