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物质管理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6
1.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进料、生产用物料、半成品、成品和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有害物质及高度关注物质管理,确保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3. 职责3.1 公司技术部负责收集最新的REACH法规要求,负责监督各职能单位对有害物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并牵头组织编制相关标准、通知及相关整改文件。
3.2 公司品保部负责制订《有害物质清单》,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负责对所有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禁用限用物质符合性抽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混入。
3.3 销售部负责及时提供外部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3.4 供应部负责寻找符合无有害物质要求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负责与其签订相关合作事宜的协议,负责在与供应商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3.5 生产部负责对有害物质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总体安排及协同,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
3.6 原材料库负责对有控制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的物料及时和正确接收、入库、发放。
5. 内容5.1 有害物质及绿色标识的识别与确定。
5.1.1 销售部接到顾客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时,将信息反馈至技术部,通知其对新产品项目策划,技术部应识别并确定顾客要求的产品环境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及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
适当时,包含公司自身策划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要求。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把顾客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
5.1.2 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销售部应组织技术、品保、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并对产品中使用的禁用限用物质和生产中可能的禁用限用物质的使用和交叉污染情况及过程控制信息与顾客进行沟通。
5.1.3 品保部根据公司已识别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害物质清单”,若客户有其他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实时更新有害物质清单,并在公司内传达相关部门。
ROHS管理程序ROHS管理程序一、引言ROHS指令,全称是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即“有害物质限制指令”,是由欧洲联盟制定的一项法规,旨在限制和监管电子和电气设备中的有害物质使用。
ROHS管理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能够遵守ROHS指令,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ROHS管理责任分工在组织内实施ROHS管理时,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
以下是相关部门的责任细化:2.1 采购部门- 负责核查和审查供应商的ROHS符合性声明,确保采购的物料和零部件符合ROHS指令。
- 定期更新供应商的ROHS符合性文件,并确保其有效性。
- 建立和维护与供应商的ROHS符合性信息的沟通渠道。
2.2 研发部门- 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确保所选择的材料和有关零部件符合ROHS要求。
- 协调与供应商的合作,获取ROHS符合性文件和信息。
- 对设计变更进行评估,以确保ROHS符合性的持续性。
2.3 生产部门- 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符合ROHS指令。
- 建立和执行ROHS符合性的检验和测试方法。
- 建立ROHS符合性的记录和档案。
2.4质量部门- 监督和审核ROHS管理程序的实施情况。
- 确保ROHS符合性的验证和监测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 及时处理ROHS符合性问题和投诉,并采取纠正措施。
三、ROHS符合性管理流程3.1 供应商筛选和审核流程- 制定供应商筛选和审核的标准和程序。
- 对新供应商进行ROHS符合性审核,并记录供应商的验证结果。
- 对供应商的ROHS符合性进行定期监督和复审。
3.2 采购管理流程- 检查和审查供应商提供的ROHS符合性声明。
- 确保所采购的物料和零部件符合ROHS指令要求。
- 建立并维护物料和零部件的ROHS符合性记录。
3.3 设计和开发管理流程- 确保所选择的材料和零部件符合ROHS指令要求。
- 对设计变更进行评估,以确保符合ROHS指令的要求。
1.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物料、产品和制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对禁限用物质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提供满足相关法规(RoHS,REACH,无卤等指令)、满足顾客及相关方要求的产品,适用于公司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的全过程。
