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饮食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1.99 KB
- 文档页数:5
吉林饮食文化特点一、概述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
吉林的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融合了多种民族的饮食传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味,其中以满族和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最为突出。
二、满族与朝鲜族饮食文化1. 满族饮食文化满族是吉林省的重要民族之一,其饮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满族人民崇尚自然、朴实,饮食讲究原生态,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味道的纯正。
在满族的饮食文化中,烤肉、火锅、酸菜等传统美食颇受欢迎。
烤羊肉串是满族人民的传统美食之一,选用上等的羊肉,经过精心的腌制和烤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成为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2. 朝鲜族饮食文化朝鲜族是吉林省的另一大重要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朝鲜族人民的饮食讲究酱汁的烹饪和调味,所谓“辣椒制胜百味”,辣味和酸味是朝鲜族饮食不可或缺的味道,辣椒酱、泡菜、泡辣椒等成为了朝鲜族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性食品。
朝鲜族人民还特别喜欢鸡肉和鸭肉制品,如炖鸡、炖鸭、鸭血粉丝等都是朝鲜族饮食文化中的传统美食。
三、地方小吃与特色菜品吉林省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民族饮食文化,还有许多地方小吃和特色菜品。
长春市的大拉皮、松花江畔的杂烩炖、吉林市的官帽肉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
东北的火锅文化在吉林省也有着独特的表现,尤其是牛肉火锅、羊肉火锅、鱼火锅等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四、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吉林省的饮食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饮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各地举办饮食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通过传承与发展,使得吉林的饮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一些地方美食店、特色餐厅也将当地饮食文化立足于市场,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吉林的饮食文化。
结语吉林饮食文化作为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融合了满族和朝鲜族的饮食传统,还在地方小吃和特色菜品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通过对吉林饮食文化的介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吉林的饮食特色,也能够感受到吉林人民对于美食的热爱和对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吉林春节独特的年夜饭传统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亲朋好友饭聚的时刻。
在吉林省,春节年夜饭有着独特的传统,不仅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更融合了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让人们在这一天感受到浓浓的幸福与温暖。
吉林的春节年夜饭以饺子为主食,被誉为“吉林饺子”。
这种传统食物在吉林深受欢迎,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馅料而享有盛誉。
饺子的制作工艺虽然简单,但要求食材新鲜、馅料丰富,细腻的皮、美味的馅、鲜美的汤汁是吉林饺子的最大特点。
为了保证吉林饺子的品质,制作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程序。
首先,将面粉和水搅拌均匀,揉成团;然后,在案板上擀开面团,用刀将其切成小块;接着,将每个小块擀成薄皮,包入馅料;最后,将包好的饺子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即可享用。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人们要谨遵工序,让每一个饺子都变得精致可口。
吉林春节年夜饭的饺子馅料种类繁多,有肉类馅、蔬菜馅、水果馅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常见的馅料有猪肉大葱馅、牛肉芹菜馅和虾仁韭菜馅等。
吉林饺子的包法也多样,有水饺、云煮饺、烙饺等不同款式。
这些美味多样的饺子让人们在年夜饭上有更多的选择,增加了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吉林的春节年夜饭除了饺子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菜肴。
其中,辽河冰钓黄鱼是备受喜爱的一道传统菜品。
辽河冰钓黄鱼在冰天雪地的寒冷环境下独特生长,肉质鲜嫩,口感细腻。
在春节时,家庭会前往冰面上进行钓鱼活动,并将钓到的新鲜黄鱼带回家烹饪。
烹饪方法通常是清蒸或者炖汤,以保持黄鱼的原汁原味。
辽河冰钓黄鱼的独特风味成为了吉林春节年夜饭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此外,吉林春节年夜饭上还少不了炸年糕和糖饼这两款传统的甜食。
