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顿中层功能分析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中层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中层理论”的含义:
“中层理论”是介于抽象的综合性理论与具体的经验性命题之间的一种理论,即介于解释整个社会世界和只解释世界微小部分两者间之中间地带的理论,或称“中层功能论”。
(默顿指出,社会学理论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
而中层理论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
功能分析是中层理论研究最有效的方法。
二.中层理论的特点
默顿认为,中层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中层理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
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次。
例如参照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理论都属中层理论。
第三,它可融入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即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
第四,它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
第五,它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第六,它可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三.默顿的中层理论范例
越轨理论;政党机关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变迁与均衡理论。
第二节:功能分析范式及结构分析范式一.功能分析范式1.默顿认为,过去的功能主义者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忽视功能分析的方法问题。
功能主义即是解释社会现象的有效理论,也是收集资料的有用方法。
因此默顿从他的中层理论观点出发,强调功能分析在资料收集和理论解释中的实效性。
默顿首先对以往的功能主义观点给予澄清,即指出以往功能主义的三个错误假定或前提:①“功能一体性”假定,即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该假设导致分析者忽略了“一定社会或文化事项(习俗、信仰、行为模式、制度)对各种不同的社会团体及其成员所造成的迥然不同的后果。
”他首创了“反功能”概念。
②“功能普遍性”假定,即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都具有正功能。
他指出,这一不加限定的假设也是不正确的。
实际上对不同的系统,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事项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
有些可能具正功能,有些可能具反功能,有些可能无功能。
③“功能不可或缺性”假定,即特定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的功能不可或缺。
他指出,功能需要是经验性和多样性的,实际上存在着“功能选择”、“功能对等”、“功能替代”的情况。
其次他提出区分对社会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社会后果的分析,首创了“显性功能”及“隐性功能”概念。
把动机视为功能是“很不幸的错误”;动机是主观范畴而功能是客观范畴。
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仅在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研究社会行动者非意图的后果,不为一般人所察觉的后果(隐形功能)。
“隐形功能”概念有助于社会学者对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社会行动模式的分析,例如原始部落的祈雨仪式。
“研究隐形功能是社会学者最能发挥所长的领域,也是社会学者在理论上最可能有所收获的研究领域。
”2.为了使功能分析规范化,他提出了功能分析的一套范式。
他指出需澄清11个方面的问题:功能归属事项;主观意向概念;客观结果概念;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功能需要的概念;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功能选择的概念;结构脉络的概念;动态与变迁的概念;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藏问题。
结构功能主义是二战后在美国崛起的重要社会学流派,帕森斯与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最主要的两个代表人物。
帕森斯在总结和批判斯宾塞、涂尔干、韦伯、拉德克利夫一布朗、马林诺斯基等经典社会理论家关于功能论的基础上,提出和倡导了结构功能主义,并建立起庞大、宏观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框架。
而默顿更趋向于对早期功能论者进行反省和批判,把经验分析引人结构功能主义,提出了“中层理论”,反对帕森斯的宏观的、包容一切的抽象功能分析理论。
可以说,帕森斯与默顿的理论构成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最重要部分,二人的理论在互相批判、反思、与补充中使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在以下的篇幅里,在对帕森斯与默顿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二者理论的主要差异及由分析得出的启示。
一、帕森斯与默顿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1.帕森斯的主要理论观点帕森斯从单位行动出发构建他的社会行动系统。
他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意志性和目标导向。
行动包括行动的目标、行动的状态和行动的规范取向这三个要素,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共同构成所谓“行动系统”,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帕森斯强调,社会系统之能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延存,是由社会结构于能够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即适应、达标、整合和维模四个功能。
“适应”功能,主要指社会系统由其外部环境获得足够的资源或能力,以及这些资源或能力在该系统中的配里;“达标”功能主要指系统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t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整合”功能主要指为了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使各个部分间协调一致,不致出现脱节和断裂现象;“维模”功能主要指在系统运行过程暂时中断时期,原有的运行模式必须完整地保存下来,以保证系统重新开始运行。
在帕森斯看来,与某项功能需求有关的行动类型构成了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满足四项功能需求的四类制度性结构。
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四种功能的结构分别是经济制度、政治体制、法律和家庭、教育为主的制度。
第十章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中层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功能分析范式和结构分析范式。
教学重难点:中层理论的概念、特点、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失范的形式课时安排:3课时一、生平简介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贫民区,1931年毕业于坦普尔大学,1931年-1936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受教于索罗金、萨顿、帕森斯,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9年-1941年在图兰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自1941年起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1974年获得该校位数极少的“大学教授”资格,1979年退休,被列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56-1957);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主席(1975-1976);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6年(博士论文)《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年《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年《论理论社会学》1967年《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1973年研究领域多样性:理论、方法论、组织、相关群体、大众传播理论、科层制与个性、越轨行为与社会异常、医护职业、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社会学研究成就:1、社会学理论第一,重视对经验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建立“适中”的理论,提出功能分析的11条具体范式。
第二,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他强调结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总结出了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
第三,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并提出了大量的已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学术语,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功能、隐功能、反功能、参照群体等。
