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50 KB
- 文档页数:6
风雅钱塘,诗意廊道——钱塘江诗路上的杭黄廊道Elegant Qiantang and Picturesque CorridorFor thousands of years, people of Zhejiang and Anhui drinking from the same river have been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vein of the Qiantang River Poetry Road along the “Hangzhou-Huangshan World-class Natural,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Tourism Corridor”. They have integrated “the most fantastic mountain”,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and Xin’anjiang Landscape Gallery Scenic Area into the same picture scroll, adding radiance and beauty to Hui-style culture, Xin’an culture, Fuchunculture and Qiantang culture.11诗路文化带钱塘江流经安徽、浙江两省,自杭州湾注入东海,流域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
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相连,百里江水如练,沿途群山连绵。
千百年来,“共饮一江水”的浙皖两地人民沿着“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传承着钱塘江诗路的历史文脉。
杭黄廊道整体自安徽黄山起步,以狭长带状形态向东北方向延绵逾200千米,依次穿越杭州淳安、建德、富阳、临安等地。
杭黄廊道的建设,在旅游资源上,串起黄山、千岛湖、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名山名川,将“天下第一奇山”“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富春山居图”融入同一画卷;在文化资源上,让徽派文化、新安文化、富春文化、钱塘文化交相辉映;在产业资源上,令杭黄科技大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湘湖和三江汇流区块等重大平台互相串联,形成整体。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摘要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杭州将从西湖时代进入钱塘江时代,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杭州钱江新城区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则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它的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重点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旅游、中介咨询等服务业。
因此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合理规划设计对钱江区乃至整个杭州市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是在完成地面规划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核心区实现立体空间开发,而对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并从总体说明,地下交通规划,主要节点地区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共同沟规划,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以及人文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和设计。
从而让钱江新区发挥地面和地下空间开发最大的功能效应。
关键词: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市政设施轨道交通1.总体说明1.1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
钱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
新城的大部分地区位于老海塘——钱江路和航海路以外,曾是杭州的城郊结合过渡地带,因此现状主要以居住用地、村镇用地和村办工业、仓储用地为主;沿江地区大部分为水塘和农田,且地势低洼,平均地面标高在7米左右。
由清江路、秋涛路、庆春东路和钱塘江围合而成的4.02平方公里钱江新城核心区,是优先建设的重点区域,功能定位是杭州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核心区可建建筑面积约为650万平方米,包括八个功能区,即行政办公区、金融办公区、商务办公区、商贸会展区、文化休闲区、商业娱乐综合区、办公园区和滨江休闲游游憩区。
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杭州CBD)位于市城区的东南部,它将平行于钱塘江的富春江路作为核心区商务发展轴,将是钱江新城最长、最繁华的景观道路;新城核心区以市民中心为核心,向江形成中轴线,两侧将建设杭州大剧院等标志性建筑。
1 城市的⾊彩及城市⾊彩问题 1.1 城市⾊彩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露物体外部的⾊彩总和。
⾊彩⽆处不在,在现代⼈类⽣活的集聚地——城市中,⾊彩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它作为城市⾯貌的⼀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个地区的民族⽂化、承载着重要历史、⽂化、美学信息;第⼆,城市⾊彩是城市⼈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座城市的功能布局、⽣态环境、建筑景观等也都和城市⾊彩有莫⼤关联。
1.2 城市⾊彩的失控 近⼆三⼗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脉。
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影响。
因此,必须对城市⾊彩进⾏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秩序的城市⾊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2 城市⾊彩研究、⾊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 2.1 国外的城市⾊彩研究与规划管理 西⽅国家⾊彩⽅⾯的规划研究⼯作开展的较早,不少国家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城市环境⾊彩设计的⼯作,并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城市的⾯貌⼤为改观,形成了独特的⾊彩特征。
如波⼠顿以承载历史的红砖暗红⾊为主调;纽约已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为主调;芝加哥则给⼈沉稳、⾼雅的灰⾊调印象。
从这些成功的范例来看,普遍的做法是在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最后⼀个环节进⾏城市环境⾊彩的专项规划及建筑外观⾊彩的配⾊计划。
