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审查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一、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在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前,首先应研究零件的工作图样和产品装配图样,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条件,明确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并研究各项技术条件制订的依据,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以便在拟订工艺规程时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
工艺分析的目的,一是审查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尺寸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及热处理等的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加工和装配;二是通过工艺分析,对零件的工艺要求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制订出合理的工艺规程。
如图3-8 所示的汽车钢板弹簧吊耳,使用时,钢板弹簧与吊耳两侧面是不接触的,所以吊耳内侧的粗糙度可由原来的设计要求R a3.2 μ m 建议改为Ra12.5 μ m. 。
这样在铣削时可只用粗铣不用精铣,减少铣削时间。
再如图3-9 所示的方头销,其头部要求淬火硬度55~60HRC ,所选用的材料为T 8A ,该零件上有一孔φ 2H7 要求在装配时配作。
由于零件长度只有15mm ,方头部长度仅有4mm ,如用T 8A 材料局部淬火,势必全长均被淬硬,配作时,φ 2H7 孔无法加工。
若建议材料改用20Cr 进行渗碳淬火,便能解决问题。
二、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下面将从零件的机械加工和装配两个方面,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
(一)机械加工对零件结构的要求1 .便于装夹零件的结构应便于加工时的定位和夹紧,装夹次数要少。
图3 -10a 所示零件,拟用顶尖和鸡心夹头装夹,但该结构不便于装夹。
若改为图b 结构,则可以方便地装置夹头。
2 .便于加工零件的结构应尽量采用标准化数值,以便使用标准化刀具和量具。
同时还注意退刀和进刀,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减少加工面积及难加工表面等。
表3-8b 所示为便于加工的零件结构示例。
3 .便于数控机床加工被加工零件的数控工艺性问题涉及面很广,下面结合编程的可能性与方便性来作工艺性分析。
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零件图工艺分析在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根据工件材料、轮廓形状、加工精度等选用合适的机床,制定加工方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各工序所用刀具,夹具和切削用量等。
标签:数控加工;零件图;工艺分析1 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应注意的问题1.1 选择合适的对刀点和换刀点对刀点是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起点,又叫起刀点或起始类,也就是程序运行的起点。
对刀点选定后,便确定了机床坐标系和零件坐标系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对刀点选择原则如下:(1)主要考虑对刀点在机床上对刀方便,便于观察和检测,编程时便于数学处理和有利于简化编程。
(2)对刀点可选在零件或夹具上,为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减少对刀误差,对刀点应尽量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
(3)对数控车床,镗铣床,加工中心等多刀加工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换刀,因此编程时要考虑不同工序之间的换刀位置。
换刀点应设在工件外部以换刀时刀具与工件或夹具不发生干涉效准。
1.2 审查与分析工艺基准的可靠性数控加工工艺特别强调定位加工,尤其是正反两面都采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其工艺基准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难保证两次加工后两个面上的轮廓位置尺寸的协调,如果零件上没有合适的基准,要考虑在零件上增加工艺只台或工艺孔,在加工完成后再将其去除。
1.3 选择合适的零件安装方式数控机床加工时,应尽量使零件一次安装,完成零件所有待加工面的加工。
要合理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以减少误差。
应尽量采用通用夹具式组合夹具,必要时才设计专用夹具。
2 数控加工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在确定数控加工零件和加工内容后,根据所了解的数控机床性能及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以减少后续编程和加工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审查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对轮廓零件,审查构成轮廓各几何元素的尺寸或相互关系的标准是否准确完整。
引言概述:工艺审查是指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和审核的过程。
它在产品研发、制造和投产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问题,减少生产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工艺审查报告的范例,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结论总结等部分逐步展开。
正文内容:1.产品设计审查1.1.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评估评估产品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得以复制;提前发现设计缺陷,避免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1.2.零部件选型与可获性分析对零部件的选材、尺寸、性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满足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零部件的可获性,评估供应链风险。
1.3.工艺流程分析分析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评估工艺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确保工艺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能正确完成,避免出现生产中断或质量问题。
1.4.制造成本评估评估产品制造所需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寻找降低成本的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生产设备审查2.1.设备齐全性评估评估生产设备的类型、数量和性能是否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需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生产中断。
2.2.设备操作规程评估对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评估,确保操作规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培训操作员,提高操作技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2.3.设备维护保养评估评估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次数和生产停机时间。
2.4.设备升级和改造计划分析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水平,评估设备升级和改造的必要性;制定设备升级和改造计划,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3.原材料供应链审查3.1.原材料供应可靠性评估评估原材料供应链,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寻找备选供应商,降低供应链风险。
3.2.原材料质量评估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进行评估,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可靠性等;制定原材料的质检流程,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板类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加工1. 引言随着工业化生产的高速发展,数控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的出现,板类零件的加工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板类零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悬挂件、底盘、车架等各种结构件。
本文旨在对板类零件的生产工艺与加工进行详细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些借鉴或参考价值。