炸年糕是将年糕切片后油炸,让它变得酥脆香甜;而糖饼则以红糖、芝麻和花生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炸年糕和糖饼的热气腾腾,香甜可口,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年味。
总的来说,吉林春节独特的年夜饭传统凸显了地方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吉林人们久负盛名的烹饪技艺和独特的味觉追求。
吉林的饮食文化有什么特色吉林的饮食具有东西风味,集川、鲁、京等各大菜之精华,尤以本地山野风味最具特色,而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吉林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吉林的饮食习惯吉林是大米、玉米之乡,煮出来白花花的大米饭散发着喷喷香的热气。
秋收的时候还能吃上又甜又嫩的玉米。
吉林的菜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主要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
东北人口味重,基本上每道菜都咸味都比较重,不过少吃菜多吃饭也算平衡了,有些炒菜、煎炸食品几乎是油泡出来的。
炖菜更是一大盆儿上来,所以在这点菜,一定要注意节约,避免浪费。
炝拌菜、家常凉菜、酱沾菜,则是典型的吉林农家菜肴,只用新鲜的黄瓜、萝卜、凉粉等配上不同的调料,做法简单,味道却很新鲜。
吉林民族风味的食品也很多,如满族的八大碗。
而朝鲜族冷面、辣白菜等,喜欢酸辣口味的朋友可要过把瘾了。
不过最好去那种朝族饭馆或专门的冷面馆,才能尝到比较正宗的冷面。
吉林的饮食文化知识吉林省的菜系简称吉菜,是指利用吉林特产或主产原料,运用吉林特有的烹饪工艺,结合吉林各民族饮食文化和习俗而形成的,具有绿色健康理念的风味菜。
同时吉菜名称还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意。
吉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的形成与发展与吉林的地理、历史、经济、民族、文化、风俗、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吉林处于我国东北中部,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地肥沃,物华天宝,具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天然、绿色"资源得天独厚,是吉菜发展的有利条件。
吉菜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满族的祖先--肃慎就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过着渔猎生活。
吉林自古还有汉、朝、蒙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如满族人喜食炖菜和面点、朝鲜族酷爱冷面和狗肉、蒙古族爱吃烤肉,这些特有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饮食文化。
在烹调技法上,吉菜受鲁菜影响较大,伪满统治时期,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皇宫,一时成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宫中御膳房除北京的清宫御厨,山东名厨也纷至沓来,使山东菜、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肴相互交融,对当地的烹饪技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精烹山珍野味,重刀工、勺工,以炸、熘、爆、炖、拌、酱见长的技法特点。
吉林地区春节的美食与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也是一次家庭团聚和美食盛宴的时刻。
吉林地区作为中国东北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春节美食和习俗,让人们在这个喜庆的时刻尽情享受美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吉林地区春节美食春节期间,吉林地区的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丰盛的美食,让人们愉悦的胃口得到满足。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道常见的吉林春节美食。
1. 饺子饺子是中国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道传统美食,也是吉林地区春节餐桌上的主角之一。
吉林人喜欢在春节前一晚全家人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团结。
无论是素馅还是肉馅饺子,都能在春节期间增添家人间的温暖和情谊。
2. 锅包肉锅包肉是吉林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吉林人在春节时必吃的美食之一。
它是由猪肉先用蛋黄和面粉裹制,再炸至金黄色,最后配上酸甜口味的酱汁。
这道菜的外酥里嫩,口感爽脆,味道鲜美,令人食欲大开。
3. 红烧肉红烧肉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常见的一道家常菜,也是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
将猪肉块用酱油、糖、姜、葱等调料烹饪而成,肉质酥烂,口感香甜,是一道让人垂涎三尺的美味佳肴。
二、吉林地区春节习俗除了美食,吉林地区的春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活动,让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喜庆和欢乐。
1. 守岁除夕夜,吉林地区的家家户户都要守岁,即不睡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散不祥之气,为家庭带来好运。
