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艺术概论》—期末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4.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5.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直觉思维。
6. 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辩证思维。
7.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8.,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
9.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中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0.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1.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12. 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13.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
14.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5.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诗歌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1、典型-----2、灵感----3、形象思维----是4、艺术传达---5、综合形象----三、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2、简述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3、简述艺术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4、简要说明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5、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一、填空题1.道2.气3.心4.舞5.悟6. 和7.艺术鉴赏 8.艺术鉴赏,9.审美升华 10.艺术风格11.艺术思潮 12.艺术流派13.艺术语言 14.艺术意蕴15. 抒情诗和叙事诗。
期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题1:艺术概论是什么?请简要描述。
艺术概论是一门关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作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关联。
艺术概论涵盖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人们能够拓宽视野,培养艺术欣赏能力,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提升审美水平。
题2:列举并描述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
艺术的四个基本属性是形式、内容、风格和表达。
1. 形式:指艺术作品的物质形态,包括艺术作品的形状、结构、颜色、材质等。
形式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
2. 内容: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主题等,反映了艺术家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具有深远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3. 风格:指艺术家在艺术表达中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特点,包括创作技巧、艺术语言和个人风格等方面。
艺术家通过风格的塑造,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辨识度。
4. 表达: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情境等,通过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要素,使用视觉、听觉等感官符号向观众传递信息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象征性的或抽象的,通过观众的感知与解读形成艺术的交流和共鸣。
题3: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场思想与文化运动,对欧洲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思想的提倡,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这种思潮对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艺术家开始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融入作品中,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风格。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重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文化,追求对古代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这一影响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注重人体的写实和比例,提高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性。
另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艺术。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一、简答第一章1、·荀子还写过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著作《乐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艺术理论专著。
最后出现了一大批的艺术理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琴赋》、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古画品录》等。
2、·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出发,主张“艺术是幻想或直觉”,“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艺术的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3、·与克罗齐艺术直觉说类似的,还有法国的反理论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和英国主观唯心主义美学家科林伍德等,其影响波及西方近现代艺术以至二十世纪世界艺术的发展。
如德国的表现主义就从他们的方法出发,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
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更是坚持摹仿说,认为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他说:“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惟一摹仿者······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产生的。
”5、·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学与节奏的和谐原则考察音乐、建筑、雕刻等艺术如研究什么样的数量比例会在艺术中产生美得效果,发现了“黄金分割”的比例,并认为圆球形是最美的图形。
6、·我国以孔子、荀子为创始人的儒家美学,也都强调政治对艺术的影响作用,所谓“成教化,助人伦”、“明劝诫,著升沉”、鉴戒贤愚“等,无不是讲政治的,但他们的理论都是不完全的。
7、·德拉克洛瓦是浪漫主义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自由神引导人民》中的自由女神形象是主观理想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的化身,而这幅画所反映的不正是1830年法国人民7月起义这一客观现实吗?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库尔贝的《石工》、《割麦的农妇》等作品,真实的再现了十九世纪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看起来一切都符合客观实际。
舞蹈艺术概论笔记三、题型举例(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审美反映:2、舞蹈哲学:3、舞蹈意象: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为什么说舞蹈具有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功能,2、试述舞蹈动作来自于哪几个方面,3、试用唯物主义美学观点来阐述舞蹈作品的真实性。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试述舞蹈作品壮美的审美特征,并自选某一舞蹈作品进行评析。
