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学)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84.06 KB
- 文档页数:2
自制教学具在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定律、性质的认识,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的目标。
自制教、学具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渠道。
自制教、学具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自制教具学具,不仅能节约开支,解决数学仪器不足的问题,还能帮助师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难教难懂的内容,活跃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针对教学实际,通过自制教、学具和表演法使用教、学具,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行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这种形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感性经验作支撑,这就为发挥自制教具和学具的作用,腾出了需求空间。
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简单而巧妙的教具,使本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解决教学中抽象难懂的问题,弄清一些模糊难辨的问题。
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低年级数学课中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生动地表演出来,形成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同桌的两名学生其中一人用木条做个三角形,另一人用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别推、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
这时再让学生想办法让平行四边形固定后进行推、拉。
于是,学生们有的把平行四边形相连的两条边加上一根木条,有的把对边加上一根木条……通过操作实验,最后得出,当平行四边形中形成三角形时推、拉不变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自制教、学具和操作法掌握技能,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大量操作机会。
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制教具往往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这样的制作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思考实验原理,通过动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内容和知识点。
制作完成后,学生会更加珍惜这些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
这种学生参与感和自主性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高实验效果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实验更加生动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实验效果。
很多抽象的科学现象,通过自制教具的展示,可以变得具体和真实。
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磁铁和铁屑实验中,直观地观察到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磁铁的磁性原理。
再学习水的气化和液化实验时,通过自制的温度计和水壶,可以观察到水从液态到气态、再从气态到液态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水的气化和液化原理。
三、节约教学资源使用自制教具可以有效节约教学资源,减轻学校和教师的经济压力。
很多实验器材和教具需要大量购买,而一些自制教具可以用低成本甚至免费的原材料制作而成。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简单地取得所需的原材料,通过自己动手完成教具的制作,减轻学校实验室的负担,有利于资源的节约。
通过自制教具的使用,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物理实验1. 自制木质斜面:在学习斜面运动的物理实验时,学生可以自制斜面教具。
通过搭建斜面,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更加深刻地理解斜面运动的规律。
2. 自制简易电路板:在学习电路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原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板,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电路知识。
二、化学实验1. 自制酸碱中和装置: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原材料制作一个酸碱中和装置,观察酸碱溶液中和后的变化,深化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2. 自制水的分解装置:在学习水的分解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搭建一个水的电解装置,观察水的分解过程,更加具体地了解水的分解原理。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的
运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
分析。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制教具的制作过
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而且,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教具
的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通过自制教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
和体验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设备较为简单,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实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自制教具,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进行一些调试和改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优势。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
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该积极推广和运用自制教具。
教师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更加
合理和适用的自制教具,提高教学质量。
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自制教具可以更好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不同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实验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视觉展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自制教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地呈现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的原理和过程。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模型或装置,演示反应的过程和结局,让学生亲眼见到化学反应的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往往需要一些耐心和细致的操作,有时候学生可能觉得实验过于乏味或难以理解。
而自制教具可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小车、小球等装置,让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观察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增加学生的兴趣。
自制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自制教具往往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构造的设计等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等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在生物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和科学思考能力。
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自制教具在科学实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
自制教具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在一些实验中,特殊的材料和设备可能不容易获得或太昂贵,学校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提供。
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材料,结合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教具。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用塑料瓶和小木棍制作一个简易的气球实验装置,用于演示气体的膨胀性质。
这样的自制教具能够满足实验需求,同时节省了成本。
自制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通过亲自制作教具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
他们需要思考和理解如何将各种材料组合在一起,以及它们如何与实验相互作用。
这样的思考和理解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制作一个简易的电池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电流的产生和流动原理。
自制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如测量、切割、拼装等。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教具,学生可以提高这些实验技能,并增强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自制教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创造一个满足实验需求的教具,这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创新和改良。
这样的创造和实践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使用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解决实验时需要的材料和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课程效果。
而自制教具,即由教师或学生自行制作的教具,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首先,自制教具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自行制作教具,例如小型电路、太阳能板、水滴实验器等等。
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其次,自制教具能够降低教学成本。
学校的预算有限,在购买昂贵的实验设备时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而自制教具的成本相对较低,只需使用常见的物品制作,例如塑料瓶、废旧材料、塑料水管等等。
这样可以节省购买设备的开销,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第三,自制教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由学生自行制作教具,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验原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们会更愿意参与实验,因为他们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消磨了时光,彼此激发了兴趣,那么,参与实验也就成了一种激励和获得成就感的体验。
最后,自制教具可以增加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们在自行制作教具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设计和实践,这就会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当他们在设计小型电路时,需要考虑电路的正负极、灯的亮灭等因素,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更容易提出新的创意和想法。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和降低教学成本。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自行制作教具,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让科学实验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自制教具、实验教学、拓展、突破难点、提高兴趣、促进发展摘要:自制教具在适应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
物理观念源自社会生产生活,特别是初中物理学习的是一些基本的现象,概念和规律,身边到处是相关的物理现象,到处是有利于自制教具的材料和资源。
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开展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
1.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意义物理《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现在学科素养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利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使教学更为灵活多变,使物理实验更加的生活化。
1.1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对物理的认识源自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随着认识的深入发现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经过抽象和概括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更应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入,从而理解物理观念。
现在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观念,缺乏对物理观念所描述的现象或过程的认识,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才能发现其共性和变化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
1.2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自制教具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而自行设计制作的实验教学用具,它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能够替代甚至优于实验室提供的专门实验器材。
由于自制教具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被广教师广泛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实验教学中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1.3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就更强的灵活性。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教学需要制作教具,所展示的物理现象就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有较大的灵活性。
自制教具在解决某一问题、突破某一难题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不能理解,教师通过自制教具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去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