在守岁期间,亲人和朋友会相互拜年,祝福对方健康、幸福和快乐。
2. 贴春联在春节前夕,吉林地区的家庭会贴上春联。
春联是写有对联的纸条,一般贴在大门口或屋内显眼的位置。
春联一般由横批、对联和悬挂等组成,用以祈求来年的幸福和吉祥。
贴春联也被认为是保护家庭免受邪恶之力侵扰的一种方式。
3. 舞狮舞狮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常见的一项传统表演活动。
人们用狮头和长长的狮身舞动,以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舞狮表演往往伴随着锣鼓声,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总结吉林地区春节的美食与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乐和传统文化的氛围。
吉林春节独特传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吉林省人民最为热衷庆祝的节日。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春节传统。
在吉林省,春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社区活动和民俗传统的盛会。
本文将介绍吉林春节独特传统,从食物、舞狮、祭祀等方面展开细致的描述。
一、美食传统春节期间,吉林省的家庭会准备各种传统美食,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饺子、年糕和炸年糕。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温暖,通常由家人一起包制,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年糕寓意着新年步步高升,吃年糕则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会有好运和繁荣。
炸年糕则是甜甜的,代表着甜蜜的新年。
这些传统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还富有象征意义,是吉林春节独特传统的一部分。
二、舞狮表演舞狮表演也是吉林春节的一大特色。
舞狮表演起源于中国南方,但在吉林省也有独特的发展。
吉林的舞狮表演通常由两名舞者共同完成,一人扮演狮头,另一人扮演狮身。
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狮子服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跃、翻滚,并模仿狮子的动作。
舞狮表演在吉林省各个社区和庙宇都会进行,为节日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
三、祭祀传统吉林省的春节习俗还包括祭祀活动。
在大年初一及之后的几天里,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或祖屋,进行祭祀和祈福仪式。
他们会烧纸钱、焚香,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祈福活动,比如鞭炮、拜年等。
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是吉林春节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表达敬意和传承祖先智慧的方式。
四、吉林冰灯节吉林省以其盛名夜间景观——冰灯节而闻名全国。
每年春节期间,吉林市会举办盛大的冰灯节活动,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冰灯节包括各种形状和主题的冰雕景观,用彩灯点缀而成,犹如童话世界一般。
在灯光的照射下,冰雕闪烁生辉,让人们陶醉于独特而美丽的景观之中。
吉林冰灯节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也是吉林春节独特传统的一部分。
总结:吉林的春节传统独具特色,体现了吉林人民特有的风情和文化。
饺子、年糕和炸年糕等美食传统,舞狮表演,祭祀活动以及吉林冰灯节都是吉林春节独特传统的典型代表。
吉林省十大特产介绍1.延吉冷面延吉冷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食品。
吉林延边地区以延吉冷面著称,在整个朝鲜半岛,冷面通常被认为是北方咸兴、平壤等地的食物,该菜品和玉米温面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面条。
该菜品的主要原料有荞麦粉、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士豆淀粉的。
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
一般用牛肉汤,把煮好的面用凉水冲,然后放到碗里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汤(切记汤必须要凉)和辣白菜、黄瓜、鸡蛋、牛肉、葱、芝麻、辣椒、松子、苹果或西瓜切片。
2.伊通烧鸽子伊通烧鸽子乃满族特色美食,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特色美食,始于1636年(天聪10年),已有400余年。
满族是个充满传奇的民族,这也包括饮食方面。
由于气候的原因,外加满族先人的生活习性,形成了烧鸽子工艺的独特奇妙之处。
烧与烤是有很大区别的,烧苞米、烧毛豆、烧土豆、烧家雀(麻雀),一听就让人回味无穷。
之所以称之为烧,烹制工艺使然。
伊通烧鸽子多数选择优质淘汰的信鸽为原料,连皮去毛洗净,再去内脏,然后把秘制配料原汁注入鸽肉中,包上锡纸埋入炭火中烧至八成熟时取出,再用炭火明烤。
少顷,一只外焦里嫩、着色暗红、香味儿扑鼻的烧鸽子就会摆到面前。
此时,仅仅是这最初的第一眼,就会让你垂涎欲滴,多年不忘。
因为信鸽的肌肉更加强健,所以经烧制后肉香浓郁,品质尤显上乘。
伊通烧鸽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
中医认为,鸽肉有补肝壮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
可提高人的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人体机能,其保健作用明显,民间早就有“一鸽胜九鸡”一说。
