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音乐-艺苑撷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五、艺苑撷英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视频】《长沙策长沙》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2、曲艺音乐的沿革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
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
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
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
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
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Ⅰ、京韵大鼓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艺苑撷英》教学设计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教学内容1. 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2. 欣赏《苏州胜天堂》3. 欣赏《贺新春》4.京韵大鼓与苏州弹词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不同的曲艺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曲艺音乐的感情,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欣赏南、北方的不同曲艺段子。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的相关知识,能够哼唱其中的片断。
三、教材分析(一)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同志与于1957年写成的。
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神话故事,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怀念,歌颂了烈士为革命壮烈牺牲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
李淑一同志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是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烈士的生前好友,其爱人柳直荀于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光荣牺牲。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向毛泽东贺新年,信中附了她1933年写的一首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写了这首词作答。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弹词开篇。
它融合了苏州评弹中的蒋调、陈调及戏曲中的某些板式,构成了激情洋溢的完整唱腔。
唱腔中深切地体现了对杨、柳两位革命先烈的痛惜悼念;歌唱了寂寞的嫦娥心潮翻腾,舒展长袖,在万里长空中为忠魂翩翩起舞的神话般的意境,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
整个唱腔优美、婉转、抒情、细腻。
(二)苏州弹词《苏州胜天堂》是1991年春节晚会上,由数名演员作昆仑弹唱出演的优秀新作品。
此曲音乐性强,较短小,旋律流畅,易学易唱。
词与音乐均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词曲即起承转合四句,一、二句平铺,三句音区转低,四句抒发自豪之情;下阕起句“吴侬软语令人醉,一曲弹词欲绕梁”,字、音安排紧密,演唱时用非顿音突出“吴侬软语”,与后一句“名园鲜花芳草地”形成对比,“芳草地”的展开为全曲高潮,结尾“风儿香”三字有离调感,但立即回到主调,稳定地结束。
初中音乐第18册第四单元《戏曲撷英》教学设计授课人:一、设计理念: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课程的思路是:1、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
在此,我注意了让学生在感受与欣赏的基础上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把自我创造和拓展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来设计贯穿整个课堂。
2、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
这个方面的体现,着重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老师辅助去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受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4、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段就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课程内容。
二、课型:新授欣赏课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欣赏来体验地方戏曲,了解部分戏曲知识.2、情感目标:通过聆听、欣赏、竞猜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树立喜爱戏曲,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态度。
3、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舞蹈创编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区别南北戏曲特色并体验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体验、感知戏曲。
2、初步掌握歌曲的戏曲风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自演自唱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智斗》片段。
学生以竞猜的方式答出剧种,激发学生注意力,导入戏曲片段欣赏。
(二)欣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导入戏曲知识1、中国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是一种舞台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有360多个种类;流传最广泛的四大剧种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2.音乐活动:A.聆听豫剧《花木兰》选段,总结北方戏曲特色.模仿演唱,体验北方戏曲的表演(鼓励大家加上表演来体验)。
B.聆听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总结南方戏曲特色.模仿演唱,体验南方戏曲的表演(鼓励大家加上表演来体验)。
(三)评测练习刚才大家体验了戏曲的演唱和表演,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而且同学们的表现也都很出色,简直可以与艺术家们相媲美。
《梨园撷英》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感受常见戏曲(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的风格特点,熟悉这些戏曲剧种的著名选段。
3、学唱其中一个剧种的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京剧是我国的国剧,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京剧的有关知识(如京剧脸谱、四大行当等),并学唱了《唱脸谱》。
2、学生演唱《唱脸谱》。
3、师:其实,我国的戏曲艺术丰富多彩、戏曲剧种繁多,老师给大家欣赏一段戏曲,你知道它的剧种吗?4、视频播放:越剧《何文秀》选段《桑园访妻》。