缺少这项⼯作的规划或设计将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
例如⽇本在⼩区规划中就要求规划新建的居住⼩区必须作出成套的⾊彩组配计划;台湾在进⾏城市改造时,也要求制定改造区域环境⾊彩的规划及其详细设计,以利于城市整体环境⾊彩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有特⾊和个性的城市⾊彩环境。
2.2 国内城市⾊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我国较为系统的城市⾊彩规划始于2000年北京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保持整洁管理规定》,从⽬前我国城市⾊彩控制实践来看,基本分为三种⼿段:1、城市总体⾊彩基调的确定,如北京确定以灰⾊系为主的稳重、⼤⽓、素雅、和谐的城市⾊彩环境;哈尔滨城市⾊彩确定以⽶黄⾊为主⾊调;2、具体的城市⾊彩控制技术规定如《北京市建筑物外⽴⾯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武汉城市建筑⾊彩控制技术导则》;3、从城市设计⾓度出发的城市⾊彩景观规划设计,如烟台市在城市⾊彩设计中提出塑造“⼭、海、城、岛”的地域景观特⾊,进⾏城市⾊彩的特⾊分区,并重点处理的城市景观道路的⾊彩控制。
HANGZHOU QIANTANG RIVER URBAN DESIGNAND LANDSCAPE PLANNING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1. INTRODCTION 序言新一轮的杭州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杭州市的发展方向为“以主城为基础,沿江向东发展,跨江向南发展”。
二十一世纪杭州城市已经迈向了充满希望的“钱塘江时代”。
为创建有杭州自己个性的城市形象,营造杭州自己特有的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形成有杭州地域文化背景的文化特色,对以钱塘江为中心的新杭州城市空间形态应超前做出合理的处理和艺术安排,并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下就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提出规划探讨和概念设计。
1.1 Background 项目背景杭州市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长期以来是以西湖和旧城为核心,层圈式地逐步向外扩展,这种单核式、封闭型的团块状空间形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按照新一轮杭州市总体规划对杭州市城市用地布局原则与基本思路,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杭州市的发展方向为:以主城为基础,沿江向东发展,跨江向南发展。
因此,及时对以钱塘江为中心轴线的新杭州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大手笔的艺术处理和划时代的科学安排,形成杭州本身特有的建筑风貌和环境特色,显示杭州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城市形象,必须在充分考虑和利用钱塘江江滨现状的同时,建立一个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模式,精心创作一个理想的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此项目的设计范围包括钱塘江两岸,北岸西起钱江一桥,东至钱江二桥;南岸西起滨江一号路西端,东至钱江三桥,两岸纵深500米至1000米左右。
根据要求,通过城市设计,对已完成的控规提出修改和建设性意见,指导即将实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满足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和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和人的活动的功能需要和视觉感受等要求,在技术上做到科学合理,在美学上赋予城市特征和形象,使钱塘江及钱江两岸真正形成富有现代气息及地方特色、风格协调、品味高雅的城市新空间,推动城市沿江发展。
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指导老师:程海帆学生:鄢鹏飞2103周圣柯2103昆明呈贡新区景观规划设计前期调研报告【摘要】由于专业理论研究匮乏和缺少权威性的设计导则,使得社会各阶层对景观概念设计的理解、操作和评价产生较大的偏差,各类景观概念设计理念、目标、原则与成果大相径庭,导致许多景观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走了弯路,浪费甚至破坏了有限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关系,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危机。
鉴于此,我们对场地(中央公园区、关山水库区、花莲区)进行实地的调研以了解场地的基本问题和现状特点,做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专业理论匮乏、设计偏差、实地调研引言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在当前“繁荣”市场的背后是景观设计遭遇的“尴尬”境界。
此次从城市景观设计的作用及现状等方面,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手段和方式。
调研范围:调研的三块区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为昆明市新区打造的重点城市公园,建成后为市民休闲、聚会以及娱乐的主要场所。
分别为关山水库区、花莲区、中央公园区。
图1 关山水库区图2 花莲区图3 中央公园区调研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调研思路:网上获取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调查①先在网上获取资料对场地区位和周边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及案例对比,得出调研的第一手资料。
②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其交通组织、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并利用勘测、照相、手绘等方式记录其信息。
③制定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对市民进行发放并回收进行数据分析及问题思考。
④到现场与市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双方问题及诉求,并总结其问题。
⑤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
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思考。
调研目的社会目的:通过调查让市民了解规划设计区域的格局以及设计定位,尽量采集大多数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市民的日常休闲生活提供娱乐以及集会场所,并有效的组织出行、日常生活和娱乐休闲。