伊通烧鸽子在传人们的钻研创新中又多了一道新的制作工序,即在炭火将食鸽烧至七八成熟时,再用一煨汤之用(高1.2米、直径1米的圆型带盖瓷缸)大缸,内放炭火,将鸽子放入其中吊烤,取出时则肉色红亮,外焦里嫩,香飘十里。
还有的用黄泥把鸽子糊住,在炭火中慢慢烤,直至把黄泥烧得发红,从黄泥的裂缝中飘出浓浓的鸽肉香味儿时,香喷喷的烧鸽子就可以食用了。
吉林特色美食吉林省是一个美食的天堂,是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拥有着许多美味的特色美食,其中包括了农耕、渔猎和游牧三种民族的风味,而盛产夏季蔬菜和冬季鲜美食材的吉林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吉林特色美食的几种代表性的菜肴。
一、铁锅炖铁锅炖是吉林一道非常有代表性的菜品,它采用炖锅炖煮出鲜嫩的肉质,并配上红薯、红枣等多种配料。
这种菜品味道鲜美,而且色香味俱佳,深得吉林老百姓的喜爱。
有人说这是寒冬里最有温度的美食,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二、擂茶擂茶是吉林境内的一道传统菜品,以小米、核桃仁、芝麻等多种谷物为主材料,用石臼将谷物搗碎成粉状状,与山楂、艾草、党参、人参等多种药材青梅、桂花、菊花等多种花草混合制成。
这种菜品味道清香独特,口感醇厚,具有补肾壮体,养颜护肤效果。
三、棕子糕棕子糕是吉林省的一种民俗点心,以糯米、绿豆、芝麻、果脯、红糖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圆形或方形的小点心,口感麻糯香甜、极为爽口、美味可口,做法简单,易于制作,是最具特色的吉林小吃之一。
四、鸡枞豆腐鸡枞豆腐是吉林省的一种冬季美食,以鸡枞菌和豆腐、青椒、胡萝卜、竹笋为主要原料,口感鲜香独特,肉汁鲜润多汁,是一款特别适合在寒冷冬季食用的美食。
五、烤冷面烤冷面是吉林省的一种传统小吃,有炭烤和太阳烤两种烤法,经过一定温度和时间的烤制,不仅可以让冷面焦香酥脆,还可烤出蒜泥、鸡蛋、黄瓜丝等佐料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开,这种独特的食材和烹饪方式,让烤冷面成为了吉林省的一道特色美食。
六、炸哨子炸哨子是吉林的一款地方小吃,以糯米粉和豆沙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品呈金黄色,裹上细糯的外皮,馅儿甜而不腻。
炸哨子口感酥脆,甜而不油,非常有特色,深得吉林人民的喜爱。
七、冰糖梨冰糖梨这道美食是吉林省的一道传统糖果花样,以当季的新鲜梨子、红枣、冰糖等自然无公害食材制成,口感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吃起来既解口渴又非常开胃,而且还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吉林是一个美食的天堂,这里的民俗特色、独具匠心的美食让游客留连忘返,吉林的美食聚散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地域特色,也让文化传承在美食烹饪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吉林的介绍和特色
吉林位于中国东北,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省份。
吉林省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拥有长白山、长白水瀑布、亚布力滑雪场等众多景点,是中国北方最美的旅游胜地之一。
吉林省不仅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吉林省境内有大量的古遗址、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清朝皇陵、古城墙等,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和壮丽历史的风采。
吉林省的特色之一是美食文化。
吉林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以辣味和酸味为主。
吉林省的代表性菜品有锅包肉、酸菜鱼、东北水饺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做法简单,深受游客的喜爱。
此外,吉林省还有众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如锣鼓舞、二人转等,这些文化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东北风情。
总之,吉林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地方,无论是游览山水胜景还是领略当地文化,都不会让人失望。
- 1 -。
吉林民俗提起吉林省,无论任何话题都离不开一山三水。
这一山就是长白山;这三水就是松花红、鸭绿江、图们江。
江和山又有其内在的联系。
水养育了大山,山是水的源头。
这三条江的源头都是长自山天池,因此一山三水是吉林省的主要特征,包括民族的、文化的和自然的特征。
一、吉林民间饮食风俗吉林民间的主食主要是以大黄米和白小米为主。
昔日吉林农村农忙时,差不多天天都吃黄米团子、粘豆包、苏子叶饼、玻璃叶饼等。
这些吉林特有的食品不但好吃,而且经饿,还便于送到地头,是农忙季节的硬伙食。
吉林的白小米,以乌拉街一带出产的最好,在清代还是进贡的土产品,其优点是粒大、色白、味香。
过去不论城乡,做饭都使用大锅,先把小米淘好下到锅里,煮七八成熟,用笊篱把饭捞出来放在瓦盆里。
米汤倒到泔水缸里,泔水是喂猪的饲料。
在城市,除少数人家用米汤熬菜外,多数都白白浪费了。
铁锅淘净后重新放进清水,再把瓦盆里的饭放在锅里蒸熟。
经过这样一煮一蒸两道工序做好的饭一点不粘。
但如果煮得不到火候,小米饭会像鱼子一样发硬,俗称“小米子子”,是不容易消化的。
家常便饭,一般人家除年节外基本都是一饭一菜。
饭是蒸的,菜是熬的。
熬菜是最简单的烹调方法,许多青菜都可以熬,如豆角、西葫芦、茄子、土豆、冬瓜、萝卜、豆腐、酸菜、菠菜、黄豆芽等都是熬的。
由于汤菜简单,为了佐餐,民间习惯好吃咸菜,家家户户饭桌上都有咸菜碟,也叫小菜碟。
通常都摆上四个咸菜碟,这种风俗在广大农村中现在还流传着呢。
二、民间腊八粥东北寒冷,到了每年的腊月,这里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
