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4章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55
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
本章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长期均衡
本章教学难点:亏损时的决策
本章教学目标: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在基本特征。
2、会画图表达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如何进行产量决策。
3、会分析盈亏情况。
5、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实现机制及均衡状态差异。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4
第四章第一、二节企业收益、市场结构和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企业面
临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一、教学内容:市场结构;利润最大化;完全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收
益曲线
二、教学重点:市场结构、收益曲线
三、教学难点:收益曲线
四、教学目标: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在基本特征
2.理解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
3.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
五、学时分配:1.5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企业收益
市场结构
需求曲线
收益曲线
八、教学反思
第二章第三、四节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企业和市场的短
期均衡
一、教学内容: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长期均衡
二、教学重点: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决定、亏损时的决策
三、教学难点:亏损时的决策
四、教学目标:1.掌握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决定
2.掌握企业亏损时的决策
3.理解企业和行业规模的调整
4.理解长期供给曲线
五、学时分配:2.5
六、教学过程。
一、单选题1、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C)。
A AP L是递增的;B AP L为零;C MP L为零;D MP L为负。
2、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素生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不能增加成本支出;C 应减少成本支出; 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3、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 产量提高了;B 成本增加了;C 生产要素的价格按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4、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C)。
A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5、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B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D)。
A 增加10% ;B 减少10%;C 增加大于10%;D 增加小于10%。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 时间长短;B 可否调整产量;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A、平均产量增加;B、平均产量减少;C、平均产量不变;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8、凸向原点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经济含义是(B)A.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成本开支B.为生产一定量产出而需要的最低成本开支C.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各种投入组合D.为生产各种产出而需要的多种成本结构9、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不断增加,总产量(C)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11、当生产函数Q = f(L,K)的AP为正且递减时,MP可以是:(D)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第四章成本理论【重难点提示】本章重难点包括:成本概念;利润概念;短期成本;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
【内容精要】一、成本、利润概念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份,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
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1、基本概念厂商短期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短期成本相互关系及特征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得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
第四章1. 企业面临的需求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解答: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对市场上某个企业的产品的需求,是“企业产品面临的需求”,或者“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有时也简称为“企业的需求”。
市场需求指的是对某个市场上全部产品的需求。
通常,企业面临的需求只是市场需求的一个部分。
但在垄断的特殊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需求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
市场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行为,企业面临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消费者行为,常常还要取决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行为。
2. 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有哪些?解答:划分市场结构的依据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买卖双方的数量。
二是商品的性质。
三是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
四是进出市场的难易程度。
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市场类型。
一般来讲,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买卖的商品完全相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以至于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充分的信息,进出该市场又不存在任何的障碍,那么,这就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反之,如果在这个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对进出的限制,只有一个卖主或者买主,那就是“垄断市场”。
如果卖主和买主都很多,且对进出的限制很少,但买卖的产品却略有差异,则这个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
最后,如果卖主或者买主不止一个,但也不是很多,而是只有少数几个,就构成一个“寡头市场”。
3. 为什么说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不会影响市场价格?解答:完全竞争企业改变产量的行为之所以不会影响市场价格,是由完全竞争企业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如下两个特点决定的:一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微不足道,二是完全竞争企业的产品与同一市场中其他企业的产品毫无区别。
这两个特点意味着,对完全竞争企业来说,市场价格是一个既定的“参数”,不会因为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为而改变,即在现行的市场价格水平上,完全竞争企业可以多生产一点,也可以少生产一点,市场价格不会因此而下降或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竞争企业就是所谓的“价格接受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行的市场价格。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为:TP=f (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为:TR=P×Q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
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即STC=STFC+STVC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
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如果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大于西瓜,那么,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还是小于西瓜,为什么?答: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消费者的偏好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这种排序表示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喜好程度,可以代表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橘子,对橘子的偏好又大于西瓜。
所以,该消费者对苹果的偏好大于西瓜。
2、经济学家认为,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带给他们的效用小于相当于这些实物津贴额的货币津贴,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正确答:(1)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2)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是一种心理感觉。
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向低收入者发放实物津贴的效用小于货币津贴,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货币津贴更加灵活,可以自由支配,心理满足程度高。
4、在炎热的夏天,当你吃第一根冰棍时感觉最好,吃得越多感觉越不好,如果一次吃十几根就会痛苦。
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解释这种现象。
(1)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连续消费十几根冰棍,反复的冰爽刺激,使消费者在心理或生理的满足减少,从而满足程度降低,甚至会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
5、如果你有100元,苹果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价格为20元,1千克的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如图(图略)。
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解法一:组合方式MU某/P某与MUy/Py总效用Q某=10Qy=010/10≠0/20550Q 某=8Qy=130/10≠200/20720Q某=6Qy=250/10≠170/20820Q某=4Qy=370/10≠140/20850Q某=2Qy=490/10≠110/20810Q某=0Qy=50/10≠80/20700由此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当Q某=4,Qy=3时才能满足MU某/P某=MUy/Py的条件,这种组合带来总效用最大,,为850个单位。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第四章完全竞争市场一、选择题1.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