政府目的:通过调查让这项惠民的公共活动落到实处,尽量迎合更大多数人群的需求,使得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项目以奖代补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项目以奖代补暂行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区、县(市)环保局、财政局:现将《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项目以奖代补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九日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项目以奖代补暂行办法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11]5号)的总体部署,在“三江两岸”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以保护饮用水源水质、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人文旅游、整治两岸环境、修复岸线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一条“山水秀美、生态宜居、城景交融、和谐发展”的黄金生态旅游线。
为了确保实现工作目标,市财政统筹安排了专项资金,对“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项目及工作绩效实施以奖代补。
现根据《杭州市“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由市财政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统筹安排“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二、资金使用范围及具体内容专项资金用于“三江两岸”沿江各相关区、县(市)下列环境整治项目的补助:1、饮用水源保护类项目补助。
主要指关停、搬迁三江干、支流沿岸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和水质自动站1公里范围内码头、采沙场、砂石加工、造船厂和水上加油站;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排污口或实施整体关停搬迁。
水漩潮涌都市奇观——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陈诺1,朱培栋#,陈伟$(1•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绍兴3120302gad・tne+studio,浙江杭州310009 3•杭州钱塘江博物馆(筹(浙江杭州310013)®務一一融ffl 冷drr 將噩作者简介:陈诺(2001-),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在读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专业方工业设计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已成为人们了解文化、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文章通过对钱塘江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公共空间、空间叙事、立面语言、工业化与人文特质四个方面的阐述,以及对钱塘江古海塘和钱塘江涌潮等环境因素的解析介绍,揭示其建筑特征和钱塘江文化的特质。
关键词:钱塘江;博物馆;设计中图分类号汀U242.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7359(2020)08-0016-02DOI:10.16330/j.c n ki.1007-7359.2020.08.0061工程概述本项目地处杭州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和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汇流处。
两大水系文明交汇此地i是杭州“水”文化象征当之无愧的代表性坐标。
建筑地块为不规格的三角形i在设计时充分结合了地块形态i采用了三边围绕采光大厅为基本结构i将入□设计在博物馆的西面,与文体中心遥相呼应i进一步凸显了博物馆与文体中心之间的联系。
建筑整体造型舒展,拥有向外悬挑的大尺度坡道。
地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结构体系采用钢结构框架,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
主体结构通过工业化建筑手段进行装配i满足建筑形体变化的需求。
外墙材料采用钛锌板幕墙。
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建筑本身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i并采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符号。
2公共空间设计时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是广受关注的城市区位i另一方面则是苛刻的规划条件。
3386卅的基地面积124m规划限高以及多样化的展陈需求。
面对项目的敏感性和复杂度i首先将场馆2/3的体量置于地下i以平衡展厅高度要求、规划限高和建设规模之间的冲突。
部门五所2006 年12 月6日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资料负责人姓名金瓯签字电话或分机号8830提供图纸的共享目录名、路径说明:对于提供的资料“项目资料负责人”应认真校对,以免发生印刷的书籍出现错误而无法挽回。
尤其对于合作设计单位名称与承担角色,建设单位名称等涉及法律问题的内容应严格校对把关。
本页必须以纸面形式打印,“项目资料负责人”与部门负责人签字。
文化建筑项目主要资料项目名称(全称)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之江路下穿及滨江景观绿化(城市阳台)(必填!)英文名称CITY BALCONY (如有请提供)英文名称Hangzhou Qianjiang New CBD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如有请提供)合作设计单位名称OBERMEYER PLANEN+BERATEN (含结构、机电)(必填!)合作设计单位承担角色方案设计用途(即建设性质)展览,休闲,观潮(必填!)项目进展阶段在建(完成、在建、方案)(必填!)建设地点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新安江路,之江路(尽可能详细)(必填!)建设面积规模用地面积65950 m2(必填!)总建筑面积23233 m2(必填!)主体建筑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钢结构(必填!)主要外装修材料玻璃,石材,金属板(必填!)一、项目特点及概况(约250字)本工程是一座公益性的城市博物馆,是钱江新城核心区景观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座落于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内,东面为灵江路,西南为新安江路,北接波浪文化城,南挑于钱塘江上,建设用地面积为65950m2。
本工程沿江面长约322米,大部分架空于江面上,最远点突出江堤约76米。
本工程位于钱江新城核心区的中轴线的终点,是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波浪文化城的延续城市阳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城市与钱塘江连接,它标志着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转变。
本工程建筑面积23233 m2,共一层(下部大部分架空于江面),大屋面距江面15.69m。
