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情况统计表
- 格式:pdf
- 大小:347.21 KB
- 文档页数:1
FINANCE&ECONOMY 金融经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闫怀艳 吴秋房 万 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环境保护政策也逐步完善,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中展现出了良好状态。
本文在阐述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促进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对策是:建立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机制,加快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是非常具有前景的。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环境;金融创新一、引言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持续调整中,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1974年全球首家政策性环保银行成立,2002年正式提出赤道原则,绿色金融的研究历时很久。
本文采用的概念是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社会上的资金流向节约资源和生态环保的产业,引导企业在生产时注重绿色环境保护,引导全社会消费者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理念,达到金融业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015年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级战略的高度,同时出台鼓励绿色投融资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逐渐从起步走向发展成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大力绿色金融已经被纳入我国国家层面的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及。
2016年G20杭州峰会G20议程首次纳入绿色金融,该做法把发展绿色金融的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的绿色金融和地方层面的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开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地有序推进,绿色金融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使命。
时代金融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为积极践行党和政府政策方针,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参与为湾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保障。
大湾区建设相关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及业务发展,为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为抓住政策红利和区域发展机遇,湾区内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行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布局特色金融业务,提升湾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商业银行 业务发展 特色金融● 褚旋201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由区域经济合作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规划纲要落地实施,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力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三地“金融+创新”优势稳步凸显,商业银行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业发展现状大湾区内银行业发展水平较高,港澳尤其是香港银行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内地9市银行业也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10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73家在港设有业务。
2019年一季度末,香港地区共有155家持牌银行,其中在香港本地注册的有25家,外地注册的有130家。
截至2018年末,澳门共有29家银行,其中在澳门本地注册的有11家,外地注册在澳门设立分行的有18家,其中内资银行有5家,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总行位于大湾区的广发银行。
内地9市银行业体系较为完善,截至2018年末,大湾区内9市国内六大国有银行及9家股份行均设有分支机构。
此外,总部设立在大湾区股份行3家,城商行5家,民营银行1家,农商行20家,农信社7家,村镇银行40家。
核心提示: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以《绿色信贷指引》为核心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授信和绿色信贷的政策界限、管理方式、考核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信贷资金投向低碳、循环、生态领域。
本文将回顾中国绿色信贷体系的发展历程,探析绿色信贷体系构成,以及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钱立华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7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对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体系都做了明确的定义,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巴西和孟加拉国三个国家有正式的绿色信贷统计,同时中国的绿色信贷框架体系处于国际相对领先的位置。
据2016年中国银监会绿色信贷新闻发布会公布,2007年以来,银监会陆续出台《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07年)、《绿色信贷指引》(2012年)、《能效信贷指引》(2015年),相关政策在国际上均是首创。
目前中国已基本建立以《绿色信贷指引》为核心的绿色信贷制度框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节能环保授信和绿色信贷的政策界限、管理方式、考核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信贷资金投向低碳、循环、生态领域。
本文将回顾中国绿色信贷体系的发展历程,探析绿色信贷体系构成,以及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绿色信贷体系发展历程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策,连续出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4年4月,新《环境保护法》颁布,环境立法修法进程加快;2015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2015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部署;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成为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2016年3月,两会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增加了环境质量的考核指标,并首次将PM2.5(细颗粒物)写入指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7.04•【文号】银监办发[2013]185号•【施行日期】2013.07.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报送绿色信贷统计表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85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全面准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实施成效,银监会依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相关部委、国际组织及专家的意见,制定了“绿色信贷统计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填报机构和内容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按境内分支机构汇总报送银监会统计部。
各银监局负责组织开展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统计表”的报送工作,统计数据暂不报送银监会。
“绿色信贷统计表”包括两张报表:环境、安全等重大风险企业信贷情况统计表(附件1),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贷款情况统计表(附件2)。
填报说明见附件3。
二、报送要求(一)报送方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收集整理本行数据,按照规定的报表格式填制表格,通过电子文件格式报送银监会统计部。
报送数据时需要登录中国银监会数据采集系统(外网)下载“绿色信贷统计表”模板及相关文档,按照模板规范填写数据并完成打包后,通过中国银监会数据采集系统(外网)向银监会报送数据文件。
具体报送流程见附件5。
(二)报送频率和时间报送频率为半年报。
报送时间为半年后25日内、年后45日内。
第一次报送时间为2013年8月16日前,报送2013年6月末数据,以后各期报表报送时间按半年后25日内、年后45日内执行。
三、相关事项(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绿色信贷统计表”填报要求,抓紧时间做好系统调整和完善工作,加强内部协调,保证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数据。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第2021年第5期(总第537期)No.5,2021Total No.537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贾斯淇,姜春吉(长春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 要]虽然经济在近几年面临着一定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排头兵,要不断的开展开发绿色金融产晶,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经营绩效的提高和声誉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 作用,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弊端。
从理论层面探讨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要加快开发绿色信贷产晶、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惩谓和激励机制、吸取国外优秀经验和培养专业优秀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绿色信贷;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经营绩效[中图分类号]F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5-0172-02—、弓I 言绿色信贷一词起源于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则属于绿色文明的一部分,绿色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相生的文明。
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正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对环境的危害,使得人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例如: 资源枯竭、生态污染等。
绿色信贷被称为可持续金融或环境金融,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活动,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的一种信贷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促 进产业优化升级,利用经济杠杆达到事前治理的目的,与以往的事后治理不同,还有利于摆脱银行业长期存在的“呆账”、“坏账”的现象。
