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终结性考试三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1
2023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1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0分。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过程。
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探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出路,掀起了生生不息、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
请试述清末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探索的失败分别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4864年)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1856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也是根本原因。
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有恭亲王奕诉、文祥等,地方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4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根本目的: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政府腐朽统治。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失败的原因:1.内部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也是阶级局限性,还是失败的根本原因);(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2.外部原因: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是1898年发生在我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三条变法纲领:立即宣布实行变法;广开才路,各级官吏都有权向皇帝上奏折;全盘改革政权机关。
上书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到处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宣传变法主张,改良主义运动有了很大发展,赞成变法的人越来越多。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终结性考试三套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试卷一论述题:电影《鸦片战争》开篇说:“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
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如此深重的苦难,除了列强的原因,清政府自己又该负怎样的责任呢?(100分)答: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落后于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1. 社会制度腐败(1)吏治和军队腐败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
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主张“防民甚于防寇”。
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2)战争指导思想错误,既害怕列强,更惧怕人民指导思想的错误是与其政治立场分不开的。
统治者以“和外安内”为战争指导思想。
多数权贵害怕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抵抗的信心,为了个人和统治者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他们尤其惧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组织起来后危及封建统治,所以,屡屡压制、打击和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不惜割地赔款向列强谋求妥协。
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因此而垮台。
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新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
2020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
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依据一: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最终才选择此道路。
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中国国情况与俄国也不同;辛亥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也功亏一篑。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敌我态势发生了更大变化。
反革命武装到牙齿,革命缺少武装。
因此,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
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部分由董郎率领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会合,主要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
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丰、陆丰地区与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部分则转入粤西北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右江起义。
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证明:以城市为中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既然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行不通,重走北伐道路又再无条件,那就只剩下一种选择: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规律所使然。
依据八七会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中共中央在领导武装起义的过程中,也初步提出了占领一个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条件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1929年6月的六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国开(山东)00852-简明中国古代史-终结性考试-答案简明中国古代史-终结性考试-辅导资料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第1题【单选题】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现的母系氏族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是()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正确答案是:河姆渡文化第2题【单选题】XXX为经略五岭派人开凿了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通济渠B.都江堰C.灵渠D.XXX正确答案是:灵渠第3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是()A.《汉书》B.《史记》C.《年龄》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是:《汉书》第4题【单项选择题】东汉末年,产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A.)(B.XXXC.XXXD.正确答案是:XXX第5题【单选题】由XXX撰写的关于中西交通和中亚、南亚及西亚部分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是()A.《高僧传》B.《大唐西域记》C.《佛国记》D.《水经注》精确答案是:《大唐西域记》第6题【单选题】有“瓷都”之称的是(A.成都B.景德镇C.泉州D.临淄正确答案是:景德镇第7题【单项选择题】行省制实行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正确答案是:元代第8题【单项选择题】宰相制与三省制被废于())A.明B.元C.清D.宋精确答案是:明第9题【单项选择题】清当局为了办理西藏事务在拉萨设()A.驻藏大将军B.西藏都督C.西域都护府D.驻藏大臣正确答案是:驻藏大臣第10题【单选题】乾隆时组织人力修撰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清实录》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正确答案是:《四库全书》第11题【单项选择题】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 )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是:XXX第12题【单选题】在唐后期改革漕运、盐政,推行常平法的唐代著名理财家是()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是:XXX第13题【单选题】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A.XXXB.义净C.XXXD.圆空正确答案是:XXX第14题【单选题】唐后期,最为流行的宗派是(A.B.XXXC.法相宗D.XXX正确答案是:第15题【单选题】唐代文学中最有光彩的是()A.散文B.诗歌C.传奇D.小说精确答案是:诗歌第16题【单选题】丁村人是()的代表性人类化石。
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试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答: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木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生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度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級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級、农民阶級和其他小资产阶缀、民族资产阶級。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級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決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決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的社会。
(2020)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终结性考试试卷三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试卷三论述题: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红色精神、时代精神。
这些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使得中国在今年战“疫”大考中交了满意的答卷。