“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的景观设计分析作者:王冠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17期[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增多,很多滨河城市居民也加大了对河流环境的重视,使得滨河景观发展成为了可能。
为了满足人们需求,“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现代重点研究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景观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入手,重点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
[关键词]“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景观设计现阶段,人们对滨河景观提出了很高要求,要将其建设成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之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坚持“一江两岸”滨河景观设计原则,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成既定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实现滨河景观带设计价值,完成滨河景观设计,满足人们要求。
1“一江两岸”滨河景观带景观设计中应坚持的原则1.1加强与自然的联系,注重生态因素体现滨河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滨水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将自然作为生命的源泉,保护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恩惠,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加强与自然的联系,展现生态因素[1]。
人在自然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周围事物相融合,因此,在滨河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自然特点,将生态理念应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河道环境更具生命力,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1.2坚持亲水原则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的运用,人本身就对水有天生的亲近感,在中国古代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傍水而居,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可见人们对水有莫名的亲近感,所以在滨河景观设计中也要坚持亲水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合理。
如果没有将亲水互动体现出来,无疑是一种较为失败的设计。
因此,在滨河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码头等拉近人与水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设计高耸的观景楼,以满足人们遥望水景的需求。
1.3展现地域文化地区与地区的不同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也就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就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重视各种地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滨河景观设计中可以让人们在同一景观中获得不同感受。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和《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04•【字号】杭政函〔2020〕87号•【施行日期】2020.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钱塘江流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和《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的批复杭政函〔2020〕87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钱江新城管委会:你们《关于提请批复〈钱塘江流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的请示》(杭规划资源〔2020〕163号)收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由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塘江流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以下简称《城市设计》)和《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以下简称《实施导则》)。
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对《城市设计》中的主要内容予以明确。
(一)规划范围。
以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钱塘江及两岸区域为规划范围,包括“三江一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和千岛湖)两岸2—4千米纵深地区,寿昌江、兰江、分水江、渌渚江、浦阳江和京杭运河等重要支流两岸约500米纵深地区,总面积约3376平方千米。
协调范围为杭州市全域。
(二)愿景与目标。
保护钱塘江流域两岸历史与现实相交汇、自然与人文相辉映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文化环境空间,实现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域的发展愿景,展现“诗画江南、风雅钱塘”的大山水人文画卷。
(三)总体风貌结构。
形成钱塘江流域两岸“一江映三景、六廊通两岸、多片展图卷、三型绘节点”的总体风貌结构。
“一江映三景”:即凸显钱塘江干流多元交织的风貌特色,在千岛湖沿岸和新安江两岸保持并延续秀丽的风景走廊,在富春江两岸营造具有东方风韵的文化走廊,在钱塘江中心城区两岸打造充满魅力的都市活力走廊。
“六廊通两岸”:即依托与钱塘江干流相垂直的六条重要支流,打造大运河景观走廊、浦阳江景观走廊、渌渚江景观走廊、分水江景观走廊、兰江景观走廊、寿昌江景观走廊。
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性、人的尺度;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第一大特色:利用河流动力,促成堤外生态绿洲,还钱江以灵气;
第二大特色:引灌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景观,使之亲人、宜人;
第三大特色:规划三条平行走廊:外侧快速车流走廊,中间社区生活走廊,和沿江风景休闲走廊;第四大特色:发展以钱塘江为共赏空间,形成绿道及蓝道网络;
第五大特色文化旅游中心、商务办公中心和大都市商业中心三核心城市整体格局,功能明确,形象鲜明;
第六大特色:社区为单元的有机结构、新城市主义的典范;
第七大特色有机衍生模式,围棋战略,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