答案(略) 舞蹈?含义一、什么是舞蹈,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
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
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
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
舞蹈艺术通论复习资料总结范文第一篇:舞蹈艺术通论复习资料总结范文中国古代舞蹈文化的四个高峰: 第一个高峰—西周雅乐第二个高峰—汉朝俗乐第三个高峰—唐朝燕乐第四个高峰—宋代民间舞蹈。
中国舞蹈观念的演进:答:1.从娱神到娱人。
2.从仪式性到反仪式。
3.从专业到非专业。
西方舞蹈观念的变迁:答:1.从古典到新古典。
2.从表现到后现代。
3.从整体到多元化。
为什么学习舞蹈历史?(目的)答:1增加舞蹈历史知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中外舞蹈历史发展脉络和时代背景关系。
3温故而知新一史为鉴,4对于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促进名族团结与发展。
6中国自古与周边国家交流增进了解促进经济。
研究舞蹈发生的方法:?答:1从发掘出的原始时期的人类艺术品上遗留的舞蹈形象中进行实证性的研究。
2从古籍文献中记载的有关舞蹈的神话传说或描述性文字资料中进行旁证性的研究。
3从现代留存的原始名族、部落的舞蹈遗风中进行类比性的研究。
作为推测舞蹈发生年代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答:1973年秋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家寨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1是先民们劳动丰收厚的自娱性舞蹈。
2是狩猎舞。
3祈求繁衍的神器。
为什么舞蹈?答:1为求得精神寄托而舞蹈。
(图腾舞:“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
在原始社会中,初民们认为某种动植物或无生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便把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奉为本氏族的始祖,并作为本氏族的徽号,迷信它是本氏族命运的主宰,能给氏族成员带来幸福安宁,保佑本族兴旺发达。
巫舞)2为求得情感宣泄而舞蹈。
(求偶舞。
庆功舞)什么是舞蹈?答:舞蹈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
舞蹈的艺术特征?答:1形体表现性。
2直观动态性。
3综合展演性。
舞蹈分类?答:1根据目的和作用:生活。
艺术舞蹈。
2风格特点:古典,民间,现代舞。
3构成形式:单,双,三,群舞。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试题A答案一、ADDBD CADBC二、1、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表情论、性爱论、劳动论。
2、汉唐,赵飞燕。
3、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社会生活、舞蹈家的创作活动、舞蹈作品。
5、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审美性.6、题材、主题.7、物境、情境、意境8、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9、景、情、形、象、境。
10、写境和造境.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舞蹈意境:在舞蹈作品中,以经过提炼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结合其他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情景交融,并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
2、审美反映:即艺术的形象反映。
是人们按照艺术规律,根据人们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对生活进行概括、提炼、加想象的一种创造性的反映.3、舞蹈的综合表现法:以音响和舞台美术表现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中配合人物的舞蹈动作来提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简答题:1、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
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造舞蹈的艺术形象.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2、舞蹈在古代社会及现代社会的功能。
古代:舞以达欢;祭祀与祈祷;交流、交谊和择偶;健身、习武、象功;教育现代:(1)、自娱自乐,抒发情怀。
(2)、交流情感、增进友谊。
(3)、增强体质、延长青春.(4)、欣赏愉悦,陶冶情操。
(5)、了解社会、认识世界.(6)、宣传教化、团结鼓劲3、舞蹈的分类.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生活舞蹈: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
舞蹈艺术概论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要学习舞蹈理论学习舞蹈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用来指导艺术实践的,是开启舞蹈艺术宝库的一把钥匙。
理论来源于实践,舞蹈理论是舞蹈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正确的、科学的舞蹈理论能推动促进舞蹈实践的成长和发展。
要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舞蹈作品,创作出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富于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必须加强理论的学习。
二、如何学习舞蹈理论学习和研究舞蹈理论要学会独立思考,树立正确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
其次是要从实际出发,除了加强舞蹈艺术理论的学习,还要加强舞蹈的艺术实践。
学习舞蹈理论要持之以恒,对舞蹈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一、舞蹈艺术的内涵: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
是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二、艺术的定义: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三、对舞蹈本质内涵的释义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活动和表现情感。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闻一多在《说舞》: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充足的表现。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题(20分)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舞蹈艺术表现。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程.4、舞蹈动态在特定时空中可以转化和变异,因此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
6、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韵.7、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优美、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美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可以分为雄壮和崇高两个层次。
其中雄壮类舞蹈的审美特征大致有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三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
悲剧感的特点是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11、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
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14、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15、一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16、一个训练有素,能够作为创造舞蹈美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应当具备有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7、一个演员在创造舞蹈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
