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七专题整合-学习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1.51 KB
- 文档页数:4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审批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复习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总体呈现出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态势,虽然经历了“文革”的破坏,但在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重难点突破】1. 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3.“双百”方针的内涵与积极影响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艺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
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决策:发展原子弹_,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_,即“两弹一星”。
2、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_的垄断。
3、成就:(1)“两弹一星”含义:原子弹_,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A.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导弹:1964_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人造地球卫星:1970_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B.成就:2003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神州”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C.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就:(1)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二号;(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意义:(1)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3)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_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一号”。
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_计算机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成就:_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世界上第一个)20世纪末,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专题七一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基础知识。
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学会观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理解科学进步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科学的方法。
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为科学进步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
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荆棘遍布,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量子论的诞生;相对论的提出。
难点:如何理解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图像进入新课【新课讲授】一、牛顿力学体系1、牛顿力学产生前的学说(1)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静止。
如:“推箱子”的例子(2)伽利略的贡献——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2、牛顿力学体系“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1)基本理论(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影响意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彗星是神秘的,不吉利的灾星,根本不能用科学来说明。
牛顿的好友哈雷用牛顿力学算出了1682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指出它的回归周期是75—76年,由此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
专题七一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量子理论、相对论等基础知识。
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学会观察,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理解科学进步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科学的方法。
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科学家为科学进步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他们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态度。
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荆棘遍布,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增强毅力,树立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量子论的诞生;相对论的提出。
难点:如何理解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教学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察图像进入新课【新课讲授】一、牛顿力学体系1、牛顿力学产生前的学说(1)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静止。
如:“推箱子”的例子(2)伽利略的贡献——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2、牛顿力学体系“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1)基本理论(牛顿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影响意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彗星是神秘的,不吉利的灾星,根本不能用科学来说明。
牛顿的好友哈雷用牛顿力学算出了1682年出现的彗星的轨道,指出它的回归周期是75—76年,由此预言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
专题七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
两大方面:理论、成果
两大理论成就:物理和生物
三大技术成果引领三个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一个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三次工业革命:
(1)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不断采用新工具、新能源,以追求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又反过来推动自然科学的创立与发展。
经济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反作用于生产和技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近代社会创造的社会文明空前的巨大和广泛,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
(2)世界发展日益趋向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落后国家和地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亚非拉国家面临的任务尤其复杂和艰巨。
三、题型应用体验
历史观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史学名家论述、史学原著的史料、史观论断等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考查认识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能力。
【典型例题】从文明史观角度,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例证演讲主题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工业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技法攻略】
审题干→科技界的伟大人物和三次科技革命的对应。
明史实→三个历史人物分别对应了三大历史事件。
构联系→三人的科学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明答案→选出符合题干主旨的选项,故选D。
【针对训练】
1.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论当中。
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相对论与量子论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经典力学是宏观低
速运动的科学理论,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中不合理部分,由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的科学理论,B项符合。
答案:B
2.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时代》周刊把“个人电脑”作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
”2019年,《时代》周刊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作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反映了()
A.《时代》周刊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解析:由材料中“个人电脑”“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60%的美国人上网”“YOU(你,指所有网民)”“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可以分析得出: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故应选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