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的研究与创新(天津大学张美景)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2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创新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化工过程中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绘制简单的化工流程图,能够进行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化工设备的选型计算。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内容,讲解化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原理。
2.化工流程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化工流程图的符号、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化工流程图。
3.化工设备的选型计算:介绍常用化工设备的基本原理和选型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设备选型和计算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1.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化工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工原理的操作过程。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化工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占总评的20%。
化工工艺的创新与提高研究化工工艺作为化学工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化工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同时对环保和能源节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法规的逐渐完善,传统的化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工生产需求,革新和提升化工工艺已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方向。
1. 创新化工工艺设计思路传统的化工工艺设计通常采用“经验之谈”的方式,即先试验出适合的反应条件,然后建立工艺流程。
这种思路往往存在先验性,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指导化工工艺的设计。
因此,创新化工工艺设计思路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基于现代化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化工工艺设计思路,在建立化工工艺过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研究,实现化工工艺的数字化设计和优化。
2. 利用新材料改善传统化工工艺化工工艺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取决于反应条件的控制,还与工艺中使用的材料有关。
传统的材料往往会在反应过程中造成污染和损耗。
现在,借助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传统化工工艺中广泛应用新材料。
如在反应器内使用先进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率和选择性;使用高效的吸附剂和分离膜,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和产量;使用新型的储存材料,可以实现化工产品的长期稳定储存。
3. 注重化工工艺绿色环保化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久已有之。
要想实现化工工艺的升级,必须注重环保要求。
环保合规、节能减排、危废减量等都是化工工艺需要关注的方向。
其中,环保合规最为重要。
要求化工企业合规经营,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污染物净化处理到废弃物资源化等环节中解决环保问题。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在绿色化工方面开发新技术和工艺,如生物化工、环保型工艺等。
4. 多学科融合促进化工工艺提升化工工艺提升不是单一学科能够完成的。
化学、物理、材料、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交叉应用,是现代化工工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如在先进反应器设计中,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表征手段及操作能力、新型材料性能和实验方法的结合、分析与设计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 化工设计(化工过程设计)教案(<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PPT</B> 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结晶中心:张美景Tel :022 -27405754 27406483 二零零九年六月(第三版)课程基本情况:一、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关于“化工设计”课程的开设情况1、天津大学原化工系从1989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设“化工设计”本科课程。
教材从自编教材《化工设计》,王静康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年《化工过程设计》,王静康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①、化工厂设计及化工工艺设计;②、化工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③、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
3、“化工设计”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大三”下半年或“大四”才能开设,已经偏向于“专业课”,要求大家学完“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物理化学”、“化工设备基础”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课后,才能开始学习本课程。
综合利用同学们以前学完的大量专业基础课知识,在化工工艺设计乃至化工厂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
“化工设计”课程学得好不好,比其它课程更能体现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4、本课程的特点①、综合性(多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与集成);②、实践性(面向实际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厂设计的工程运用);5、“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目的①、了解国内外有关化工工艺设计、化工厂设计的先进理念;②、掌握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二、本课程学习的教材及参考书1、《化工过程设计》,王静康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主教材)2、《化工技术经济》,苏健民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3、《化工系统分析与模拟》,彭秉璞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年。
4、《化学工程手册》,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与创新成果是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研究方向与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涉及众多领域,如化工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工程、化工装备与机械等。
其中,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通过合成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功能性材料等,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功能的提升。
这项研究有助于改进现有材料的性能,推动化工行业的升级换代。
2. 新工艺的开发与改进:通过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利用新型反应器、催化剂等实现催化反应,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 环境友好型工艺的设计:致力于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工艺,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研究新型脱硫技术,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
二、科研项目的意义与挑战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研项目的成果可以为解决现实中的工程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科研项目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科研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需要与企业、学术界等多方面进行合作。
其次,由于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工程问题,科研项目的进展可能会受到技术、经济等因素的限制。
三、创新成果的应用与影响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的创新成果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
例如,利用新材料合成技术,可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的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等领域,大大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环境友好型工艺的应用也有效减少了工业废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天津大学科技处2010年工作总结2010年,我校科技工作紧密围绕学校“三个突破”的中心工作,按照“两个聚焦”的战略要求,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瞄准大项目好项目,在“十一五”收官之年,以天津大学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973”、“863”、“支撑计划”等项目数量和经费数再创新高,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和经费不断增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国家科技奖励与重大标志性成果显著。
各项科技指标全面提升、质量全面提高,为我校“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科技总经费2010年天津大学科技总经费突破10亿元。
截至2010年12月23日各学院实到科研经费6.2亿元,新立项目1580项,其中百万元以上项目114项。
二、纵向科研(一)科技部项目申报1、973计划科技部于2010年1月20日发布了973计划申报指南,我校建议指南列入2项,均属于综合交叉领域。
共申报973计划10项,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项目和精仪学院房丰洲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的基础研究”项目,化工学院赵广荣教授承担的“酵母功能模块抽提与底盘细胞构建”课题和化工学院张卫文教授的“小基因组蓝细菌的基因组功能分析”课题等4项获得资助。
同时,科技部于2010年10月发布了2011年基础研究重大需求方向征集指南通知,我校共征集17项指南建议。
2.国家高新技术项目组织申报情况在863计划申报方面,2010年,我校在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现代交通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领域等申报863计划10项,目前均在待审状态。
在国家科技支撑申报方面,组织申报“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首批预备项目,本年度我校共申报7项,其中1项获得立项资助,资助额度1200万,1项获得支持,支持力度为200万。
在重大专项获资助方面,由建工学院余建星教授和机械学院王树新教授领衔的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和深水AUV 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分别获得1060万元和1969万元。
化工产品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化工产品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农业、医药、能源等。
