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认证管理体系图解与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0.03 KB
- 文档页数:10
在进行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和测量管理体系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个主题的概念和要求。
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测和确认其符合规定标准的体系,而测量管理体系则是指对测量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的体系。
这两个体系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都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计量检测和测量管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而建立合格的计量检测体系和测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我们从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开始说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标准要求,进行合理的检测方案设计,并选择有效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对产品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
只有确保产品在各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才能最终确认产品合格。
在建立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另外,测量管理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测量流程和记录系统,对测量过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管理。
只有在测量管理体系的支持下,我们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在标准要求范围内。
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和测量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两个体系,我们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应该重视这两个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不断优化和改进体系的运行,以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在个人理解上,我认为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和测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全面的测量管理,我们才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计量检测合格体系确认和测量管理体系的最新发展和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和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对已经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认证(确认)证书的组织实施监督审核的通知对已经取得认证(确认)证书的组织实施监督是保证认证(确认)工作有效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保证已取得证书组织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为使监督工作有序进行,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适用范围凡已取得认证(确认)证书且证书在有效期内的组织都应接受监督。
2.引用文件《测量管理体系年度监督审核规范》(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管委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收费管理规则》(浙江省计量协会)3.监督审核频次在证书有效期内,每年应实施不少于一次的监督审核,两次监督审核间隔不超过12个月。
4.组织实施监督审核由浙江省计量协会组织实施。
下达监督审核计划,审核计划提前3个月~1个月通知受监督审核组织。
监督审核人日数安排: 3A(2~4人日) 2A(2~3人日) A(1~1.5人日)。
5.现场审核要求“文件评审”与“实施现场审核”一并进行,简化首、末次会议,一般不做现场试验。
现场审核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含GB/T19022-2003/ISO10012-2003)的要求进行抽查,监督审核的项目应覆盖标准的全部要素和体系涉及的全部范围。
监督审核重点与重点要素接受年度监督审核的组织对审核(考评)组在审核(确认)中提出的建议意见整改情况应作为监督的重点之一。
监督审核重点要素,表1列出了重点要素和一般要素,在年度监督审核中,重点要素是每年必须检查的内容,一般要素应在证书有效期内全部覆盖。
表1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规则要素分类表6.监督审核结果的评价发现问题时,审核组填写不符合记录。
根据不符合记录数量和严重程度审核员作出是否合格的结论。
监督审核合格的,审核员编制监督审核报告,监督审核报告经认证机构审批后交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确认。
6.3.1对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在原证书上贴上有效年审合格标志。
6.3.2对取得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证书的换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不变。
计量认证基础知识一、什么是计量认证标志CMA?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 认可)的缩写。
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可按证书上所批准列明的项目,在检测(检测、测试)证书及报告上使用本标志。
二、计量认证的性质是什么?计量认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该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条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计量认证是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考核,是政府权威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
由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将这种考核称为“计量认证”,于是“计量认证”的名称延用至今。
三、计量认证的法定效力是什么?根据计量认证管理法规规定,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用于贸易的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未经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属于违法行为,违法必究。
四、计量认证合格检测机构检测数据和结果用途是什么?检测机构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计 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和结果主要用于以下方面:政府机构要依据有关检测结果来制定和实施各种方针、政策;科研部门利用检测数据来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五、计量认证历史和国际实验室认可情况如何?1947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并成立了认 可机构澳大利亚国家检测协会(NATA 。
60年代英国也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 从而带动欧洲各国认可机构的建立。
70年代美国、新西兰、法国也开展了实验 室认可活动,80年代实验室认可发展到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 了实验室认可机构。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实验室认证、认可制度。
XXXXXX(单位)录入查询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包含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目的)质量目标质量运作体系支持运作体系技术运作体系合同标书和要求的评审检测项目建设建立、修订、控制文件化体系检测报告副本最高管理者档案档案一览表档案职责组织机构检测项目内审检验标准设备配置人员持证量值溯源监督、检查申诉、投诉外部审核部门职责一览一览表档案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档案档案档案仪器操作规程期间核查人员档案不确定度设备档案不符合项各部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质量目标方法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一览表档案档案考核档案原始记录档案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档案检测结果控制档案测量过程控制档案资源(人力、物资、信息)实验室间能力验证一览表向员工、企业、政府、社会报告质量保证、信任证据管理评审档案 1资质认定中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体系的演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参考———————————————————— ISO/IEC导则25:1982 技术考核规范》(JJG 1021-90)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等同采用———等同采用—— ISO/IEC 导则25:1990 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校准和检验实验室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评审准则(试行)》(2001)能力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质量体系(ISO 8402:1994)质量体系(ISO 8402:1986)——参考————等同采用——ISO/IEC 17025:1999 GB/T 15481—2000《校准和检验实验《实验室资质认定——等同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评审准则》(2006)能力的通用要求》管理体系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实为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0:2000)——参考———————————————————— 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质量体系(ISO 8402:1994):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计量体系手册(***)版本/修改状态:01/0第1-1页0引言上海爱谱华顿电子工业计量治理体系由计量治理的组织结构、治理职责、治理制度和量值溯源系统组成,以实现:a)保证公司在用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一致和有效。
