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训练(b卷)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精选文档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累积运用(共20 分)一、依据拼音写汉字。
( 4 分)1. ùn( )工2.yì( )事3.挑xìn ( )4.山lù( )二、默写。
( 3 分)5.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
三、运用。
( 8 分)6.模仿例句,任选下边的一个词,睁开联想,给它一个出色的解说。
( 2 分)例句:执拗,你是一堵墙,令人关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友谊7.下边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的片断,认真阅读后,用规定的改正符号(不用全使用)。
对不通的地方、有空话的地方、有语病和错别字包含标点使用不妥的地方加以改正。
( 6 分)(1)换用号:( 2)补充号:(3)删除号:(4)还原号:( 5)调位号:(6)留空号:同学们,我们不可以忘掉,曾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惜抛头颅,撒热血,为祖国的兴亡而勇敢斗争。
我们也不可以总陶醉于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作为祖国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将要担负的责任并不轻盈;我们更不可以不忘掉,当年少先队员的誓言,准备着,时辰准备着四、综合实践活动。
(5 分)8.假如有一群外校的学生慕名你校观光校园环境,学校派你当陪伴观光的小导游,你将如何介绍?请简单写一段能吸引观光者的讲解词。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 50 分)五、阅读下边的段,达成9—15 题。
( 19 分)自碑亭再往北,地势蓦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所有砌以宽大的石阶。
石阶以小平台区分为8 段,每段 30 余步至 50 余步不等,共 290 级。
石阶尽处,就是宽135 米、深 30 米的大平台,中央则耸立着陵寝的主体建筑 [ ] 祭殿。
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进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出 70 米,这里视线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
当阳光绚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 [ ] 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忧如眼前睁开了一轴工笔长卷。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B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7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4分)矗( )立恬( )静濑( )乡轶( )事2.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静mì__________ 天qiàn__________ xiāng__________嵌挑xìn__________3.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分)庄严隆重坡徒崖峭光辉业绩万分祟敬诩诩如生枝繁叶茂莽苍深遂络绎不绝4.对下列各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3分)①祭堂是一座宽27米,深22米,高26米的重檐歇山式建筑。
②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千米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③今日的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各国游人络绎不绝,参观人数每年达200多万,仅次于巴黎市中心的埃菲尔铁塔。
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A.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打比方B.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C.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比较D.列数字、作比较、作比较、打比方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A.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B.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C.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D.《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6.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我们把教室整理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
B.后来这个工厂的领导班子的一些成员深入车间,和工人群众一同劳动,终于找到了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C.同学们,将来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D.一个人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他个人的努力。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最新苏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苏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累积与运用(23分后)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áo)菜畦(qí)字帖(tiè)蝉蜕(duì)b.缠络(luò)抽屉(tì)亘古(括n溃骊歌(lí)c.木屐(jī)嫉妒(jí)炽痛(chì)泥泞(nìn城陷污秽(shuì)))d.讪笑(shàn)哺育(bǔ)踱步(duó)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a.嗥鸣b.宿儒c.山巅d.瞬息斑澜默契田垄崎岖不平祷告书塾屏障阻抑延绵丑恶投靠花圃)3.以下词语表述有误的一项就是(3分后)(a.犹豫:迟疑b.含蓄:涵盖c.亘古:远古磐石:厚而大的石头弥高:更高炽痛:火辣辣地痛d.骊歌:挥别的歌确切:的确4.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就是(3分后)(a.听课之前,教室里总是人声鼎沸。
b.这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文化景观,使游人流连忘返。
c.一篇文章,最忌杂乱无章。
d.多少年来,弟弟到处打探哥哥的行踪,真是望闻问切。
5.以下观点有误的一项就是(3分后)()a.《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叶君健译。
b.《诗两首》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里斯特。
c.《伤仲永》作者王安石是南宋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都德就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就是他的作品,内容充分反映的就是普法战争时期,法国战败,被迫割予阿尔萨斯和洛林后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课。
