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6.67 MB
- 文档页数:3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分辨率影像学诊断高分辨率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人体的最重要的调控系统之一,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许多疾病可以影响CNS,如肿瘤、卒中、感染和退行性变等。
为了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高分辨率影像学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高分辨率影像技术1.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MRI是一种非侵入式无剂量辐射的成像技术,能提供优质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MRI通过检测原子核自旋产生信号,并以高对比度显示组织结构及异常区域。
在CNS疾病的诊断中,MRI广泛应用于头颅CT扫描、脑卒中评估、肿瘤检测和神经退行性变等方面。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CT扫描使用X射线束通过人体进行旋转扫描,并生成切面图像。
CT音像图提供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显示骨骼和血管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CT扫描常用于头颅外伤、出血和急性脑卒中等情况。
二、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脑肿瘤MRI是脑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
通过MRI扫描可以明确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并对与周围组织相互影响提供信息。
此外,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例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评估肿瘤周围区域的功能连接。
2. 脊髓肿瘤对于脊髓肿瘤,MRI也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工具。
它可以确定肿块是否位于蛛网膜下隙或脊髓内,并提供有关与周围神经组织和血管的解剖关系。
三、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卒中评估中的应用卒中是CNS最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及时准确的卒中评估对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在卒中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检测大脑和颈部动脉血液供应情况的诊断方法。
它可以显示动脉内的狭窄、堵塞或扩张等,帮助医生确定卒中类型和进行治疗规划。
2. 弥散加权成像(DWI)DWI利用MRI技术测量水分子运动,可检测急性卒中病例。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
结论 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随着日新月异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疾病中广泛应用,尤以功能磁共振新技术为著: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均已经大力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尤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中PWI的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临床常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进行磁共振的PWI检查,因为PWI检查必须要注射磁共振血管对比剂钆贝葡胺等,而这些血管对比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引起肾源性系统纤维化的可能。
有没有一种更安全的检查方法来代替PWI呢?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是一种不需要注射磁共振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方法,它所用的内在示踪剂为血液中自由弥散的水,利用一个反转脉冲标记待检查区上游动脉内的血液,经过血液自标记区流入待检查区的一段时间后,前面已经被标记的动脉血中的自由水与待检查区毛细管区内组织中的水进行自旋交换,相应的被检查区的磁共振信号也产生了变化,然后与该区域被标记前获得的磁共振信号进行比较,即将所得到的图像与没有标记过的对照组图像相减就剩下了输送过来的磁化,从而产生了局部血流灌注(rBF)的灌注加权图像,rBF的定量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式来实现,而这种方法多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1.5T磁共振SWAN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7-08-07T11:02:55.6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0期作者:朱亮飞赵建颖刘广义高媛李洪涛袁振东[导读] 搜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之间同时行CT、常规MR及SWAN扫描患者中诊断颅脑病变145例。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CT-MR室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磁共振扫描成像(MRI)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磁敏感加权成像是MRI新近发展的一项成像技术,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命名,主要包括SWI(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和SWAN(T2 Star Weighted Angiography SWAN)技术以及各种衍生序列,是一种利用组织局部磁场不均匀性(如血液或铁)引起的磁敏感性差异而成像的技术,对于显示静脉血管,血液代谢产物以及铁质沉积有较好的效果,在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脑变性疾病、脑肿瘤、脑外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SWAN技术在颅脑疾病中出血病变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SWAN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患者临床检侧结果,统计MRI检出病变数量及加用SWAN技术后的病灶检出数量,并总结各类颅脑疾病的SWAN成像特征与共性。
结果SWAN扫描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常规单扫,且SWAN检出脑血管崎形率明显高于M RI单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SWAN扫描对脑内血管分布、结构、出血、以及铁沉积的敏感性较常规MRI更高,尤其在对脑血管崎形、脑出血、脑梗塞合并出血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检侧效果。
关键词:1.5T SWAN技术;颅脑疾病;临床应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之间同时行CT、常规MR及SWAN扫描患者中诊断颅脑病变145例,22例行增强扫描,男89例,女56例,患者年龄26岁—81岁,平均年龄为53.5岁。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神经系统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人体的大脑和脊髓,为人体智力、思维、记忆、情感等高级功能活动提供了支持。
