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扭转(4学时)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9
第六章扭转【学时】4内容:扭转的概念及工程实例;传动轴的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间的关系;扭矩和扭矩图。
簿壁圆筒扭转,纯剪切的概念,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变,剪切弹性模量,剪应力互等定理。
圆轴扭转的剪应力;极惯性矩,抗扭截面模量;扭转强度条件。
扭转超静定问题。
矩形截面杆扭转的主要结果。
【基本要求】1.理解扭转的概念[2]。
2.掌握扭矩的计算和扭矩图图的绘制[1]。
3.理解纯剪切的概念[2]。
4.掌握剪切虎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1]。
5.掌握圆轴扭转的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1]。
6.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其刚度条件[1]]。
7.了解矩形截面杆扭转的主要结果[3]。
【重点】扭矩和扭矩图的绘制,剪应力和扭转角及其强度和刚度的计算【难点】纯剪切的概念,剪切虎克定律及剪应力互等定理。
§6-1、外力偶矩的计算一、扭转的概念和实例:受力特点:构件两端受到两个作用面与杆的轴线垂直的、大小相等的、转向相反的力偶矩作用,变形特点:使杆件的横截面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这时任意两横截面间有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
实例:轴——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杆件在工程上统称为轴。
二、外力偶矩的计算:在工程实例中,作用在轴上的外力偶的大小常常不直接给出,而是给定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
其关系为:n PM 9550=当传递的功率P 的单位为PS (马力,1PS=735.5W )上式变为:n PM 7030=§6-2、扭矩和扭矩图一、扭转时的内力计算:1、内力的大小计算:采用截面法:假想用截面将其截开,并取左段研究,为保持平衡,该截面上必定有内力偶作用。
其力偶矩称为扭矩,用T表示:由平衡方程式得:T=M。
2、内力的方向:采用右手螺旋法则:如果用右手四指表示扭转的转向,则拇指的指向离开截面时规定扭矩为正;若拇指指向截面时,则扭矩为负。
注意:当轴上同时有几个外力偶矩作用时,一般而言,各段截面上的扭矩是不同的,必须分段求出,其一般步骤为:“假截留半,内力代换,内外平衡”。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制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执笔人:李晋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力学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3.适用专业:非金属材料专业4.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5.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金属材料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控制方法,从而为工程项目决策提供基本技术手段。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40学时)1、第一章绪论(2学时)材料力学的任务。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外力及其分类。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变形与应变。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4学时)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
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
3、第三章扭转(4学时)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纯剪切。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4、第四章弯曲内力(4学时)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受弯杆件的简化。
剪力和弯矩。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5、第五章弯曲应力(4学时)纯弯曲。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弯曲剪应力。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6、第六章弯曲变形(6学时)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简单静不定梁。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7、第七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6学时)应力状态概述。
两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
两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两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三向应力状态。
广义虎克定律。
强度理论概述。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8、第八章组合变形(6学时)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第3章扭转教学目的:理解圆轴扭转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剪应力互等定理;掌握圆轴受扭时的内力、应力、变形的计算;熟练掌握圆轴受扭时的强度、刚度计算。
教学重点: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画法;纯剪切的切应力;圆杆扭转时应力和变形;扭转的应变能。
教学难点:圆杆扭转时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切应力互等定理,横截面上切应力公式的推导,扭转变形与剪切变形的区别;掌握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能熟练运用强度和刚度计算。
教具:多媒体。
通过工程实例建立扭转概念,利用幻灯片演示和实物演示表示扭转时的变形。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例题、练习和作业熟练掌握强度和刚度计算。
本章中给出了具体情形下具体量的计算公式,记住并会使用这些公式,强调单位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体会。
教学内容:扭转的概念;扭转杆件的内力(扭矩)计算和画扭矩图;切应力互等定理及其应用,剪切胡克定律与剪切弹性模量;扭转时的切应力和变形,圆杆扭转时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扭转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方法和扭转强度计算方法;扭转杆件变形(扭转角)计算方法和扭转刚度计算方法。
教学学时:6学时。
教学提纲: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工程实际中,有很多构件,如车床的光杆、搅拌机轴、汽车传动轴等,都是受扭构件。
还有一些轴类零件,如电动机主轴、水轮机主轴、机床传动轴等,除扭转变形外还有弯曲变形,属于组合变形。
例如,汽车方向盘下的转向轴,攻螺纹用丝锥的锥杆(图3-1)等,其受力特点是:在杆件两端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在这样一对力偶的作用下,杆件的变形特点是: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围绕其轴线作相对转动,杆件的这种变形形式称为扭转。
扭转时杆件两个横截面相对转动的角度,称为扭转角,一般用φ表示(图3-2)。
以扭转变形为主的杆件通常称为轴。
截面形状为圆形的轴称为圆轴,圆轴在工程上是常见的一种受扭转的杆件。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化工工艺类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技术基础课,包括工程力学基础(静力学、材料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和机械传动三大部分。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从事化工设备机械的设计、使用、管理和维护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应用性原则和重视素质培养原则。
要求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主要是讲清概念,学会应用,对数学推导一般不作演绎。
要重视分析实例、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同时将课程内容与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工程力学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好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应着重抓好。
其余教学内容则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安排学时(或学分)的多少选择讲授。
对化工工艺专业则要抓好化工设备设计基础,而机械传动部分可不作为重点。
讲课要结合化工行业的实际,并允许对教学内容做必要调整和组合。
考核方式以闭卷为主,平时成绩在期评成绩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6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静力学基本概念;2.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图;3.分离体的受力图;4.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5.力矩、力偶;6.力的平移;7.平面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8.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9.空间力系。
重点:是受力图和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难点:约束、约束反力和一般力系的简化。
第二章拉伸、压缩与剪切(6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2.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3.拉伸和压缩的强度计算,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4.应力集中的概念;15.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重点:轴力、应力、应变和截面法的概念,拉伸与压缩的强度计算,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难点:分析低碳钢在受力和变形过程中所表现的力学性质。
第三章扭转(4学时)要求掌握的内容: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2.扭转时外力和内力的计算;3.纯剪切;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6.圆周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