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58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课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
在组织中,效率和公平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确保组织的运转顺畅,同时保持员工的满意度和公平感。
首先,要明确效率和公平的定义。
效率指的是在给定资源下完成任务的能力,即以最小的成本和时间达到预期目标。
而公平则是指在资源分配、决策制定和机会分配等方面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为了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面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1.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可以帮助组织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确保目标和指标的设定是公平的,公开透明,避免偏袒某些个体或部门。
2.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支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支持,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同时,要确保培训和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避免偏袒某些员工或部门。
3. 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公正的绩效评估机制可以激励员工提高效率。
评估过程要公开透明,基于客观的标准,避免主观偏见和歧视。
4. 促进沟通和合作: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冲突和误解。
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
5. 引入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激励措施要公平公正,基于绩效和贡献,避免偏袒或歧视。
6. 建立公平的决策机制:组织的决策机制要公平公正,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决策过程要透明,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公平现象。
7. 建立公平的机会分配机制:机会分配要基于能力和潜力,避免偏袒和歧视。
组织应该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8. 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要公平公正,基于绩效和贡献。
薪酬差距要合理,避免过大的差距导致员工不满。
9. 建立公正的纠纷处理机制:组织应该建立公正的纠纷处理机制,让员工有渠道表达不满和投诉。
处理纠纷要公正公平,避免偏袒和压制。
10. 不断改进和优化: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答:(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
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用语,在不同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中包含不同的内涵;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
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
社会公平只能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贫富差距过大时更应注重社会公平.由部分先富到共同富裕是一般规律。
所谓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所实现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社会资源的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收入增加而不使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
换句话说,社会已经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任何浪费资源的现象,以致每个劳动者都实现了经济收入最大化。
这就是效率。
?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的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
并以A除以A+B 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
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
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
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宏观经济35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的基本问题闫 婷 辽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摘要:效率和公平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
贯穿资源配置体系的收入分配活动,由于受到市场和政府行为的双重影响,其内涵更体现在对效率和公平的融合。
其中,公平分配是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分配效率则包括经济层面和行政层面的效率。
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035-01一、为什么收入分配从效率和公平关系说起一般地,我们把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间关系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大部分学者、民众以及政府都把公平与效率并存的社会看做是社会的理想状态之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共同构成了整个资源配置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国民收入分配过程贯穿其中,是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到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双重影响和控制。
从人类经济社会和公共政策的演进看,效率是市场运行的首要价值,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首要价值,而政府作为社会的代理人成为社会发展首要价值的推进者和实行者。
所以明确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了解收入分配和研究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收入分配既要实现效率又要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如何权衡,公平程度多少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实现收入公平,等等。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意味着我国处于不发达阶段,当前的任务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的状态也随之改变,即从绝对均等化的社会变成贫富分化的社会。
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得不考虑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是财富创造的快一点还是民众生活改善快一点,可以看作是效率多一点还是公平多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体现了我国在体制转换过程中,不断根据发展的实际重新认识收入分配,也是从以人为本理念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
干重大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当今世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从增强公平和效率双重目标上下功夫。
其一,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客观关系,把效率当作一项基本原则,一方面避免效率受到政策性拖延,另一方面加快实行让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因此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报酬。
其二,通过合理的经济投资改善公平,使公平的概念能在效率的价值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缩小发展不平等性。
其三,完善促进社会公平的体制性政策,调整公共支出投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发展,开拓经济社会新的发展空间。
最终,实现协调发展,同时维护效率和公平,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一是进一步改革当前社会分配制度,既要维护社会公平,又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二是调整收入分配比例,不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三是制定科学发展政策,以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提高生产力水平;四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五是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从上述,可以看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发展不必仅仅是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更是要考虑人们的福利情况,人们的权利和幸福感,进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只有把效率与公平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产生公平社会的发展政策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即可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即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的产出或福利。
公平则强调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使得社会成员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能够享有公平的待遇。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罗伦曲线是一种反映收入分配情况的曲线,横轴表示人口比例积累百分比,纵轴表示收入累计百分比。
基尼系数则是洛伦兹曲线中得出的一个统计指标,其数组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在我国,存在着城乡、居民、地区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业收入低于城市工资收入等因素。
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收到教育水平、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影响。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禀赋差异等原因。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与行业发展水平和利润分配有关。
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制度性因素、教育水平差异、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一些政府和强势集团侵犯农民和城市居民利益的现象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
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通过税收调节来减少贫富差距,对高收入群体进行适度的税收调节,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其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另外,加强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相互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公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追求高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以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公平,确保经济发展成果能够更加均衡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现象。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效率和公平的兼顾。
浅谈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实现途径收入分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的不均现象越来越明显。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效率与公平的概念效率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也就是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
公平是指在资源分配中,确保各方都获得公正的机会,不因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而受到区别对待,而实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
二、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要实现效率与公平是一个较为矛盾的课题。
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会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强调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这容易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