3.定义3.1.HS有害物质(HS)指的是列于RoHS、REACH、无卤等指令中的任何材料和任何客户要求禁止使用的材料,与限制物质是可互换的。
3.2HSF有害物质减免(HSF)指的是列于WEEE、RoHS、REACH、无卤等指令或其他适用标准或法规中的任何材料的减少或消除。
3.3 HSPM即IECQ-HSPM体系,是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建立的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QC 080000 是IEC内部的技术标准编号。
QC 080000是目前IECQ- HSPM体系认证的实施标准。
3.4 RoHSRoHS是《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英文Restriction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缩写。
其列出的六种有害物质包括:镉,铅,汞,六价铬,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
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实施。
最新RoHS 2.0新增4种有害物质(第⑦-⑩),2019年7月22日实施限制。
有害物质具体如下:(1)铅及化合物(Lead(Pb)and its Compound)(2)镉及化合物(Cadmium(Cd)and its Compound)(3)汞及化合物(Mercury(Hg)and its Compound)(4)六价铬及化合物(HexavalentChromium(Cr6+) and its Compound)(5)多溴联苯,PBBs(PolybrominatedBiphenyls)(6)多溴联苯醚,PBDEs(PolybrominatedDipenyl Ethers)(7)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DEHP)(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9)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BP)3.5 REACHREACH是欧盟规章《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GULATION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的简称,是欧盟建立的,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化学品监管体系。
1.0目的:1.1对耗材事业部采购的原材料、包材、辅料中涉及的相关法规、指令或顾客禁止使用的环境有害物质进行有效控制,以满足顾客对HSF(环境有害物质减免)的要求。
1.2耗材事业部HSF方针:绿色科技,制造完美印像。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耗材事业部所有产品线;3.0定义:3.1HS:环境有害物质。
本文件管理的HS主要对象为Reach法规、RoHS指令、94/62/EC指令、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以及5.1识别出的其他要求。
3.2HSF:环境有害物质减免。
4.0职责:4.1企划部、产品部:4.1.1企划部:收集、识别、传达国内外HSF强制性法规;4.1.2产品部:收集、识别、传达国内外HSF非强制性法规。
4.2经营管理部体系组:4.2.1负责耗材事业部有害物质管控流程的制修订,提升事业部HSF减免的意识;4.2.2负责组织有害物质新增法规或要求的评价、管控;4.2.3负责有害物质年度委外测试的组织和跟进。
4.3耗材各产品中心质量管控部门:4.3.1负责零部件、辅料年度内部检验计划的制定;4.3.2负责组织零部件、辅料内部年度检测和判定,以及后续不合格处理;4.3.3硒鼓胶粒测试计划由注塑工厂制定。
4.4耗材各产品中心技术部:4.4.1负责确保开发的产品及其原材料满足HSF的相关要求;4.4.2负责原材料HSF采购标准的制定,明确图纸和规格书中有害物质管理的要求;4.4.3制作HSF技术文档及符合性申明;4.4.4导出产品型号与MSDS文件编码对照表。
4.5耗材策略采购部及各产品中心采购部门:4.5.1负责有害物质法规及相关要求在供应链的传递,提升供应链HSF意识;4.5.2负责开发符合HSF要求的供应商,与之签订相关承诺、协议等;4.5.3负责采购符合耗材事业部HSF要求的物料,收集生产用辅料化学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或MSDS;4.5.4负责SAP系统有害物质信息维护。
5.0要求:5.1HS识别、评价和控制:5.1.1企划部和产品部负责识别和收集国内外HS相关的法规及标准,并传达给耗材体系组,体系组建立事业部《有害物质管控标准》;5.1.2对于目前已识别的REACH法规、RoHS指令、94/62/EC指令、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按本文件中5.2-5.7进行管理;5.1.3对于未来新识别的HS要求,体系组组织各相关部门评审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管控成本,形成《新增HS要求评价控制表》,报公司批准后执行;5.1.4体系组负责组织事业部HS相关法规标准的培训,并在事业部范围内提升HSF相关知识及意识;耗材策略采购部及各产品中心采购部门负责供应链的HS法规培训或传达,提升整体供应商HSF的相关知识和意见。
1.0 目的为确保本公司产品的原材料、包装材料、耗材及成品达到符合HSF法律法规及客户要求,建立一个标准程序对整个过程加以控制。
2.0 范围2.1 原材料、包装材料、耗材及成品;2.2 进料、制程、贮藏、生产、成品的包装及运输控制;3.0 定义3.1 RoHS:关于在电子、电气和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3.2 WEEE:电子电器设备的废弃、回收指令3.3 PPM:每百万分之一3.4 PAHS 多环芳烃化合物3.5 DOP 邻苯二甲酸酯3.6 HSF(Hazardous Substance Free)无有害物质3.7 HS(Hazardous Substance),危害物质3.8 PPW(Packing and packing waste),包装和包装废物3.9 REACH 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值法规3.10 SVHC 高度关注物质3.11 CP65 加州65提案3.12 TPCH 美国包装毒性法规3.13 NP 壬基苯酚3.14 RS 限值物质4.0环保限制物质限定值4.1 RoHS限值物质,详见《有害物质清单》;4.2 PAHS(多环芳烃化合物),详见《有害物质清单》关于PAHs说明;4.3 REACH中SVHC(高度关注物质),详见《有害物质清单》。