二、越剧《楼台会》(一)(二)1、师:越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唱腔有何特点?主要的伴奏乐器有哪些?你知道的代表剧目有哪些?(生回答,师作补充)2、简单介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3、欣赏《楼台会》(一),感受其节奏、旋律及情绪。
4、欣赏《楼台会》(二)5、讨论后由学生归纳听后的主要感受,师归纳:不同速度、旋律的对唱,表现了梁、祝二人一喜一悲的不同心情。
三、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1、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学生说出剧种2、简单介绍黄梅戏《天仙配》3、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主要剧目及基本唱腔、伴奏乐器等。
4、有感情地唱一唱四、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1、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初步感受其唱腔及表演风格。
2、简单介绍豫剧3、再次欣赏4、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五、师生小结: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
戏曲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拓展、延伸1、依此播放以下各剧目片段:(1)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2)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3)豫剧《花木兰》选段《羞答答施礼拜上》(4)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2、学生辨别剧种并说出剧名,感受各戏曲风格。
《艺苑撷英》教学设计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一、教学内容1. 曲艺的概念2.曲艺的分类3. 天津快板与快书的相关知识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不同的曲艺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曲艺音乐的感情,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曲艺的概念与分类。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快书与天津快板的异同点。
三、教材分析(一)曲艺的概念: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二)曲艺的发展: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盛起来,自此,曲艺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形成。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说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都对此作了详细记载。
明清两代及至民国初年,伴随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赋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它们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如道情、莲花落、凤阳花鼓、霸王鞭等;一方面一些老曲种在流布过程中,结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点发生着变化,如散韵相间的元、明词话逐渐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鼓词。
这一时期新的曲艺品种,新的曲目不断涌现,不少曲种已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曲艺品种,大多为清代至民初曲种的流传。
(三)快书:快书是起源于汉族传统曲艺形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曲苑撷英》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湖南省株洲市九方中学赵亮指导教师:程方李卉尹连城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五课“艺苑撷英”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真聆听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常德丝弦等曲艺的经典作品,在比较欣赏中,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当代曲艺在内容、形式上的发展。
2.能力目标:了解什么是曲艺、曲艺的功能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风格,能够学唱一些曲艺片段,分辨曲艺音乐的曲种。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体验作品中的革命家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在聆听、学唱中对我国的曲艺艺术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与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地区的曲艺音乐。
教学难点:通过听、唱、赏让学生了解曲艺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曲苑杂坛》片头曲并导入课题2.介绍曲艺艺术通俗地讲,曲艺就是划地为台、用说和唱的形式来讲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听曲艺是古代老百姓的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
曲艺艺人们最初都是走街串巷地表演,或是划地为台在路边上进行表演。
那么曲艺艺人到底都讲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又是怎样讲故事的呢?不同地方的人讲故事的方式又有哪些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曲艺。
二、新课(一)京韵大鼓1.欣赏相声大赛中曲艺模仿片段设问:①猜一猜这种曲艺流行于哪个地区?②演员表演时使用了哪些乐器?③演员的演唱与你平时听的歌曲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介绍京韵大鼓这是最具北方特色的曲艺---京韵大鼓,演唱者自击鼓板,另有大三弦、四胡或琵琶伴奏。
多以说唱历史传说故事为主。
3.欣赏《伯牙摔琴》①导言:有谁听过“知音”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讲故事)现在我们就从俞伯牙到钟子期坟前祭拜这个地方开始欣赏。
②欣赏作品。
曲苑撷英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真聆听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常德丝弦等曲艺的经典作品,在比较欣赏中,感受南北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当代曲艺在内容、形式上的发展。
2.能力目标:了解什么是曲艺、曲艺的功能以及曲艺音乐的特点及风格,能够学唱一些曲艺片段,分辨曲艺音乐的曲种。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体验作品中的革命家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在聆听、学唱中对我国的曲艺艺术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历史发展、表现形式与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地区的曲艺音乐。
教学难点:通过听、唱、赏让学生了解曲艺艺术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曲苑杂坛》片头曲并导入课题2.介绍曲艺艺术通俗地讲,曲艺就是划地为台、用说和唱的形式来讲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听曲艺是古代老百姓的一种重要的消遣方式。
曲艺艺人们最初都是走街串巷地表演,或是划地为台在路边上进行表演。