而东北民间又有这样的歌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每到旧历十二月初八,民间简称“腊八”,据测这一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腊为古时阴历十二月祭名,这种叫法始于周代,以后人们便把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腊八这天,家家要喝腊八粥。
腊八粥三个字包括三个概念:腊是指节气、季节,表示进入了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八是数字,表示八种谷物;粥则是饮食的品种。
其实腊八粥不一定非得凑成八种谷物,多几种少几种也行。
吉林市的风俗
吉林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
的风俗特色。
本文将会分步骤阐述吉林市的风俗。
第一步:冬季活动
吉林市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因此市民们喜欢从事各种冬季活动,
如冰雪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长影世纪城举行的吉林冰雪大世界。
在那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冰雕和雪雕,还可以参加滑冰、
冰球、雪地足球等活动。
第二步:饮食文化
吉林市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多样。
当地特有的传统美食包括锅
包肉、松花江大鳇鱼、杂酱面等。
此外,吉林市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烧饼杆子”,它是用面粉和猪肉馅制成的,非常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第三步:民俗文化
吉林市的民俗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
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还有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在每年的清明
节前后,吉林市人民会举行龙泉寺百年庙会,这个活动已有600年的
历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第四步:马拉松比赛
吉林市还有一项体育活动非常受欢迎,那就是马拉松比赛。
每年
的9月底,在吉林市会举行吉林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选手参加。
总之,吉林市的风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从冬季活动到饮食文化、从民俗文化到体育活动,都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
有机会前往吉林市旅游,不妨参加一些当地的活动,体验一下这座城
市的魅力。
吉林省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
为此,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关于吉林省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吉林省的饮食文化知识吉菜具有“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理念,倡导的是绿色吉菜,生态餐饮。
吉菜的这一理念,既符合吉林的绿色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点,又适应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追求饮食健康的消费时尚。
首先,吉菜发挥资源优势,追求“天然、绿色”的餐饮原料。
“天然”指野生,“绿色”指无污染。
由于吉林省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好。
自然生长的山珍野菜和人工种、养殖种类非常多,常用的烹饪原料就有400多种。
如吉林的人参、鹿茸、林蛙(哈士蟆)、食用菌、粘玉米和优质果、菜已是久负盛名;自然生态中的松茸蘑、猴头蘑、榛蘑、蕨菜、薇菜、刺嫩芽和“天然牧场”人工养殖的梅花鹿、黑熊、飞龙、林蛙(哈士蟆)及人工养殖的肉牛、大鹅也是闻名遐迩。
近年来人工种养殖也在向“绿色”方向发展,种植施用有机肥,养殖远离填加剂,绿色基地和产品越来越多,为吉菜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开发吉菜以来,许多餐饮企业建立了固定的原料基地。
如长春同达酒店、南湖宾馆、延边好来登饭店都建立了自己的绿色种植、养殖基地,长春可达酒店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梅花鹿半散养殖基地,目前存栏已达7000余只。
还有的餐饮企业与绿色种养殖基地进行订单采购。
同时,长春同达酒店、南湖宾馆等吉菜餐饮企业正在探索生态餐饮的路子,尤其是长春同达酒店提出“从土地到餐桌”的思路,从培植土地开始,依托绿色餐饮原料基地,搞绿色吉菜,以餐饮为中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既体现绿色,又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这种集餐饮、农业科技观光、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餐饮的模式大有发展蔓延之势,吉林市、白城市绿色生态园也应运而生。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吉菜发展的新理念。
第二,吉菜注意创新,并在加工制作上追求“营养、健康”。
吉林特色美食吉林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是一个拥有非常丰富美食文化的地方。
吉林特色美食以其口味独特、品种繁多而备受广大美食爱好者的喜爱。
首先,吉林以独特的东北饺子而闻名。
吉林地区的饺子皮薄馅大,而且味道鲜美,非常有弹性,比较软嫩。
由于历史上曾经是边疆城市,因此吉林的饺子也汇聚了来自各地的饮食文化。
比如说,满洲人做饺子会放入一些海鲜,在这样的基础下形成了沈阳水饺、锅贴等各式各样的著名小吃。
其次,锅包肉也是吉林的一大特色。
