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防紫外线透过率分析测试解决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8.44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紫外线(UV)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紫外线对皮肤
和纺织品的损害是很大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1. 光谱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吸收率。
这可以帮助
确定纺织品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从而评估其抗UV性能。
2.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
照射下的透过率来评估其抗UV性能。
透过率越低,纺织品对紫外线
的阻挡能力就越强。
3. 紫外线照射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将纺织品暴露在紫外线
照射下一定时间,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来评估其抗
UV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纺织品在户外阳光下的表现。
4. 紫外线防护因子(UPF)测试,UPF是评估纺织品抗UV性能
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测试纺织品的UPF值,从而确
定其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纺织品的抗UV性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需求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200 280 纳米)。
其中,UVC 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到达地面的主要是 UVA 和 UVB。
纺织品能够阻挡紫外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吸收、反射和散射。
一些纤维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比如聚酯纤维和尼龙。
而通过在纺织品的后整理过程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涂层,可以增强其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颜色等也会影响其抗紫外线效果。
一般来说,织物越紧密、厚度越大、颜色越深,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那么,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有哪些呢?运动服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是常态,因此他们对服装的抗紫外线性能要求较高。
例如,专业的登山服、骑行服和跑步服通常都采用了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面料,并经过特殊处理,以保护运动员的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防晒服也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产品。
这类服装通常轻薄透气,同时具备出色的抗紫外线功能,适合在夏季日常穿着。
此外,泳装、遮阳帽、遮阳伞等也是常见的抗紫外线纺织品。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常见的有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T(UVA)AV 和 T(UVB)AV)。
UPF 值越大,表示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72由于大气层的变化紫外线能使皮肤失去弹性一旦紫外线侵入到细胞核导致基因的突变因此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纺织品进行紫外线防护随着紫外线防护织物的不断开发和普及一我国从95年开始列题针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不同作用UVA使皮肤色素沉淀晒黑区老化会损伤细胞中遗传因子DNAUVB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能使血管扩张出现皮炎红斑红斑区200 nm-280 nm称但大都已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和云雾等吸收紫外线强度计法将被测试样置于两者之间1.2 分光光度计或分光辐射计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或分光辐射计测试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再进行加权计算澳大利亚我国正在制定的试验方法标准也是如此2.1 UVR透过率(GB波长2802.3 UVR遮挡率(或阻断率) 计算公式为)=100)=100阐述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纺织品测试仪器B 文章编号73计算出的平均效应的比值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紫外光源能量比较小尤其是比较紧密的纺织品和片状材料但投射到接收器上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紫外分光光度计只能测试试样在某一特定波长的透过率再进行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不能表征整个试样的光学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通常不便进行织物紫外线透过率的测试可以方便地测试各种织物对紫外线的3段宽带单色光UVB(320200nm)的透过性能技术先进性和测试精度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响应波长范围为200测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整机实施方案的框图形式表达如图1UVA400UVB320UVC280紫外线透过率400nm时的透过百分率TUVC波长200紫外线透过率平均值: TUVA紫外线遮挡率)=100遮挡率()=100紫外光源及光路在现有的电光源中汞灯是一种体积小而且紫外线非常丰富管内充有高纯度的氘气因为其对使用条件的限制比较少其缺点是在通常的驱动电路情况下在高频高压激发下点亮发光光谱能量分布接近日光600K但氙灯的驱动电路相对复杂在本仪器中显然这3种光源都不理想74言为了模拟太阳光照射的效果因此在系统中采用了透镜组合大于通常织物循环结构的3倍 宽带单色光由光学原理可知除了吸收光外漫反射与纤维表面形态而吸收光的能力与颜色的深浅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紫外线的防护性能UVA(400UVB(320200nm)原因是光栅单色仪可以在整个光谱范围内细分出各种特定波长的单色光另外干涉滤光片输出能量比光栅单色仪输出能量高得多输出的光谱能量曲线如下试样暗室为了排除外界杂散光的干扰光源样品夹持器和紫外线接收器件安装在一特制的试样暗室中 