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储备系统设计与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229.66 KB
- 文档页数:3
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在土地收储工作中,需要准确的掌握土地收储的面积、位置、质量、性质以及权属等方面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土地收储工作效率,需要积极应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与数据管理能力,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数据信息。
本文将对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探讨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1引言在进行土地收储工作时,不但需要对平原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而且需要收集并整理地形复杂的地区的数据,在使用二维地图的情况下,无法全面、直观的获取这些数据信息,为地收储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对于以往的二维地图,使用三维地图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并且能够表现出更加全面的空间关系。
所以,我们应积极应用能够准确反映真实地形情况的三维地图,并设计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通过系统的应用,对土地收储工作进行有效的辅助,为相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需求分析土地收储工作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采用市场运行机制,根据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规划,以回购、征用以及置换等方法将土地集中到一起,并有政府以及相关委托机构负责,对这些土地进行前期的开发利用,再通过招标与拍卖等方式出让,实现对建设用地的调控。
在具体的工作中,其对土地收储三维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如下:2.1对收储的土地进行管理系统需要协助管理人员掌握收储土地、预收储土地以及完成收储的土地的分布状态以及相关具体信息。
2.2辅助制定土地收储决策系统需要以三维地理模型为基础,充分利用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自己房屋建筑等相关数据,分析预收储土地,协助土地收储工作人员确定这些土地的等级,并对价格与拆迁成本进行评估,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土地收储决策。
3系统相关技术分析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应用三维基础数据集构建、数据集叠加分析、三维分析以及三维场景视频输出等技术。
探析土地市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土地市场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对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实现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其服务质量的提升。
本文阐述了土地市场管理的现状,并探讨了土地市场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关键词:土地市场;管理系统;设计;实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综合国力还是国民经济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也日益紧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传统的土地市场管理方法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土地市场管理系统。
一、目标我国大部分的土地市场管理还在使用文档的形式进行,近些年来,随着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化建设,土地市场管理也进行了相应的信息化建设。
当前,土地市场管理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在稳定的技术框架上进行系统的建立,并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一)框架的设想土地市场的管理系统要处理所有业务数据,方便数据日后的查询和统计,对业务办理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数据的记录工作可遵循已设定好的流程进行,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跳转。
系统应实现表单的动态技术,这就需要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空格、表格及列表等,并能满足台账随时调整的需求,实现完美的编辑效果。
该系统应满足动态打印文档的需求,而且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数据信息可不必多次录入,能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加载,从而进行数据编辑。
土地市场管理系统还应支持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并能帮助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和分析。
这就要求该系统能设置查询条件以及相应的统计参数,将统计结果自动生成,帮助使用者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趋势。
(二)开发建设过程任何平台在开发和建设时都需要一个较长的阶段,这不是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平台的需求一般都是逐步完善的,很少能在建设之初就能清晰可见。
因此,系统的开发往往不能与当初的设想完全一致。
而且随着土地市场业务的变动,相关的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动。
土地市场管理系统在表现形式方面丰富多样,一般采用C/S结构,使用COM+分布式体系。
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之一。
为了保护好土地资源,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第二章:系统设计2.1 系统架构该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为用户界面,后台为数据处理和管理系统。
2.2 功能模块本系统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土地规划分析与评估、土地利用监控与更新等功能模块。
2.3 数据库设计为保证数据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我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包括土地规划和利用的不同信息。
数据表之间通过关系来进行连接,以实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第三章:系统实现3.1 前台设计本系统通过Web平台实现用户操作界面,包括用户登录、界面配置、数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前台设计主要采用了HTML、CSS、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进行开发,因为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程序开发。
3.2 后台设计后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用于查询、处理和管理数据。
我们采用Java语言作为主要后台开发语言,Java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且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
3.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系统的关键。
我们需要对海量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管理和可视化。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ArcGIS和GeoServer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
第四章:系统测试在开发完成之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接口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
测试的目的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测试结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系统上线最后,将系统上线,使其成为公共资源和服务平台,供政府和用户使用。
系统上线后,我们还要进行故障处理和安全监控,还要定期更新和升级系统,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优化利用。
本文将介绍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近年来,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土地利用冲突、土地承载力超载等。
而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开发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GI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土地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GIS技术,我们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数据采集和处理在设计土地资源管理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地理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这些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所有权、土地承载力等。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和分析,生成专题图层,方便决策者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 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将大量的地理数据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例如地图、图表等。