6.古诗文口诀(8分后)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
(吴均《山中杂诗》)②,弹琴为丛藓科扭口藓长啸。
(王维《竹里馆》))....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④《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1.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十分拥挤,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2)处在优裕的环境中,安于享乐。
()(3)家家户户都知道。
()(4)形容特别有滋味或有兴趣。
()2.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1)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2)人人心满意足,不向前移动,几乎连呼吸都停住了。
3.将下列对应选项连线:《骆驼寻宝记》塞尔登美国作家《地毯下的尘土》王尔德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巨人和孩子》陈伯吹英国作家《蟋蟀在时报广场》莫德·林赛中国儿童文学作家4.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老骆驼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沙漠,载誉而归。
马和驴请老英雄去介绍经验。
“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老骆驼说,“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了目的地。
”“就这些?没有了?”马和驴问。
“没有了,就这些。
”“__________________”马和驴都非常失望。
任何来自于实践的经验之谈,都不复杂,都是简单的,关键看人们能否实实在在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要求:请仔细阅读短文,为文中的空缺处补上一句话,要求符合马和驴的心情。
)第二部分:(一)大公象扇动着两只比蒲扇还大的耳朵,听到了这个十分离奇的消息。
他可不愿意错过这个好机会,便背上一千公斤香蕉出发了。
他还叫上老伴,好助他一“鼻”之力。
金丝猴听到这个消息,二话没说,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儿,又摘了十来个香喷喷的水蜜桃,装进葛藤打结的口袋里,往肩上一搭,也上路了。
听到寻宝的消息,乌鸦飞出了窝,黑熊钻出了洞,就连正在吵架的老公鸡和老母鸡也言归于好,携手同行,加入了寻宝的行列。
那些牛呀马呀羊呀听说远处有宝,也都结伴前往,想碰碰运气。
一只大白鹅在兴冲冲地赶路,她盼着寻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
一群鸭子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地挤在一起走,有的说找到宝以后平分,有的主张把宝卖掉,买个清水池塘,好让大伙儿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洗澡。
苏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七下·寮步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________。
(2)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一切的wū huì________和耻辱。
(3)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________的人物了。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 ________。
二、默写 (共1题;共6分)2. (6分)(2011·河北)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________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懂关怀古》)②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南赋壮词以寄之》)③________ ,不亦乐乎?(《论语•学而》)④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 ,未尝稍降辞色。
(《以送东阳马生序》)⑤请从学过的古诗中选出一个含有“霜”字的完整诗句:________ , ________。
三、其他 (共2题;共10分)3. (5分)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诗与画是同胞兄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即是生活。
具体来说,即他们都来自生活中的环境、感情等等,都有美的要求、有动人力量的要求等等。
①,作出的诗或画,必然是无病呻吟或枯燥乏味的。
如果创作时没有美的要求,没有动人的力量,也必然使观者读者味同嚼蜡。
②,也就是说不是画家都是诗人,诗人也不都是画家。
但一首好诗和一幅好画,给人们的享受则是各有一定的分量,有不同而同的内核。
《第三单元》温习训练(B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0分)(一)选择题(24分,每题3分)1.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瓶塞交通堵塞B.分别分外清楚C.积攒攒成小球D.颤栗打个寒颤2.以下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风云撕杀远离世俗快慰迸穿B.世事沧桑头晕眼花自嘲超脱C.各抒己见众口纷纭亲昵蓦然D.死不冥目孤芳自赏狭小渺小3.选出以下所用修辞不同类的一项A.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想舒一大口气。
B.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
C.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
D.盘旋的秋叶在落下之前,似乎忧心忡忡。
4.按顺序填入横线上的词语适当的一组是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_________月。
它像一面辉煌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安静的大海里_________了出来。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_________。
A.新升银光B.满涌银波C.圆跳光亮D.新涌光波5.以下四句中加粗字的读音,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托。
B.在北中国的冬季,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关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季若是不起风,便觉得是奇迹。
6.以下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看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是繁重的。
B.前一时期,我重视并把握了文化学习,因此轻忽了体育锻炼。
C.咱们要做好成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咱们必需认真克服并随时发觉工作中的缺点。
7.将以下5句话填在横线上,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在北京宽敞的马路上____________。
若是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国的暮秋或许就显得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动气。
②行道树是由多种树木组成的。