角色丛、地位丛核心家庭显功能、隐功能:祈雨仪式、奴隶制度的显功能就是增加美国南方的经济生产力,而同时它也具有一种潜在的功能,即增加了南方白种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社会地位。
反功能: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新的生产过程与技术装备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生产工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默顿的中层理论简述所谓“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抽象综合性理论同具体经验性命题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其宗旨在于架设一条社会理论“实用化”的桥梁,指导人类的经验实践特别是调查。
默顿提出在对结论抽象的同时,也强调结论的实证性的中层理论,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以及学科对自身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当今社会学研究重要的理论范式之一。
一、默顿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默顿的中层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在这之前社会学理论在宏观与微观方面极端化发展的困境应允而生的。
作为结构功能主义这样的宏大理论提出者帕森斯的弟子,默顿批评导师这种过于抽象和庞大的理论体系背离了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传统,并认为当时社会学界对宏达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是对科学的误读,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应当回归经验实在性。
该理论仍然属于功能论的范畴,但它是一种脱离抽象层次而力图接近经验事实的功能论,它强调假定和逻辑推导,承认知识体系的不完备性;同时也指出了其与经验研究的区别:本身不是经验研究但可以为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功能分析方案。
反思默顿提出中层理论的过程,他对理论解释力的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是其创新的动力源泉。
二、默顿中层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强调区分负功能(dysfunction)和正功能(positive function)的存在。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
第二,区别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默顿认为,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性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隐性功能。
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
第三,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
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
简答题1.默顿是怎样批判结构功能主义?答: 默顿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批判: 首先,默顿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
其次,默顿批判了“普遍的功能主义”。
再次,默顿还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
默顿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批判的核心精神是: 强调中程结构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2.简述默顿提出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 建立在个别性和相对性基础上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基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第二,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到中程功能分析的批判和抵制。
第三,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假”。
第四,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3.翟曼斯是怎样论述群体凝聚力的?答: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论群体凝聚力问题。
在他看来,群凝聚力强弱首先是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
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互相赞许都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这时,成员遵守群体的规范和制度就不必支付较高的成本,成员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凝聚力都会不断增强。
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的洼意力转移向外,而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成员的凝聚力都将减弱。
与此同时,群体规范和制度的坚持就会遇到较大困难。
因为群体成员从外部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而当成迫于群体内部压力而遵守维护群体的规范与制度、维护群体的团结时,他们降低对外部报酬的获取,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以较高的成本来被迫维持群体的团结。
而成员为维持群体团结付出的成本越高,群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持续性都将越来越弱。
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酬的差别相关。
默顿说,所谓的“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但又必须的研究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统一性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统一性理论的目的在于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一切可观察到的一致性。
”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
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
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一是创新失范。
是最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
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
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
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
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第四是造反。
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
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
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
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
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按照默顿的理解,他的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并且根据这一理论是可以通过经验加以验证的。
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一般由几组有限的假定组成,且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出能够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
第三,它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成为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第四,它能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从而划清微观与宏观问题的界限。
第五,它承传了早期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建构策略,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默顿中层功能分析理论1、中层功能分析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起,默顿就开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学方法论著作,阐述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倡导建立社会学中层理论(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middle range)以克服当时社会学界存在的缺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理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一,毫无疑问,包括默顿在内的所有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都针对了芝加哥学派。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前,注重经验研究、强调社会调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这种过分重视经验与现实而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使得社会学出现了碎片化倾向,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
