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旅游的辐射效应及周边城市的承接策略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627.00 KB
- 文档页数:11
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及机遇上海世博会带给中国的影响与机遇上海世博会在经济,⽂化,政治等⽅⽅⾯⾯对中国的发展都产⽣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这使得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上海的盛会,更是全中国与全世界的盛会。
上海世博会的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济是⼀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不仅有利于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上海世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经济,⽂化的发展,也给中国创造了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了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具体来讲,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个⽅⾯:⼀、为中国带来巨⼤的旅游收⼊⾸先,为了办好世博会,上海进⼀步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的⾯貌焕然⼀新。
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随处可见,上海的航空、铁路、⾼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得到了⼤⼒的发展。
城区规划也更加合理,绿化⾯积明显增加。
其次,世博会作为⼀个极具魅⼒的旅游吸引体,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沓来,这进⼀步推动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这给上海带来了巨⼤的经济效益。
最后,世博会以上海为中⼼,经济发展范围辐射到整个长三⾓及东部沿海地区,据估计,约有超过70%的参观者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据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数将超过7000万⼈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纪录。
⽽今,据上海世博会结束还有近⼀个⽉,世博会的参观⼈数就已突破6000万。
这对扩⼤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的意义不⾔⽽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将达144.2亿元⼈民币。
这⽆疑是上海乃⾄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动⼒。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进⼀步提⾼我国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具体而言,我们将以我国的大都市上海为例,深入探讨其作为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所具备的强大辐射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都市的辐射作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大都市的辐射功能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都市辐射功能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了解上海作为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其辐射功能的具体表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地图阅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大都市辐射功能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区域发展的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地图作业和小组讨论报告等,评价学生对大都市辐射功能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知识理解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大都市辐射功能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海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大都市相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新课讲解:首先介绍大都市辐射功能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上海的辐射功能,包括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通过案例分析、地图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其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3. 互动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本地情况,探讨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对本地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促进本地发展。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大都市辐射功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检测与作业本节课的检测形式为小组讨论报告,学生需以小组为单位,就上海的辐射功能对本地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其辐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交予老师进行评阅。
《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上海市为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历案的主题是“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中国的一线城市上海市为例,分析大都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效应,并探讨其对于区域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都市辐射的基本概念,理解上海市作为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其辐射效应的内涵。
2. 技能与应用:能够分析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并能通过实例说明大都市的辐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都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兴趣和责任感。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对大都市辐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上海市大都市辐射效应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其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3. 测试评价: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大都市辐射影响的理解和知识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上海市的繁荣景象和周边区域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出大都市辐射的概念。
2. 讲解概念:讲解大都市辐射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3. 分析案例: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其作为大都市的辐射效应,包括经济、文化、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大都市的辐射效应,如北京、深圳等,加深对大都市辐射影响的理解。
5. 课堂总结:总结大都市辐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强调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大都市辐射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分析和评价上应用知识的能力。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上海市大都市辐射效应的案例分析报告,包括大都市的辐射特点、影响以及具体实例等。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对大都市辐射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入、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是否有新的认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