b)保证产品生产的需要,使产品计量准确度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c)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试制提供可靠的计量手段01计量治理质量方针通过产品实现过程中在用计量器具的操纵,确保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一致和有效,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
02计量治理质量目标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100%,检定合格率95%以上。
03职责和权限03-1治理者代表(1)确保质量治理体系(计量治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2)确保在全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3)确保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的产品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4)及时向认证机构申报涉及获证产品安全性能的变更;(5)建立文件化的程序,确保认证标志的妥善保管和使用,确保不合格品和获证产品变更后未经认证机构确认,不加贴强制性认证标志;(6)代表本公司就相关事宜与外部各方进行联络和沟通。
本公司所有人员应服从和谐,共同履行质量职能,以确保质量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03-2技术质量部(1)负责做好本公司文件资料和记录的操纵工作。
(2)编制年度《治理评审打算》,拟制治理评审通知,起草《治理评审报告》,做好治理评审记录及记录储存工作。
(3)编制公司年度《培训打算》,并按打算组织培训,储存好有关培训的资料和记录。
(4)确定本公司的产品实现过程,编制适宜的生产作业和检验文件。
(5)需要时,配合经营业务部做好合同评审工作;编制相关采购操纵文件,配合经营业务部做好采购工作。
(6)指导、检查制造部的生产作业工作,确保按文件规定进行生产作业。
(7)负责本公司的统计技术、连续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工作。
(8)建立公司《监测装置台帐》,编制年度《检定/校准打算》并按打算实施检定/校准。
标志的使用、公告制度及变更的处理一、标志的使用及公告制度1.标志的使用(1)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并在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和CAL标志,并分别在两个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证书编号。
(3)其它地方使用标志,必须严格按标志的使用规定,放大或缩小尺寸其形状不能随意改变。
2.公告制度省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批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下发文件,公布其名称、证书编号、依据的标准及检验项目。
有条件的可建网向社会公告。
二、变更的处理质检机构取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后,仍须按《评审准则》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内部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程序等根据需要可进行调整,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也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进、更新。
因此,质检机构应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保持联系,对于出现的变更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质检机构的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变更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备案,授权签字人的变更必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审核;(2)质检机构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等进行调整,应及时修订或重新编制质量手册,保证质检机构的工作始终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在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前提交给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进行文件审查;(3)当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各项条件均需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此外质检机构还应及时进行各种比对试验,证明出具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检机构应将比对试验报告、原始记录、误差分析报告等资料保存好,待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时提交评审组一并考核。
(4)对于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条件不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项目,质检机构应暂停该项目的检验工作。
XXXXXX(单位)录入查询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包含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的目的)质量目标质量运作体系支持运作体系技术运作体系合同标书和要求的评审检测项目建设建立、修订、控制文件化体系检测报告副本最高管理者档案档案一览表档案职责组织机构检测项目内审检验标准设备配置人员持证量值溯源监督、检查申诉、投诉外部审核部门职责一览一览表档
案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档案档案档案仪器操作规程期间核查人员档案不确定度设备档案不符合项各部门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质量目标方法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一览表档案人员岗位职责一览表档案档案考核档案原始记录档案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档案检测结果控制档案测量过程控制档案资源(人力、物资、信息)实验室间能力验证一览表向员工、企业、政府、社会报
告质量保证、信任证据管理评审档案 1
资质认定中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与
管理体系的演变《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参考———————————————————— ISO/IEC导则25:1982 技术考核规范》(JJG 1021-90)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等同采用———等同采用——ISO/IEC 导则25:1990 GB/T 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校准和检验实验室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评审准则(试行)》(2001)
能力的通用要求》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ISO 8402:1994)质量体系(ISO 8402:1986)——参考————等同采用——ISO/IEC 17025:1999 GB/T 15481—2000《校准和检验实验《实验室
资质认定——等同采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室能力的通用要求》评审准则》(2006)
能力的通用要求》管理体系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实为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0:2000)——参考————————————————————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质量体系(ISO 8402:1994):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能力的通用要求》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管理体系(ISO 9000:2000):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ISO 9000:2000)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科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2
测量管理体系(根据ISO 10012:2003编制)控制方式:计量确认/过程控制编号:(编号)20011234 设备(套)名称 F99-I 型号编号300mA医用诊断X线机
1. 分辨率(灵敏度限):小于0.4mm(6吋屏)计量要求皮肤剂量率:小于25.0mGy/min
2.
