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 格式:docx
- 大小:3.55 KB
- 文档页数:1
姜汁栀子的功能主治简介姜汁栀子,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和主治的中药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成分和功效,常被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介绍姜汁栀子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种中药材料。
功能姜汁栀子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去湿化痰:姜汁栀子含有较多的姜黄素,这是一种强效的消炎抗菌物质,能够有效去除体内湿气,缓解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痰湿症状。
2.理气健胃:姜汁栀子中的姜酚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部不适和胃脘胀满的症状。
3.暖胃散寒:姜汁栀子的性味温热,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于胃寒引起的腹痛、恶心等症状的缓解。
4.散寒止痛:姜汁栀子中的姜黄素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缓解。
主治姜汁栀子的主治范围较广,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湿痹:由湿气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胃寒:由胃寒引起的胃痛、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胃脘胀满:由胃气不畅引起的胃脘胀满感。
•喘咳痰多:由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头痛:由风寒引起的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使用方法姜汁栀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可以选择以下适用的方法:1.内服:将适量的姜汁栀子加入热开水中冲泡,可以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作为药膳饮用。
一般每天1-3次,每次3-5克,视症状轻重而定。
2.外敷:将适量的姜汁栀子涂抹在患处,然后用纱布包裹固定,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疮疡等病症。
3.熏蒸:将姜汁栀子加入热水中,用纱布遮盖头部,缓缓呼吸热气,可以通过热气将姜汁栀子的药性引入体内,起到舒筋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姜汁栀子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儿童和孕妇应慎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先进行皮肤敏感测试,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3.使用姜汁栀子时应控制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4.使用姜汁栀子期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栀子生姜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论》。
具有清宣郁热之功效。
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依,呕者。
【组成】
栀子十四个(劈),生姜五两,香豉四合(绵裹)。
【用法用量】
上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用】清宣郁热。
【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依,呕者。
【使用注意】
本方的使用,应先栀子、生姜,后下豆豉,因豆豉气味轻薄,久煎则反而失其轻浮宜散之功用。
方后“得吐者,止后服”。
【附注】本方原煎服法为:此三味药,用水四升,先煎煮栀子,生姜,煮取药汁二升半后,加入豆豉,再煎煮至一升半,去掉药渣,将药汁分为两份,每次温服一份。
服后若患者出现呕吐,服药。
现代临床应用本方,亦多为水煎温服,唯药后出现呕吐者少见。
【文献摘要】
1、《伤寒论》:“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
倒,心中懊馕,栀子豉汤主之。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
【各家论述】
1.许宏:“若又呕者,为热搏逆不散,加生姜之辛,以散其气,以正其呕也。
”(《金镜内台方议》)
2.陈蔚:“呕者,汗吐下后胃阳已伤,中气不和而上逆,故加生姜暖胃解秽而止逆也。
”(《长沙方歌括》)
3.左季云:“虚热相搏者多呕,生姜散逆止呕,栀,豉泄热化浊,而虚热自平,胃气自调,呕无不止。
”(《伤寒论类方汇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姜栀六君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姜栀六君汤。
【处方】六君子汤加干姜、栀子。
【功能主治】中虚痰饮,善怒多呕,肝热脾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级》卷八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后,大家是否对姜栀六君汤有一定的了解了呢。
其实姜栀六君汤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不适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询医生,问清楚后再食用。
生活常识分享。
栀子干姜汤---清上温下栀子干姜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栀子9g 干姜6g 上2味,以水700ral,煮取300ml,去滓,分2次服。
