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介绍:赏菊
- 格式:docx
- 大小:9.05 KB
- 文档页数:2
重阳节登高赏菊与敬老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并以此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敬老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就重阳节登高赏菊与敬老的传统习俗进行探讨。
一、登高赏菊登高赏菊是重阳节最主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早在唐代,人们就开始在这一天纳凉登高、赏菊,此乃是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登高寓意着追求精神和身体的升华,同时还有避免瘟疫、驱走邪气的愿望。
而赏菊更是与菊花的高洁、坚韧品格相契合,成为了重阳节的标志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地点并不限于山上,也可以选择公园、庭院等高处,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到菊花的美丽。
此外,北方地区的人们还会选择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峦,在那里共同感受秋高气爽的时刻。
二、敬老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古代,孝道与敬老一直是传统美德之一。
因此,重阳节也成为了表达敬老之心的一个特殊时刻。
中国人认为,年长者拥有丰富的阅历和智慧,他们是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支柱。
所以,在重阳节,人们会特别关心年长者,向他们致以最衷心的祝福和问候。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起携带礼品,前往老人家中或者庙宇,向他们献上寄托着爱意的礼物,如水果、糕点等。
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感恩之情的表达。
同时,亲友们也会陪伴老人共度重阳节,聚在一起品茶聊天,共同度过一个温馨和谐的时刻。
此外,重阳节也是慈善公益的日子。
许多志愿者会前往养老院、福利院等地,为老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通过陪伴、为老人打扫卫生、学习技能等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爱心和关怀,为社会营造一种温馨亲和的氛围。
三、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登高赏菊与敬老的传统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重阳节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走进大自然,通过登高、赏菊来释放压力,享受心灵的宁静。
同时,敬老传统则提醒着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尊重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还有着丰富的草根文化和民俗活动。
如江南地区的重阳糕,通过特定的制作方法,以糯米、核桃、山楂等为主要原料,制成一种美味的糕点。
2022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_重阳节赏菊花的寓意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这时候观赏菊花是最好不过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为什么要赏菊花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民间流传的九月初九重阳节赏菊习俗,传说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陶渊明种菊,既食用又观赏。
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作客赏菊。
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
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说来奇怪,到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
亲朋诗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词,令人心醉,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心。
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重阳赏菊的习俗便由此形成,流传至今。
老人节和重阳节一样吗老人节和重阳节是同一天,重阳节在被赋予老人节时就带有一定长寿的含义,因此可以说老人节和重阳节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除了重阳节专有的习俗活动,还多了一项敬老爱老的活动。
重阳节的菊花文化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秋之后的第二个重要祭祖活动。
菊花作为重阳节的代表花卉,是重阳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菊花文化,探究菊花在这一节日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人们对菊花的热爱。
一、菊花在重阳节的象征意义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菊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毅的性格。
菊花屹立不倒,傲雪凌霜,与重阳节这个勇敢追求长寿的节日主题相得益彰。
其次,菊花也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由于菊花与“九”谐音,因此常被人们视为长寿的象征。
在重阳节期间赏菊、插菊成为了人们的传统习俗,寓意祈求吉祥、祈福长寿。
菊花也被赋予了吉利的寓意,人们希望借助菊花的吉祥寓意,以此祈求来年的幸福和顺利。
二、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赏菊作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是人们对菊花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在重阳节期间,人们会前往公园、庭院或者菊花展览馆,欣赏各类盛开的菊花。
菊花的品种繁多,有的花型庄重典雅,有的花瓣丰满绚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赏菊不仅可以欣赏菊花的美丽,还可以感受到岁月的变迁和生命的延续。
人们常用赏菊为主题创作诗词歌赋,以表达对菊花之美的赞叹和爱慕之情。
在赏菊的同时,还有一项与之相伴的活动——插菊。
人们会将盛开的菊花采摘下来,插于室内或庭院,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据传,插菊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为了避邪并祈祷长寿,人们将菊花插于室内,以期驱邪避疫,祈求家庭的平安与安宁。
如今,插菊已经成为重阳节习俗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给家居环境带来一缕清新的芳香和美丽的景色。
三、人们对菊花的热爱菊花作为重阳节的代表花卉,受到了人们的热爱和推崇。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重阳节期间,城市公园、街头巷尾、乡村庭院都可以看到灿烂的菊花。
人们纷纷前来赏菊、插菊,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特别是在一些著名的菊花展览会上,来自各地的游客汇聚一堂,共同欣赏菊花的美丽。
人们将菊花插于头发、胸前,将其作为礼品赠送他人,传递着对节日的美好祝福和祝福长寿的心愿。
赏菊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庆祝。
这一节日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人们主要通过赏菊来庆祝这一日子。
赏菊乃是重阳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秋天丰收的喜悦。
本文将对赏菊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进行探究,并介绍具体的庆祝方式。
一、赏菊的历史由来赏菊作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始于唐代。
据记载,唐朝时期,每逢重阳节,皇帝和贵族们都会到郊外赏菊,展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势。
景观宜人的赏菊活动逐渐吸引了普通百姓的参与,形成了一种集欣赏、游览和交流于一体的庆祝方式。
二、菊花的象征意义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菊花是秋天的代表,因为它在其他花卉凋零之后依然盛开,彰显出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