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绿色信贷处在萌芽阶段,为促进银行业发展,2012年2月24日中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发布《绿色信贷指引》,从指引发布以来我国绿色信贷迅速 发展,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对2018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 总结,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 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 13万亿元,在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的贷款增长中,比例为14. 2%, 各家商业银行也紧跟国家经济政策改革,通过对绿色信贷的支持,调整信贷结构,减少不良贷款率。
DOI:10.19995/10-1617/F7.2024.09.145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褚海玉(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摘 要:绿色信贷政策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融资保障,同时影响企业绿色创新。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发展历程及现状,探究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主要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企业环保意识等方面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我国绿色信贷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缺乏对绿色信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绿色信贷信息不对称、绿色信贷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应从持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绿色信贷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环境信息披露、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
本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信贷;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环保意识;信贷业务;人才培养本文索引:褚海玉.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商展经济,2024(09):145-148.中图分类号:F832;F124.3 文献标识码:A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大量资源投入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政府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制定了广泛的政策来促进本国经济的绿色和可持续增长。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 愿景”中,我国强调了环境发展的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运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相关金融工具和政策服务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绿色创新对提高组织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绩效至关重要,是企业和国家的关键竞争优势。
[1]在资源有限、环境脆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与绿色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绿色技术创新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过程的推动,我国经济开展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与此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刻人心。
诸如雾霾天气、可吸入空气小颗粒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政府对于绿色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我国商业银行踊跃呼应国家的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产品相连接,主动展开“绿色金融”业务,使绿色金融理论落到实处。
在政府和国家的积极首倡下,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已小有规模,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主要从金融专业的角度出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应政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第1章绪论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下,世界经济在不断增长,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在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带来的却是可利用资源紧缺、空气污染严重和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严重违背了经济增长应与环保、绿色发展同步的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
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球多个国家于1992年订立了《21世纪议程》,并且在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
随着这些文件的签订,世界各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并且都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绿色金融,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资金配置的功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上各大经济体对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尤为重视,纷纷积极开展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于2002年10月份,在伦敦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项全球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投资时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企业贷款规则,赤道原则。
绿色发展视角下的绿色金融:概念、问题与对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温州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刘 昊 温州商学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杨平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温州基地 崔春晓摘 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而推进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
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两者互为动力。
绿色发展是绿色金融出现的动因;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引导与约束机制。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还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健全、统计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动力不足,以及金融机构缺乏绿色金融发展专业能力等问题。
我国需要从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构建多元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增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能力四个方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关键词: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治理体系中图分类号:F124 4;F832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20)17-0110-10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既能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能提供更好的生态财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理念。
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其中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支持绿色发展的主要工具,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对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发展动力和发展内容。
一方面,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绿色金融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并约束“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耗能以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
作为现代产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金融业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发展逐步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为齐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不断增强绿色经济支持力度(赵以邗,2018;周月秋,2018)。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实施效果及发展建议作者:王锋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的规范性文件愈加完善,各大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贷款规模逐渐扩大,管理体系也日益健全。
绿色信贷已发展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济手段。
本文在分析绿色信贷经济调节作用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绿色信贷在银行层面、企业层面、产业结构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实施效果,并对商业银行和政府机构两个层面对发展绿色信贷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经济调节作用;实施效果;发展建议一、绿色信贷的经济调节作用绿色信贷是良好的经济调节手段,其经济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两高一剩”企业和绿色企业的贷款规模来实现。
换言之,绿色信贷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少污染排放,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于行政干预,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的绿色信贷政策拥有更好的实施效果。
在绿色信贷尚未普及之前,国内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环保问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这种情况下环境问题的治理效果难免与监管力度挂钩,受监管条件的限制实施效果不具有长期性,并且很难调动社会积极性。
相比之下,绿色信贷将企业信用贷款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直接在社会生产的源头加以调控,经济调节效果更明显。