锅包肉起源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一道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传统名菜。
锅包肉表皮金黄酥脆,里面则是鲜嫩多汁的鸡肉,把肉和面分开分别炸制,再以酱汁浸泡。
酱汁中的甜、酸、辣三种味道浑然天成,口感极佳,是一道越吃越香的美食。
接下来,烤冷面是吉林的一大特色美食。
烤冷面起源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吃。
选择好的面条和各种蔬菜放在锅里翻炒,最后在锅底烤上一层厚厚的鸡蛋皮,搭配上辣椒酱和蒜泥酱,非常美味。
烤冷面的制作十分讲究,需要掌握好时间和火候。
此外,酱爆大虾也是吉林的一道知名特色美食。
酱爆大虾区别于传统的小炒,以其烹制讲究、口味丰富而备受人们喜欢。
先将大虾煮熟去壳,再入锅炒制,搭配上酱油、料酒、糖等各种调料。
酱爆大虾口感鲜美,虾身鲜嫩可口,是一道颇受欢迎的美食佳肴。
最后,吉林还有许多其他风味独特的美食,比如永吉饰子、三聚蒸菜等等。
吉林美食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也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当地口味的美食佳肴。
总之,吉林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美食文化,其美食特色不仅体现了吉林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也是东北美食文化中的瑰宝。
吉林省风俗民俗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民俗的省份。
这里的风俗民俗独具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
1. 高邮面馆:高邮面馆是长春市的一种小吃,由清朝年间来自江苏高邮的人所带来,因此得名。
这种面条细长、筋道,味道鲜美,加入了热油、糖蒜等调料,配上芝麻酱、黄瓜丝,味道更佳。
高邮面馆在当地非常受欢迎,也因此成为了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之一。
2. 打冰丝:打冰丝是吉林省的一种纯手工工艺,它需要用刀将冰块打成薄如纸的丝,然后用蛋黄、白糖、麦芽粉等材料制成糖浆,淋在打好的冰丝上,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再撒上果仁、糖粉等装饰,制成精美的冰丝。
这种食品香甜可口,口感独特,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打冰丝在吉林省各地都很流行,也成为了当地代表性的民俗之一。
3. 龙沙滑雪:龙沙滑雪场位于吉林市东南方向,是中国北方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滑雪场之一,是中国国家队主要训练基地之一。
这里的滑雪场地广场美,雪质细腻,设施完善,是北方滑雪喜爱者的天堂。
每年的1月到3月,这里都会举办系列滑雪比赛和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的滑雪爱好者前来观赛和参加。
龙沙滑雪已成为吉林省的代表性体育活动和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5. 哈达:哈达是蒙古族的重要礼品,也是吉林省的一种特色风俗民俗。
哈达是一块白色的绸缎,上面绣有各种图案和文字,象征着对收礼人的尊重和祝福。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结婚、搬家、迎客、走亲戚等,蒙古族人都会赠送哈达作为礼品,表达他们的诚挚祝福和感激之情。
哈达代表着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和风俗民俗,也成为了吉林省的代表性民俗之一。
以上就是一些代表性的吉林省风俗民俗。
吉林省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地方,也成为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标志和亮点。
吉林地区春节美食特色介绍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享受美食的时刻。
吉林地区作为中国东北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美食文化。
在这个欢庆的节日里,吉林地区的美食更是吸引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本文将为您介绍吉林地区春节美食的特色。
一、酸菜鱼酸菜鱼是吉林地区一道颇具特色的传统菜肴,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制作这道菜时,选用新鲜的鱼类与酸菜搭配,以酸菜的鲜味和鱼的鲜嫩相融合,加上麻辣的调料,让这道菜成为一道酸辣可口的美食佳肴。
除了酸菜和鱼,还可加入莴笋、豆腐等多种食材,增添口感和层次感。
二、冻豆腐火锅冻豆腐火锅在吉林地区是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这道菜肴选用新鲜的豆腐为主要材料,配以各种时令蔬菜和精选的肉类,再加上独特的火锅底料,使得整个火锅鲜嫩可口,风味独特。
冻豆腐的口感鲜滑,能够吸收底料的味道,搭配上其他食材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三、糟鸡蛋糟鸡蛋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很多家庭必备的年货。
糟鸡蛋的制作需要选用新鲜的鸡蛋,先将鸡蛋煮熟,然后用酱油、盐和香料腌制一段时间,使得鸡蛋入味。
腌制好的鸡蛋呈红棕色,外表糟糕,但内里鲜嫩。
入口时,鸡蛋的咸香味和糜醉的口感会让人回味无穷。
四、锅包肉锅包肉是吉林地区的传统名菜之一,也是春节期间餐桌上的常客。
制作这道菜肴时,选用猪里脊肉切片用淀粉上浆,炸至金黄酥脆。
然后,将炸好的肉片与糖醋汁混合,再撒上葱花和花生碎,使得整道菜色香味俱佳。
锅包肉的特色在于酸甜可口,外酥里嫩,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家常菜肴之一。
五、腊肉蒸饺腊肉蒸饺是吉林地区春节期间家庭聚餐的常见美食之一。
制作这道菜肴时,选用腌制过的腊肉搭配新鲜蔬菜,制成馅料。