其次,菊花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被赋予高尚、坚贞和纯洁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诗词和艺术作品中,菊花往往被用来表达忠诚、高洁和忍耐。
三、赏菊的庆祝方式赏菊的庆祝方式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下几种方式是最为常见的:1. 赏菊园:人们可以前往公园、园林或有专门赏菊活动的地方,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
这些菊花被仔细培育和修剪,展现出不同的花色和造型,美不胜收。
2. 举办花展:许多城市会举办花展,特别是菊花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这些花展往往持续数天到数周,提供了一个赏菊的绝佳机会,同时也举办各种相关文化活动。
3. 赏菊艺术展:除了传统的赏菊方式,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菊花艺术展览,展示菊花艺术品和菊花雕塑,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现出菊花的美丽。
四、重阳节的其他传统活动除了赏菊,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传统活动:1. 登高:重阳节是一个登高的好时机,人们会聚集在山上,欣赏秋天的美景。
登高活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有助于放松心情,寻求内心的宁静。
2. 吃重阳糕:重阳节时,人们会食用重阳糕,这是一种特制的糕点,由糯米、花生、豆沙等材料制成。
吃重阳糕寓意着消灾、避邪,希望一切都平安顺利。
3. 贴茱萸:重阳节时,人们会在门前或身上佩戴茱萸,相信这能辟邪、驱灾。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登高赏菊插茱萸与祭祖扫墓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节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参与到各种庆祝活动中来,其中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以及祭祖扫墓等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既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首先,登高赏菊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重阳节的时候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登高赏菊不仅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也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力。
赏菊更是重阳节特有的活动,因为重阳节和菊花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阳节期间,各地的公园、花坛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五彩斑斓的菊花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也化解了人们的疲劳和压力。
其次,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习俗。
茱萸是一种常绿植物,寓意着吉祥和长寿。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茱萸的枝叶,再将其插在耳边、口袋等处,以驱邪避凶,保佑自身和家人平安。
插茱萸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
人们每年都会追溯到重阳节的习俗,将茱萸放在身边,祈求好运和幸福。
另外,祭祖扫墓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重阳节被认为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回家祭奠祖先,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祭祖扫墓是一种重要的仪式,人们会整理祖坟,烧香祭奠,供奉食物和酒水,并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在这一天,人们会情真意切地与祖先进行沟通,向他们倾诉心声,表达自己的孝心和感恩之情。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其他的庆祝活动,比如举行文艺演出、荡秋千和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带有娱乐性质,让人们能够在节日里愉快地度过时光。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也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如何,都融入了浓郁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总之,重阳节是一个庄重而又喜庆的传统节日。
无论是登高赏菊、插茱萸,还是祭祖扫墓,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感受秋季的美好以及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重阳节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家庭的重要性。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什么习俗导读:本文是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什么习俗,希望能帮助到您!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的习俗1.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2.登高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
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
……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
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
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
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
”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3.佩茱萸·簪菊花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赏菊是中国传统重阳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到花园或公园中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和芬芳。
赏菊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赏菊习俗。
第一节: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根据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阳气在农历九月初九达到顶峰,九月又是秋季,属阳气旺盛之时。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以增加阳气,祈求健康和长寿。
赏菊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习俗,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节:赏菊的由来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汉朝时期,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防治秋天瘟疫的观念。
人们发现菊花有驱虫、护眼的功效,于是九月初九这一天就被定为赏菊的日子。
古人赏菊不仅是为了领略菊花的美丽,更是借以抵御疾病,祈求平安健康。
第三节:赏菊的重要性赏菊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菊花是秋天的代表花卉,象征着坚贞和清雅。
赏菊不仅能让人们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能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赏菊活动还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生活的美好理想,寓意着“菊花开,金满家”的美好祝愿。
第四节:赏菊的地点在重阳节赏菊,有许多合适的地点供人们选择。
花园和公园通常是人们赏菊的首选地点。
这些地方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菊花,花色繁多,形态各异。
人们可以在这里饱览菊花的美丽和芳香,感受秋天的气息。
此外,一些寺庙也是赏菊的好去处。
在寺庙里赏菊,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宁静与寂静。