5.0 操作流程5.1 销售业务接到客户合同后,召集采购、生产、质量及技术等相关人员对合同(包括环保要求)进行评审;5.2采购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后,经质量、工程及技术审核合格后方可提供样品,样品需经来料检测(目前我司能检测的是RoHS1.0)或不能检测的项目(如Reach、PAHS、DOP等)送第三方检测,或有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一年内有效),检测合格后,可将该供应商列入环保符合性供应商名录中;外购高风险零部件(如电源线和插头、护套等)按批次提供环保符合性声明,一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低风险的一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5.3 产品开发时有环保要求的,原材料必须从环保符合性供应商名录中选取,新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报告需要保存;5.4原材料批量采购时,采购员填写《采购单》(备注环保要求),并要求供应商签订符合相关环保要求的符合性自我声明。
有害物质控制程序(QC080000-2012)1.0目的对公司产品所使用物料进行全面有效地控制,确保公司所有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国际玩具标准及客户要求。
2.0适用范围公司产品及使用物料所涉及到的区域、部门、职能及运作环节。
3.0职责3.1品质部3.1.1制定并执行公司有害物质控制方案;3.1.2负责公司内部有害物质的管控及相关有害物质检测;3.1.3协助、监督供应商对有害物质进行管理;3.1.4负责有害物质管控、培训及宣传等。
3.1.5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3.2生产部3.2.1按照有害物质管理工作程序安排物流进行生产。
3.3工程部3.3.1确保工程资料中所使用物料符合有害物质标准的要求;3.3.2按照有害物质管理要求去评估及选用新的物料及供应商。
3.4计划部3.4.1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及物料采购工作;3.4.2配合品质部对供应商的有害物质管理系统进行监督;3.4.3负责加工商的选取工作;3.4.4负责对供应商索取有害物质的检验报告。
3.5货仓3.5.1负责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物料及半成品的收、发、存、补等物料监管工作;3.5.2负责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成品的标示、收发等物料监管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
4.定义4.1有害物质:是指在其生产、使用或处置的任何阶段都具有会对人、其它生物或环境带来潜在危害特性物质。
5.内容5.1品质部制定并执行有害物质管理程序文件指引,并且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程序》的培训。
当有害物质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出现更新时,应对采购、货仓及供应商进行相关的有害物质标准培训。
品质部依本程序全面推行有害物质管理的所有工作。
5.2来料供应商、加工商的监控5.2.1供应商的选择5.2.1.1计划部在选取符合要求的合格供应商及加工商前,采购人员应向供应商传递有害物质标准要求,如(DXC)对有害物质控制的要求等相关信息。
5.2.1.2所有原材料、辅料均需要满足符合有害物质环保指令要求。
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程序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毒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生产物料、产品和制程中的使用符合相关法规及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禁限用物质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提供满足相关法规(中国卫生部、欧盟食品安全规定、美国FDA食品安全规定、WEEE、RoHS等)、顾客及相关方要求的产品。
3.职责3.1 行管部负责组织制订和不断完善有害物质控制管理流程,确保符合体系运作要求和公司内部实际运作要求3.2 业务部负责在与供应商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3.3 品管部负责列出工厂内有毒有害物质清单,收集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达标标准、技术条件,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3.4 业务部负责及时提供国外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4.实施4.1 设计部门品管部根据相关的标准及客户的有关要求制定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严格要求生产车间按工艺实行生产,保证车间内卫生符合指标。
4.1.1规定生产环境卫生指标:①生产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500cfu/m3. ②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cm2. ③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水质检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自来水国家标准值100cfu/ml。
成品罐头微生物检测要涵盖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酸菌(马蹄罐头)、酵母菌和霉菌等项目,均不得超出标准范围。
