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14.66 KB
- 文档页数:2
医药健闻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分析田雨香,尹良平,韩倩 (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上海 200237)尿常规检查是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检验项目,借助分析尿液成分变化,为肾脏疾病、流行出血热、糖尿病等提供早期诊断。
但是在尿常规检验时,会碰到诸多的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对尿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检验方式,即通过特定的仪器及配套的试剂,对尿液的一般特性进行检验,内容包括但尿液的颜色(不限浑浊或透明)、比重、酸碱度,对所含的物质如蛋白质、胆红素、尿胆原、白细胞酯酶、隐血、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等进行半定量的检测。
也会根据尿液的情况采用显微镜对所含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如红细胞、白细胞、结晶(药物或盐类)、管型及是否含有细菌或真菌等。
相对其他检验方式,尿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便利等优势,能发现泌尿系统、肝胆、内分泌、循环系统等存在的问题,明确肾脏排泄功能、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将泌尿系统健康情况一一反映出来,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及治疗等提供依据。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1)疑似泌尿系统感染,如有尿急、尿频、尿痛、肉眼可见的血尿等相关症状,或是腹部出现坠胀感、腰痛感等。
(2)疑似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如早晨起床出现眼睑、颜面、下肢水肿,尿液减少等症状。
(3)疑似或确诊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结核、血管病变等。
(4)疑似肾脏病变,如尿量突然减少、增多、无尿等。
(5)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进行检查了解病因及疾病进展情况。
尿常规中的各项数据变化代表什么(1)pH值的变化能直接将人体的酸碱平衡变化和肾脏调节能力展现出来,数值降低可能出现酸中毒、糖尿病、痛风等疾病;数值过高则可能出现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2)若尿蛋白阳性,则可能患上了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系列疾病,还可能与患者摄入的药物相关。
尿常规维生素c的临床意义不知道大家对于尿常规维生素c的功效了不了解?可以说尿常规维生素c浑身是宝,它具有很多药都不具有的功效,而且它的出产价格非常便宜,功效多出厂价格便宜就使这种药在我们很多人中流传开来,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很多人可能都还只是盲目的跟风购买尿常规维生素c,对于它的功效还不太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尿常规维生素c的功效吧。
临床意义:1.尿常规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
尿常规值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尿常规值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主要来源于人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的成分。
如果常食用荤素杂食,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后可产生硫酸盐或磷酸盐等酸性物质,经由肾脏排出后可使得尿液呈酸性;尿路结石时,以尿酸盐和胱氨酸所形成结石多见于酸性尿中,酸中毒及服用氯化氨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
如果以素食为主者,植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就较少,所以尿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就少,碱基增加而使尿液呈碱性。
而以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所形成的结石多出现于碱性尿中;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时尿液也多呈碱性;而放置时间过久的尿、浓血尿等均可使尿液呈碱性。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综合判断病人病情变化和用于监测。
3.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以上内容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尿常规维生素c的功效,我们大家现在对于尿常规维生素c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了吧,当我们自身的身体出现相关可以治疗的病症就可以直接去药店购买,同时不要忘了将以上的文章分享给更多人呦!。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过敏、增强免疫力以及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可通过尿常规、血常规、胃肠镜检查以及皮肤镜检查鉴定。
1、尿常规:尿常规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反映机体代谢情况。
而尿常规中的维生素C,可以形成抗坏血酸结构,其在尿常规检查中的检查结果为阴性,一般无需做特殊治疗;
2、血常规:血常规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其中包括外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检测,而维生素C能够将其还原为抗坏血酸,在血常规检查中,维生素C指标通常为阴性;
3、胃肠镜检查:胃肠镜检查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检查方法,在做胃肠镜检查时,一般需要抽取患者少量的血液,并对其进行特殊处理。
而在检查前后都需要遵医嘱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胶体酒石酸铋胶囊等,以此达到保护胃黏膜的效果。
而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保护胃黏膜效果,所以在进行胃肠镜检查前吃维生素C,有利于避免其影响检查结果;。
尿常规检验的干扰因素临床中,尿常规检验较为普遍,在诸多检验项目当中是最为关键的检验项目之一,可以对泌尿系统展开最为基础的诊断,并且也可以作为治疗成效的观察点之一,在其他系统病症的诊断亦或用药监护方面也发挥尤为重要的帮助,可对人们健康状况作出精准评估。