这些精神是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试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与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100分)答: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他认为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而对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和严峻的内外形势,毛泽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他不懈地思考和实践,带领党和人民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做了开创性的探索。
回顾和研究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历程旧中国的经济木来就极其落后,连年的战争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远远不及战前。
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仅为140亿元,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比之历史最高水平减少了一半。
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产值减少30%。
据联合国统计数字,1949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27美元,当时整个亚洲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4美元,中国尚不及其2/3。
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对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起步的。
从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毛泽东的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经济,经济发展问题也就相应地被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过渡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
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提前完成,毛泽东在反复思考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精华卷 (三)2、符合前、驾驶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范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号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绘图。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R上对应题[1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迅除其他存案,答案不能存在试题上,4.省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透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备题目指定区域内和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雨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附容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B.学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片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考古学者在黄河上游发现距今约5000-4000 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遗址中M339墓的4件粗陶瓷都盛满碳化粟粒,M134 墓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达66.9公斤。
据此可推测,马家窑先民 ( )A.粮食储存技术先进 B、最先进入文明社会C.手工制作技艺高超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2.春秋时晋国的分裂,让战国时期的国君们开始防备世卿大族,他们需要建立一支忠于自己的官僚队伍.于足,一些出身下层而又才华横溢的士人受到国家重用,这折射出,战国时期 ( )A.国家治理先进B.科举制已酝酿充分C.贵族势力崩溃D.百家争鸣影响深远3.有学者认为,秦修长城、加速了草原社会的政治发展,使长城以外依存华夏的小部落从分散转为联合,最后成就了由匈奴整合起来的草原帝国。
据此可知,秦长城的修建 ( )A.增强秦朝边疆实力B.便利秦朝交通网建设C.促进草原统一进程D.加速北方民族封建化4.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贾谊认为,虽然汉朝已建立,但世人仍抛弃礼义,丢掉廉耻,做事唯利是图;盗贼敢于割断窗帘、门帘进入内室,甚至偷走高祖、惠帝两庙的器具。
由此可知,贾谊意在 ( )A.全面继承秦制B.推行法家严刑峻法 (C.重塑道德风尚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盛唐时期,上至公卿,下到贩夫走卒;从皇宫到酒巷,一首好诗到处流传。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河北卷)历史(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1-9每题2分,10-11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在制定新的关税则例时应秉以“公平”原则,制定权和公布权完全属于清政府;但中美《望厦条约》提出,中国变更税例,须与美国商定。
此即中国近代史上“协定关税”之由来。
据此可知,协定关税使中国()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C.民主共和思潮兴起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下表为福州船政局成船统计数据(部分)。
据此可知,福州船政局()A.表明民用工业的崛起B.推动了军事工业发展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D.促进了新式教育兴起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A.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4.1937年1月3日,《纽约时报》评论:“证明了中国的团结是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的……中国向日本证明了‘分裂再击溃’的计划并不是一条可以轻易征服中国的道路。
”这段话描述的是()A.重庆和谈实现民主建国B.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C.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5.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生产队的新拖拉机》,图中文字是“城里人正努力,为咱农民造机器”等文字。
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生产合作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6.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卷3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核心课终结性考试试卷3试题及答案终结性试卷三论述题: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
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参考答案一答:一、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1.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失败在土地革命战争以前,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已被看成是一条普遍规律。
这是由于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得首先占领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共产党人借鉴并沿袭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的传统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初期,党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
随后,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党组织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其结果都以失利告终,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2.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杰出代表。
1927年9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严重受挫后,冷静地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果断地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带领部队沿湘赣边界南下。
起义部队于10月间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成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
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工作。
尤其是着力于恢复党的组织、建立革命政权、扩大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的工作。
经过上述努力,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1395国家开放大学20XX年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开卷)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100 分)参考答案:老子在《道德经・二章》中讲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意思是说,“有” 与“无”、“难” 与“易”、“长” 与“短”、“高” 与“下”等,虽然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
在哲学上,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被称为矛盾,简要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这种关系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同时,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哲学上讲的这种辩证矛盾,不同于思维中存在的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自相矛盾,而辩证矛盾则体现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都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苦也无所谓乐。
同时,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足球比赛中,队员们奋力拼搏,就有可能转守为攻,转败为胜;学习中,艰辛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苦也就转化为乐。
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正电与负电、社会运动中的阶级斗争等都体现为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其中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