那么曲艺艺人到底都讲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呢?又是怎样讲故事的呢?不同地方的人讲故事的方式又有哪些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曲艺。
二、新课(一)京韵大鼓1.欣赏相声大赛中曲艺模仿片段设问:①猜一猜这种曲艺流行于哪个地区?②演员表演时使用了哪些乐器?③演员的演唱与你平时听的歌曲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介绍京韵大鼓这是最具北方特色的曲艺---京韵大鼓,演唱者自击鼓板,另有大三弦、四胡或琵琶伴奏。
多以说唱历史传说故事为主。
3.欣赏《伯牙摔琴》①导言:有谁听过“知音”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讲故事)现在我们就从俞伯牙到钟子期坟前祭拜这个地方开始欣赏。
②欣赏作品。
(视频)③师生就表格中所列出的内容进行探讨,并完成表格中京韵大鼓相关内容的填写。
④介绍演唱者骆玉笙。
4.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①导言:1984年,骆玉笙被邀请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华儿女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戏曲撷英》教学设计(原创)教学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昆曲豫剧和黄梅戏音乐的风格特点,喜欢这几种地方戏曲,进而树立喜爱戏曲音乐关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态度。
学会演唱具有戏曲音乐风格的歌曲《梨园英秀》,体会歌曲的热烈欢腾的情绪,能够自信地用活泼的歌声来唱这首歌曲,并能够给歌曲的演奏编配节奏和动作。
聆听昆曲《望家乡,去路遥》豫剧《花木兰》和黄梅戏《天仙配》选曲,感受这几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这三种戏曲选段的两句唱腔,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三个剧种。
知道我国地方戏曲和昆曲豫剧黄梅戏的知识。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梨园英秀》。
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望家乡,去路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满工对唱》等戏曲选段。
学唱戏曲片段。
教学重点:欣赏戏曲选段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放《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视频片段。
设问:()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戏曲片段属于我国戏曲的哪个剧种?(越剧)()越剧的发源地在哪里?唱腔有何特点?主要的伴奏乐器有哪些?()你知道的代表剧目有哪些?(生回答,师作补充)戏曲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和戏剧等因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我国有多种地方剧种。
除下一页京剧以外,主要的剧种有昆曲越剧豫剧川剧评剧黄梅戏等。
越剧是我国的一个主要剧种。
在以前的音乐课上同学们学过一首《唱脸谱》,那首歌唱出了京剧脸谱的美妙,而有一首叫做《梨园英秀》的歌曲,它则想向我们展示整个梨园的芳华。
二学唱歌曲《梨园英秀》聆听歌曲。
解释歌词中南昆北弋东柳西梆等词汇的含义。
学生跟唱。
请学生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编配适当的表演动作及打击乐伴奏。
分成小组,每个人在其中担任一项任务并进行表演。
三欣赏《望家乡,去路遥》设问:歌曲中的南昆指的是什么?昆曲简介。
《林冲夜奔》剧情简介。
观看昆曲片段《望家乡,去路遥》请学生说一说昆曲的唱腔特点。
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二。
四作业请同学们分小组搜集整理豫剧黄梅戏的相关资料。
艺苑撷英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认识、理解常见的音乐体裁和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比较欣赏南、北方的不同曲艺段子。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知识,对京韵大鼓,天津时调,苏州弹词,常德三弦有初步的掌握,能够哼唱其中的片 断,体会中国民族文化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苏州弹词的学唱 教学用具:利用网络资源,自制 ppt 课件,教学 CD 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部分:这个部分可以采取的方法很多。
方案一:直接叙述型 简单介绍曲艺的历史,种类和流派,引入到本课的 4 个常见的曲艺音乐片断,京韵大鼓,天津时调,苏州弹词,常德三 弦。
教学设计意图:这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方法,缺点是:教师讲述,学生感到知识比较乏味。
方案二:抛砖引玉型 直接入课的主题,直接欣赏,让学生去思考:曲艺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书上所列的几个剧种有什么相同的特点,不同的 特点? 教学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整个新课的学习中,时时刻刻的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听,去欣赏,这就将学生的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
方案三:提前预习型 在前一节课的时候,就布置关于“曲艺音乐”的命题,分组合作,让学生利用图书资料,有利的网络资源,找出自己感兴 趣的文字或者是音乐片断,制作简单的 ppt 课件,在新课的导入部分,让几位同学上台讲述他所了解的关于曲艺的一些知识 和音乐片段。
教学设计意图:对于生疏的内容,应该给学生多点思考的空间,多多的查询资料,才能找到答案,对于他们所讲述的知识, 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再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归纳总结,就简单多了。
教授新课部分(欣赏部分) 一、曲艺音乐的一些知识:说唱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二十“歧乐”条:“说唱诸宫调,昨汴京有孔三传, 编成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今杭城有女流熊保保及后辈女童皆效此,说唱亦精,于上鼓板无二也。
” 早在古代,中国民间的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等, 就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
五、艺苑撷英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
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
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
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
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
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02.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
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 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
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
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
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
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
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