2. 板类零件的概念板类零件主要以板材为基础生产的各种结构件,包括平整的板材、薄板或片材、异形板材等。
板类零件通常由多种材料制成,如钢材、不锈钢、铝合金等。
3. 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板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设计、工艺规划、材料、切割、成型、加工、表面处理、检验及包装。
3.1 设计设计是整个板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和零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方案制定。
设计需要确定板件的材料、尺寸、结构等。
3.2 工艺规划工艺规划是为了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制定技术工艺路线。
根据设计所要求的制造标准,确定所需的加工工艺及各个阶段具体应用的加工设备和工具。
3.3 材料选择材料是影响板类零件加工质量和工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材料选择时应充分考虑零件的功能及使用要求,并结合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4 切割切割是板类零件加工的首要环节之一,切割要求准确、速度快、切割成本低、缺陷极少等。
常见的切割方式有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激光切割、水切割等。
3.5 成型成型一般分为冲压成型、弯曲成型、拉伸成型和折弯成型等工艺。
在成型中,需要根据产品需要调整好设备工艺参数来控制整个成型过程中板子的卷拱度、平直度、角度尺寸等。
3.6 加工加工分为粗加工和精加工两个阶段,粗加工主要是将板类零件的切割件加工成为成型后的基础型,比如给板子打孔、螺纹等。
精加工则要求加工精度高、表面状态好,主要是用来制作各种定位凸台、插销、机床间隙等要求高精度的零件。
3.7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板类零件的表面质量,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喷漆、喷粉和电镀。
毕业设计(论文)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学 院工业制造与管理学院 年 级 专 业学 号 2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刘俊蓉2013 年 3 月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说明:在“A、B、C、D、E”对应的栏目下划“√”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它是继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光电技术一体的现代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控装备则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
数控技术制造自动化的基础,是现在制造装备的灵魂核心,是国家工业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的综合水平,其水平高低和数控装备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较高的生产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来的特性。
为了多快好省地把所设计的零件加工出来,就必须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机械零部件的工艺性不足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提高效益、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
零部件的结构应满足在制造、维修全过程中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工艺性具有整体性、相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本论文就数控加工对典型的轴类零件进行的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主要是对零件图的分析、毛胚的选择、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数控加工过程的编写。
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以及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
关键词:零件;结构;工艺性;数控加工目录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1)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 (1)1.1.1、便于安装 (1)1.1.2、便于加工和测量 (1)1.1.3、利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 (2)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2)1.2.1、合理确定零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2)1.2.2、保证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2)1.2.3、尽量避开或简化内表面的加工 (2)1.2.4、合理的规定表面粗糙等级和粗糙度的数值 (2)1.2.5、零件结构工艺分析——图纸的审查 (3)第二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9)2.1、分析零件图纸中的尺寸标注 (10)2.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1)第三章工艺方案 (12)3.1、零件的材料选择、毛胚及热处理 (12)3.1.1、轴类零件的材料 (12)3.1.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12)3.2、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 (12)3.2.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13)3.2.2、用外圆表面定位装夹 (13)3.2.3、用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定位装夹 (13)第四章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4)4.1、确定加工路线 (14)4.2、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5)4.3、编写程序数控加工程序 (16)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第一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1、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一般原则为了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设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常见的加工策略毕业论文的工艺特点。
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流程一、 目的为了规范公司产品工艺性审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产品工艺性审查,保证产品设计和结构的先进性,工艺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可制造性,特制定本流程。
二、 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本企业对新产品和改进产品投入生产线正式生产前的工艺性审查。
三、 术语界定1、工艺性审查是指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零件、部件、整件及整机)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进行修改并签字的过程。
2、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四、 审查对象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五、 工艺性审查的原则设计上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工艺上的经济型和可能性。
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和维修。
六、 工艺性审查的作用1、及时解决和调整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工艺性方面的问题,纠正不切实际、不必要的过高设计要求。
2、为编制科学、合理的产品工艺方案提供依据。
3、确定必需的工艺装备的数量,提高工艺文件编制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工艺准备的时间。
4、及早发现新产品投产时所缺少的关键原材料、零部件、测试仪器,以及所需工种。
七、 工艺审查内容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1、方案设计阶段的审查1.1从生产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1.4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和维修。
1.5分析产品报废后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回收再利用。
1.6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