然后,在发酵好的面粉中包入馅料,上锅蒸熟。
蒸饺香气四溢,腊肉的咸香味与饺子的软糯口感相得益彰,令人垂涎欲滴。
在吉林地区的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美食款待亲朋好友,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每一道菜肴中。
吉林都有哪些特色美食,你都知道吗?这10种产品总有你喜欢的!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各个省市更是都有各自特色的特产,今天小编整理了吉林的十类美食!相信你一定多多少少的知道或吃过!1、人参人参又名棒槌,因其根似人形,故名人参。
吉林人参,产于长白山区,以其品质地道、上乘、产量大,被誉为中国人参的正宗,与“貂皮”、“鹿茸角”一起被称为“东北三宝”。
发祥于长白山的满族称其为“奥尔厚达”,意为“百草之王”,足见人们对人参的厚爱。
走进长白山林区,会听到许多关于人参的美妙、神奇的传说,为人参更增添了神秘色彩。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呈圆柱状或纺锤形,常分枝,须根上长有多数疣状物。
茎单一直立,掌状复叶生于茎端,根据生长年限不同,叶数有所不同。
初生叶为三对复叶,称“三花子”;第二年变为由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俗称“巴掌”;第三年生为二枚掌状复叶,通称“二甲子”;以后随年龄增加叶数随之增加,三叶者称“灯台子”,四叶者为“四匹子”,五叶、六叶者分别为“五匹叶”、“六匹叶”,以后年限再增加,叶数也不再增多。
人参生三年开始开花,伞形花序顶生,小花淡黄绿色,花期6-7月,7-9月果实成熟,浆果鲜红色,俗称“亮红顶”。
长白山人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白山人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大米舒兰,满语“果实”之意,舒兰这个名字最早是一个驿站,在今舒兰市溪河镇北1.5公里,驿站设立在清康熙年间,并封为清王朝皇封的风水宝地。
舒兰境内的鳇鱼、东珠、人参等贡品就是通过这条驿路一站一站地传送到京城的。
清代康熙九年,康熙带领御林军经过此地,下令安营备膳,这时一阵清风带有米香味飘过来,皇帝命御厨品后献上,康熙品偿后龙心大日:“此米真乃贡米也”。
清代封禁时,舒兰虽山高林密,物产富饶,却只能作为皇室贡品基地。
尤其水稻的种植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具有丰富的栽培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昔日的“皇封贡地”、“果实”故里成为今日名优稻米之乡。
中国饮食文化吉林美食之锅包肉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
班级:会计1403
**:***
学号:**********
吉林饮食文化
1.名称由来
锅包肉是著名的东北菜,一般菜肴都讲究色、香、味、型,惟此菜还要加个“声”,即咀嚼时,应发出类似吃苞米花时的那种声音。
这是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当年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出现首创的菜肴。
郑兴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称它为“锅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锅包肉”了。
锅包肉流传至今已经是四代传人了。
吉菜历史悠久,自古还有汉、朝、蒙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如满族人喜食炖菜和面点、朝鲜族酷爱冷面和狗肉、蒙古族爱吃烤肉,这些特有的饮食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饮食文化。
吉林冬天气候寒冷,人体需要热量多,加上吉林人热情好客、讲究丰满实惠,所以菜肴肉多,尤其是山珍野味多,并且重调味,无论哪个民族,每当客人来到,便拿出酒肉盛情款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且菜肴品种多、菜量大,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饮食习俗。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
成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加上吃多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增食欲的目的。
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
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
俄罗斯人发“爆”这个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
在西安事变以前,由于东三省归属张氏家族管辖,所以道台府的很多菜,都属于禁菜、私菜。
1911年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郑兴文以高超的厨艺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誉,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牌匾《滨江膳祖》。
日本占领黑龙江以后,张学良对东北部部分地区控制渐松,一些民间工艺、美食菜谱逐渐外流,锅包肉也开始在哈尔滨以及外部流传。
后来到了辽宁,辽宁人对其加入了自己的改造,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减少了锅包肉(锅爆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龙泉山庄的厨师曾在全国电视厨艺大赛上,展现过沈阳版本的“锅包肉”。
“滨江膳祖”的曾孙在哈尔滨花园街43号开办了美食店。
2.历史沿革
据道台菜的第四代名厨郑树国介绍,郑家是旗人,郑兴文的父亲郑明泉家住辽宁,在北京做茶叶生意,由于应酬和交际,经常品尝到各种美食,口味很刁,被朋友戏称为“美食家”。