这样,决策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情况等,并通过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智能决策支持GIS技术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例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GIS技术可以模拟不同方案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系统之前,需要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模块和功能。
2. 数据建模和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功能和需求,设计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包括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存储结构。
基于 GIS的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储备作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在许多城市开展。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与农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土地储备,提高土地储备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GIS;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引言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备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管理部门面对复杂的土地业务信息,多变的市场需求,需在各个方面提升管理效率,将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提升对土地储备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及规范性。
1土地储备项目背景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部分地区尝试由政府牵头,企业组织实施包括1、2级沿线土地开发的先河,即企业在市政府委托授权下,组织线网范围内的土地储备业务,以获得土地出让收益,之后或通过土地2级联动获取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以建设和运营补亏资金。
宏观而言,由企业组织实施的土地储备业务,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有利于融合沿线土地规划和设计建设;其次,企业通过足够规模量的土地整理和储备开发,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及可预期利润,有利于企业达到上市要求,形成企业“土地储备-增值收益-上市融资-轨道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的自我平衡发展。
2GIS的土地储备业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2.1监督提醒业务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关系、逻辑关系、拓扑关系,这些关联同时存在着各种制约,如资金计划与合同金额之间,支付时间与合同预定付款期限之间,出让地块红线与储备地块之间。
建立特定环节、特定条件下的监督提醒是业务办公智能化、规范化的基础。
土地储备实施方案摘要:土地储备是指政府或企业在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为未来需要而提前购置或保留的土地资源。
土地储备的实施方案是指明确土地储备目标、内容、程序和具体实施方式的计划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土地储备的意义和目的,并详细阐述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土地储备作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障城市未来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储备需要有明确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的意义和目的1. 提前规划:土地储备实施方案能够提前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避免土地过度利用和浪费。
2. 保障发展:通过储备土地资源,可以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空间需求的满足。
3. 经济效益: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4. 生态环境保护:储备土地资源可以使城市保持合理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1. 目标确定:明确土地储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根据城市规划和发展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2. 资金投入:制定土地储备的资金投入计划,确保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土地保护和管理:建立土地保护和管理体系,加强土地管理,防止非法炒作和滥用土地资源。
4. 储备方式和程序:明确土地储备的方式和程序,如自行建设、购买、租赁等,以及相关的合作伙伴和机构。
5. 组织机构和人员: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土地储备工作,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6. 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土地储备实施方案的步骤1. 问题分析和定位: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定位,明确土地储备的目标和需求。
2. 资源评估和选址:评估当前土地资源状况和潜在土地需求,选择适宜的土地储备区域。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背景和意义、制度设计与实施、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背景与意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土地供给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等问题。
同时,由于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建立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通过储备一定规模的土地供应,可以提供给市场具备条件的开发企业,同时引导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避免土地资源的乱开发与浪费。
其次,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保留与管理,可以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土地储备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土地流转效率。
通过统一的储备机制、流转渠道和流转程序,可以降低流转成本,减少流转风险,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与优化配置。
二、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制度设计与实施土地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从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主体来共同参与与配合。
其中,政府应起到指导、协调和监督的作用,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储备土地的使用情况。
企业则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土地规划与评估等因素,进行土地储备和开发利用。
市场则通过土地流转、交易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土地储备库。
政府可以根据土地规划和市场需求,统一划定土地储备区,并建立土地储备库。
该库存储的土地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流转或出售。
2.完善土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为保护农田资源,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土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并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保留与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基本资源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土地资源的系统。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实现过程和应用效果。
一、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1、需求分析设计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
需求分析应包括土地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流程,如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利用、土地征收等。