陈伟光和胡当(2011)[1]从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分析了绿色信贷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他们认为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通过把控银行贷款的投放总量和方向可以加快污染企业进行改造,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将使得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
笔者认为,绿色信贷经济调节作用的内在机制主要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来完成。
作为金融中介,商业银行可以调控信用贷款的资金流向,引导更多的信用贷款流向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行业,进而流入相应行业中最需要资金的优质企业。
针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两高一剩”企业,银行会加大审查力度,严格控制相關项目的贷款规模,倒逼此类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并最终实现企业转型。
49第1卷 第5期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佳丽(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摘要: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和绿色发展,各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提升,这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世界共识。
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因此,商业银行大力推进绿色信贷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作用。
文章首先对绿色信贷的基本内涵以及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要概述,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现状,进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先进经验,以推进我国绿色信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信贷;SWOT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05-0049-041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理论概述1.1 绿色信贷的含义绿色信贷,它是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信贷手段加强环境保护、防范因环境因素所引起风险的一系列实践。
比如,对高污染的环境污染主体提升贷款门槛,调整资金价格和信贷供给;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行为降低贷款门槛,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和信贷援助。
顾名思义,绿色信贷就是对环境不友好型企业或环境因素不达标企业不给予资金支持,而对环境友好型的企业给予信贷援助与支持。
因此,绿色信贷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信贷活动中把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作为了信贷审批的前提条件。
可以看出,其本质就是根据金融行为和手段来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得金融行业更好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2 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1.2.1 赤道原则2003年6月,由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与西德意志银行等提出赤道原则并制定,随后参与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又陆陆续续地对前两版进行修订,最后形成了现行的赤道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3-05-28T01:40:56.771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6期作者:李小龙陈珺[导读] 摘要:中国加快了鼓励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步伐,并鼓励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将在未来完成信贷转型,逐步将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转移到环保业务。
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鼓励银行提供绿色信贷,主要目标是利用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更好地分配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但由于专注于赚钱,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实施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如何克服绿色信贷降低自身利益的观念,一种方法是扩大利益的含义,不仅包括眼前的利润,还包括未能预测的风险和潜在利益;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绿色信贷的整体绩效,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加快了鼓励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步伐,并鼓励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将在未来完成信贷转型,逐步将资金从“两高一剩”行业转移到环保业务。
国家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鼓励银行提供绿色信贷,主要目标是利用银行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纽带,更好地分配资源,减少环境影响,但由于专注于赚钱,商业银行目前无法实施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如何克服绿色信贷降低自身利益的观念,一种方法是扩大利益的含义,不仅包括眼前的利润,还包括未能预测的风险和潜在利益;另一种方法是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绿色信贷的整体绩效,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的动机,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联词:绿色信贷;问题;分析一、研究背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07亿元,跃升为世界第2大经济体。
但在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据我国生态环境部统计,2021年,全国排放二氧化硫229万吨、烟(粉)尘512万吨、氮氧化物907.1万吨。
··绿色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汪星星(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我国在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绿色投资仅依靠政府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而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这一新兴事物并不积极。
本文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以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兴业银行为例,指出兴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后,对其不良贷款率,绿色金融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的影响,分析绿色金融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绿色信贷持续增长我国银行业根据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日常业务时以及制定战略决策时,主动将潜在的环境影响纳考虑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明确绿色信贷授信计划,对绿色行业实行优先授信,适当降低申贷门槛,对节能环保等绿色行业实行优惠利率。
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
2018年,投向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余额分别为3.83万亿元和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2.7%,合计占绿色贷款余额的71.6%;全年分别增加5858亿元和2337亿元,合计占同期绿色贷款增量的72.7%。
截至2019年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0万亿元。
(二)多项政策助力绿色金融发展2007年我国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对绿色、环保企业进一步提高资金支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则实行金融限制,通过金融手段达到调节经济、环境的目的,使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紧接着,2012年和2015年又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和《能效信贷指引》等文件,为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规范性指导。
银行关于绿色信贷发展情况报告银行关于绿色信贷发展情况报告20XX年,XX银行持续完善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系统性推进绿色信贷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策调整方向,细化执行标准,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有效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内生增长动力和专业经营能力,着力实现发展模式转变。
一、绿色信贷政策20XX年,XX银行把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绿色信贷发展工作,提升到与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的层面。
在政策上,明确“绿色信贷”的政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
在流程上,将绿色信贷执行标准嵌入到贷前尽职调查、授信方案制定、项目评估、授信审批、贷后管理等信贷业务管理环节,切实提高绿色信贷执行能力,全流程控制淘汰落后产能信贷风险。
信贷投向,重点围绕东北地区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等领域。
同时,不断强化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拓宽信贷领域,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较好金融支持。
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情况(一)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提升经营决策能力一是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信息沟通,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最新经营理念、经营状况,切实做到审慎、科学、理性地进行信贷决策。
二是持续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强化对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调整信贷政策,贷款投向方面鼓励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同时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压降。
(二)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强化信贷管理一是加强尽职调查和授信项目的合规管理,坚决压降淘汰落后产能领域贷款。
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调整信贷结构,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明确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和循环经济建设;严格绿色信贷准入机制,贷前落实节能环保尽调标准;贷中审批设置“环保一票否决制”;实行“两高一资”行业名单制管理,从严控制融资总量,严肃执行压退计划。
二是持续强化信贷全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