转换及A/D转换由于紫外光源氘灯的发光强度比较小这就需要紫外光感光器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该器件响应波长为而且线性非常好光电倍增管的高压驱动电源采用高压变压器电路该卡采用三总线光电隔离技术卡内含有高性能仪用放大器该A/D转换卡分辨率为12位15KHz/S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及其软件处理编程环境为VB6.0测试数据可以存盘保存三仪器虽然采用了典型的氘灯作为紫外光源光电倍增管作为紫外光接收器件保证了测试精度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仪器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性能价格比2005年6期(总第130期)山东纺织经济光源试样图2透镜万方数据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作者:孙建一, 杨成丽, 王盼文作者单位: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032刊名:山东纺织经济英文刊名:SHANDONG TEXTILE ECONOMY年,卷(期):2005,""(6)引用次数:0次1.期刊论文王琳.曹秋玲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测试-山东纺织科技2002,43(3)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危害.介绍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2.学位论文刘杰防紫外、抗静电纺织品的开发与性能测试2003该文在大量实验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抗紫外线纤维通过抗静电后整理开发出了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辐射、防静电同时兼具良好服用性能的多功能夏季服用面料,达到了功能性与服用性的完美结合.首先,就织物防紫外线辐射机理方面,利用光学原理,对不同的紫外线屏蔽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紫外线反射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不同防护机理.同时,对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测试分析,得出了产品组织规格中各因素对紫外线透过率的一般影响规律.并采用科学的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主要因素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影响的强弱,寻求出织物各主要规格之间的最佳组合.在以上研究、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产品规格设计、工艺设计和主要的生产技术措施,并组织了生产,开发出了防紫外线辐射、防静电的服用面料.最后,对成品进行了紫外线防护性能、静电防护性能和服用性能测试、分析,进一步验证影响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及一般规律.结果表明,该课题研究开发的抗紫外线、抗静电服用面料具有优良的紫外线、静电防护性能,同时保持了良好的服用性能.3.期刊论文周蓉.丁辛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对影响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讨.通过研究方案设计、试样制作、试样性能测试及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的一般影响规律,并据此分析确定了该类紫外线防护产品的设计要点.4.期刊论文范杰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与性能测试-广西纺织科技2005,34(1)本文介绍了实现紫外线防护的方法,紫外线防护剂,影响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以及紫外性防护织物的性能测试.5.期刊论文徐英莲.许红燕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研究-丝绸2002,""(4)分析了影响纺织品防紫外性能的重要因素,如纤维的种类、含杂状况及色泽,织物的覆盖系数等,并进一步总结了生产防紫外纺织品的方法.6.学位论文王健宁纺织品抗紫外整理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06本文针对提高涤、棉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这一目标,选用合适的非离子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通过乳化、分散的方法复配出适合于纺织整理加工的新型紫外整理剂(UVS),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在如今的生活中,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甚至还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如何进行测试与评估,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抗紫外线的原理要了解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方法,首先得明白织物是如何抵御紫外线的。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200 280 纳米)。
其中,UVC 通常被大气层吸收,对我们影响较小,而 UVA 和UVB 则是造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元凶”。
织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吸收作用:织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2、反射作用:织物的表面结构和纤维特性可以使部分紫外线发生反射,无法穿透织物。
3、散射作用:紫外线在织物内部的纤维间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降低其透过率。
不同的织物,由于其纤维成分、组织结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等因素的不同,抗紫外线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二、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光光度计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准确的测试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织物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透过率。