舞蹈概论复习提纲第二学期舞蹈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基础知识1、古典芭蕾是最集中体现着西方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形态,它与东方各国的古典舞蹈有着明显的不同。
2、西方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而追求的“黄金比”,实际上最符合人的自然。
3、《皇后喜剧芭蕾》强调了队形变化和舞台调度,体现了对几何形态的追求。
4、福金的舞蹈思想,是从古典芭蕾的终结形态向新古典形态过渡的思想。
5、被称为“现代舞之父”的拉班,他的动作分析理论、体现了“科学主义”的精神。
6、格莱姆描绘的多是人类内心的冲突,而韩芙莉则关注的是人类与环境。
7、对舞蹈来说,重量和支柱的协调一致是它的条件之一;对于舞者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掉平衡。
8、欧美现代舞的发生与发展,除受到产业革命所导致社会变革的影响外,也多方面地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
9、苏珊·朗格认为“力”的变化是和感情息息相关。
10、对玛莎·格莱姆来说,现代舞始于呼吸动作这一生命本身的开始。
11、有些观点认为现代舞的形态是不确定的,是未知的、反预测的﹑内心“外化”的“水到渠成”﹑外在世界搜寻的“信手拈来”。
12﹑坎宁汉“新现代舞”风格的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传统芭蕾﹑凯奇的音乐。
13﹑“舞系”指舞步的连接,是芭蕾舞蹈的构成基础。
舞步包括:预备舞步﹑表现舞步﹑结束舞步。
14、芭蕾在19世纪完成了它自身形态建构的使命,并形成了英、法﹑俄等流派。
15、有学者认为,身体运动构成的语言系统可以大体分为立与坐两种。
16、“现代舞”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现代舞蹈理论家科恩第一个开始使用的。
17、“插舞”是芭蕾中特有的一类舞蹈表现,它也称性格舞和代表性它与剧情的推进无关。
18、诺维尔“情节芭蕾”的思想,是在其弟子罗贝瓦尔的舞剧无益的谨愤中得以体现的。
19、定义现代舞的基础,不是形态意义上的,而是心态意义上的。
2、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西方芭蕾舞发展的鼎盛时期。
21﹑舞蹈平衡的基础是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的0.618 ,它又称为黄金比。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一、填空题(20分)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和”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养蹈艺术表现°2、鲜明生动的那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关感染性°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秤,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軒。
4、舞蹈动态在待定时空屮可以转化和变异.凶此具何荷感性、多渋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绅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徨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比表现手段是一舞蹈运动的过程36、悄杲交融存在苕一个不断深化的过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莹一址一翌一垦一筮。
7、迂境足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和生,乃成盘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茨的形态可以分为优氏、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灸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町以分为雄壮和崇离两个烘次。
兀屮椎壮类舞蹈的审灸特征人致仃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匸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
悲剧感的特点是_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悄感反应・11、人水远是舞蹈创作的丄体打核心,以人的本体为F段,H接丧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如,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木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册把呀蹈作品分为抒情性毎蹈、叙半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來看.人致町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M、戏剧性舞剧兄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來创作的舞外即仃完茫的故事册节・通过戏剧性的矛gj 冲突来剽造一不同的人物性格。
15、 -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人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16、 ~个训练仃索.能够作为创造恥蹈类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丿卫'勺具备仃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17、一个演员右创造舞蹈形線的过榨屮需要UII J M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二、名词解释(20分)1、舞蹈思维:即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彖思维,址形彖思维在舞蹈创作屮的特疋思维方式,具突出的待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誌和舞蹈形象等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并贯穿于舞蹈创作的全过程.2、舞蹈形彖: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一种能够反映对彖(生活、人物悄感等)木质抽征的、饱含匸体怙思、富于类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1.整理核心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
第1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1.1复习笔记一、舞蹈的艺术本质1艺术的本质(1)主要学派主要学说有两大派,即“艺术是现实的模仿再现''和“艺术是人的情感表现”。
此后又出现了“艺术在于形式的创造”“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即直觉”“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冲动”等其他学说。
(2)代表人物①列夫•托尔斯泰a.王要观点列夫•托尔斯泰在其《艺术论》中从情感的真挚性、感染性和宗教性等方面来探讨情感作为艺术的本质,他认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只要作者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是艺术"。
b.艺术的定义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下的定义是:“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被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②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列夫•托尔斯泰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订正,认为:a.语言在表现人们的感情的同时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b.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四周的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表现。
③我国文艺界我国文艺界大多认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将其作为对艺术认识的出发点。
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形式,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集中体现。
2舞蹈的艺术本质(1)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且受艺术共性的制约。