4.1.2规定原辅料质量控制及安全标准,严格控制进厂的原辅料品质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及有关标准(或向供应商索取相关的资质证明该批次产品符合标准)原料采购前,原料基地部通过对合格供方的控制和原料产地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做出原料农药残留的安全性评估。
并与合格原料供应商签订供应合同。
只有评估安全的供方且是合格供应商方可实施采购。
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对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管控,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及客户的环保要求.2、范围:公司内部及所有供应商(含外包商)所属原物料,制程管制及新产品等均纳入本程序管理3、职责:采购部: 要求供应商提交原材料和部品及辅助材料的环境管理物质资料(成分表或SGS DATA),并签订《环境关联物质不使用证明书》。
营业部: 了解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并传递给品管部。
品管部: 样品、量产品有关环境管理物质资料的作成及提出,供应商来料环境有害物质含有的检测。
生产部/仓库部: 购入品、在制品追踪,确认,检查,标识及区分。
4、定义:SGS DATA:SGS检测机关所做的有关环境有害物质的测试报告。
成分表(材质证明书)MSDS:零部件材质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组成比率,使用范围,安全因素,防护措施等,包括化学品、纸张及金属材质等。
5、内容:测定对象及规格测定对象品中所包含的环境有害物质含量值参见《环境物质管理规程》新样品提出营业部识别出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将客户的要求或执行之标准传递给技术部,技术部打样时则按客户要求之内容进行打样,打样完成后,由技术部制定《样本确认书》《检查记录表》,并将所有原材料、辅助材料之SGS REPORT 、成分表,COPY 一份作为附件,附至《样本确认书》后面。
采购部对所有供应商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内之相关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进行对供应商品的控制,评估合格之供应商并签订《环境有害物质不使用证明书》,并列入《合格环保供应商名录》中。
供应商提供之样品,必须附有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测报告资料,由采购部进行样品的验证,确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当符合要求时则验证成功,不符合要求时则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或重新送样确认,或寻找其它供应商。
所有的供应商提供的环境物质管理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之外来文件之控制流程编号盖章。
并分发之采购,品质等相关部门。
本公司采购之原材料品管部应当对供应商提供的SGS报告之检测数据进行确认,若上述数据与公司规定标准不相符时,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并重新作成,合格后将SGS检测报告、成分分析表归档保存。
有害物质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进料、生产用物料、半成品、成品和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有害物质及高度关注物质管理,确保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3. 职责公司技术部负责收集最新的REACH法规要求,负责监督各职能单位对有害物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并牵头组织编制相关标准、通知及相关整改文件。
公司品保部负责制订《有害物质清单》,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负责对所有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禁用限用物质符合性抽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混入。
销售部负责及时提供外部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供应部负责寻找符合无有害物质要求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负责与其签订相关合作事宜的协议,负责在与供应商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生产部负责对有害物质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总体安排及协同,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
原材料库负责对有控制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的物料及时和正确接收、入库、发放。
5. 内容有害物质及绿色标识的识别与确定。
销售部接到顾客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时,将信息反馈至技术部,通知其对新产品项目策划,技术部应识别并确定顾客要求的产品环境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及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
适当时,包含公司自身策划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要求。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把顾客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
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销售部应组织技术、品保、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并对产品中使用的禁用限用物质和生产中可能的禁用限用物质的使用和交叉污染情况及过程控制信息与顾客进行沟通。
