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04005

课程名称:检验核医学

学分:1.5

总学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

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教材:

1.检验核医学,程绍钧主编,第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2.核医学,李少林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核医学,张永学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检验核医学》是将实验核医学的相关核技术应用于医学检验领域,与医学检验相融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实验核医学的一个分枝,也是现代医学检验学的重要组成。

检验核医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和体外放射分析技术进行机体的功能研究和对体内的微量物质实施超微量分析,以揭示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代谢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拟定,预后判断,以及病因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

(2)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1)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操作流程、分析方法;

(2)熟悉不同的检验技术。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及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目的要求]

1.了解核医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

2.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核医学、检验核医学概念;

2.检验核医学的主要内容;

3.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

[目的要求]

1. 了解天然本底辐射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2. 了解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的基本概念;

2.电离辐射生物效应;

3.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基本原则、基本标准;

4.内外照射防护措施;

5.放射性废物和污物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与检验医学相关的核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核素示踪原理;

2.掌握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定义;

3.掌握蛋白质与多肽的放射性碘标记技术;

4.了解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与贮存。

5.了解相关核技术。

[讲课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1.核素示踪原理设计;

2.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3.相关核技术概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体外放射分析

[目的要求]

1. 了解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

3. 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基本反应试剂;

4. 掌握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5. 了解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分析。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放射免疫分析;

2.一般介绍其它竞争性结合体外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免疫放射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

[目的要求]

1. 掌握甲状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的检测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2.熟悉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球蛋白、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3.掌握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微粒体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TRH兴奋试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学、结果判断;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

[目的要求]

1.熟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2.掌握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2. 上述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3. 皮质醇、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

[目的要求]

1. 熟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中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掌握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的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睾酮、双氧睾酮、雌二醇、雌三醇、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盘催乳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激素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睾酮、雌二醇、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胰腺激素与糖代谢

[目的要求]

1. 了解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A1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掌握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3. 熟悉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瘤的激发和抑制试验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糖化血红蛋白A1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抗体、胰多肽、胰高血糖素的检测的结果分析和临床意义;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

4. 糖化血红蛋白A1检测的临床意义;

5. 诊断胰岛素瘤的激发和抑制试验(甲磺丁脲(D860)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胰岛素抑制试验、C—肽抑制试验)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甲状旁腺激素与钙代谢

[目的要求]

1. 了解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掌握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3. 熟悉血钙代谢的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值的正常参考值;

2.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类、环核苷酸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3. 血钙代谢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胃肠激素

[目的要求]

1. 了解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熟悉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胃泌素、胰泌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胃动素、蛙皮素、血管活性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激素及活性物质

[目的要求]

1. 了解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以及前列腺素、心钠素、加压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钠素、内皮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掌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3. 熟悉内原性洋地黄素、地高辛、血清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的组成、生物化学、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组成以及前列腺素、心钠素、加压素、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脑钠素、内皮素等的生物化学和生理作用;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测定的临床意义;

3. 内原性洋地黄素、地高辛、血清肌红蛋白、肌凝蛋白轻链的组成、生物化学、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肾脏功能检测

[目的要求]

1. 了解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尿TH糖蛋白、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测相关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素、1,25—双羟胆骨化醇的组成及其病理生理作用;

2. 掌握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TH糖蛋白、红细胞生成素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3. 熟悉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与尿TH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4. 了解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肾脏排泄功能检测相关物质: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

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尿TH糖蛋白、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测相关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素、1,25—双羟胆骨化醇的组成及其病理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重点讲解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TH糖蛋白、红细胞生成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3. 简要讲解α1—微球蛋白、尿免疫球蛋白、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肾素、1,25—双羟胆骨化醇检测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第十三章血液系统

[目的要求]

1. 掌握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的组成及其生理、病理生理作用、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2. 熟悉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3. 了解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Ⅲ的来源及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血清β2—微球蛋白、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Ⅲ的组成及其生理、病理生理作用及各项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 重点讲解叶酸、维生素B12、血清铁蛋白的临床应用;

3. 一般介绍血清β2—微球蛋白、血小板相关IgG、抗凝血酶—Ⅲ的临床应用。[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病毒性肝炎与肝功能检测

[目的要求]

1. 熟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2. 掌握甘胆酸的生物化学、生理作用、正常参考值和临床应用;

3. 了解肝纤维化的相关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2.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乙型抗原e 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乙肝表面抗原/IgM复合物、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乙型肝炎前

S2蛋白、乙型肝炎前S2抗体、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乙肝病毒—DNA 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3. 丙型、丁型、戊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4. 甘胆酸的生物化学、生理作用、正常参考值和临床应用。