从需求分析中获取信息,明确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系统规划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系统规划,规划包括系统的架构、功能模块和技术路线等。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将各个功能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技术选型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选用成熟的技术,如服务器、数据库、网络等。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需选用开放的技术,如JAVA、C#等。
4、操作界面设计操作界面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窗口,其设计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
要设计简洁、易用、美观的操作界面,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5、安全性设计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基本资源的系统,安全性设计十分重要。
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包括用户权限控制、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
二、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过程1、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是系统的基础,核心模块包括数据模型层、业务逻辑模型层和表示层。
数据模型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获取和存储,业务逻辑模型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运算,表示层负责将数据输入输出到用户界面。
2、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最核心的组件,其设计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数据库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数据安全性和数据查询速度等问题,同时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后端开发后端开发主要负责模型层和逻辑层的实现,包括数据库链接、数据操作和业务逻辑处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科学、高效地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系统。
本文将针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系统设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与整理、空间分析与规划、决策支持与评估、系统的可操作性与扩展性。
首先,数据收集与整理是系统设计的基础。
需要建立数据库,收集城市土地利用相关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土地价值评估等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标准化。
同时,需要将其他相关数据如人口、交通、环境等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整合,以便更全面地分析和评估土地利用状况。
其次,空间分析与规划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利用规划。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土地的位置、区域、用途等进行建模和分析,以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方向。
在规划过程中,需考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定位等因素,并进行预测和模拟分析,以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决策支持与评估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案的评估,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帮助政府和规划者选择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效果评估,以保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系统的可操作性与扩展性是设计要点。
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界面和易用性,以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查询。
同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扩展和技术升级,以保持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系统实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系统的实现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在技术上,实现系统可以采用WebGIS技术,将系统部署在Web平台上,实现远程访问和共享。
通过Web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土地利用数据的在线查询、分析和展示,提供给用户一个交互式的界面。
无锡市新区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土地储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合理利用土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建立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土地储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和快速更新化,对于提高土地储备管理工作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无锡市新区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土地储备管理信息平台进行设计和实现的方法,进而提高土地储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无锡新区;土地储备;地理信息系统(GIS)前言土地資源是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土地资源具有紧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因此做好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调整土地利用的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的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确保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良性循环,各个城市或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
无锡市新区土地储备中心成立于2005年,并于2008年8月开始实体化运作。
(新管发[2005]745根据2005年11月颁布的《无锡市新区土地收购储备暂行办法》号)的精神,无锡市新区土地储备中心的工作流程可分为制定计划、土地取得、一级开发和土地出让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面临着大量繁琐的工作,而传统的MIS系统并不能满足目前信息多样化和批量化处理的需求[1],因此用于土地收储管理的GIS系统便应运而生。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相比于目前的MIS 系统而言,GIS更能土地数据的空信息,能对批量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地块信息更可视化和直观化[3]。
GIS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定位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2]。
一、无锡新区土地储备模式无锡新区于2005年10月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无锡市新区土地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土储中心)。
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日益重要。
对土地资源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管理,需要采集、整合、分析大量的土地信息。
如何更好地管理土地信息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
一、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多种手段,用于收集、整理、分析、储存、查询土地信息的管理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空间定位等。
在实际的管理中,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各种数据和服务。
在城市规划中,该系统可以帮助规划者进行土地资源的评估,制定优化土地利用计划,并对规划方案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该系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城市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地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二、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包括数据量、数据类型等。
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包含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2、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时需要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
可以使用模块化设计来实现。
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需要彼此独立,相互连接,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