品保部根据公司已识别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害物质清单”,若客户有其他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实时更新有害物质清单,并在公司内传达相关部门。
1. 目的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有害物质管理体系,预防受限制或禁用物质在进料、生产用物料、半成品、成品和制造过程中的使用并符合相关法规及顾客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在生产制造、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有害物质及高度关注物质管理,确保满足相关法规、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3. 职责3.1 公司技术部负责收集最新的REACH法规要求,负责监督各职能单位对有害物质控制的相关工作的完成进度;并牵头组织编制相关标准、通知及相关整改文件。
3.2 公司品保部负责制订《有害物质清单》,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培训,负责对所有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禁用限用物质符合性抽查,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混入。
3.3 销售部负责及时提供外部市场的最新信息及要求,负责在客户化文件中明确相关限用物质要求。
3.4 供应部负责寻找符合无有害物质要求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并负责与其签订相关合作事宜的协议,负责在与供应商的协议中签订有关满足有害物质要求的控制条款,负责对物料供方进行相关的监督及考核。
3.5 生产部负责对有害物质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总体安排及协同,负责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控制。
3.6 原材料库负责对有控制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的物料及时和正确接收、入库、发放。
5. 内容5.1 有害物质及绿色标识的识别与确定。
5.1.1 销售部接到顾客新产品的开发要求时,将信息反馈至技术部,通知其对新产品项目策划,技术部应识别并确定顾客要求的产品环境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及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
适当时,包含公司自身策划要求的禁用限用物质要求。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把顾客要求传达到相关部门。
5.1.2 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时,销售部应组织技术、品保、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评审,并对产品中使用的禁用限用物质和生产中可能的禁用限用物质的使用和交叉污染情况及过程控制信息与顾客进行沟通。
5.1.3 品保部根据公司已识别的有害物质,制定“有害物质清单”,若客户有其他禁用限用物质要求,实时更新有害物质清单,并在公司内传达相关部门。
5.1.4 所有的采购得有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必须按照公司要求在最小包装上进行绿色标识(如绿色ROHS标识)。
5.1.5 无绿色标识的原材料、零部件不能用作绿色产品生产。
5.1.6 仓库负责按规定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并保持标识的完好及可追溯性记录,标识不明或无标识,须及时报告品保部进行确认和验证并重新标识,不能使用绿色标识不明或无标识的物料用于无有害物质要求的生产。
5.1.7 供应部负责将绿色标识要求及规范提供给指定供方,并监督其实施。
无绿色标识的绿色采购产品拒绝入库或作不合格处理,由品保部和仓库监督实施。
5.1.8 提供绿色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方必须按以上绿色标识方法或其他绿色标识进行标识,并保持可追溯性记录;若物料领用后再入库,由仓库保管员验证其标识的完善性,并防止物料受到污染。
5.1.9 所有原材料、零部件必须有对应的批次号、生产日期、规格、供应商等可追溯性记录和标识,各相关部门必须保持记录及标识的完好。
根据批次号、规格或生产日期等信息能方便的找到污染的可能及材料来源。
5.2 设计控制5.2.1 结构处、品保部制定《环境物质削减计划表》,并根据顾客对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对其适时的更新和完善。
批准后经品保部正式下发相关部门执行。
5.2.2 技术部根据已识别的顾客对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根据已识别与确定的“有害物质清单”,选择符合规定环保要求的零部件、原材料及辅助材料。
5.2.3 设计开发时,要求在技术文件及技术图纸的设计上要注明是否符合含有害物质的控制要求。
在进行设计评审时,应增加有关有害物质的符合性情况。
5.2.4 符合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物料的产品开发设计,参加《产品设计开发控制程序》执行。
5.3 供方控制5.3.1 供应商的外包方、供应商需建立同样的有害物质过程保证体系。
供应部应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并建立《供应商有害物质风险评价表》。
5.3.2 需要开发新供方或新物料时,需供应部提出申请并提供待开发对象,品保部对含有害物质的物料(ROHS及客户要求等)原则上要求供应商自行送权威机构检测。
5.3.3 供方自行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需同时提供其检测报告,并由供应部交品保部。
5.3.4 供方委托我公司检测的,由供应部负责同物料供方签订相应的委托兴源轮胎集团有限公司检测的供方声明,并由供方填写委托检测的供方申请表,并负责提供检测样品及物料的同材质组成,由供应部负责送检,检测费用由供方承担。
由供应部提供一份正式检测报告给供方。
