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56
组织行为和人类社会的其他事物一样,从本质上说它也是一种事物的运动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运动变化过程,组织行为也不例外,也必然要经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而制约组织行为变迁的客观规律则正是组织行为基本规律在变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组织行为变迁的基本趋向有两种,一是组织发展,二是组织衰退。
组织行为的发展是组织行为变迁的历史性趋向和整体性趋向,组织行为的衰退则是组织行为变迁的阶段性趋向和局部性趋向。
避免组织行为衰退、促进组织行为发展的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在正常时期一般采用的是常规性、技术性的方式,如组织考核、组织调整等;在社会转型、组织转轨的特殊时期,以及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所采用的方式则只能是方向性、结构性的,即组织行为的变革和组织行为的创新。
认识组织行为的变化过程,掌握组织行为的变化规律,对于科学地管理组织变化,有效地促进组织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组织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发展、组织调整、组织变革、组织创新等过程,而每个过程都有制约组织行为变化的客观规律,认识组织行为变迁的基本过程、反映组织行为变迁的客观规律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组织发展的意义、战略、条件、方式,组织调整的意义、原因、内容、策略,组织变革的起因、阻力、内容、程序、措施,组织创新的意义、机制、条件、内容、方式等内容。
第一节组织行为的发展组织行为的不断发展是组织行为变迁的历史趋向和整体趋向,是组织行为在过去长期的变迁中形成的历史过程,也是组织行为在现实纷繁复杂的变化中表现的总体趋势。
一、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组织发展是组织生存的动力条件1.组织发展是组织生存的本质形态:组织行为的运行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组织的生存只能以不断发展的形式来实现;再者,按照事物的本质在于运动这一基本规律来理解,组织存在的本质形态也必然是组织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组织只有在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中才能得以存在。
2.组织发展是组织生存的根本目的:组织生存是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组织的客观存在,也就没有组织发展的客观基础;但是组织不能为了存在而存在,这不符合组织主体要素即组织成员的价值需要,也不符合组织客体要素即社会环境的价值需要,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及其成员需要通过组织的形式实现不断发展的价值需要,由此就决定了组织生存与组织发展的本质关系只能是前者为客观条件、后者为根本目的。
(二)莱维特模式美国学者莱维特(Harold Leavitt)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进行。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2.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二、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一)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主要包括T小组训练、过程咨询、第三方干预、团队建设、群际关系干预、大群体干预、方格训练等。
1.T小组训练T小组训练又称为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ST),是开发最早的组织发展技术。
T小组训练通常由10~15个受训者组成,受训者在专业培训师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群体动力、领导和人际关系等。
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一种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人际关系、决策、领导、群体动力等过程的通用方法。
3.第三方干预第三方干预着重解决组织中发生的人际冲突。
4.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团队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团队成员人际和谐程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计划的活动。
5.群际关系干预群际关系干预技术包括微缩群体和群际冲突解决两类。
微缩群体是指由若干与问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常被用来解决沟通和种族关系问题。
群际冲突解决的一个基本策略是消除彼此的误解,以改进群际关系。
6.大群体干预大群体干预的关键特征是有100名以上的组织成员参加为期2~4天的大会。
会上,组织成员共同识别与解决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金融危机、削减预算、新产品上市等)、设计组织管理的新方法或提出组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
7.方格训练方格训练是从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倡导的管理方格理论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