而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却会减少个人的激励和努力,从而限制了生产和分配的效率。
因此,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很重要。
其中,实现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效率的关键是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只有在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环境下,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适度的财政政策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通货膨胀等手段来引导市场走向高效和公平的方向,一定程度的收入再分配是有必要的。
(3)教育和人才培养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必须要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进一步的培养。
而实现公平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一部分税收用于社会保障,从而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2)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保障公正和透明的收入分配。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教育,传递普遍有益的社会规范,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总结实现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大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政府应该运用财政政策来引导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以解决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同时,社会成员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从重视生产和创新出发,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
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眼1?演151;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眼2?演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深刻寓意,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效率仍是分配的最佳尺度效率,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那些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眼3?演179-18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过程中突出注重效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论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第一篇:论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论分配制度改革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一.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1.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所谓效率,是可以按经济生活中劳动数量、质量同劳动成果的比率来度量的。
所谓公平,是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
无论是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都应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并允许合理拉开差距,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2.效率和公平作用于不同的分配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市场进行的分配是初次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是按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来获得收入的。
效率高,则收入高;效率低,则收入低。
在初次分配中,个人的收入取决于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市场价格。
初次分配以效率为原则,可以引导人们不断提高效率,增加社会财富,解决如何把蛋糕做大的问题。
但是,经过市场实现的初次分配,还不能解决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公平合理一些。
比如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一些人很富有,一些人连基本需要都无法保障。
3.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阻碍经济效率的提高。
因为收入两极分化,将对社会运行机制造成双重后果:一方面,对众多穷者的社会激励失效,极低的收入无法激发穷者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富者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有可能侵害社会约束机制。
社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失灵,必然从宏观上破坏社会的均衡状态,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无序化,从而严重破坏社会的经济效率。
所以,市场初次分配的缺陷必须由再分配来弥补。
在市场初次分配考虑效率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达到社会公平。
4.坚持效率优先并不是要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效率优先是处理好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基点。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是在注重效率的同时,避免出现一些经济不公平现象。
效率原则的出现本身包含着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出现了社会整体分配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社会大多数成员所能接受的合理的收入差距问题,这就需要兼顾公平。
结合我国改革进程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经济制度的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们国家必然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在我国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农村和城市两个阶段不断推进,与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建立。
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根据党的方针战略,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
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正确认识收入分配领域公平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正确认识收入分配领域公平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文章阐述了收入分配领域中公平的多层含义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我国当前对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的认识在理论上存在种种误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缺失公平的现象,分析了忽略公平会产生的一系列负作用,进而提出了在科学调节收入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实践中必须正确把握的重要问题及基本原则。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理论误区;负面影响;科学调节;基本原则[作者简介]和志蓉,桂林市职工大学校长、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2[中图分类号]F0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6)08―0088―06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经济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起了各个方面的特别关注,人们既担心在收入分配结果上已经出现的过大的收入差距,也质疑分配制度改革及收入分配全过程是否公平。
一时间,公平与效率这一收入分配领域的重大关系问题,作为正确指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要的理论探索,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公平也再一次作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成为人们的议论焦点。
确实,不在理论上解决好公平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将使我们在收入分配实践中面临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陷入两难选择。
一、我国对收入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一)我们对公平与效率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深化在社会收入分配领域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党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发展的过程,实践中可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消除贫富差距,实行平均主义。
解放后,人们憧憬美好的未来,强烈向往共产主义,把建立以纯之又纯的公有制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人平等当成首要的追求目标。
在经济领域内,实行计划经济,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强调公平,并且将公平理解为平均,尽可能地缩小差别。
论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摘要:在收入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历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公平与效率相互矛盾,相互对立,或强调效率优先,或强调公平优先。
有人则认为公平与效率在长期是一致的,作者认为这两种风格迥异的论点是由于对公平概念存在多元理解造成的。
公平是指有关经济活动的制度、机会、结果和权利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
公平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三种性质。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的对比关系,以一定数量的要素投入能够达到尽可能多的产出。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一方面,追求效率提高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另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物质前提。
有了效率,才能增加国民收入的总量,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
分配的公平可以提高人们生产积极性,进而提高效率,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国之初,我们牺牲效率来维护较低水平的公平,造成普遍贫穷。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了效率,发展了生产力。
但是,却提高了基尼系数,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所以,我们应当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为“兼顾公平和效率”,将二者等同起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本身就是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统一的社会。
两级分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