③街道被漂亮的各类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蓦然呈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①②④③8.以下句子没有利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月亮像一面辉煌四射的银盘似的。
[原创]苏教版初一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doc初中语文时刻:120分钟总分:120分一、语言积存及运用〔35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镏金〔liú〕上溯〔shù〕灵柩〔jiù〕竣工〔jùn〕B、重幔〔màn〕挑战〔xìn〕深邃〔suì〕参错〔cēn〕C、逾越〔yú〕天堑〔qiàn〕门楣〔méi〕恬适〔tán〕D、轶事〔yì〕摒弃〔bìn〕加冕〔miǎn〕炫耀〔xuàn〕2、找出以下成语中的4个错不字并改正。
〔4分〕憨态可掬曲指可数喜出望外循序渐进自立更生优然自得3、以下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适应它。
B、人们常讲:〝东虹轰隆西虹雨。
〞C、这是一颗如何样顽固而又简单的心啊?D、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仿照,然而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制造。
B、香山的秋林是迷人的,那色彩缤纷,姹紫嫣红....的景色使我又惊又喜。
C、她总喜爱在同学们面前班门弄斧....,大伙儿都不喜爱她。
D、他正在全神贯注....地扫瞄报亭里新到的杂志,一点也没有察觉到站到他身旁的我。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要紧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B、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鱼〞。
C、爱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D、后期桐城派,要紧是指出自吴汝纶门下,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桐城义法相号召的古文创作。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A.巡捕雕像凹穴波光粼粼B.碧澄恬静险峻气势横益C.和谐盘踞迷蒙远涉重洋D.草莽精湛丫杈佳木葱茏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凡尔塞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B.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
C.远处方山如画,秦淮似带。
D.苍翠的林海和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衬映,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尔又和谐的大自然的图画。
3.根据下列注释写出相应的词语在后面的括号里。
A.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和战争。
()B.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C.形容运笔自然酣畅。
()D.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4.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永垂.不朽 A.东西的一头向下B.将近 C.流传()(2)怒形于色. A.颜色B.脸上的神色C.情景()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2)娠于磊石之手。
()(3)至于园可无憾矣。
()6.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A.“鹿”字查字典先查“林”部,再查11画。
B.“冕”字查字典先查“M”再查“mian”。
C.“闼”字查字典先查“达”再查3画。
D.“穹”字查字典先查“”再查5画。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和水库的建成,为今后的全面水利化打下了开端。
B.通过大家的帮助,他端正了态度,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
C.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克服问题,不断前进。
D.增加质量是当前生产的主要任务。
8.按原文填空,并在横线处加标点。
当阳光灿烂时,远处(),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道路(),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一幅()工笔长卷。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深切()鼓舞()期待()绝壁()陈设()和谐()10.选出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A.这是由于我们的过失造成的,怎么能叫你赔呢?B.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好人,哪会有这样的好事呢?C.表停了,现在几点钟了呢?不知道。
D.我们怎么能在这样脏乱的环境下学习呢?11.按要求仿写句子。
《第三单元》复习训练(B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0分)(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1.加粗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瓶塞交通堵塞B.分别分外清晰C.积攒攒成小球D.颤栗打个寒颤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风云撕杀远离世俗快慰迸穿B.世事沧桑头晕目炫自嘲超脱C.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亲昵蓦然D.死不冥目孤芳自赏狭窄渺小3.选出下列所用修辞不同类的一项A.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想舒一大口气。
B.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
C.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
D.盘旋的秋叶在落下之前,似乎忧心忡忡。
4.按顺序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_________月。
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_________了出来。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_________。
A.新升银光B.满涌银波C.圆跳光亮D.新涌光波5.下列四句中加粗字的读音,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B.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6.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看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
B.前一阶段,我重视并掌握了文化学习,所以忽视了体育锻炼。
C.我们要做好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D.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7.将下列5句话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____________。