(功效)清上温下。
(主治) 主证:身热,微烦,舌红,苔黄,脉弦数。
刨证:腹满或腹痛,食少便溏.(临证加减卫1.本方用干姜、炒黑山栀姜汁拌,以酒煎服,治心疝塞痛,塞热气结者。
2.本方加薤白七茎,豆豉半合煎服治赤白痢疾,无论老少皆宜。
3.炒栀子治痰饮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面不愈,即成反胃。
4.本方加川栋子治郁火胃痛、胆结石急性发作者。
5.取桃仁承气汤、栀子干姜汤,以互相进,治疫疠,胸满烦躁,身热甚,头汗出者.6.本方加枳壳、葛花治胃痛便溏。
7.栀子干姜汤加味治疗胃痛、胆石症急性发作:用栀子干姜汤加川楝子,治疗郁火胃痛、胆结石急性发作屡效。
虚寒胃痛勿用。
枳实栀子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6g 栀子9g 香豉12g 上3味,以清浆水1400ral,空煮取800ml,下枳实、栀子,煮取400ml,再下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
夏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服之愈。
1.清浆水:在汉代可能是粟米加工发酸而成的白色浆液水,后世多以淘米水代之。
用“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实际就是浓缩之意。
徐灵胎曰。
“浆中即淘米泔水,久贮味酸为佳。
”吴仪洛曰:“一名酸浆水,炊粟熟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若浸致败者害人,其性凉善走,能调中宣气,通关开胃,解烦渴化滞物。
”2.博棋子大:《千金方》羊脂煎方后云:“棋子大小如寸匕” 而一方寸匕为10刀圭,合今5ml。
因此,博棋子五六枚,相当于25~30ml体积。
(功效)调中和胃,清热化气。
(主治]大病或久病初愈,因过劳而病复发(劳复)者。
症见发热,口干口渴,心烦懊侬,心下痞硬,或胸胁胀满,腹痛拒按,苔黄,脉滑或数。
(临证加减法) 1.本方兼有宿食者,即不消化物停滞于胃肠内,症见膨满,按之腹紧,且伴有便秘者,加大黄以扫荡积滞。
伤寒论第八十条栀子干姜汤治疗痛经之我见
栀子干姜汤出自于张仲景之伤寒论的第八十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
栀子干姜汤的组成是:“炒栀子 40、干姜 40”
栀子干姜的主证是:“尿赤黄涩如浓茶,子宫异位症痛经。
”
其所言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是指:虚热心烦胸烦闷;归属起来是因血虚生风致极以产生的热痹,但因寒热裹挟以致不通,故而使得痛则不通,但若能使之寒热相交不再格拒,便能克之弊矣!
说来半天,大家未必懂愚深意,那就不必听之啰嗦,直用于符合主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即可,主要地把握住以虚热为主的“尿黄、尿赤、尿涩”并及“痛经”足以之取效矣!
大便以不成型为主,而例假颜色以黑为主,且来例假时以心烦意乱情志不佳为主,此之谓:“肝火克寒胃”。
用好此方,重点抓住焦虑心烦等情志问题,再辅助以尿色观察及痛经等问题,必收佳效,且勿,盲目地专以西医名词为之判断指标,否则,这个锅我可不背之矣!
观察其舌苔稍稍微微地略带薄黄,以早晨火气大为主,但也不可拘泥于舌苔必以薄黄为主,若以口苦并及尿色诸证亦可断定是为此方是也。
栀子生姜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栀子生姜豉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栀子姜片豉汤做法你知道吗?累积一点一滴健康教育知识会给您的人体产生出乎意料获得哦。
特异药方生产
山栀子9克(劈)姜片15克香鼓4克(绵裹)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治山栀子鼓汤证兼见呕吐者。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以水400ml,先煮山栀子、姜片,取200ml,纳豉,煮取150ml,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特异摘抄生产
《伤寒论》
以上便是对山栀子姜片豉汤这类中医药方的功效与作用的详解,在吃山栀子姜片豉汤的情况下,也是拥有一些具体方法的,以上的食用方法对调养身体各层面问题全是拥有非常好的协助,因而能够安心开展。
干姜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干姜汤是中医传统药方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下列功能主治:1.暖胃健脾:干姜性温,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温暖中焦,促进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
适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化、胃寒腹痛等症状。
2.驱寒温经:干姜具有温经散寒的效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寒邪侵袭引起的症状,例如寒疝、霍乱、虚寒性腹泻等。
3.散瘀化痰:干姜具有散瘀化痰的作用,可促进淤血消散,化痰化瘀。
适用于胸闷、痰多、舌质淡红、脉弦等症状。
4.解肌理气:干姜能够活络筋骨,舒缓肌肉,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经络不畅引起的症状,如风湿痛、痰痛等。
用量干姜汤的用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病情而定,通常可按以下标准进行使用:1.成人用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可取生姜10克,煎服,每日2-3次。
如果服用干姜粉末,用量可减少至3-6克。
2.儿童用量:儿童用干姜汤时,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情况进行适当剂量调整。
一般情况下,儿童可取生姜3-5克,煎服,每日1-2次。
