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毕业去向的分析与选择 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0
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与分析一、左右摇摆的考研族和求职族今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31.3万人,比去年少1711人。
专科生就业率2009年开始逼近研究生,2010年首次超过研究生,今年继续领跑。
相关人士认为,专科生就业率走高,主要是专科生就业观念基本成熟,先就业后创业,不挑不拣,就业期望值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一)向左走:纠结派的考研族。
对于一些准毕业生而言,他们会纠结于考研还是工作,即使他们最终还是选择考研,他们依然会纠结,部分学生的意志不够坚定,在希望提升自己的同时,又非常胆怯,生怕自己如果没考上,不但耽误了时间,更是挫败了自己的信心。
他们会纠结于如果选择了考研,将来会不会因为自我要求过高或是对薪资要求过高,还是没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样会功亏一篑。
(二)向右走:现实派的求职族。
对于另一些准毕业生而言,他们则更倾向于出校求职。
他们的观念是读书就是为了挣钱,只有尽早地开始工作,才能立即获得收入,以便更好地积累人脉,他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工作能力,当你的工作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后,用人单位不会太注重学历,更在乎的是工作效率。
他们也有充分的信心可以应对招聘,而不需要通过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进修,只要他们愿意在工作中本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一样可以生活得安逸自在。
二、影响准毕业生选择的因素(一)选择继续深造的因素1.希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在中国就业,普遍地还是要靠学历,所以只有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才能安心踏上工作岗位,许多技术都是需要依靠理论支持的。
如果没有理论做后盾,光靠感觉不足以支撑他们安心工作,所以继续深造成了他们的选择。
2.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有学生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设备的科技化,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以他们选择了艰难的考研。
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的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些学生还立志考博,他们坚信更高的学历对竞聘百利而无一害,稀缺的人才资源能让他们在人群中更加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