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氧化性2.pdf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5
氧化剂概述英文名: strong oxidant具有强烈氧化性的物质。
在标准电位顺序中的位置越靠后,标准电位值越正,在化学反应中越易获得电子,则这类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就是越强的氧化剂。
如三价钴盐、过硫酸盐、过氧化物、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氧酸盐、浓硫酸等,都是强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被还原的物质。
(1)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 F?、 O?、 Cl ?、 Br ?、 I ?、 S 等(其氧化性强弱与非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 2)含有变价元素的高价化合物,如KMnO4KClO? H2SO? HNO? MnO?等。
(3)金属阳离子如: Fe?+、 Cu?+、( H+)(在金属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如反应 Fe+CuSO?=FeSO?+Cu 中,实质上是 Cu?+离子氧化 Fe 原子,Cu?+作氧化剂, Fe 是还原剂)常见氧化剂:1.氟气氟气 (F ?) 是淡黄色的气体,强氧化性,有特殊难闻的臭味,剧毒。
-188℃以下,凝成黄色的液体。
在 - 223℃变成黄色结晶体。
在常温下,氟几乎能和所有的元素化合:大多数金属都会被氟腐蚀,碱金属在氟气中会燃烧,甚至连黄金在受热后,也能在氟气中燃烧。
许多非金属,如硅、磷、硫等同样也会在氟气中燃烧。
2.臭氧臭氧(分子式O?)是氧的同素异形体,有强氧化性。
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 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
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
气态臭氧厚层带蓝色,有特殊臭味,浓度高时与氯气气味相像;液态臭氧深蓝色,固态臭氧紫黑色。
3.氯气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臭味;熔点 - 100.98 °C,沸点 - 34.6 °C,气体密度 3.214 克 / 升, 20°C时 1 体积水可溶解 2.15 体积氯气。
氯相当活泼,湿的氯气比干的还活泼,具有强氧化性。
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气体外,氯能与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还能与许多化合物反应,例如与许多有机化合物进行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
嘿,你问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啊?那咱就来好好说说。
这浓硫酸和浓硝酸碰在一起,那可不得了哦。
它们俩一反应,就像两个脾气火爆的家伙凑到了一起。
首先呢,这反应会产生很多热量。
就像你在炉子上煮一锅水,火开大了,水就会咕嘟咕嘟地冒热气。
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的时候,也会放出大量的热,热得能让你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烫了。
然后呢,会生成一些新的物质。
具体生成啥呢,这可就有点复杂啦。
反正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化合物。
这些新生成的东西可能会有颜色,也可能会有特殊的气味。
就像两个魔法师在变戏法,变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来。
不过呢,这反应可得小心点。
浓硫酸和浓硝酸那可都是厉害的角色,一不小心就会出危险。
要是不小心弄到身上,那可就惨啦,会把皮肤烧坏的。
就像两个小怪兽,你要是惹恼了它们,它们就会攻击你。
打个比方吧,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就像一场激烈的战
斗,双方你来我往,打得热火朝天。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朋友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不小心把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到了一起。
哎呀,那场面可吓人了。
一下子就冒出好多烟,还有一股刺鼻的味道。
他赶紧跑开,叫来了老师。
老师把危险处理好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告诉他以后可不能这么不小心。
从那以后,他就对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特别小心,再也不敢乱来了。
所以啊,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很危险呢,大家要是碰到这两种东西,可一定要小心谨慎。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选题表基础过关(20分钟)1.(2018·江西静安区二模)关于C、N、S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它们都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任意排放会形成酸雨C.浓硫酸可干燥CO2、SO2、H2S等气体,但不能干燥NH3D.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与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解析:地下煤炭是碳单质,空气中氮气是氮的单质,火山口附近存在单质硫,它们都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故A正确;二氧化硫溶于水变化为亚硫酸,亚硫酸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形成酸雨,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硝酸,也可以形成硝酸型酸雨,故B正确;浓硫酸可干燥CO2、SO2等气体,但不能干燥H2S、NH3等还原性和碱性气体,故C错误;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被浓硝酸、浓硫酸氧化生成碳、硫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2.