测试时,将织物样品放置在测试光路中,测量紫外线在经过织物前后的强度变化,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和防护因子(UPF 值)。
2、紫外线强度计法使用紫外线强度计直接测量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强度。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精度可能不如分光光度计法。
3、人体法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志愿者穿着织物样品,然后通过测量皮肤接受的紫外线剂量来评估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不过,这种方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志愿者的肤色、活动状态、环境条件等,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因此应用相对较少。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具有潜在的危害,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纺织品能够抵御紫外线的主要原理在于其对紫外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首先是吸收作用,一些纺织纤维中含有的化学基团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
例如,某些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中添加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有效地吸收紫外线。
其次是反射作用,一些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纤维材料,如金属纤维或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纤维,可以将紫外线反射回去,降低其穿透纺织品的程度。
再者是散射作用,纤维的微观结构和织物的组织结构会导致紫外线在纺织品中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从而减少直接穿透的紫外线量。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1、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种类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有所差异。
天然纤维中,棉和麻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而羊毛和丝绸的性能稍好。
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显著提高抗紫外线性能。
2、织物结构织物的紧密度、厚度和孔隙大小都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
紧密的织物结构、较厚的织物和较小的孔隙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
3、颜色深色织物通常比浅色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这是因为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减少其穿透。
4、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纺织品进行后整理,如添加抗紫外线助剂、涂层处理等,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三、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紫外线透过率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紫外线透过纺织品的比例,从而计算出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UPF 值越高,表明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2、分光光度计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纺织品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吸收情况,进而评估其抗紫外线性能。
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电信071 李烨0703091014摘要:阐述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仪器。
关键词: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测试仪器计算机数据处理由于大气层的变化,紫外线对地球的辐射作用也在变化,令人忧虑的是它对人体的伤害作用正在加剧。
紫外线能使皮肤失去弹性,老化,干燥和出现皱纹等。
一旦紫外线侵入到细胞核,就会损伤细胞中的遗传因子DNA,导致基因的突变,患皮肤癌。
而纺织品与人密切相关,因此人们正在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纺织品进行紫外线防护,近年来国内对紫外线防护纺织品的研发取得了较大地进展,随着紫外线防护织物的不断开发和普及,这些织物对紫外线的阻断能力究竟如何就需要有专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进行测试。
一、纺织品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方法国外从90年代初开始研究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阻隔性能。
我国从95年开始列题,研究制定织物紫外线的透通性及其测试方法。
通常所说的紫外线是指波长200nm--400nm 的光线,针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不同作用将紫外线分为三个区域:UVA(320--400nm)--UVA 能深入皮肤内部(真皮),使皮肤色素沉淀,晒黑皮肤,称晒黑区。
还能使皮肤失去弹性,老化,干燥和出现皱纹等。
一旦受到大量UVA 的照射,会损伤细胞中遗传因子DNA,导致突然变异,患皮肤癌。
UVB(280--320nm)--UVB一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另一部分到达地面。
人体长时间照射后,能使血管扩张,形成透过性亢进,使皮肤变红,出现皮炎红斑,严重的还会生成水泡,称红斑区。
UVC(200nm--280nm)--UVC能量大,穿透力强,对人类影响大,称杀菌区。
但大都已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和云雾等吸收。
1、测试方法: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有2种:分光光度计或分光辐射计法,紫外线强度计法。
1.1紫外线强度计法其原理为采用辐射波长为中波段紫外线(主峰波长为297nm)的紫外光源及相应紫外线接收传感器,将被测试样置于两者之间,分别测试有试样及无试样时紫外光的辐射强度,计算试样阻断紫外光的能力。
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我很荣幸能为您撰写一篇关于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的文章。