5. 透明质酸的病理生理、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6. 肝纤维化的其他血清标志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五章肿瘤标志物

[目的要求]

1. 了解肿瘤标志物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结果判断必需注意的事项;

2. 掌握癌胚抗原、CA—50、CA—19—9、CA—125、甲胎蛋白、血清铁蛋白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3. 掌握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4. 了解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种类及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分类;

2.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重要性以及结果判断必需注意的事项;

3.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50、CA—19—9、CA—125;

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生物学性质、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4. 其它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β2—微球蛋白、组织多肽抗原、组织抗原、多胺类、激素肿瘤、异位激素瘤、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胎盘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神经原特异烯醇化酶等的来源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

[目的要求]

1. 熟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点;

2. 掌握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分析中的质控和检测结果评价;

3. 熟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定量分析中的质控和检测结果评价;

2. 白干扰素、细胞介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第十七章药物浓度检测

[目的要求]

1. 熟悉药物浓度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 掌握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

3. 了解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丙嗪药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 药物浓度检测的概念、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重点讲解地高辛的药代动力学、有效血药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3. 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氯丙嗪的有效血药浓度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心得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体会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为适应我校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有幸接触《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在拿到教材的短短两周时间里,我对教材进行了认真阅读与学习,因时间紧,我深知对教材体会还很显浅,不足之处还望各位领导与同事指正。 我对教材的体会用五个“走进”来概括,即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心灵、走进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走进历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和强烈的时代感,要让学生体会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的关系,就必须运用历史观点来分析世界各国或民族的发展进程。曾经有人说过“说当今的时事,用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应通过重温历史来让中专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 如讲“货币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以通过货币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来让学生认识货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反映了商业发展水平,又与政治环境有关,政治安定、国家统一,则货币统一。又如,要讲“人民当家作主”时,我想先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知道毛泽东建立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人民当家作主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要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改革开放”时,可以通过《我国改革开

放三十年》专题片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 二、走进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中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社会时事,选取中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点与社会焦点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既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关心变化莫测的世界,把书读“活”。如,要讲“个人所得税”时,可以结合我国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经过,将修正前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作比较,使学生对本知识点更清晰。又如,要讲“遵循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时,可以借助2011年3月中旬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中国少数商家哄抬盐价的实例,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事件所折射出来的问题,绝非只是几包盐的事情,而是与经济、市场秩序、社会公德、国民教育相关的大事,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也毁坏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整个社会正常秩序的维护,社会道德的养成,需要公共部门防微杜渐,尽早向民众释疑解惑,传播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信息。再如,要讲“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时,我觉得应该带学生们到当地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情况及人民政府如何为民办事、服务于民,走访相关窗口负责人,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公共形象、职能履行”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世人所抛弃。应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走进生活 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

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检验核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04005 课程名称:检验核医学 学分:1.5 总学时:32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 适应专业:医学检验专业 教材: 1.检验核医学,程绍钧主编,第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参考教材: 2.核医学,李少林主编,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核医学,张永学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检验核医学》是将实验核医学的相关核技术应用于医学检验领域,与医学检验相融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实验核医学的一个分枝,也是现代医学检验学的重要组成。 检验核医学的基本任务是:应用核素示踪技术和体外放射分析技术进行机体的功能研究和对体内的微量物质实施超微量分析,以揭示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代谢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拟定,预后判断,以及病因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核物理、核仪器的基本知识; (2)重点掌握检验核医学中的相关核技术、体外放射分析以及检验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1)掌握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操作流程、分析方法; (2)熟悉不同的检验技术。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及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目的要求] 1.了解核医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概况; 2.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知识。 [讲课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核医学、检验核医学概念;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省颁)

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

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 名解: 1. 检验核医学:是核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基础的理论的学科。 2. 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 3. 核素:凡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Z 相同),中子数相同,所处的能态也一致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某元素的某核素。 4.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它们属于同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5.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可处于不稳定状态,能自发地产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变化,并伴有射线发射(核子/ 光之)生成另一种核素。 6. 绝对测量:不借助中间手段直接测得放射性活度的方法,是对样品的实有放射性强度做测量,求出样品中标记同位素的实际衰变率。 7. 相对测量:需借助中间手段,间接反映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方法,不追求它的实际衰变率。 8.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就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检测示踪剂的行踪,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9.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指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被放射性核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 10. 放射性核纯度:是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11. 放射性化学纯度:是指一种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中,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12. 体外放射分析:是指体外条件下,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的总称。 13.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2017

附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归属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人:余墨林编写日期:2017年02月28日 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说明教学大纲适用的专业及学时数。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及参考书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理论动态。 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1.该章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4.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度,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有实践教学要求的,应说明实践教学目的、要求、作业与实践报告、时间与学时分配等相关内容。单独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要单独编写实践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大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1.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增加个人收入

