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浅析我国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及应对

  • 格式:pdf
  • 大小:369.1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旅游管理

浅析我国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行为及应对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动态

二战之后,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术界和

业界人士越来越多地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现象予以关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者行为理论的发展。

对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由意大利政府统计局博迪奥(L.Bodio)发表

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和1923年尼塞福罗发表的《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从旅游者的人数、逗留的时间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出发,解释有关旅游现象的经济涵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成为了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主题。随

着旅游的形式与动机逐渐多样化,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对游客的旅游动机分析、体验以及旅

游对旅游者自身的影响开始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的另一主题。1970年开始的《西德旅游分析》(载于《斯特恩(STERN)》杂志)通过6000份样本研究了收入程度与出游行为的关系,此后各国旅游管理部门与学者(如Bureau of Outdoor Recreation;Statistics Canada;Stern,1983)都对旅游者出游力做了有益的探索等。旅游消费与需求预测研究延伸到旅游支付研究,认为通过对旅游

收入与GNP之间某种对应关系的研究,并提出将客源地人均GNP值作为产客量的重要因素列入旅

游空间的引力模型(转引自孙根年,2001)。Woodside A.G. and Dubelaar C.(2000)发表了《旅游消费理论体系通论:基于概念性框架与经验分析(A General theory of tourism consumption systems: a conceptual work and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消费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整体而言,国外有关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需求分析及预测、旅游出游力等

较为抽象的模型分析,更偏向从多个角度对作为旅游目的地国的国际旅游需求做出分析研究,制

定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预测方法体系,且其需求分析与预测技术已不再是简单的试验探索,而是走

向全面的综合提高,西欧和北美国家主导着该研究领域。与需求分析及预测走向成熟阶段相比,

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相对零散。专门的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

中进行的(许春晓,1999)。旅游消费理论研究的窘境正是消费者行为理论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处境的真实写照(钱林晓,2000)。

2.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的旅游专门研究起步比较晚,且多集中于研究卖方市场,我国的旅游研究最早源于地理学界,其研究侧重点是供给系统与支持系统,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旅游行为的研究,1995年以后全面升温。研究的重点是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

谷明(2000),从旅游者心理、经济支持、社会体验等多角度分析了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提出了旅游者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理性行为,研究我国旅游者消费模式与行为特征,最终得出在理想化一般均衡消费模型下,旅游者消费遵循“经济人”效用最大化消费模式,高消费是旅游活动的特征之一;在文化维度上,旅游以审美和愉悦为指向目标的行为,还有旅游交往中的社会互动模式。

一批学者从狭义的旅游消费角度出发,在宏观上分析了我国旅游消费趋势,像尹世杰(1996,2003)刘德谦(1996,2002),宁士敏(2000)等。许春晓(1999)对我国旅游消费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就我国的旅游消费现状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消费基本理论、旅游消费趋势、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以及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四个方面,提出研究的主攻方向应包括对学科基础建设、应用理论以及典型案例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借鉴与结合旅游学科特点进行创新。崔痒和黄安民(1995),吴必虎等(1996),张凌云(1999),石艳(2002),冯晓虹(2002)等以案例为出发点重点研究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特征。刘焰(2003)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研究旅游者心理承载力等都是结合其他学科,运用经济学方法对旅游需求及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的研究。

李菊霞和林翔(2001)在《关于引导我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思考》一文中对我国旅游者中存在的一些非理性消费行为最突出的表现在选择旅行社时重价格轻品牌、选择旅游路线进冷趋热、购买旅游纪念品不理智及从事违法消费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分析,从而提出消除此类行为应从政府、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在层面着手进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旅游企业应在规范自考经营行为的同时,发挥引导消费行为的作用,旅游者理性消费行为。朱湖英(2010)在《非理性旅游消费决策行为的成因分析》一文中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据此提出要减少旅游消费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要规范信息、设计合理的旅游产品、培养健康的旅游习惯、提高行业的行为决策理论水平。韩萌和王佳静(2010)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进行了探讨,深入研究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 从个人和外部两个方面探索其解决对策, 从而完善旅游消费研究内容并指导旅游市场开发实践。王茹和黄安民(2010)的《浅析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

行为的影响》一文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提出了我国旅游者所独特的消费心理。从面子文化对中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出发,分析了面子文化下中国人消费行为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中国人的面子文化心理促进旅游消费的一些建议。

相比国外,国内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旅游消费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碎片化严重,研究深入程度不足,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有待提高。部分研究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持,实证研究中对比研究少,研究成果的效度有待考量。另外,我国研究者重点研究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形成机理,以及从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方面分析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现代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活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特别是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拟从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的现状、特点、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特别是从我国旅游者特殊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当今旅游者自身的盲目消费以及不文明行为,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文明和持续发展。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从当前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具体表现入手,并结合我国旅游者的特殊消费心理归纳其一般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引起人们对旅游者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关注,促进文明旅游、道德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内容:

1.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的现状

2.我国旅游者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原因

3.我国旅游者非理性消费行为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