这个主题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选择衣物以及户外活动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全面评估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检测标准,并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
1. 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的意义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的意义。
随着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对于如何选择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衣物越来越关注。
而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检测标准正是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防护服装,减少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害。
2. 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检测方法在这一部分,我将介绍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检测方法。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几种,比如紫外线透过率测试、紫外线反射率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纺织品抗紫外线的性能,并通过标准化的指标来对其进行等级评定。
3. 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标准体系我将进一步介绍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标准体系。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说,这些标准体系都会包括一些基本要素,比如光谱分布、紫外线透过率、紫外线防护因子等。
了解这些标准体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含义和评定方法。
4. 个人观点和建议我将共享一些关于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在选择防护服装时,除了关注其抗紫外线等级外,还应该考虑其舒适性、透气性等因素。
适时的补充防晒霜、佩戴帽子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全面评估了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并深入探讨了其检测方法和标准体系。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对于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有了更深入、全面和灵活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组织安排,全面介绍了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建议。
文章采用了知识的格式,使用了序号标注,并多次提及了指定的主题文字“纺织品抗紫外线等级检测标准”,符合您的要求。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关键信息项:1、测试目的2、测试方法及流程3、仪器设备规格与要求4、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5、测试结果评估标准6、质量控制措施7、研究时间安排8、责任与义务划分1、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和明确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研究的相关事宜,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11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紫外线辐射危害的认识不断提高,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指标。
因此,开展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标通过对现有测试方法和仪器的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开发出一套科学、准确、高效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和适用的仪器设备。
2、测试方法及流程21 测试原理采用紫外线透过率或防护因子等指标来评估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
211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紫外线在不同波长下透过纺织品的比例。
212 防护因子测试根据紫外线照射前后的能量变化计算防护因子。
22 测试样品准备221 样品的选取涵盖不同材质、颜色、组织结构的纺织品。
222 样品尺寸与数量规定统一的样品尺寸和足够的重复测试数量。
23 测试环境条件231 温度和湿度控制保持稳定的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
232 光照条件确保测试光源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4 测试步骤241 仪器校准在测试前对仪器进行准确校准。
242 样品安装正确安装样品,避免漏光和误差。
243 数据读取与记录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读取和记录测试数据。
3、仪器设备规格与要求31 仪器类型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紫外线测试仪器。
311 分光光度计性能要求包括波长范围、分辨率、精度等。
312 辐射源特性如波长分布、强度稳定性等。
32 辅助设备321 样品夹持装置确保样品在测试过程中的平整和固定。
322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测试数据。
33 仪器维护与校准331 定期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维护时间表和操作流程。
防紫外线布料如何检测
防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
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不仅使纺织品褪色和脆化,也可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
紫外线对组织的穿透力很弱,皮肤下的深层组织较少受伤。
但严重的紫外线,可引起人体疲乏、低热、嗜睡等全身反应。
有些人的皮肤由于对紫外线过敏,光照后发生日光性皮炎(又称晒伤),暴露区皮肤瘙痒、刺痛、皮肤脱屑,还可能溃破结痂。