(2)舞蹈艺术是以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和理想的一种社会现象。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古代舞蹈最早见于()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两汉时期
2. 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是()
A. 节奏性强
B. 表现力强
C. 规则性强
D. 综合性强
3. 西方古典舞蹈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古法国
D. 古意大利
4. 西方古典舞蹈发展的代表人物是()
A. 柴可夫斯基
B. 巴赫
C. 贝多芬
D. 拉赫玛尼诺夫
5. 新古典主义舞蹈的特点是()
A. 注重舞蹈表演
B. 注重舞蹈创作
C. 注重舞蹈表现
D. 注重舞蹈综合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舞蹈的是()
A. 杂技
B. 影视舞
C. 芭蕾舞
D. 舞龙
2. 下列属于西方古典舞蹈的是()
A. 拉丁舞
B. 摩登舞
C. 芭蕾舞
D. 踢踏舞
3. 下列属于新古典主义舞蹈的是()
A. 拉丁舞
B. 摩登舞
C. 芭蕾舞
D. 摇摆舞
答案:1. C 2. B 3. D 4. A 5. B 1. A、D 2. A、C、D 3. A、B、C、D。
1、联系实例,解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吸取、配合与结合的现象。
(15分,最少300字)在艺术领域里,各种门类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的艺术门类之所以能够相互联系甚至结合到一起,首先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本质。
另外,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例如不少改变的电影、电视剧,利用文学将其改编;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并不是直接利用他种艺术的题材内容或因素,而知识从他种艺术所创造的境界或形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示。
(汲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新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这并不会改变其各自的性质,在这种配合之下,各种艺术的地位一般不是平等的,而有主次之分。
(配合)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的独立价值。
这种结合的方式不能理解为几种不同的艺术类型的想加,而是几种艺术要素的融合。
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新的艺术品种。
(结合)——————————————————————————————————————2、结合第一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相关内容,并以一个艺术现象为分析实例,请论述经济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15分,最少300字)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
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
影响体现在:①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
例:在欧洲,当奴隶主经济基础形成,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古希腊、罗马艺术。
②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使艺术的繁荣发展。
例:唐代诗歌胜期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繁荣,就是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而带来的文艺繁荣。
③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就会为新的生产力制造舆论、呐喊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
例:“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等,反映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得到了巨大发展。
④虽然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对艺术发展有着总要的影响,但这些中间环节自身也受经济的制约和决定。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空, 每空1分, 共10分)1. “艺术本质”包含社会本质、结识本质、审美本质。
2. 在形式上, 宗教的观念性本质无关形式, 它可以经由艺术传达, 却并不必须这样;艺术的形象性本质可以表达宗教情感, 却并不仅仅表达这一种情感。
3. 黑格尔说, 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
4.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外在感观形式的存在, 哲学是抽象观念的存在。
5.艺术用形象方式全面反映人对世界的能动结识。
与宗教相比它是人本的, 与哲学相比它是具象的。
6. 艺术门类划分的基本情况是:1/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从艺术(物质实体)的客体性角度来定位。
2/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从艺术的主体性角度来定位。
3/艺术形态的发明方式: 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从艺术生产的(主客体交融)角度来定位。
7、美术样式: 二维空间呈现的有手绘、印制两种样式。
三维的有建造一种样式8、雕塑作品作为立体的存在, 运用不同质地的物质材料单纯表现物质形态的静止和运动、实体和虚空的对立与转化, 并最终实现动态平衡.9、从静态看, 各艺术门类之间无论是形式特性或是创作及接受规律来说, 都存在互相融通的紧密联系。
各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与借鉴、搭配与结合广泛存在。
从动态来说, 各艺术门类的分化与综合是艺术整体发展的运动常态。
建立规则与打破规则, 是艺术永远的话题。
10、艺术发生理论重要有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1.艺术的发生过程是: 从实用开始, 演变为实用和艺术呈现相混合, 最后彻底成为单纯的艺术呈现。
12、结识艺术发展的规律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 人的审美需要的与日俱新;艺术形式技巧的发生与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
1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民族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个性呈现, 世界艺术则是各民族艺术的共相。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题和答案《艺术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荀子写过中国较早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专门著述是(《乐论》)。
2、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
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经典论断。
4、(形象性)是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
5、原始状态的艺术一般分为造型艺术和(歌舞艺术)。
6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舞蹈和杂技属于(时空)艺术。
7、(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说,美术表现的是“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倾刻。
8、雕塑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实际深度的不同,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
9、《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王羲之)。
10、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迪扎因),它担负着一切现代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任务。
11、舞蹈的类型,按美学特征来划分,有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o12、戏剧的根本特征是(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13、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4、(纪实性)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而独立的基础。