注意事项:1.遵医嘱:在使用干姜汤之前,应按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确保使用剂量和频率的准确性。
2.副作用:使用干姜汤时,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口干舌燥、口苦等不适症状。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谨慎使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干姜汤,并注意用量和用药时间的控制,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干姜汤是一款具有暖胃健脾、驱寒温经、散瘀化痰、解肌理气等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干姜汤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进行合理的用量调整。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注意副作用和孕妇哺乳妇女的使用安全。
栀姜饮的功效与作用
栀姜饮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栀姜饮,因为栀姜饮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
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
山栀仁15枚(炒焦)
【功能主治】
治胃热作痛。
【用法用量】
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入生姜自然汁10毫升令辣,再煎少沸,热饮。
或入川芎3克尤妙。
如用此方及劫痛药不止者,须用元明粉3克,服之立效。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对栀姜饮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吗?但栀姜饮
毕竟是中药方剂,可能有些人的体质会不太适合,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栀子汤的功能主治1. 栀子汤的简介栀子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由栀子、柴胡、赤芍、生姜等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
它以其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在中医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栀子汤的功能主治。
2. 栀子汤的功能•清热解毒:栀子汤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对于诸如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疮疡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疏肝理气:栀子汤中的柴胡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烦躁等症状,尤其对于肝胆郁结引起的胃痛、胁痛有一定的疗效。
•活血化瘀:栀子汤中的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排出,对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安胎止血:栀子汤中的柴胡、赤芍等成分都具有安胎止血的功效,对于妊娠期的出血、胎漏等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3. 栀子汤的主治栀子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汤剂,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栀子汤的主治疾病和症状。
3.1 外科炎症栀子汤能够清热解毒,对于各类外科炎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口腔炎症、疮疡、乳腺炎、阑尾炎等。
3.2 消化系统疾病栀子汤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主要包括胃痛、胁痛、胸闷、烘热烦渴等症状。
3.3 妇科病栀子汤对于妇科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安胎止血,适用于孕早期出血、胎漏、妊娠期疾病等。
3.4 皮肤疾病栀子汤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皮肤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如湿疹、疮疡、痤疮等。
3.5 痛经栀子汤对于痛经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是痛经伴有胸闷、胁痛等症状时。
4. 使用方法栀子汤一般需要在中药店开方配制,具体用法如下: - 标准用量:每剂栀子20g,柴胡12g,赤芍15g,生姜5片。
- 煎煮方法:将以上药材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滤去渣滓,取汤液即可。
5.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和体虚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烈性酒。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栀子干姜汤医案分享
展开全文
某女,古稀之年,阵发性胸闷气短一月余,伴心烦,失眠。
口干不欲饮,偶喜冷饮,饮后胃脘不适。
夜间尤甚,纳克,二便可。
舌淡舌尖红苔薄白,脉左寸浮余沉。
查心电图示:ST—T改变。
始用瓜蒌薤白剂,胸闷气短未减,反加重心烦失眠。
继用小陷胸汤也未获效。
后再三考虑,心烦失眠为有热,而口干不欲饮为津液未伤,偶喜冷饮则为欲饮冷而自救,然则胃中寒凉故饮冷后胃中不适,结合舌象和脉象应辨证为虚热扰心,脾胃虚寒。
遂处栀子干姜汤,三剂而病症不在。
此案首诊犯经验主义错误,看到胸闷气短,ST—T改变就用瓜蒌薤白剂,未认真考虑辨证,反致虚虚实实的结果,实属不该。