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渐渐对厨艺产生了兴趣,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
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音)门下。
郑明泉认为“君子远庖厨”,担心儿子下厨给旗人丢脸。
然而郑兴文立志坚定,郑明泉只好满足他的想法,托人把郑兴文送到恭亲王府,学习厨艺。
这让郑兴文开了眼界,也长了见识。
24岁的时候,郑兴文满艺出师,家人不让他出去上灶,他就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了个“真味居”饭馆,给自己当老板。
“真味居”客源不错,郑兴文身上的“八旗作风”显现出来,只顾菜品的优劣,却不顾及成本开销,结果生意越红火越亏本,干了3年多,只好关门。
1907年,郑兴文经本家——黑龙江中外交涉局总办郑国华的举荐,带着14个厨子,举家来到哈尔滨,进入当时的滨江关道衙门,当上官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尤其是俄罗斯客人。
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
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
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郑兴文称它为“锅爆肉”,可能是洋人在点菜的时候发音有问题,时间一长,衍化成今天的“锅包肉”了。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
不仅如此,郑兴文在道台府事厨独创出许佳肴美味,如“猪头焖子”(后改为“猪头糕”,民间依旧称“猪头焖子”)、“熏卤鸭”及汤鲜肉嫩的“清炖狮子头”等。
3.菜品特点
其用猪之脊肉和淀粉,经两遍油炸而成,一炸熟,二炸色,出锅时汁并着以香菜点缀。
新式滋汁中加入了胡萝卜、西红柿及鲜柠檬,使其增加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香味,这就使菜肴的味道得到了升华。
4.传统做法
制作食材:
新鲜猪里脊肉300克姜丝5克葱丝20克香菜10克精盐、料酒、酱油、白糖、醋、鲜汤、水淀粉、色拉油各适量。
制作流程:
1.新鲜的猪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用精盐、料酒拌匀腌制十分钟,
再把腌好的肉上沾满干淀粉,用水淀粉及少许色拉油调成稠糊;另用酱油、白糖、醋、味精、鲜汤、水淀粉等对成滋汁。
2.炒锅置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六七成热,先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外酥内嫩时捞出沥油。
3.锅留底油,投入姜丝、葱丝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匀后起
锅装盘,撒上香菜即成。
5.糖醋锅包肉
由于东北地区是多民族,光黑龙江省就有48个民族,菜种繁多,东北的地方菜主要讲究咸、鲜、酸、甜、辣。
主要是咸鲜为主,酸甜为辅,辣次之,又由于“闯关东”时期,大量的外系菜谱介入,从此东北菜融合了南方的炖、煮等南方的菜系精华,形成了如今的“关外口味”。
东北人最喜欢吃这道菜。
糖醋锅包肉是东北的地方菜主菜之一,是饭店必点菜之一。
糖醋锅包肉讲究酸甜口,主要是酸为主,甜为辅,最好是米醋,而且浓度在30度左右的,不要兑水,切忌不能用老陈醋。
勾芡的时候,自己可以先尝尝味道,作出来的菜符合自己的口味。
制作食材
主料:猪里脊肉半斤、精盐、姜、葱、米醋、粉面子
辅料:料酒、油、香菜、味精、白糖
6.制作流程
1、将猪里脊肉改刀成7厘米长、5厘米宽、0.2厘米厚的大片。
切得肉千万别切厚了,要不炸出来的肉会很硬,嚼不动。
2、将切好的里脊肉放到大点的碗里,用精盐、料酒拌匀码味,用水淀粉调成稠糊。
3、用白糖、醋、味精、淀粉勾芡成汁。
【如果有条件可以加点鲜汤,有的人做锅包肉会在勾芡的时候放入酱油,但是小狼我觉得放入酱油就不好吃了,依个人口味而定】。
4、将姜和葱切成丝,姜丝大概5克左右,葱丝20克左右,香菜切不切成丝都可以,大概10克左右,小狼我喜欢吃香菜,一般都是放4根整的香菜。
5、把油烧至8分熟,然后将码好味的肉片与稠糊拌匀,一定要拌匀,炸出来的肉才香脆,再一片片展开,逐一下入锅中,炸至见金黄色时,捞出,敲掉水淀粉碎渣,逐一炸好好后,再将全部的里脊肉放入烧好油的锅里,炸至外酥里嫩时捞出,沥油。
锅内留少许油,洘锅。
6、把姜丝、葱丝放入锅内炒香,然后将炸好里脊肉放入锅内,把勾芡好的汁倒入锅内,翻拌起锅后装盘,如果功夫可以最好把肉和汁颠勺,然后撒上香菜即可。
7.制作注意
1、猪肉片沾上生粉后,要轻抖去多余的粉,以免炸好后面衣过厚,影响锅包肉
的口感。
2、猪肉片要一片片下锅油炸,要不时将其分开,以免肉片粘连成团,不能炸匀炸透。
3、调制芡汁时,要一边试味一边下调料,直至芡汁酸甜适口便可停手。
4、猪肉要片成较大的薄片,这样既可以均匀地裹上炸浆,又容易炸熟炸透,吃起来也更入味。
5、锅炮肉制作关键在于炸浆和芡汁,前者以捞起适量炸浆往下倒不会断为准;后者的生粉不宜多放,否则芡汁会将肉片粘在一起很难分开
8.营养价值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
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猪里脊肉食疗作用: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
补肾养血,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
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躁、干咳、便秘和难产。
9.对于锅包肉酸甜大家的看法
第一种就是黑龙江省为代表的「糖醋」锅包肉。
同样是将里脊肉油炸过浇汁,但这一种是将糖和白醋调制成调味汁,过一遍之后撒点儿比较长的香菜。
整体呈金黄色,汁比较贴肉。
第二种则是辽宁省代表队的「番茄酱」锅包肉。
这种是用番茄酱调汁,整体呈桔红色或鲜红色,汁比较稠,黏糊糊挂在肉上。
跟糖醋里脊绝对不是一个玩意儿!!!手机答,等用电脑贴图!
另外请内蒙古代表队和吉林代表队向我普及一下你们的锅包肉做法!作为一个锅包肉死忠我真的很好奇!
总之锅包肉作为东三省震地之宝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