贫富分化的拉大导致社会不稳定,教育失衡以及国内需求不足,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我们应当坚持“效率与公平”原则,加强对对非法收入的打击力度,打破垄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has been a focus by the economists for a long time. it is taken that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s contradicted and opponent by each other, while someone then thought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s uniform in long-term. the author argues that it is the manifold understanding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which causes such a contradiction. fairness is referring to equality and fitness of system, chance and result and so on. fairness poses three different properties, objectivity and historicity. efficiency is referr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you should acquire as much as possible if you plunge into certain factor. the relation betwee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s interactive and contradictive. on the one hand, we have to sacrifice fairness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we have to drop some efficiency to pursue fairness. on the other hand, efficiency is the foundation and material premise of fairness. social equity can’t raise a higher lever withoutimproving efficiency. fairness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of efficiency. distributional equity could raise the man’s production enthusiasm, in turn raise efficiency. at the beginning of prc’s foundation, we sacrifice efficiency to maintain inferiority level of justice, what gives birth to mass poverty. since the reforming and open up, we reform planned economy system and introduc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they boost the social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y expand gini coefficient, enlarg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so we ought to balance the relation betwee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nd make a compromise of each other. our country is a socialist nation. socialism itself is the unity of commercial efficiency and social equity. two-stage differentiation is not the characteristic of socialist. the huge distance between poor and wealthy leads to social instability, education unbalance and domestic demand insufficiency. facing so severe condition, we o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both efficiency and equality, strengthen the hitting power of illicit income, smashup monopoly, found and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realize socialism concord society.关键词:公平;效率;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3.003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3-007-05 收稿日期:2013-2-9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被称作经济学说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始终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收入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乔丽萍
【期刊名称】《发展论坛》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
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之一。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乔丽萍
【作者单位】中共临沂市委讲师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7
【相关文献】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收入分配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J], 谢慧
2.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及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前提 [J],
3.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J], 王钦波
4.目前如何处理好收入分配领域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J], 袁新涛
5.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收入分配领域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索与思考 [J], 马秀贞[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些精神,对于明确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效率与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践证明,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的,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的。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认真探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党的十六大还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这就确立了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基本原则,目的就是既要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功能,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引起社会不稳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些论述,都既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忧考为⼤家整理的⾼⼀政治必修⼀知识点:效率与公平关系⽂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效率与公平关系(1)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经济效率的保证。
(2)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效率⼜要促进公平。
其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要防⽌收⼊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励⼈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重点:实现收⼊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怎么样:(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在国民收⼊分配中占合理⽐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重要举措。
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调节过⾼收⼊,取缔⾮法收⼊。
通过加强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差距控制在⼀定范围之内,防⽌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活中发挥着巨⼤的作⽤(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民⽣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的作⽤(要知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之于民。
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觉诚信纳税。
(以增值税、个⼈所得税为例理解税收的作⽤)(怎么样)(1)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员及公共权⼒的监督意识,以主⼈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为进⾏批评和检举,以维护⼈民和国家的利益。
收入分配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其深刻的体制背景,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因此,收入分配原则既要反映效率,又要体现公平。
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对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实现效率公平的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激发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效率;公平
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此前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眼1?演151;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眼2?演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的深刻寓意,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效率仍是分配的最佳尺度
效率,是当今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那些为社会所需要、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生产领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眼3?演179-18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过程中突出注重效率,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改革实践证明,如果不打破“大锅饭”,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
特别是当前,我们坚持的是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就必须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既要注重劳动的投入量,又要注重劳动的质量和绩效,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
二、初次分配中也要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其依据主要是效率原则,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当初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走到今天,平均主义虽然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
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存在不公平现象,像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等,造成了收入水平相差甚远。
比如,一个电力抄表工年薪10万,大量的农民工则只能踩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
这与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经深刻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提供的劳动成正比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种平等不承认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眼4?演188-197相差实在太远。
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公众期待公平,公众呼唤公平,政府也必须做到公平,决不允许出现资本值钱、劳动力不值钱;资本是强势、劳动力是弱势;经营者是强势、职工是弱势的现象。
就现实的国情而言,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来源都是劳动收入,要真正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
现状,实现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建设稳定的“橄榄型”社会,就必须兼顾好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并着实提高劳动收入。
(一)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的不公平,政府要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
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
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
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
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四是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
要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眼5?演6-8。
五是改善低收入人群的教育状况。
通过改善教育,缩小人们在人力资本的差距,为人们创造一个平等的起点。
六是促进产业结构转换。
加速产业结构的转换,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推动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特别是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七是实现同工同酬。
让岗位工资回归其内在价值,在初次分配中实现真正的公平。
八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