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澳大利亚等国家明确要求学生服装等具备防晒功能,我国也制定了纺织品抗紫外线检测方法。
第一、分光光度计法
采用积分球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
紫外线透过率越小,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检测方法和标准紫外线辐射是一种波长在290~400nm的太阳光辐射,其中包括了中、长波紫外线UVA和UVB,以及短波紫外线UVC。
UVC会被臭氧层吸收,故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
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以有效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是人们生长发育所需,有助于人体健康,还可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
而受到过度紫外线照射则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可使皮肤出现红斑或脱皮现象,甚至会引发癌症。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穿戴具有一定抗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是非常有必要的。
紫外线照射也会对织物造成不良的影响,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纤维类型、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参数、颜色以及化学添加剂等,目前大多文献都是针对以上因素进行探讨,而织物(尤其是针织物)在日常使用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拉伸、润湿以及洗涤也会对抗紫外线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了解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综述了织物的抗紫外线机制和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在最终使用条件下对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产生的影响,对比了目前检测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方法和国际标准,并对抗紫外线纺织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纤维及织物抗紫外线机制当紫外线照射到织物表面时,部分紫外线会被织物透射、吸收和反射,图1是纺织品结构与紫外线在织物表面传播的不同路径[。
织物表面的纤维通过吸收一部分紫外线的高能量并将其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来减少人体皮肤受到紫外线辐射带来的危害[10],另一部分辐射则被纤维本身反射或散射。
普通的纤维、纱线和织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能力,但是大多达不到人们日常所需的防晒效果。
因此,可以使用紫外线屏蔽剂对纤维或织物进行一定程度的化学处理,其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将绝大多数的紫外线进行反射或者有选择性地吸收,并把这些强能量转化为低能量来释放,从而达到紫外线防护的效果。
目前被人们广泛采用的抗紫外线方法是在对织物后整理的过程中适量地加入紫外线屏蔽剂。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研究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紫外线(UV)辐射对人体皮肤有着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因此,具备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紫外线的特点和危害。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UVC(波长 100 280 纳米)。
其中,UVC 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而UVB 和 UVA 能够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
UVB 主要会引起皮肤晒伤和红斑,而 UVA 则更深地渗透到皮肤中,导致皮肤老化和皱纹的形成。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还可能引发皮肤细胞的基因突变,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那么,纺织品是如何实现抗紫外线功能的呢?这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纤维材料的选择。
某些天然纤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性能,比如麻纤维。
而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在经过特殊处理后也能获得较好的抗紫外线效果。
一些新型的纤维材料,如添加了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纳米纤维,其抗紫外线性能更为出色。
二是织物的组织结构。
紧密的织物结构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
例如,平纹组织的织物通常比疏松的针织组织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织物的厚度和重量也会影响其抗紫外线能力,一般来说,较厚和较重的织物能提供更强的防护。
三是后整理工艺。
通过对纺织品进行化学处理,如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或屏蔽剂,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常见的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等。
这些吸收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紫外线屏蔽剂则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物理屏障,反射或散射紫外线,达到防护的目的。
然而,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紫外线透过率测试和紫外线防护因子(UPF)测试。
防紫外线面料的检测随着夏季的到来,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晒服。
防晒服装在美国首先开始流行,随后进入中国。
开始大多应用于户外活动产品当中,普通服装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之后受到了众多女性朋友的青睐。
防晒衣采用优质的聚酯纤维材质,聚酯纤维防晒系数比其他纤维的防晒系数大,各种纤维的防晒系数大小:聚酯纤维>棉纶>人造棉、丝。