最新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

最新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 名解: 1.检验核医学期末复习 2.元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 3.核素:凡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Z相同),中子数相同,所处的能态也一致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某元素的某核素. 4.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它们属于同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可处于不稳定状态,能自发地产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变化,并伴有射线发射(核子/光之)生成另一种核素. 6.绝对测量:不借助中间手段直接测得放射性活度的方法,是对样品的实有放射性强度做测量,求出样品中标记同位素的实际衰变率. 7.相对测量:需借助中间手段,间接反映放射性活度的测量方法,不追求它的实际衰变率. 8.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就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检测示踪剂的行踪,来研究被标记物在生物体或外界环境中分布状态或变化规律的技术. 9.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指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被放射性核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 10.放射性核纯度:是指所指定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药物中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11.放射性化学纯度:是指一种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中,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比. 12.体外放射分析:是指体外条件下,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为示踪剂,以免疫结合反应为基础,以放射性测量为定量手段,对微量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的总称. 13.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标志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第一章 一.核衰变: (一)定义:放射性核素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射线,转为另一种核素. (二)类型: 1.α衰变:母核失去2个质子和2个中子,子核原子序数减少2,质量数减少. 应用:(1)本质是氦原子核( He) (2)原子序数>82的重元素核素 (3)在空气中射程3—8cm,在水中或机体为0.06—0.16mm,一张纸即可阻挡. (4)电离能力很强 2.β衰变:包括β-、β+、电子捕获 (1)β-衰变:子核原子序数:+1. 穿透力中等,有机玻璃可挡. (2)β+衰变:母核质子减少1,子核原子序数:-1. (3)电子捕获:母核质子数-1. ①特征X线:外层电子向内层补充,多余能量以光子放出,其光子被称为标识X线. ②俄歇电子:若不以光子形式放出,而把能量传给原子外层的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以自由电子的形式放出. 3.γ跃迁和内转换: (1)γ射线特点:质子数和原子序数均不变,改变的只是核的能量状态;光子组成,不带电荷,质量数为0. (2)γ射线穿透力最强,铅板可挡,电离能力弱. 二. 放射性核素强弱比较:放射性活度 (一)放射性活度(A):是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和衰变的次数,是常用的反映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二)单位:国家单位:贝可(Bq).旧单位:居里(Ci) 三.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光电效应:指γ射线入射物质后,与物质的原子核外壳层电子碰撞,将能量全部交给电子,使该电子被击出称为高能电子而γ射线不复存在的效应, (二)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三)电子对生成 (四)γ射线的吸收 四.电子捕获(EC):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时不放出粒子,从核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变成另一个原子核的放射性转变过程.包括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 五.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正当化、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六.外照射防护措施:减少用量、缩短时间、设置屏蔽、增大距离 七.放射性废物处理(是非判断) 1.储存衰变法:用于短衰变期放射性核素,达到10个T1/2 2.释放排放法:对于气态放射性物质 3.焚烧浓缩法:对可燃性放射性废物,适用长半衰期的核素 第二章 一. 放射性测量仪器——闪烁探测器,由哪几块组成?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德育.经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德育·经济与政治常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传授经济与政治常识的基础课程,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近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启发学生从适应自我发展出发,转向适应社会生活,进而适应职业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学会理财和合理消费 (2)了解市场经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知道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权利 (5)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注意经济与政治的相互联系 (2)教学过程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运用教具,多举实例,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 (4)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5)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用性,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课、学会理财和消费 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相关知识 2、了解现代投资工具 3、掌握合理消费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聚焦货币 1、货币 2、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 (二)商品价格的奥妙 1、了解商品价格 2、学会合理消费 (三)认识个人投资 1、个人投资 2、个人投资工具 第二课、走近经济圈 教学要求: 1、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 2、了解企业的不同形式 3、理解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4、了解税收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内容 (一)了解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2、市场活动必须遵循的交易原则 (二)做现代企业人 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了解税收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发展中的我国经济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及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及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 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及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及健康的关系。 2. 掌握生活环境、营养及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 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 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 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7. 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 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及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 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 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 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 单元 理论实验 1.绪论1- 2.环境及健康2- 3.生活环境及健康41 4.食物及健康42 5.生产环境及健康41 6.心理社会因素及健康1- 7.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1-