5.3.5 样件送检原则:同一厂家采用相同材料、相同工艺物料的多系列产品可以只检测其中一个规格,但供方对提供合格报告的样件与供货的一致性负责。
5.3.6 供应商若发现物料变更或不符合要求,自身的工艺变更或交叉污染可能造成禁用限用物质不符合要求,应在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内通知我司供应部,供应部协同相关部门对已经出货的产品、其他产品、零部件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跟踪。
同时,品保部应评价供应商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对处理效果进行确认、评估。
必要时,品保部应评审供应商后续管控的机制的有效性。
5.3.7 对涉及有害物质控制要求的相关新供方的开发和评价内容中,增加对有害物质含量控制的符合性及控制手段的审查要求。
必要时,供应部负责要求供应商制定明确的环境物质的削减计划并确定削减计划定期评审时机。
5.3.8 其他相应的对供应商的评审及监督参照《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
5.4 采购控制5.4.1 供应部负责及时将最新REACH法规、包装标识等相关绿色采购要求以书面形式传达到供方。
5.4.2 绿色采购的供方(包括供方的原材料供方)必须是经我公司承认和认可的合格绿色供应商。
5.4.3 供方在新物料或整改物料供货前需提供该物料的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性第三方检测报告,原则上所有的新物料或整改后物料批量供货前需按照《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进行试用、确认。
5.4.4 对于更改的物料,供应部必须要求供应商将具体更改物质、位置及是否涉及到我司生产工艺变更的书面材料提供给技术部;对于生产工艺需要变更才可以使用的物料必须经技术部确认后才可以批量正常供货。
5.5 生产控制5.5.1 在生产现场使用禁用、限用物料的摆放需做好绿色标识进行分开放置,使用结束或下班时,需由专人负责清理现场物料,将禁用、限用物料进行区分管理。
5.5.2 对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传递、交接的环节,必须严格控制由专人负责,防止禁用、限用物质的交叉污染。
5.5.3 生产部对生产区域的物料标识和区分,工艺控制和切换,不良品维修和返工等进行日常管控和监督。
5.6 仓储控制5.6.1 符合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的物料,按照《仓库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5.6.2 收货时,仓管员需检查包装箱标识及送货单的一致性。
5.6.3 仓库对同一类物料集中存放,分层放置,按相关绿色标识进行具体区分。
5.7 监控和测量5.7.1 品保部负责对所有外协外购物料进行相应的有害物质符合性检测。
5.7.2 对新增原材料、零部件,可能影响环境管理物质的情况下,在提供首批物料时,供方必须提供不使用禁用物质的自我声明,连同供方的出厂检验报告或提供该物料的有害物质含量符合性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一同交供应部。
5.7.3 供应部必须验证零部件、原材料关于环境管理物质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符合性,并检查有无绿色标识,经验证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为合格品入库,否则作不合格品处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7.4 品保部负责对生产自制件进行检验,控制有害物质的使用;可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检验。
不定期地抽取生产过程中有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的物料,委托外部实验室进行含量测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供应部及供应商等相关部门作出相应处理,并跟踪实施。
5.7.5 为明确产品生产的特殊过程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是输出不能由后续进行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的生产过程,为防止交叉污染,每次产品生产前做产前标识,物料、设备、工艺和人员确认,并对首件产品进行确认。
5.7.6 品保部负责特殊过程的首件检验、过程巡检及最终检验,发现异常及时向相关主管报告并妥善处理,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甚至暂停生产并追溯已经出货产品、零部件的影响程度。
5.8 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5.8.1 各部门发现生产工艺、产品等不符合要求,或发现不合格品时,必须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纠正,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提出纠正预防措施的通知,限期整改。
5.8.2 具体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改进控制程序》执行。
5.9 变更控制5.9.1 所有原材料、零部件规格变更时,必须得到技术部门和品保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原材料、零部件具有禁用、限用物质要求,需要重新确认,变更审批前,必须进行指定的有害物质测试并提交测试合格报告及记录。
5.9.2 对生产工艺变更,在提出变更申请前,应提供符合禁用、限用物质要求的确认结果及记录,供应部、设计部门、品质部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5.9.3 变更前后的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对生产有要求时,应作好标识并分区存放,以防止混用。
5.9.4 当变更有可能影响到禁用、限用物质要求时,根据与顾客的计划或合同,必须征得顾客同意才能实施。
5.10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5.10.1 具体操作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