默顿以及他的老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二,针对了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反对芝加哥学派基础上诞生的功能主义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学轻视理论的传统,在美国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帕森斯功能理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抽象、过于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甚至拒斥经验研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包括他的最得意的学生——默顿的极大不满。
吉登斯也认为,“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学理论中深深地埋下了帕森斯的印记,现在回过头来看,帕森斯的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麻烦。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店,1998.39.)第三,针对了美国动荡的社会现实。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动荡不堪,冲突不断,在社会危机面前帕森斯的宏大理论显得力不从心,帕森斯学说遭到了各方面的大量批判。
中层理论就是这样一种范围有限的理论,它不仅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以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而且它本身构成了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指明了社会学研究的未知方面,从而大大增强了社会学的应用性、适应性和指导性。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内容摘要: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中层理论功能分析范式。
他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
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
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
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页是默顿的研究主题之一。
他还进一步谈到,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
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关键词:中层功能分析范式正负功能显潜功能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
先驱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已经有所论述。
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但真正发展完善并使之得到弘扬的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提倡的是结构功能主义。
他认为,行动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行动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需要:①适应②目标达成③整合④潜在模式维系。
而这四种需要的满足使得行动系统同时就具有了四种相对应的功能,这四种功能分别由相互联系的四个子系统所执行。
同时,这些子系统本身又可以作出如行动系统般的划分,并且也同样拥有类似的需要和功能。
因此,他认为这种AGIL的功能分析范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具有解释力。
帕森斯的这种理论批判与综合了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方法论【1】,建构了一个庞然巨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西方社会学理论练习题西方社会学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社会冲突的功能》的作者是。
2.功能主义核心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和。
3.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是4.涂尔干将自杀类型分为四种,即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5.帕森斯把社会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分为四个系统,分别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6、韦伯把社会行动类型概括为四种,一是合理的行动,二是价值合理的行动,三是情感的行动,四是传统的行动。
7、《货币哲学》一书的作者是8、孔德认为每一种知识、人类的发展都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以及阶段。
9、涂尔干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0、《资本论》的作者是。
11.达伦多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论自杀》、《社会分工论》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3.一个对“占有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或制度化程度差的社会,常常处于缺少规范与丧失整合的状态。
这种状态,涂尔干称之为___________。
14.《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提出了反功能、非功能、功能替代等功能分析概念。
16、韦伯把合法性的统治类型概括为三种,一是传统型统治,二是个人魅力型统治,三是 __________17、齐美尔的社会学研究对象是18、涂尔干在分析社会变迁时,提出了两种社会团结类型,即类型和“有机团结”类型19、韦伯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0、马克思认为,社会变迁的基本动力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 孔德B 斯宾塞C 涂尔干D 霍曼斯2.在涂尔干看来,防止与解决动乱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新的()A.法律秩序B.道德秩序C.管理体制D.政治秩序3.韦伯将()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默顿中层功能分析理论1、中层功能分析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起,默顿就开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学方法论著作,阐述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倡导建立社会学中层理论(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middle range)以克服当时社会学界存在的缺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理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一,毫无疑问,包括默顿在内的所有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都针对了芝加哥学派。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前,注重经验研究、强调社会调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这种过分重视经验与现实而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使得社会学出现了碎片化倾向,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
默顿以及他的老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二,针对了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反对芝加哥学派基础上诞生的功能主义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学轻视理论的传统,在美国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帕森斯功能理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抽象、过于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甚至拒斥经验研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包括他的最得意的学生——默顿的极大不满。
吉登斯也认为,“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学理论中深深地埋下了帕森斯的印记,现在回过头来看,帕森斯的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麻烦。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北京:三联书店,1998.39.)第三,针对了美国动荡的社会现实。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动荡不堪,冲突不断,在社会危机面前帕森斯的宏大理论显得力不从心,帕森斯学说遭到了各方面的大量批判。