防晒衣的主要作用是防治太阳紫外线的直接照射,紫外线是令皮肤提前衰老的最主要原因,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危害人类健康。
防晒衣大多数布料中加入防晒助剂的防紫外线布料,也有一些防晒布料是利用陶瓷微粉与纤维结合,增加衣服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防止紫外线透过织物损害人体皮肤。
目前,提高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途径大致有四个,一是直接选用具有较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纤维为原料来生产纺织品,如亚麻、涤纶纤维等;二是改变面料的组织结构,如增加面料的厚度、密度等;三是在纺织纤维纺丝时添加陶瓷微粒以反射紫外线,达到防紫外线的作用;四是对织物进行防紫外线后整理,如将织物浸染紫外线吸收剂或阻断剂,或在织物表面进行防紫外线涂层整理等。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
在现有标准中,防紫外线的测试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测试法和仪器测试法。
直接测试法包括人体测试法和变色褪色法,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但人体测试法因人体问皮肤差异而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重现性差,且测试过程对人体有害。
仪器测试法包括紫外线强度累计法、紫外线法和分光光度计法。
欧盟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英国标准、美国AATCC标准和中国标准均采用分光光度计法。
该法主要是通过稳定的uV光源产生波长为290~400 nm紫外射线,通过单色器照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投射射线,测定出总的光谱投射比,计算试样的紫外线透射率和防护系数UPF值。
UPF值是皮肤无防护与有织物防护时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也可认为是采用纺织品防护后,紫外线辐射使皮肤达到某一损伤(如红斑、眼损伤、致癌临界剂量)所需时间阈值与不采用纺织品防护时达到相同伤害程度的时间阈值之比。
织物防紫外线透过率分析测试解决方案
摘要:防紫外纺织品的检测方法大致有直接照射人体法、变色褪色法、紫外线强度累计法、紫外线强度计法和分光光度法; 其评价指标则有紫外线透射比、遮挡率、防护因数、穿透率和反射率等。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仪器法(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测试纺织品材料防晒指数UPF值的方法,简要的描述了实验过程,可以为科研单位、检测机构和纺织企业评价产品的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织物防紫外线透过率分析;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防晒指数;UPF值测试
1、意义
根据对光的敏感性和本身的肤色,可以将人的皮肤类型分为六种,不同的皮肤类型需要不同的紫外保护方法。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全世界皮肤癌的死亡率日益升高,有关太阳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这方面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注意。
如今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太阳辐射负面效果的防护, 如太阳辐射警报、使用防晒护肤用品、太阳眼镜、防晒服装等。
纺织品和衣服的防紫外性能的测定是有相应标准的,这一标准是利用由结合在一起的几个半球组成的分光光度计来测定织物的传播光谱图,在此数据的基础上来连续测定织物的紫外防护系数(简称UPF)。
本文介绍了采用仪器测试纺织品防晒指数的方法,并介绍了不同标准下的测试要求。
2、试验样品
紫外防护性纺织品
3、试验设备
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供应)
4、相关标准
基于AATCC 183、BS 7914、AS/NZS 4399、GB/T 18830等标准,介绍了不同标准下织物防紫外线透过率的测试方法。
5、研究方法
测试原理:
用单色或多色的UV射线辐射试样,收集总的光谱透射射线,测定总的光谱透射比,并计算试样的UPF 值。
测试步骤及结果分析:
u AATCC 183
1. 每个样布上至少取2个测试样品。
a. 样品尺寸:50×50nm或直径为50mm的圆。
b. 样品应包括不同的颜色和组织结构。
2. 样品在测试前放置ASTM D1776规定环境下至少4小时。
3. 将样品在穿着时的正面朝向UV光源。
4. 对样品的任意方向做UV测试,然后旋转45测试。
再旋转45测试。
报告:
UPF:紫外线防护系数
T(UV-A):UV-A的透射率
T(UV-B):UV-B的透射率
(UV-A)的阻碍率
(UV-B)的阻碍率
u BS 7914
1. 每个样布上至少取4个测试样品。
样品应包括不同的颜色和组织结构。
2. 样品在测试前放置标准实验环境下至少16个小时。
如仪器没有放在标准环境中,调湿好的样品应在10min内完成测试。
3. 每次使用仪器前进行校准。
4. 将样品在穿着时的正面朝向UV光源。
5. 装样时注意要无张力,尽量不污染样品。
报告
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
u AS/NZS 4399
1. 每个样布上至少取4个测试样品。
横向和纵向分别取2个样品。
样品应包括不同的颜色和组织结构。
2. 样品的放置和测试条件是温度
3. 将样品在穿着时的正面朝向UV光源。
4. 装样时注意要无张力,尽量不污染样品。
报告
1. 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
2. UPF分级
注意:该标准中UVR的波长范围是290nm-400nm。
UPF分级系统
UPF范围UVR防护类别有效UVR透射率% UPF分级
15-24 好 6.7-4.2 15,20
25-39 很好 4.1-2.6 25,30,35
40-50,50+ 优秀˂2.5 40,45,50,50+ u GB/T 18830
1. 每个样布上至少取4个测试样品。
样品应包括不同的颜色和组织结构。
样品尺寸保证充分覆盖住一起的孔眼。
2. 样品在测试前按照GB 6529进行调湿,如仪器没有放在标准环境中,调湿好的样品应在10min内完成测试。
3. 将样品在穿着时的正面朝向UV光源。
4. 装样时注意要无张力,尽量不污染样品。
报告
UPF:紫外线防护系数
T(UVA):UVA的透射率
T(UVB):UVB的透射率
当样品的UPF>30,且T(UVA)<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7、结论
本文介绍了不同标准下采用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供应的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测试纺织品防晒性能
的方法。
通过试验表明,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提供的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仪能够满足测试所需的试验条件,同时该设备具有使用范围广、操作简单、测试精度高、实验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