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专项复习个人收入的分配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2019届高考政治收入与分配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税收①生产决定分配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① 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②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④财政收入与支出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⑥财政收支平衡⑦税收与财政的关系①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② 税收的种类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知识导图】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财政税收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学习内容课堂笔记三、【考点梳理】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34562019-07-11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税收①生产决定分配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① 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② 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④财政收入与支出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⑥财政收支平衡⑦税收与财政的关系① 税收及其基本特征② 税收的种类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知识导图】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财政税收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学习内容课堂笔记三、【考点梳理】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人们的主观愿望。
( ×)2.企业工人的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
(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 ×)4.居民存款储蓄所得利息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 √)5.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 ×)6.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1.下列有关“按劳分配”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它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D.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答案 B2.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②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3.在股市处于牛市期,王先生炒股,从100万元本金炒到了200多万元。
王先生炒股所得( )①属于按劳分配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属于福利性分配④体现了资本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4.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要平均B.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要没有差别C.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D.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答案 C5.要解决下面漫画《相形见绌》中反映的问题,必须( )A.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B.实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C.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D.进一步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答案 C6.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发育不成熟和改革措施不到位所致。
专题03 收入与分配【讲备考】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要明确两个方面,即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从宏观上把握“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对关系”。
2.一个核心:维护社会公平,从分配制度、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认识维护公平的措施。
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
两个重点:社会公平的维护和财政的作用。
三对关系:公平与财政的关系、公平与税收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讲重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1)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扩大,影响社会公平。
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2.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1)主要表现【提示】城乡+群体+区域+行业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提示】本质、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展示]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核心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具体形式类别对应形式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按生产按劳动要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要素分配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1.正确认识各种收入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
2(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专题07 个人收入的分配1.高考以选择题呈现居多,主要以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主观题以图表形式呈现,常与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等知识相结合2.以民生问题、收入分配政策为背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和举措热点题型一我国的分配制度命题规律:本考点近几年高考出题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对其知识及相关热点的把握和关注。
最常见的考法是对各种分配方式的含义与作用进行考查,题目难度适中。
一种考法是列举生活实例,点明个人收入构成,由考生分析判断属于哪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另一种更容易出现的考法是结合社会发展,在课本知识之外延伸考查一些时事关注的新名词、新提法,如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土地使用权流转等。
例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
据此回答4~5题。
4.鼓励土地流转,村民失地不失权、不失业,更不失利,又能跟专业人士学习养殖种植等技术。
这表明实行土地流转( )①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完善了我国的分配制度③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④可以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5.老范是一家占地一百余亩的农家乐老板,他说,他们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自己的产业,请村民在这儿打工,互惠互利,实现了双赢,这个土地流转政策,真是转出了好日子。
这反映出( )①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给人们带来了实惠②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不断发展③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土地流转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他们的收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提分秘籍】分配方式的判断方法(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019届高考政治收入与分配政治学科二轮复习之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考点明细】考点个人收入的分配国家收入的分配具体明晰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财政税收①生产决定分配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①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①国家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②国家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③国家财政与宏观调控④财政收入与支出⑤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⑥财政收支平衡⑦税收与财政的关系①税收及其基本特征②税收的种类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知识导图】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效率与公平效率公平财政税收财政的作用依法纳税学习内容课堂笔记三、【考点梳理】1、(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答: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意义):①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答: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1)按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生产要素有、、、、等。
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b)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答:①生产决定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019高考政治学问点总结:个人收入与安排2019高考政治学问点总结:个人收入与安排安排制度: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1、什么是按劳安排?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安排?按劳安排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应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安排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安排的基本原则。
它在全部安排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实行按劳安排,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确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干脆缘由。
按劳安排——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作用:①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与创建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安排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安排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坐享其成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歼灭和消退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同等安排的社会地位,是安排制度上的宏大变革。
3、在我国主要有哪几种安排方式?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安排——这种安排方式只存在个体经济中。
如城乡个体工商户的收入;农村承包养殖户的收入等。
②按生产要素安排——按资本要素安排(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按土地要素安排(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劳动要素安排(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技术要素安排(技术入股、专利运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安排(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4、效率与公允(1)公允含义:指收入安排的公允。
收入安排的公允,主要表现为收入安排的相对同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须要。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单元小结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链接学以致用1.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分配与消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5)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实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原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2)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形势⎩⎪⎪⎨⎪⎪⎧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通货紧缩⎩⎪⎨⎪⎧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从宽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3.收入分配与财政、税收的关系(1)收入分配公平必须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发挥财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作用。
提高个税起征点,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2)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府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3)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过多,导致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
财政收入减少,会导致企业和个人收入增多。
(4)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财政、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2)1.孔子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今天看来,这一观点中的合理成分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启示是 ( )①要高度重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问题②要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③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④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商鞅在《商君书》中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
”这段话说明()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C.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D.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必须冠以名称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近年来,为了合理调节居民生活用水,一些地方开始积极推进阶梯式水价改革。
阶梯式水价的实施( )①可以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②是利用行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③可以调节水商品的需求量④是为了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甲、乙两人分一块蛋糕,两人为如何公平分配争执不下。
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先挑选,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可能解决了。
这故事启示我们()A.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B.既要保证生活需要,又要合理拉开差距C.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D.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5. 2012年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幅度为6.5%,创三年来新高。
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光关注的焦点。
政府调控物价,可行的财政政策有()①增加涉农补贴,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③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④启动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分配格局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6.某省政府决定,自2012年3月份起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分配上就应该坚持()
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同步富裕,消除差距④共同富裕,平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D.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3.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这一论述表明( )
①经济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要做到社会成员的平均分配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 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从经济学角度看,专利技术所得()
A.是合理的,因为国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没有劳动凝结
C.是合理的,因为它体现了兼顾公平原则
D.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违背了效率优先的原则
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有助于( )
①完善分配制度②获得稳定收入③促进社会公平④统筹城乡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属于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中维护社会公平的是( )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实施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重点支持农民增收、农村重大改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民生改善。
加快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增加财政农业农村支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这()
①有助于保护农民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②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④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制度改革试点,下表为某文化创意企业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实施后的生产经营情况:
A.260 B.340 C.600 D.940
10.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
从制度层面讲,改革为中国带来最大的“红利”主要表现在()
①实现了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②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③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和高度完善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