虽然尿液样本的采集较为便捷,所用的检验器械也异常简单,每个医院均可以购置,操作方面简便,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中仍旧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亦或错误,从而会使病症同诊断结果间存在偏差,最终会对整体治疗构成影响。
因而检验人员必须要全面剖析会对尿检结果构成影响的因素,力争严谨把控每个环节,以此为尿检结果精准性提供坚实保障。
基于此,本文中就对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展开了分析。
1、标本维持尿检能够准确进展的关键提前是要保证检验期间所用标本必须满足合格准则。
1.1 标本采集、收集相关医务成员(检验成员、医生、护士等)对病患样本行采集时,必须要认真的核实其姓名、检验单等信息,并告知其在留尿时需注意的事宜,叮嘱其在取样时要保证尿道口是清洁的,针对男性病患不可将精液亦或前列腺液掺入样本,而女性病患不可再经期取样,不能掺入阴道分泌物。
在采集和转运样本时所用到的器皿必须要确保其完整性、洁净度,并且确保器皿不会同病患尿液间产生反应,所需器皿均为一次性。
采集后马上送检,注意其时效性,夏天、冬天的送检时间分别是在1、2h内,以免样本被细菌所感染,进而发生蛋白变形亦或细胞溶解等不利情况。
取样最佳时间段通常是第一次晨尿,此时样本的浓缩性佳,各个细胞的完成性好,检验分析时更具保障性,医务成员要详细告知病患采集的时间节点。
1.2 标本保存、运送送检的尿液会伴随时间延长而出现系列变化,其中尿胆原和胆红素会发生氧化,且放置时间过久的话易滋生细菌,从而使尿素分解,PH值上升,诸多有机成分会被溶解,因而样本必须要新鲜,在获取样本后需即刻展开检验。
若是不能在2h内结束检验,需将其放置到20C-80C条件下存放,必须在6h内结束检验。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尿常规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它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微量成分等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尿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1. 收集尿液要干净卫生: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收集尿液时要求容器干净、无异味、没有残留物,以避免干扰尿常规检查的结果。
2. 保持充足饮水:为了确保尿液样本的稀释度合适,收集尿液前应让被检查者充足饮水,并在饮水后约两小时内进行尿液收集。
3. 避免特殊食物和药物摄入: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对尿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如维生素C、苯唑西林等,在检查前应避免食用或服用这些物质。
4. 阴茎冠状沟清洁:男性患者在收集尿液前应将阴茎冠状沟进行适度清洁,以避免尿道部位的细菌污染。
5. 收集全尿:在收集尿液样本时,要收集全尿,包括尿液的起始段、中段和末段,以获取更准确的检查结果。
6. 避免尿液污染:在尿液收集过程中要避免将尿液污染,尤其是女性患者应注意避免将阴道分泌物或异物混入尿液中。
7. 尽快送检:尿液是一种易于腐败的生物样本,在收集后应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以免样本质量下降。
8. 注意季节性变化:尿液的某些指标在不同季节可能会有所变化,如尿比重可能在夏季较低,应注意对季节性变化进行分析。
9. 移动过度影响结果:患者在进行尿液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等活动,以避免因体力活动而导致尿液检查结果的异常。
10. 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尿常规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情绪、疼痛、压力等,应尽量控制这些因素的干扰。
总之,正确采集尿液样本并注意尿液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能够提高尿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6000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就诊时,均接受过尿常规检验项目,医生通过分析检验结果,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尿常规检验结果的正常值是什么?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尿常规检验?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被称为“无痛的肾活检”,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物质成分,反映出泌尿系统的代谢情况,并辅助诊断其他系统有无病变。
其一,不少肾脏疾病患者,在病变早期就能检出蛋白尿,以及尿沉渣中的有形成分,从而尽早治疗干预。
其二,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尿常规检验也具有参考价值。
其三,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
2.尿常规检验结果的正常值尿常规检验结果的正常值如下:①尿液颜色:正常为无色或淡黄色。
②尿透明度,正常为清。
③尿酸碱度,正常值为6.5。
④尿液中的细胞数量,红细胞正常值男性为0,女性为0-2;白细胞正常值男性为0-3,女性为0-5;颗粒管型无,透明管型无或偶见。
⑤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含量,蛋白为(-),糖类为(-),酮体为(-),胆红素为(-),尿胆原<10mg/L。
3.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需要尿常规检验时,检验前一天晚上21点后不能进食,可以饮水;检查当天晨间禁食禁水。
检查时要求:①留取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ml以上的专用容器;②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取尿时取中段尿。
总结起来,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有:(1)实验室因素。
检验过程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完成,其中试纸要和分析仪配套,选择合适的量级标准。
如果检验前对实验室的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者温度、湿度设置不当,或者试纸和仪器不配套,均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2)药物因素。
患者在采样前服用药物,会影响尿液成分,例如服用维生素C,会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水平;服用咖啡因,会增高血糖和胆固醇的水平;服用左旋多巴,会降低葡萄糖含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尿检维生素c阳性是怎么回事