真没想到,上身上火和脾胃虚寒的寒热错杂体质,医圣用两味药栀子干姜汤就搞定了!真没想到,上身上火和脾胃虚寒的寒热错杂体质,医圣用两味药栀子干姜汤就搞定了!现在的很多人都不注重饮食,或是饮食不规律,或是胡吃海塞,结果出现了很多身体的问题。
这不前一段时间,老家那边来电话,说有一个人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结果恶心呕吐,并且还有腹痛和拉肚子。
经过输液治疗后,急性期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每天感觉心烦得不行,胃里像灌了凉气,还隐隐约约地有点痛,大便偏稀,每天2-3次。
听说我是学医的,问我如何是好。
我思索了一会,这是很典型的栀子干姜汤的适应症,于是让他用栀子12g,干姜12g煎成汤药,早晚各服用一次。
当时这个人很惊讶,这么小的方子也能治病?不过鉴于药量少,也不贵,还是决定试一试。
两三天之后他开心地告诉我,没花多少钱,也没吃多少药,但是所有都恢复了正常。
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首简便廉验的方剂,方如其名,仅仅由栀子和干姜两味药组成,但是运用得当,许多烦人的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要想知道如何应用这个方剂,还要回到原文中去。
栀子干姜汤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十四枚、干姜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这个条文讲的是有一个人得了伤寒,也就是有表证,比如怕冷啊、流鼻涕啊,表证应该用解表的方法,而医生用了泻下的方法。
就像是平时吃错东西了,到嘴里了,本来吐出去就行了,非得吃进去然后再从大便排出来,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这就导致了表邪内陷,结果身热没有解决,还变得有点心烦,张仲景采用栀子干姜汤来治疗。
需要知道的是,泻下法容易伤及脾胃中的阳气,导致一系列脾胃虚寒的症状。
就像平时拉肚子一样,多数时候都是越拉越没劲儿。
虽然这个条文没有写出,但是“微烦”就提示和纯火不一样,实火的烦躁一般是很剧烈的,真的是如同火在燃烧一样,所以这种不能只用苦寒药进行泻火,否则只会越清越旺,时间久了也会伤及脾胃。
栀子干姜汤原方是什么?什么是栀子?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栀子、焦栀子都是寒性药,味苦。
归心、肺、三焦经。
栀子和焦栀子的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三萜类、黄酮类、有机酸酯类等。
其中,环烯醚萜类是主要发挥作用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栀子药材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8%;干燥的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得少于1.0%。
功效与作用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焦栀子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解热、促进胆汁分泌、抗炎、镇痛、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
栀子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心烦、淋证涩痛、火毒疮疡、血热吐衄、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外治扭挫伤痛等;焦栀子可以用于治疗血热吐血、崩漏、尿血、脑出血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您有栀子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栀子。
脾虚便溏、胃寒作痛者,不宜使用栀子。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使用栀子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栀子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栀子?栀子和焦栀子可以煎汁内服,也可以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栀子的每日常规用量为6~10克;焦栀子的每日常规用量为6~9克。
外用时,可取适量栀子研末加蜜调成黏膏状,贴于患处,可治疗踝关节扭挫伤。
栀子代茶饮可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栀子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栀子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传统医学认为栀子无毒。
现代研究显示,栀子服用过量会引起中毒反应。
过量服用栀子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服用栀子后,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立即停用,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头昏心悸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量多全身乏力冷汗头目眩晕不能起立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服用栀子偶尔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请立即停用,并前往医院治疗。
栀子干姜汤组成,功效,临床运用医案,栀子干姜汤禁忌【原文】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0)【组成】栀子9g 干姜6g【煎服方法】水浸20分钟,煎20分钟,约400ml,分两次服。
【主治】伤寒误下后,身热心烦,大便溏泻者。
【加减】表热明显者,加豆豉。
【禁忌】无上热下寒证象者,忌之。