第五节:赏菊的习俗赏菊不仅仅是观赏花朵,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习俗。
在赏菊盛行的时节,人们会互相邀请,结伴前往花园赏菊,享受亲朋好友的团聚时光。
同时,人们还喜欢喝菊花茶,相信饮用菊花茶能够清热解毒,保健身体。
此外,人们还会佩戴或悬挂茱萸来驱除疫病,祈求平安和好运。
第六节:赏菊的文化意义赏菊活动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菊花作为诗词的题材,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菊花的赞美之情。
重阳节登高赏菊祭祖的传统习俗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此时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赏菊的好时节。
同时,重阳节也是尊敬祖先的日子,因此祭祖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重阳节登高赏菊和祭祖的传统习俗。
首先,我们来讨论登高赏菊的传统习俗。
登高赏菊在重阳节期间被视为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会聚集在山脚下,登山远足,欣赏秋日的美景。
中国的山水相融之地众多,有些山脚下有专门的赏菊园,供人们品味不同品种的菊花。
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之一,花朵绚丽多彩,色彩斑斓。
而此时的山林也是色彩斑斓的,枫叶红透山林,碧水潺潺,与翩翩起舞的菊花相映成趣。
登高赏菊不仅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让人们远离尘嚣,身心得到放松和舒缓。
其次,祭祖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祭祖是中国人对祖先的一种尊敬与回忆的仪式,具有浓厚的家族情感。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陵园或家族祠堂,为祖先献上祭品,向他们表达敬意,祈求祖灵保佑自家人平安健康、事业兴隆。
祭品通常包括糕点、水果、酒类和烟草等物品。
祭祖仪式中,家人们会合家团圆,共同祭拜祖先,并举行祭祀仪式,烧香献花,行礼三鞠躬,并向祖先敬献美食。
这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家族血脉的重要方式。
在传统习俗中,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食物,那就是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莲蓉和红枣等炮制而成的传统糕点,其形状通常为长方形。
它甜而不腻,香气扑鼻,是重阳节期间人们互赠的佳品。
重阳糕的制作精细,象征着对节日的敬重和用心对待。
在家庭聚餐或送给亲友时,重阳糕也成为了人们交流感情、表达祝愿的载体。
此外,在部分地区,还流传着一种与登高赏菊、祭祖相关的民间活动——系艾草。
重阳节登高时,人们会在衣物上系一小束艾草,据说可以驱邪辟邪,祈求平安。
艾草的香草味在山间萦绕,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总的来说,重阳节登高赏菊祭祖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传统习俗中的一部分。
这一传统不仅彰显了人们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更凝聚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此时正逢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赏菊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习俗。
赏菊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活动,也已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欣赏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下将介绍重阳节的赏菊习俗及其意义。
1. 赏菊的历史渊源赏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化。
据史书记载,唐代文人陆龟蒙博士身患绝症,被遣送至南岳衡山时,看到了满山的菊花,在此赏菊之际康复了。
因此,赏菊被视为祛病延年、寓意吉祥的象征。
自此以后,赏菊习俗在中国流传至今。
2. 重阳节的赏菊习俗2.1 赏菊观赏重阳节期间,许多公园、花坛、庭院等地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
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在风华绝代的秋日中绽放,花瓣繁茂、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形状、颜色、花形状的菊花,从而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富饶。
2.2 插菊品鉴除了赏菊外,人们还可以参加插菊品鉴活动。
插菊是一种既具观赏又具艺术性的活动。
参与者会从整齐的台子上选择不同品种的菊花,然后根据菊花的形态、颜色和繁茂程度进行插花。
品鉴者可以欣赏到各种盛开的菊花,品味其中的雅趣和美感。
2.3 赏菊诗词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以诗词抒发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情感的寄托。
重阳节的赏菊活动成为他们表达感慨的一个绝佳时机。
诗人们欣赏菊花的同时,借菊花为主题,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
这些诗词以其思想深邃、艺术精湛而流传至今,成为后人读诵和赏析的对象。
3. 赏菊的意义3.1 季节交替的象征菊花绽放在秋天这个季节,寓意着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到来。
赏菊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时节的变迁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对季节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3.2 寄托深情厚意人们在赏菊的过程中,常常会联想到亲友间的情谊和家庭的幸福。
把花瓣繁茂的菊花赠予他人,是一种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
重阳节的赏菊活动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3.3 延年益寿的寓意自古以来,菊花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赏菊花是什么节日的风俗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
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万年青花语:永葆青春、吉祥、太平、长寿。
万年青在中国有悠久栽培历史,因其名称和果色(红)吉利,历代常作为富有、吉祥、太平、长寿的象征,深为人们喜爱。
我们当然希望父母健康长寿,无病无灾,就让我们把我们的心意寄托到花里,让花带给父母祝福。
剑兰花语:用心、长寿、康宁、福禄剑兰花品种繁多,花色鲜艳,花期短,花姿极具装饰性,存有“切花之魁人”的称号。
而中国人指出剑兰叶似长剑,犹如钟馗配戴的宝剑,可以压Pocahontas和驱邪,所以何不送来父母一盆剑兰,把所有对父母的快乐都放到花里吧。
桂花花语:崇高、幸福、吉祥、亲善、慈母之快乐。
古代人们就常把桂花作为珍贵礼品馈赠,而桂花是吉祥、爱情、高尚的象征。
母亲的柔情和关爱我们从小就能感受到,我们感受最浓烈的也是母爱了吧,那么这种花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1、寓意长久,览胜享宴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是:“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这是以重阳含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
2、览胜辟邪气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
这种税法不免牵强附会,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重阳节习俗介绍:赏菊
2018-04-12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
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
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
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
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
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
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
而茶肆尤盛。
”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