将过量的金属锌投入热浓硫酸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金属锌表面因生成致密氧化膜而不反应B.会立即生成H2C.会立即生成SO2,且只生成SO2D.除了SO2外,还会有H2产生解析:锌在浓硫酸中不发生钝化,所以不生成致密氧化膜,故A错误;浓硫酸是氧化性酸,与锌反应生成SO2,故B错误;由于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减小,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H2,所以不是只生成二氧化硫,故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除了SO2外,还会有H2产生,故D正确。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中常用作干燥剂B.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有CO2和SO2生成C.常温下,浓硫酸与Cu反应放出SO2D.铁粉和硫粉共热可生成FeS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中常用作干燥剂,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灼热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B正确;铜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C错误;硫氧化性较弱,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故D正确。
浅谈硝酸的氧化性作者:李慧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1期摘要:众所周知,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
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氧化性是它最主要的特性,且随其浓度的增加,氧化性加强,故也称作一种强氧化剂。
关键词:硝酸;氧化性;分析一、硝酸的不稳定性和贮存方法实验一:把少量的浓硝酸(浓度69%)装入试管后加热。
观察现象:有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这种现象说明:硝酸不稳定,易分解。
纯净的硝酸或浓硝酸在正常温度下见光就会分解,受热时分解得更快。
反应方程式为:大量实验证明:硝酸越浓,就越容易分解。
而分解放出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使硝酸呈黄色。
所以将硝酸盛在棕色瓶里,存放在低温、黑暗处,可防止硝酸分解。
二、硝酸与金属反应1.硝酸的浓度与它的氧化能力实验二: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里,分别加入浓度为69%的浓硝酸和浓度为16%的稀硝酸。
据科学资料介绍:上述反应中当硝酸的浓度为8摩/升以上时,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而我们加入试管中的浓硝酸(69%)超过了8摩/升,所以有红棕色气体NO2生成。
这是因为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低价氮的化合物在强的氧化气氛中不能存在,继续被氧化成了高价氮的氧化物NO2。
在加入稀硝酸的试管中,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弱,氮的低价氧化物能够存在,所以主要产物是NO2。
而该气体到试管口却变成了红棕色气体,原因是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
两者电位接近,所以在同一反应中,产生NO2和NO的机会相近,在溶液中能达到以下平衡:3NO2+H2O?葑2HNO3+NO+138.1千焦结合上述实验二,当浓硝酸跟铜反应时,最初可能生成一氧化氮,但由于硝酸浓度较大,使平衡强烈地向左移动,所以主要产物为二氧化氮;当稀硝酸与铜反应时,由于硝酸浓度小,平衡向右移动,主要产物是一氧化氮。
大量事实证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的金属铜、汞、银等,跟浓硝酸反应时,主要得到二氧化氮;跟稀硝酸反应时,主要得到一氧化氮。
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
2.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分析其可能有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来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2.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动手实验,使其体会理论上的理解和亲手实验的不同,而且实验不总是每次都能成功,分析教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和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研究某物质的程序和方法教具准备浓硫酸、纸、火柴、白糖、铜片、布、硝酸、硝酸钡、烧杯、玻璃棒、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等教学过程[多媒体]化学家的“元素组成通式”——C4H4Clear—Head 清醒的头脑Curious—Heart 好奇的精神Clever—Hands 灵巧的双手Clean—Habit 洁净的习惯师:如果我们能以化学家的科学素养来要求我们自己,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科学高峰一定瑰丽多姿。
下面请同学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听一则小故事。
[投影]清华学子刘海洋伤熊事件。
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浓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同时,“高材生为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成为一名好公民”的疑问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地讨论与深入地思考。
(材料有很强的震撼力,学生陷入了沉思)师:刘海洋为何用浓硫酸残害黑熊?浓硫酸又具有哪些重要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