检验核医学重点

检验核医学重点 肿瘤标志物: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糖脂类肿瘤抗原、酶类肿瘤标志物、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血清铁蛋白;④β2-微球蛋白;⑤甲状腺微球蛋白;⑥前列腺特异抗原;⑦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⑧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⑨组织多肽抗原。 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1)缺铁性贫血的诊断;(2)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肾脏排泄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1)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2)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3)β2-微球蛋白可协助诊断恶性疾病。 胰岛素和C肽的临床意义:(1)糖尿病的分型及指导治疗;(2)胰岛B细胞瘤的诊断;(3)其他,观察胰岛移植组织是否存活及其功能状态。 胰腺相关激素检测指标: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入血,使血糖升高;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及葡萄糖分解,降低血糖,B细胞还可分泌胰岛素原和C肽;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可直接作用于A细胞和B细胞,使其分泌减少;PP细胞分泌多肽,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抑制胆汁和胰蛋白酶的分泌。 雌激素的临床意义:1.雌二醇→(1)闭经的鉴别诊断;(2)评价卵巢功能;(3)辅助判断妊娠情况;(4)乳腺癌;(5)其他女性早熟。2.雌二醇→(1)监测胎几-胎盘功能;(2)监测高危妊娠;(3)唐氏综合症的筛查;(4)估计孕期;(5)其他,冠心病。 甲减鉴别诊断: 类型病变部位TSH T3/T4TRH兴奋实 验 原发性甲状腺↑↓过度反应 继发性垂体↓↓无反应 三发性下丘脑↓↓延迟反应 电化学发光: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时数为72(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4.5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一)人体解剖学的性质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配布形式和位置毗邻关系的知识,掌握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目的与要求(一)通过课堂讲授,实地标本观察,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三基)。(二)在教学中,应该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基本内容,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三)在教学中,要注重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教知识,而且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操作的能力;也要适当地联系临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同时,适当反映国内外有关最新科学进展。 (三)教学内容要求: 本大纲供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及护理学专业使用,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将讲授内容分为两个等级。1.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2.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四)教学方式(法)与课时数: 1.本大纲要求的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人体标本与模型示教、尸体解剖、活体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结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录相、图谱等手段进行学习。2.根据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规定,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课36学时,实验(习)课36学时,理论考试2学时;学分为3.5分。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学时分配: 1.5学时 掌握: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了解: 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及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学时分配: 7.5学时 骨学学时分配: 4.5学时 掌握: 骨的形态分类和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形态;胸骨和肋骨的分部。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七颈椎及胸、腰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颅的组成和分部。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数目。新生儿颅的特征。颅的主要骨性标志: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翼点、枕外隆突、乳突、颧弓、眉弓、下颌角、舌骨等的位置。上肢骨的组成及配布。

《检验核医学》习题集

《检验核医学》习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23 11Na是稳定性核素,从中质比看,则24 11 Na将发生衰变, 22 11 Na将发生衰变。 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核称为某一,同种元素各核素间 互为。 3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但所处能态不一致的核素间互为。 4 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衰变方式有、、 、和。 5 α粒子的本质是,β-粒子的本质是,β+粒子的本质是,γ射线的本质是,X射线的本质是。 6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 和。 7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和 。 8韧致辐射是粒子受物质原子核电场作用的结果,湮没辐射是粒子的吸收形式。 9高能β粒子穿过物质时,在物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下,产生,β+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当其动能完全耗尽后,和周围的一个自由电子结合,产生。 10俄歇电子能量来自,内转化电子能量来自。 11核跃迁规律用放射性活度表示为,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可用Bq和Ci等表示,1mCi等于 MBq。 12吸收剂量的国际专用单位是,当量剂量的国际专用单位是。 13辐射剂量限制的目的是。14放射实践的防护原则是、和。 15辐射生物效应按效应发生规律和性质分和 。 16为了防止对职业人员健康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对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不得超过 mSv,对其它组织不得超过 mSv。为了防止随机效应发生,职业人员在全身均匀照射情况下年当量剂量限值为 mSv, 在全身不均匀照射情况下的有效剂量为 mSv。 非职业人员(公众)年当量剂量限值为 mSv。 17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 和。 18对γ射线的屏蔽防护宜选的材料,对高能β射线宜选 的材料,外层再加一层的材料。19选用铅以屏蔽防护射线,选用有机玻璃+铅以屏蔽防护射线。20中子防护的一般原则是和。 21 α、β、γ三种射线的外照射危害的顺序是,内照射危害的 顺序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计划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加强和改进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的精神及我校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思想保证。 二、主要任务: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去。 三、学情分析: 总的看,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目标不明确,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没有养成,导致他们学习劲头不足、纪律松懈。德育课将发挥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习信心,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再添动力。 四、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

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难点:第四单元参与政治生活 关键:第三单元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方向性原则。教学中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2)坚持“三贴近”原则。教学中要注重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教育效果,避免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将综合运用案例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七、教学安排和进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