A.市场参与者的购销量只占整个巾场交易量的极小一部分;B市场参与者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影响价格c交易的商品是同质的;D.以上全对2.下列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
A飞机B.卷烟C大米D汽车3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中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4.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5.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D.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 AC=AR B.P=MR C P=MC, D.P=AC;7.在最好或最优短期产出水平情况下,厂商将()。
A.取得最大利润;B.使总损失最小;C.使总损失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D.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利润最大8.完全竞争厂商在停止营业点()。
A.P=AVC B TR=TVC;C企业总损失等于TFC D以上都对9.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将停止营业()。
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10.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11.若在最优产出水平P超过AVC,但小于AC时,则企业是在()A获取利润;B蒙受损失,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c蒙受损失.应立即停产;D.盈亏相等12.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下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元,则这家厂商()。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关键概念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生产者的无差异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生产者的预算线)生产者均衡扩展线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二、单项选择1.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A 产量的变化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的变化 B 产量除以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产量中能归功于这种生产要素的数量2.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首先发生:A 边际产量下降 B 平均产量下降 C 总产量下降 D B和C3. 生产函数表示:A 一定量的投入,至少能生产多少产品 B 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最多要投入多少生产要素 C 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D 以上都对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A 存在技术进步 B 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C 具有两种以上可变生产要素 D 只有不变生产要素5.等成本线往外移动表明:A 产量提高了 B 成本增加 C 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 以上都对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 只连续投入一种生产要素 B 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 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 以上都对7.当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生产出最大产量时,他:A 一定获得了最大利润 B 一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 C 无法确定 D 经济利润为零8.一个企业发现,在现在所用的生产技术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大于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该企业可以: A 只要愿意增加总成本就可以增加产量B 只要资本价格下降,在同样的总成本时可以增加生产 C 如果减少劳动并增加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 D 如果增加劳动并减少资本,就能以更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同样的产量9.一个国家不同行业之间资本密集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劳动价格的差别 B 等成本线斜率的差别 C 生产函数的差别 D 技术的可获得性10.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增加和减少的生产要素叫做:A 不变投入 B 可变投入 C 减少的收益 D 增加的收益11.等成本曲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A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C 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 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12.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A 无差异曲线B 消费可能线C 收入消费曲线D 生产扩展路线13.在某一生产活动中,投入X与Y时的产量为Q,投入2X和2Y时产出为3Q,这表明() A规模收益递增B可变投入边际收益递增C规模收益递减D规模收益不变14.若企业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的劳动,减少两个单位的资本,仍能生产出相同产出,则MRTSLK 是() A 1/2 B 2 C 1 D 415..若厂商总成本为24美元,由等成本曲线AB可知生产要素X和Y的价格分别为()A 4美元和3美元B 3美元和4美元C 8美元和6美元D 6美元和8美元16.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低成本是()A 24美元B 48美元C 12美元D 36美元17.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是( )A 3单位X 和4单位YB 4单位X 和3单位YC 8单位X 和6单位YD 6单位X 和8单位Y18.等成本线从AB 移到CD ,表明总成本从24增至( ) A 32美元 B 36美元 C48美元 D 60美元19.如果有效的使用32美元,则产量( )A 小于200个单位B 大于300个单位C 小于3 00个单位,大于200个单位D 300个单位参考答案:1-5 CAABB 6-10 BCDCB 11-15 ADABB 16-19 ABBC三、简答题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前提是什么?内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将一种可变要素投入到其他要素当中时,这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先递增,但随着这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最终使得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水平递减。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填空题
1.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a.偏好
b.欲望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a.边际的原因
b.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3.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点假设:第一、()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a.消费者的嗜好
b.欲望
4.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
a.Px·Qy+Py·Qx=MMUy/Px=MUx/Py=MUm
b.Px·Qx+Py·Qy=MMUx/Px=MUy/Py=MUm
5.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a.收入
b.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
a.右下方
b.右上方
7.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
a.越大越小
b.越小越大。
西方经济学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2005.81.效用U(utility)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后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
2.基数效用理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进行度量的一种理论3.总效用TU(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例:假定,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第三个包子的效用为3,第四个包子的效用为2,第五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六个包子的效用为0,第七个包子的效用为-1,第八个包子的效用为-2.那么:吃1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吃2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9;吃3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12;吃4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4;吃5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15;吃6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5;吃7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14;吃8个包子的总效用为:5+4+3+2+1+0-1-2=12;令:()Q3=f...()12f.f,()128=2=f,()9TU=,()5f1=4.总效用函数的特征:5.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或减少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动。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随着对该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递减。
7.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问题:8.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注意:本图不具有普遍性,边际效用曲线不一定是直线。
9.消费者均衡问题的证明(拉格朗日乘数法):实用文档假定消费者的收入为I ,全部用来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x P 和y P ,购买量分别为x 和y .例: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Y X TU +=4,原来他消费9单位X ,8单位Y ,现在X 减少到4单位,问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 才能与以前的满足相同?例:某消费者每月收入800元,用于购买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XY TU =,并且6=x P ,10=y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