15、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形象塑造)的间接性和艺术表现的广泛性。
16、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原则是适用、坚固和(美观)17、从世界范围来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中国园林。
18、关于艺术的起源,其中游戏说是由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
19、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0、孔子在闻(《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21、艺术形象是(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2、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 (命运悲剧)悲剧”、“(性格悲剧)悲剧”、“(社会悲剧)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23、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10《舞蹈艺术概论》考前复习舞蹈艺术概论考前复习题2010级填空题:1、芭蕾是一门古典艺术,萌芽于( 意大利)、成长于(法国)、成熟于(俄国),盛行于全世界。
2、从内在本质属性方面来看,舞蹈的艺术特性是( 抒情性)。
3、(对称 )和( 平衡 )是人体动作的基本规律和法则,也是我国对艺术的一种传统审美标准。
4、节奏的作用是( )。
5、( 意境 )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6、周代著名的歌颂“武王伐纣”此军事行动的乐舞是( 雅乐 )。
7、王国维在论述意境创造的图景时提出两种方法,即( 写境 )和( 造境 )。
2、舞蹈艺术的社会审美功能是审美的(功利性 )和( 审美性 )的统一。
8、舞台美术一般包括( 灯光 )、( 服装 )、布景、道具、音响等。
9、1970年,剧目《火鸟》的编导是( 莫里瑟.贝雅尔 )。
10、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是( 人的身体 )。
11、舞蹈的社会作用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舞蹈功能的充分实现需要以( 审美 )为中介。
12、模仿论是艺术起源中最古老的理论,起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人物是( 亚里士多德);性爱论来源于“音乐舞蹈起源于性的冲动,起源于恋爱”,由英国著名学者,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提出。
13、(巫术论)的创始人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表情论起源于表现人的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理论,首先提出该理论的是(列夫.托尔斯泰)。
14、在印度音乐当中,(拍子)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5、(主题)是指舞蹈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和中心思想。
16、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用力特点上,一方面讲究( ),要求动作的松紧结合;另一方面讲究动作的连贯性,要求( )。
17、舞蹈形象的4种审美特征包括( 直观动态性,典型性,情感性,审美性)。
18、至(西周)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了专门的乐舞机构19、(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的发展。
《舞蹈艺术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一、填空题(20分)
1、一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二是舞蹈艺术构思;三是舞蹈艺术表现。
2、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艺术思维的过程,是以人体动作为感性材料的形象思维不断活跃发展的过程。
4、舞蹈动态在特定时空中可以转化和变异,因此具有情感性、多义性、虚拟性和模糊性等特点。
5、舞蹈艺术创造舞蹈意境的物质材料,是经过提炼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和姿态,其表现手段是舞蹈运动的过程。
6、情景交融存在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结构层次依次表现为:景→情→形→象→韵。
7、意境是由实境和虚境两个部分构成,虚实相生,乃成意境。
8、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美的形态可以分为优美、壮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四种类型。
9、壮美形态的舞蹈在舞蹈领略可以分为雄壮和崇高两个层次。
其中雄壮类舞蹈的审美特征大致有雄壮的气势、强烈的动态和高超的技巧以及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共三点。
10、欣赏悲剧美要求主体采取逆受形式的心理反应形式。
悲剧感的特点是包含悲的情感内容、包含积极的“净化”效果、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11、人永远是舞蹈创作的主体与核心,以人的本体为手段,直接表现人本身的情感和思想,这就是舞蹈艺术的真谛和本质所在。
12、按舞蹈的艺术特性,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和戏剧性舞蹈三大类。
13、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两种类型。
14、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15、一部舞蹈艺术作品的具体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16、一个训练有素,能够作为创造舞蹈美的物质材料的人体,至少应当具备有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技巧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17、一个演员在创造舞蹈形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转化,即感觉的转化和形体的转化。
二、名词解释(20分)
1、舞蹈思维:
即舞蹈艺术思维或舞蹈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特定思维方式。
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具体的舞蹈动作、舞蹈语言和舞蹈形象等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并贯穿于舞蹈创作的全过程。
2、舞蹈形象:
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一种能够反映对象(生活、人物情感等)本质特征的、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
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还可以指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
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
3、舞蹈意境:
在舞蹈作品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舞蹈意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写,把观众引入到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享受。
4、艺术分工论:
根据艺术要“发挥擅长,避其局限”的观点,主张各种艺术应有所分工,各种艺术只去表现其擅长的题材内容。
如话剧、电影表下降呢现实题材,戏曲表现古代题材,舞蹈表现神话、历史传说或“花鸟鱼虫”题材等。
5、交响性舞剧
按照音乐——交响乐的艺术特性来创作的舞剧。
是在交响乐的基础上,用交响乐的写作原则,按交响乐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进行舞剧的构思和艺术表现。
它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概括和抽象的形式通过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渲染、描绘来表现生活和展示内容。
6、舞蹈表演
舞蹈演员在舞蹈艺术的时间和空间中,以自身的不断流动的人体动作姿态和表情,按照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和具体编排进行二度创作,塑造艺术形象,完成舞蹈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舞蹈表演的物质材料是舞蹈演员的身体,基本手段是由舞蹈动作组成的舞蹈语言。
任务是通过舞蹈语言,综合音乐、舞台美术等手段,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描绘人物的性格,塑造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1、舞蹈意境结构中的一个层次“象”具有哪些特征?