3、数据库设计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在设计数据库时,需要考虑到系统使用的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量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查询速度、数据安全、数据备份等问题。
数据库设计中需要制定数据结构、数据字典、数据表和索引等。
4、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环节中,需要涉及到各种信息系统,如土地利用现状系统、遥感系统、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系统等。
在数据采集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信息的收集。
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家致力于土地开发的企业,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以更好地推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制定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 意义,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土地开发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调研分析,对储备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类型、土地所有权、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为制定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制定储备土地的开发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建设规模、布局设计等内容。
3. 技术准备,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为开发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4. 开发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准备要求,进行储备土地的开发实施工作,确保开发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5. 后期管理,开发完成后,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后期管理工作,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
四、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方案,确保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
2. 法律保障,严格遵守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土地开发行为的合法合规。
3. 环境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五、总结。
储备土地开发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开发规划,加强技术准备和后期管理,做好保障措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城市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储备规划的科学统筹、实施与系统编制摘要: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土地储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践创新。
本文在分析土地储备规划内涵及编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系统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所应界定的工作范畴、内容、成果形式等技术体系,提出土地储备规划应在科学统筹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编制,并基于工作实践就规划的实施提出了意见建议,以期为各地组织开展土地储备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土地储备规划科学统筹系统编制实施土地储备是市、县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工作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储备的最终目的是政府通过掌控一定数量的土地,实现土地的有序供应,从而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但是,从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实践来看,土地储备工作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一是在土地储备的运作过程中,存在项目选址定点的随意性;二是储备工作围绕一个个零散的项目转,纯粹以需求确定土地的储备和供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因此,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储备规划十分必要。
土地储备规划即土地储备长期综合计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针对收储城市可开发建设用地资源编制的总体规划,也是制订土地储备年度计划的一种方式。
编制和实施城市土地储备规划,有利于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实现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全面高度垄断,进而增强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现状土地储备规划编制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国内只有上海、南京、广州等少数发达城市编制实施,这些城市对规划编制意义、目的、内容等进行的探索,极大地促进了土地储备规划的推广和应用。
例如,为了促进经营性土地储备工作与城市规划的紧密结合,广州市于2004-2005年完成了《广州市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其中包括全市总体储备规划、近期储备规划和年度储备计划等内容;上海市《宝山区土地储备规划(2006~2020)》对宝山区土地储备战略、土地储备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强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于2003年会同南京市规划局编制了《南京市土地储备规划(2003-2007)》,实践证明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此规划指导下能更有序开展工作,充分体现了土地储备规划的优越性,于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南京市又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储备规划2007~2020)》的编制。
基于GIS的土地收购储备系统设计与实现作者:黄碧辉陈可新周文娟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2年第09期摘要:针对目前大部分县级市地区土地收购储备的处于原始纸质文档材料阶段和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移动互联网,设计并实现了土地收购储备系统。
该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储备土地标准数据库,并通过高效的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渲染等技术,实现以图管地,图、属、档互查,形成台账化、可视化、动态更新清晰化的管理机制,保障了土地储备数据资产的准确性、现势性和直观性。
关键词:土地收购储备;GIS;可视化;规范化中图分类号:TP27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2)09-0022-04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rve System Based on GISHUANG Bihui1, CHEN Kexin1, ZHOU Wenjuan2(1.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350108, China; 2.Fuji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Yongan 366000, China)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original paper document material stage and single management means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rve in current most county-level city areas, this paper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rve system based on GPS, GIS and mobile Internet. The system standardizes and standardizes the reserve land standard database,realizes the management of land by map and the mutual inspection of map, genus and file through efficient GIS spatial data visualization render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accounting, visualization and clear and dynamic updating has been formed. And the accuracy,current situation and intuitiveness of land reserve data assets have been guaranteed.Keywords: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rve; GIS; Visu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0 引言在土地收购储备中,监管部门清晰地掌握土地收储资产的地理位置、图斑(面积)、权属、类型和属性等至关重要,是土地收购储备制度[1]对监管部门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