【类方】1.栀子豉汤:同可清热除烦。
不同者,栀子干姜汤清热除烦外,复有温中祛寒作用。
2.甘草泻心汤:同可清上热,温下寒。
不同者,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除调理寒热外,复有补中健脾之用。
【临床运用】1.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胄。
(《伤寒论译释·杨氏家藏方》)2.食管狭窄。
(《伤寒论今释》)【浅议】此方寒热并用,上清胸膈之热,下温胃肠之寒,临床运用以身热,口苦,咽干,心烦,大便稀溏为目标。
本证病机为表热未解而大下之,中阳被伤,或素日脾胃虚寒复感冒发热。
临床可见服用凉药,心烦减轻而便溏加重;服用热药,便溏见轻而心烦加重,具有喜冷而又不敢食之矛盾现象。
方中栀子苦寒,清胸中之热以治心烦,干姜辛温,温脾胃之阳以治便溏,寒温并用,各司其职而功成。
条文之“身热不去”,因发生于太阳病误下之后,余认为当属表热。
既属表热何不宣散?李翰卿先生认为表热虽存,然甚轻微,应先顾里,若表证明显,则宜加用豆豉,此说是也。
【栀子干姜汤医案】噎塞(食管憩室)卢某,女,55岁。
胸憋,嗳逆,吞咽噎塞由偶作至频发,由轻微至明显,业已3月。
作X光造影,显示食管憩室2处,钡剂充盈1厘米左右,建议手术治疗。
彼不愿手术,求诊于余。
询知胸部发热,口苦口干,胃纳可,吞咽时胸部有压迫、窒塞感,甚则汗出心烦。
心下沉重,烧灼,时恶心。
大便溏而不畅,一两日一行。
食水果、油腻即肠鸣泄泻。
神疲乏力,上午尤甚。
舌尖红,苔薄白。
诊得脉沉滑,腹软无压痛。
中医无食管憩室一说,从脉证观之,此脾胃虚弱,上热下寒证也。
栀子干姜汤的作用与功效主治、配方组成、临床应用禁忌
《伤寒论》
【组成】栀子十四个(9g)干姜二两(6g)
【用法】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上温下。
【主治】上热下寒证。
身热,微烦,便溏。
【配方解析】本方原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其证由表证误下,中阳受损,余热留扰胸膈所致。
表邪不解,余热未尽,故身热;余热扰及胸膈,故心烦;中焦虚寒,水湿不运则便溏。
若专以寒凉药清热,则更伤中阳,若单以温热药散寒,则易助上热,治宜寒热并用,清上温下并举。
方中栀子苦寒清降,入心、肺、三焦经,功擅清泻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热而除烦,为君药。
干姜辛热燥烈,入脾胃,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为臣药。
二药相伍,清上热,温下寒,寒温同化,调和脾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乃仲景组方奇妙之处。
本方用法云:“得吐者,业后服。
”言本方虽非吐剂,却可以吐取效。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上热下寒证的基础方剂。
临证应用以身热不去,微烦,便溏为用方要点。
2.临证加减:若心烦较甚,加豆豉宣散透邪以除烦;若胃脘痛者,加枳壳行气止痛;若兼肝郁化火,加川楝子疏肝清热。
本方亦常与泻心汤及黄连汤合用,治寒热错杂之胃脘痛等。
3.现代应用:常用于急慢性肠胃炎、食道炎、慢性痢疾、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胆道蛔虫症感染等。
4.使用注意:脾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栀子干姜汤治疗胃脘痛案
姓名:L某性别:女性年龄:72岁
就诊日期: 2020/08/04
诊断:胃疼、肝胃不和证、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主观资料
主诉: 慢性胃炎数年余加重数月
现病史: 胃疼胃胀,心烦不适,脉左关弦聚,余数,舌紫苔薄黄。
既往史: 无
过敏史: 无
检查
身高: 150 cm 、体重: 65 kg 、收缩压: 122 mmHg 、舒张压: 70 mmHg
诊断
胃疼、肝胃不和证、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治疗及指导
处置
百合 40g 丹参 30g 栀子 20g 预知子 30g 干姜 5g 5付
诊日期: 2020/08/11
诊断:胃疼、肝胃不和证
主观资料
主诉: 胃疼数月
现病史: 胃疼胃胀,心烦不适,脉左关弦聚,余数,舌紫苔薄黄。
复诊胃胀胃疼明显减轻,脉略弦,舌紫苔薄黄。
既往史: 无
百合 40g 预知子 30g 栀子 20g 干姜 5g 炒麦芽 50g
嘱咐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栀子干姜汤治疗身热不去,微烦者。
栀子清热除烦,干姜在此的
作用是辛开,类似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之作用,百合有治疗心下痛的功效,八月札疏肝解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栀子干姜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栀子干姜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栀子干姜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栀子干姜汤的
栀子干姜汤大家了解吗,它是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让我们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大家应该都知道栀子干姜汤功效是挺多的,对于具体的栀子干姜汤的作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处方】栀子9克(劈)干姜6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用法用量】以水400毫升,煮取150毫升,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
得吐者,止后服。
【摘录】《伤寒论》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栀子干姜汤的对疾病的疗效有很多,对我们恢复健康很有帮助。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