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化工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设计。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化工产品创新设计的实践和经验。
一、背景介绍化工产品创新设计是指通过借鉴现有的技术、工艺和材料,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新产品。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化工企业需要通过创新设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二、市场调研在进行化工产品创新设计之前,进行市场调研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潜在风险等方面的调研,可以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例如,某化工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消费者对无氟制冷剂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该企业开始进行无氟制冷剂的创新设计。
三、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是化工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阶段,化工企业需要聚焦于产品的性能、品质、环保性等方面进行研发。
例如,某企业通过改良生产工艺和优化配方,成功研发出了一种耐低温润滑油,该产品在极寒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四、工艺改进在化工产品创新设计中,除了技术研发外,工艺改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化工企业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一致性,降低成本和污染。
例如,某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优化生产流程,成功实现了某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大规模生产。
五、营销策略化工产品创新设计成功后,如何将其推向市场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化工企业需要考虑产品的定位、销售渠道、宣传推广等因素。
例如,某企业在推广一种新型环保农药时,选择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直销模式向农民销售该产品,并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六、产品检验在化工产品创新设计完成后,进行产品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必要环节。
通过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并能够稳定地推向市场。
例如,某化工企业在推出一种新型医药中间体时,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临床试验,确保该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工科视域下高校化工类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秋云雷燕慧张玉涛来源:《科学导报》2024年第04期在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全面协同育人,对于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建设“专创融合”课程群,是新时代高校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然途径和有效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具有较强工程性、设计性的专业,它不仅涉及多门学科课程知识的学习,还与实验操作、工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密切相关,其专业培养目标应紧跟化工相关行业的发展,确保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但现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与专创融合相去甚远,需对它们进行优化和改革。
基于此,在新工科视域下,为适应化工行业的发展,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拟从化工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库、师资队伍及考核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对实施“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期为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将“专创融合”有机融合到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是新工科视域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调动工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双创”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及工程类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偏强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知识架构与认识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优化重构教学的课程内容,融入专创思想;同时根据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并融入课程思政,深入挖掘章节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点,设置专创建设目标,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化工分离工程》第1章内容绪论,专创融入点是化工企业家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专业自信,培养家国情怀;第3章多组分精馏与特殊精馏,其融入点是化工人才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专创建设目标是创新思维培养及创业技能训练。
化工创新实验报告化工创新实验报告一、引言化工创新是现代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探索新的化学反应、合成新材料和改进工业生产过程,可以推动化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催化剂设计和应用的实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和提高反应效率的可能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设计和测试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加速酸碱中和反应。
通过优化催化剂的配方和反应条件,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并探索催化剂在其他反应中的应用潜力。
三、实验方法1. 催化剂的制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
首先,将适量的硅酸乙酯和钨酸铵溶解在甲醇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入硝酸铵溶液,形成凝胶。
最后,将凝胶干燥和煅烧,得到催化剂。
2. 反应装置的搭建:将催化剂放置于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酸和碱溶液。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控制反应条件。
3. 反应过程的监测:使用红外光谱仪和质谱仪等仪器,实时监测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产物生成。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催化剂的合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催化剂都能够有效地加速酸碱中和反应。
2. 反应速率的提高:与传统的酸碱中和反应相比,使用新型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提高了50%以上。
这主要归功于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选择性。
3. 产物纯度的提高:使用新型催化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后,产物纯度显著提高。
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催化反应,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五、讨论与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和应用新型催化剂在加速酸碱中和反应中具有巨大潜力。
催化剂的高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性。
然而,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催化剂的合成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配方。
其次,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寿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保证长期的工业应用。
六、结论本实验通过设计和应用新型催化剂,成功地加速了酸碱中和反应,并提高了产物纯度。
第1篇一、前言化工设计大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全国性竞赛。
自2006年举办以来,吸引了众多高校的参与,成为我国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竞赛之一。
本文将分析往届化工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以期为参赛选手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往届优秀作品分析1. 2018年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新型环保催化剂制备及催化氧化技术应用研究》该作品针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环保催化剂,并应用于催化氧化技术中。
该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低毒性和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作品亮点:(1)创新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环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2)实用性:将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氧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经济效益:催化剂制备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 2017年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工控制系统》该作品针对传统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效率低下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工控制系统。
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预警和远程控制,实现了化工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作品亮点:(1)创新性: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化工生产,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2)安全性:实时监测生产过程,有效预防安全事故;(3)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2016年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作品——《高效节能型化工反应器》该作品针对传统化工反应器存在能量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节能型化工反应器。
该反应器采用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热传导性能,有效提高了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
作品亮点:(1)创新性:采用新型材料,提高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2)节能性: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3)环保性: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三、总结通过分析往届化工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创新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