导语:在进入医院检查身体状况的时候,患者必须要进行尿检这项检查,可以说大家对尿检并不陌生,毕竟很多人都经历过。
尿检完毕后,医生会根据检查
在进入医院检查身体状况的时候,患者必须要进行尿检这项检查,可以说大家对尿检并不陌生,毕竟很多人都经历过。
尿检完毕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的结果来判断患者的情况如何,进而进行治疗。
如果尿检中出现维生素C,并且还是呈现阳性的,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很有必要知道。
1、尿检维生素c这一项显阳性说明你尿中有维生素c,这没有什么异常的。
因为尿常规检查的试纸条有些项目受维生素c的干扰,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
这个检查就是为了帮助排除维生素c其它项目的检查结果的影响。
2、尿液中的维生素c水平与外源性摄入量有极大相关性,说明你的维生素C摄入较多,如吃了许多绿色蔬菜,服用了很多维生素C片。
3、维生素C为水溶性维生素,当机体摄入的维生素C超过机体的需求时,多余的维生素C可这尿液排出。
4、一般维生素C弱阳性是无需特殊治疗的,多是摄入维生素C过多引起,而隐血弱阳性,建议进一步完善检查,有排查一下泌尿系炎症、损伤、结石、肿瘤等因素,毕竟年龄因素在那。
尿检维生素C阳性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是尿液中出现了维生素C而已,可能是因为检验过程中受到了干扰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维生素C摄入过多造成的。
总之,如果阳性较弱的话,不用治疗就可以好,不放心的话可以进一步检查一下。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分析尿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检查内容,并对能够影响每项检查内容的因素进行探讨及分析。
结果: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受他们的影响:尿液颜色的变化及透明度,尿液ph值,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所占比例是否超重,尿液中是否出现管型或蛋白质。
结论:掌握了临床尿液检验常见的影响因素,提高了临床尿液检验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了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应用。
【关键词】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19—02在临床实践中,第一项检查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尿常规检查,检测内容中的尿液蛋白质含量或杂质的存在常常就提示患者存在肾脏早期病变。
证明了肾脏或者尿道疾病出现的最早判断指标就是尿液异常,也是提供病理生理本质的重要依据。
随着临床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也慢慢奠定了尿液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而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更直观地诊断肾脏疾病或尿道疾病。
1 尿常规检查内容检查的主要项目就是要考虑:尿液颜色的变化及透明度,尿液ph 值,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所占比例是否超重,尿液中是否出现管型或蛋白质。
1.1 尿液颜色变化尿液中的尿色素是决定正常尿液的颜色变化的,当患者正常,每天排出的尿量都是一个恒定的数值,尿液颜色就随当日所尿尿量的多少而呈深浅色变化,多是草黄色的;当患者身体异常或者饮食习惯改变时,尿液的颜色就会随所进食物、药物、身体器官及血液变化而变色,从而提示身体异样。
1.2 尿液透明度大部分的正常尿液都是透明可见的,除了少数有妇科疾病的妇女尿中会有些许混浊物。
但是当尿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与空气接触会改变尿液ph值,尿内的尿液蛋白和核蛋白等也慢慢析出,也会导致正常尿液出现轻度的浑浊,但是这并不代表身体异样。
维生素C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作为还原剂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临床应用广泛。
因服用维生素C时,用尿11项自动分析仪检测,其尿内维生素C 浓度常可达(+ )~(7 )。
各型尿液分析仪(8项、10项或11项分析)其干化学试剂条各项检测的反应原理基本相同,多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及pH改变的原理进行检测如葡萄糖、潜血(红细胞)、胆红素、亚硝酸盐和尿pH等检测。
尿液中所含维生素C作为强还原剂,可抑制上述各种尿液成分检测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常常造成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干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①尿液潜血(红细胞)、葡萄糖、胆红素和亚硝酸盐检测受维生素C干扰作用最明显。
由于其氧化还原反应被维生素C抑制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弱阳性;
②尿酮体(乙酰乙酸)检测可因维生素C的干扰作用而出现假阳性,但一般为(±)~(+ ) ,不超过(+ ) ;
③尿液中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使尿液偏酸,导致pH值降低;
④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增高可导致尿液比重增高。
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每增高一个加号时,尿液比重约增高0.1005左右。
⑤尿液中蛋白质、白细胞检测虽受维生素C的一定干扰作用(常使其检测值偏低) ,但其干扰作用无明显规律。
由于维生素C对尿液成分干化学自动分析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医生在分析尿液检测结果时必须注意尿样中是否存在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
当尿液中存在高浓度的维生素C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由其干扰作用造成的尿潜血、葡萄糖、胆红素和亚硝酸盐等的假阴性结果,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做综合性分析判断。
为排除维生素C对尿液成分分析的干扰作用,以了解其真实情况,必要时在停止服用维生素C后再送尿液检查。
VC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VC的影响。
如果VC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
可嘱其消除后再留取标本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