答:“象”是舞蹈意境中的一个结构层次,含义十分丰富,是“形”的凝练与升华,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人物个性、饱含人物内心激情,是姿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它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动静结合,以动作过程为主的动态形象;
(2)它是以充溢的情感为其内核,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表现与再现相交融,而以抒情和表现为主的情感形象;
(3)它是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独特形象;
(4)它是具有审美价值,使观众玩味欣赏的形象。
2、舞蹈意境的创造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舞蹈意境的创造要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就要处理好实境和虚境二者的关系:(1)虚实结合,实境要靠动态建构,虚境靠情态导引;(2)实境须创造出广阔的空间,虚境须有深刻而真切的内涵;(3)舞蹈已经须引发观众的丰富想象和深入思索。
总之,舞蹈意境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首先由舞蹈编导精心的构思和营造;其次由舞蹈演员准确生动的表达;第三由观众接受并展开创造性的联想。
就是说,舞蹈意境是由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共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后,和它们所引发出的观众想象和联想的总和。
3、舞蹈作品有哪些审美类别?
答:根据舞蹈艺术发展的现状,舞蹈作品中舞蹈美的形态可分为四类十型。
四类是:优美、壮美、悲剧美、喜剧美;十型分别为:优美中的舒柔、欢畅,壮美中的雄壮、崇高,悲剧美中的悲壮、悲哀,喜剧美中的滑稽、讽刺、幽默和诙谐。
4、为什么说舞蹈演员是舞蹈美传播的中心环节?
答:舞蹈演员在舞蹈的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既是舞蹈没得创造者,即审美信息者的发送者;又是舞蹈形象赖以生存显现的物质材料,即审美信息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让观众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对象,是集创造者、创造工具和创造成果于一身的艺术家。
因此,是舞蹈美的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5、简要论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中“情”与“舞”二者的关系?
答:舞蹈艺术是表情的艺术。
舞蹈家内心之情外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再通过表现出的情感,唤起观众的共鸣。
丰富饱满的情给舞蹈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内心依据;性格化、美化、有高超技巧的舞又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内心的情。
情与舞的统一创造了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形象,进而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完成了艺术传达的任务。
1、舞蹈艺术只能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不能表现生活中丑的事物。
答:错。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表现。
但绝不意味着舞蹈艺术只能表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不能表现生活中丑的事物;而是说舞蹈家不应在作品中纯客观的、自然主义的复现丑的事物,宣扬丑的情感。
舞蹈家的审美意思既可以体现在对美的事物的描写中——使美者更美;也可以体现在对丑的事物的揭示中——使丑者更丑。
当舞蹈家把握正确的审美原则,通过具体具体动态形象对生活中丑的事物作了本质的揭露和鞭笞,进而引起人们对它的憎恶和否定时,这实际上就是间接地肯定和赞美了被我们用艺术形象否定了的丑的对立面——美的事物、美的生活。
这时,生活中的丑也就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舞蹈形象。
2、根据“艺术分工论”,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选取“不可舞性”题材。
答:片面。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可舞性”与“不可舞性”题材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我们主张“不可舞性”向“可舞性”转化,也就是说把本来认为难于用舞蹈表现的题材,经过创造性的转化为可以用舞蹈来表现的题材。
其转化的关键就是我们根据舞蹈的特点寻找其反映生活的视角,运用我们的艺术创造想象力,对于生活题材进行适合舞蹈手段表现的改造和加工,从而创造出崭新的舞蹈形象。
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视角从“表现生活中的舞蹈”转移到“用舞蹈表现生活”上来。
3、舞蹈创作活动中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
答:错。
舞蹈创作活动中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两个阶段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表现在:(1)舞蹈编导在进行艺术构思——编创时,要受到视觉传达——排练、演出各种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编导在进行具体创作时必须考虑到其艺术构思有无实现的物质条件。
(2)在具体进行排练甚至正式演出后,舞蹈家的构思活动并不中止,相反更加活跃,更加深入,更加具体。
可以说,艺术构思是艺术传达的必要前提,而艺术传达是艺术构思的体现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