中层理论就是这样一种范围有限的理论,它不仅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以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而且它本身构成了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指明了社会学研究的未知方面,从而大大增强了社会学的应用性、适应性和指导性。
2、中层功能理论内容在1949年出版的《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尤其是1967年出版的《论理论社会学》等著作中,默顿集中探讨了他自己的中层功能思想。
(1)什么是功能?黑格尔有句名言:“熟知的东西所以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
功能很多人以为就是“作用的意思”。
在默顿看来,“功能”这个词在社会生活领域内有这样几种用法:第一种是通俗用法,function意指某种公共集会或节日庆典,通常都带有“仪式”的含意。
我们猜想,正因为人们赋予这个术语这一含义,例如,某一报纸的标题断言:“托宾市长不支持social function”,新闻内容进一步解释:“托宾市长今日宣称,他对任何social function 都不感兴趣,他也未授权任何人替任何活动出售票券或做广告。
”由于此用法的大众化,因而它很少进入学术文献,因此对于目前术语的混乱影响不大。
显然,function的这一含义与社会学中的功能分析风马牛不相及。
(日常生活用法)Function的第二种用法与职业(occupation)一词同义,例如韦伯定义职业为一个人function 的专门化、具体化与组合化的方式,因而成为他继续获得收入或利润的基础。
这是一些经济学家通常的用法,而且几乎是典型的用法。
他们在研究一个团体的职业分布时,即称之为“一个团体的function analysis”。
(经济学上的用法)第三种用法第一种用法的特例,在一般言谈和政治科学中都可发现。
Function通常意指委派给公职人员的种种活动。
(政治学上的用法)第四种用法:在数学中,function一词最初为莱布尼茨所用,它具有精确的含义。
它指一个变量与其他某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它的变量可以用来表示该变量,或者说,从其他变量的数量,可以决定该变量的数值。
(数学上的用法)第五种含义是为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进行功能分析所一直沿用的中心含义。
它主要是从生物科学转借过来的。
在生物学中,function意指“维持某种有机体的生命或有机之过程”。
社会学功能分析包括他自己的中层功能分析就是取最后一个意思。
(社会学用法)(2)批判了帕森斯功能理论的假设默顿认为,帕森斯的功能理论之所以错误,就在于这个理论的前提也就是理论假设存在着严重的错误。
他认为,帕森斯的功能理论假设存在三个错误假设:第一,社会功能一体假设(postulate of the function unity of society)。
社会系统的任何局部都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
布朗曾明白地提出这一假设:一种特定社会习俗的功能,对作为系统运转的整个社会生活作出贡献。
这种看法蕴涵着社会系统即整个社会结构都具有某种统一性,我们可以称为功能一体。
这可以界定为一种状况:在此情况下社会系统的所有部分,都以一种极为和谐一致的方式或具有很强的内聚力而共同运转,而不会产生无法解决或无法控制的持续性冲突。
第二,泛功能假设(有的书上写成普遍功能假设)(postulate of universal functionalism)。
认为一切标准化的社会形式或文化形式都具有积极功能。
简言之,该假设主张所有标准化的社会或文化形式都具有正功能(positive function)。
和功能概念的其他层面一样,马林诺夫斯基又是以最极端的形式来表述:文化功能观坚持下述原则,即在任何形态的文明中,任何风俗、物件、观念与信仰都履行某种重要的功。
第三,不可或缺性假设(postulate of indispensability)。
认为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化形式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功能论者普遍采用的三个假设中的最后一个,就某些方面而言,最为含混。
这种含混性在马林诺夫斯下列引文中最为明显:在任何形态的文明中,任何风俗、物件、观念与信仰都履行某种重要的功能,必须完成某种任务,因而是一个工作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简言之,通常所说的不可或缺性的假设,包括两项互相关联但可以区分的断言。
第一:假定某些功能是不可或缺的,其意为除非这些功能被履行,否则社会(或团体或个人)将无法存续,这项断言提出了功能前提或一个社会在功能上必要的先决条件的概念,对此概念下面就会略加考察。
第二:假定为了履行这些功能,某些文化或社会形式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另一回事。
这涉及“专门化的结构”以及“不可替代结构”的概念,因而产生种种理论上的困难。
因为这一断言不仅明显地违背事实,而且随之而来的几个辅助性的假定,一开始就围绕着功能分析。
这个假定忽略了下述事实,即其他社会结构(与文化形式),在某种尚待考察的条件下,可能履行对于团体之存续所必需的功能。
(3)中层功能理论内容默顿说,所谓的“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但又必须的研究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统一性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统一性理论的目的在于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一切可观察到的一致性。
”第一,强调区分负功能(dysfunction)和正功能(positive function)的存在。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
凡是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的是正功能,而导致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第二,区别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性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隐性功能。
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隐性功能)。
第三,提出了一整套功能分析的范式。
默顿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社会学状况,就必须确立起一整套社会学定性分析的范式。
默顿以功能主义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他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其中包括11个方面的问题:(1)功能归属问题;(2)主观意向问题;(3)客观后果问题;(4)功能指向问题;(5)功能需求问题;(6)功能实现机制问题;(7)功能选择问题;(8)结构约束问题;(9)动态与变迁问题;(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问题。
第四,提出了社会失范理论。
默顿在1938年出版的《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失范理论。
默顿认为,当个人以正统的手段去实现目标时,个人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和社会要求的,但是目的与手段不一致时,失范现象便出现了。
在他看来,失范可以被想象为文化结构中的一种断裂,这种情况在文化的规范和目标同该群体成员在社会结构层次上以符合这些规范和目标的方式行事的能力之间分裂时特别容易出现。
为此,默顿列举了四种失范:一是创新失范。
是最常见的失范现象,这种行为虽然承认文化目标但却无法采取社会所承认的手段去到达目标。
如为了富裕而挪用公款、卖淫等既是这类现象。
二是形式主义。
指人们接受了正统手段但囿于缺乏教育机遇而没有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
三是退却主义。
背离并拒绝社会工人的目标和手段,是社会“异化者”。
如无赖、流浪人、乞丐。
第四是造反。
则是企图以创新的目标和手段来取代原因的目标和手段。
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
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
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
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
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
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
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3、中层功能理论特点按照默顿的理解,他的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并且根据这一理论是可以通过经验加以验证的。
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一般由几组有限的假定组成,且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出能够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
第三,它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去,成为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第四,它能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从而划清微观与宏观问题的界限。
第五,它承传了早期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建构策略,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
第六,它没有认定自己可以对当今一切紧迫的实际问题提出理论解决的终极办法,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指明了未知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4、中层功能理论评价第一,理论取向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