要是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国的深秋或许就显得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行道树是由多种树木组成的。
③街道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蓦然呈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①②④③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月亮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
B.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C.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D.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二)语言表述与应用(6分)1.根据上下文意思填上你认为合适的句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夏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像成熟的中年人,到处洋溢着成功与收获;冬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星期日上午,班级团支部组织团员到社区为老人开展服务活动,而你没有准时赶到,耽误了大家的出发时间,你应该怎样对大家说呢?(2分)二、阅读(30分)(一)(10分)①那水呢,____________不结冰,____________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④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关联词。
(2分)2.解释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分)(1)澄清(2)空灵3.用“||”将本段文字分成两层。
(2分)①②③④4.文中写“水也不忍得冻上”,“水”为什么“不忍得冻上”?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5.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而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分析正确的项(2分)()A.结尾句的意思是“济南的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B.结尾句和标题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说“济南的冬天”,中心词是“冬天”,结尾说的“冬天的济南”中心词是“济南”首尾矛盾。
(二)(10分)三峡之秋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
太阳出来,露水消()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
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
长江平静而轻缓的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文中“()”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1分)()A.撒逝投拥B.结失投拥C.投逝撒拥D.飘失撒拥2.指出文中第2、3、4自然段加粗的三个词所指代的内容。
(3分)(1)“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参照第1、2自然段的结尾,试给第3自然段的末尾加上一句小结性的话。
(2分)4.下列各句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的是(多项选择)(2分)()A.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B.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
C.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D.月亮把它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下降。
E.天好像要下雨了。
5.课文中使用了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请找出4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2分)(三)(10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
我已经有三年不曾看见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还要迟一点,也曾见过雪。
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
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片。
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
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曾跳跃。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奇异,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这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动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暖和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__ ①__ 旷野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__ ② __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__ ③__ 的玫瑰的气息,__ ④__ 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多种花卉树木,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1.选词填空(清淡浓郁幽雅清洁)(2分)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2.首句“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具体是指(2分)()A.今年B.三年以前C.去年3.第一节中加粗的“仿佛”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文中与“索然”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一对比突出了______ 。
(2分)5.正确理解第一小节最后的画线句的一项是(2分)()A.福建的雪像水一样,“我”不喜欢。
B.福建的雪只是随雨点洒下的几片。
C.福建的雪颜色是灰的,一到地面上就融成了水。
D.B和C。
三、作文(40分)题目:我的老师参考答案一、(一)1.D 2.C 3.C 4.B 5.B 6.C 7.B8.B(二)1.精力旺盛的青年充满火一样的热情(冬天略)2.耽误了大家的时间,真的很抱歉。
二、(一)1.不但倒反2.(1)清澈明亮。
(2)灵活不可捉摸,这里指透明。
3.①②‖③④4.因为水藻拿出终年贮蓄的绿,长枝垂柳还要照个影儿;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5.ABC(二)1.A2.(1)阳光。
(2)太阳还没落,峡里早升起了一层青色的雾。
(3)岸边的渔火。
3.三峡里又呈现出一片秋日黄昏的宁静。
4.AE5.洁白的霜,绿叶金实,青色的雾,红色光晕;作用略。
(三)1.①清洁②幽雅③浓郁④清淡2.A3.表明情况不肯定,突出“我”对福建雪花不喜欢,记忆不深4.津津有味“我”对福建雪花不喜欢,记忆不深。
5.D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