然而,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研究起来十分困难。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相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脑电图技术脑电图技术是一种测量脑电活动的方法,透过电极置于头皮上来记录脑电波变化。
脑电图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神经科学领域中测量神经元活动的经典技术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脑电图的信号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采用小波分析等多种分析技术,可以从脑电波的频谱密度和相干性等信息中提取出更加精细的信息,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脑电活动。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用于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三维结构图像。
在神经科学领域,磁共振技术已经成为了神经系统成像的重要手段之一。
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非侵入性的神经系统成像,能够洞察到神经组织内部的细节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用于分析信息的处理、整合、传输等方面,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然而,磁共振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成本高昂、设备大型复杂、不适合对快速神经过程的研究等。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成像技术,以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三、脑磁图技术脑磁图技术是一种测量神经元活动的方法,可以测量神经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位置分布的磁场。
由于磁场穿透力强、时间分辨率高,脑磁图技术可以有效地测量大脑的活动,包括觉醒、注意力、记忆、语言等高级神经功能的处理。
与脑电图技术相比,脑磁图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定位脑活动的位置,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研究神经元在不同区域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此外,脑磁图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的神经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技术,以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用途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用途广泛,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用领域:
1.神经系统:可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包括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颅内感染、脑退行性病变等。
同时,对于脊椎与脊髓的肿瘤、椎管狭窄、脊髓空洞、脊柱损伤等也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2.肌肉骨关节系统: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韧带、肌肉和肌腱,在关节病变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有创性的关节镜检查。
对于肌肉骨关节系统的疾病诊断有很好的效果。
3.胸部:可以用于纵隔肿瘤、肺癌分期等有较高诊断价值,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中心型肺癌及其与肺门血管和肺门淋巴结的关系。
4.腹部:对腹部脏器,如肝、胆、胰、脾、肾及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可对腹部脏器的占位性病变做出比较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尿路成像,无需造影剂、无需插管,即可显示胰胆管系统和尿路系统。
5.生殖系统:对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能提供较明确的诊断。
6.其他特殊检查: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胰胆管成像、尿路成像、椎管脊髓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磁敏感成像、神经纤维束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以及心脏及冠脉成像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在进行检查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示。
磁共振能检查什么文章导读磁共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它的检查内容非常的丰富,能够检查的疾病也特别的多,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检查多种疾病,比如说如脑肿瘤等等,另外在五官科当中也能检查很多肿瘤,对于胸部的肿瘤,腹部的肿瘤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一些检查,都能发挥非常好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检查才有助于患者对症治疗。
检查适应症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脑内血管病变2.颅脑肿瘤3.脊髓各种病变4.颅内感染5.脑部退行性变6.颅脑先天发育畸形7.颅脑外伤二、五官科 1.眼眶内炎症、眶内肿瘤、眶内血管病变2.副鼻窦炎症、肿瘤3.舌部肿瘤4.腮腺病变5.耳部各种肿瘤三、胸部 1.心脏及大血管畸形及肿瘤2.纵隔肿瘤及纵隔疝3.肺部先天畸形、肺血管病变及肿瘤4.乳腺炎症、增生及肿瘤。
四、腹部 1.肝囊肿、血管瘤、肝癌2.胆道结石、肿瘤3.脾、肾、胰腺挫伤、炎症及肿瘤4. 前列腺增生、肿瘤5.卵巢、子宫先天畸形及肿瘤肌肉骨骼系统1.肩关节、膝关节损伤2.股骨头缺血坏死3.骨骼炎症及肿瘤注意事项磁共振检查具有安全、无辐射、精确等优点,确保以下几点才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1.体内有磁铁类物质者,如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重要器官旁有金属异物残留等,均不能做此检查,但体内植入物经手术医生确认为非磁性物体者可行磁共振检查。
2.要向技术人员说明以下情况:有无手术史;有无任何金属或磁性物质植入体内包括金属节育环等;有无假牙、电子耳、义眼等;有无药物过敏;有无金属异物溅入体内。
3.不要穿着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裤,检查头、颈部的病人应在检查前一天洗头,不要擦任何护发用品。
4.检查前需脱去除内衣外的全部衣服,换上磁共振室的检查专用衣服。
去除所配带的金属品如项链、耳环、手表和戒指等。
除去脸上的化妆品和假牙、义眼、眼镜等物品。
5.检查前要向医生提供全部病史、检查资料及所有的X线片、CT片、以前的磁共振片等。
6.腹部(肝、脾、肾、胰腺、胆道、输尿管等)检查者检查前禁食4小时,并于检查前注射654-2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