3. 稳定性:大于355天/年计量目标 1. 不合格报告或影像片小于2% 2. 年停机时间(小时)累计不得超过10个天 3. 急诊30分钟出报告,平诊2小时出报告计量职能保管员维修员计量确认员运行检查员计量管理员使用人人员职责抽样方保管规范维护计量期间检查法、操作(设备、消修理确认/核查方法作业指导书规程、检耗材料和资检定评审程序规程料的购、验)规程查方法准则保管维护计量期间检查、使用记物品修理确认/核查、纠正、录(环记录档案资料检定验证评审记录境、报确认记录记录记录告)不合格设备、不合格测量监视分不合格体维护修检查测量过记录的设备控制析不合系;记录、理记录(不合格控制)程控制完整性格控制标识正确性完整性改进3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实验室一、管理体系 1.《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06)4.1.7“实验室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在母体组织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ISO/IEC 17025:1999+2005)2.JJF
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引用ISO/IEC 17025:2005)3.2“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科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等。
本规范中管理体系是指控制机构运作的质量、管理和技术体系”(ISO/IEC 17025:2005)3.CNAS/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 17025:2005)1.4注1:“术语管理体系在本准则中是指控制机构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ISO/IEC 17025:2005)实验室注:按照ISO/IEC 17025:2005管理体系既包含质量运作、行政运、技术运作体系,又包含
测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实际运作中还得包含财务管理体系、“党工青妇”。
这是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与实际运作体系2层皮的根本原因。
二、体系管理结构框图:行政运作结构框图技术运作结构框图质量运作结构框图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行政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中层领导测量人员等(管理体系运作)(日常测量过程(往往包含其运作、集中检查)
他管理体系运作) 4
三、管理的中心对象是人管理的概念:
1.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ISO 9000:2000)
2.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一表述包含了管理的5个特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世界上既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每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预期目标相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管理决策都要进行协调(Coordinating),都是为了协调。
协调包括指挥、领导、指导、沟通、激励。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
当个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合作,形成各种社会组织,原来个人的预期目标就必须改变为社会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
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各成员之间必然会出现意见和行动不一致,这就使协调成为社会组织必不可少的活动。
(4)协调的中心是人。
在任何组织中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
分配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与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计算机的应用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协调活动发生质的飞跃。
(P.116 《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编著,2001年8月第1版,标准出版社)四、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最高管理者top management(ISO 9000:2000)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技术管理者(ISO没定义,可指一个人或一组人;1069-2007称为技术负责人、CNAS/AC01:2005称为技术技术管理层) 5
质量主管(ISO没定义;1069-2007称为质量负责人、CNAS/AC01:2005称为质量主管-无论何种称谓)内审员与监督员的区别监督员内审员资质了解检测/校准目的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经授权熟悉检测/校准方法和程序熟悉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懂得检测/校准结果评价为人公正,具有一定的审核能力对象对检测/校准人员的监督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内容,包括检测/校准方式连
续、充分间断(集中、滚动和附加)独立性一般是本部门监督本部门的只要资源许可,应独立于审核部人,不要求独立性门计划性有计划,覆盖所有检测/校准有计划,覆盖所有要素、部门和人员包括自己场所记录与应有记录,对不符合项采取有记录,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并跟踪验证证五、管理评审与内审六、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质量方针:3个愿景1格框架良好职业行为愿景;服务质量愿景;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愿景为制定质量目标、评价质量目标提供一个框架质量目标:具有
3性挑战性;可实现性;可测性 6 事先主动七、分析与改进方法确定改进机会的
过程改进的识别承诺与质量目标预防措施管理评审内部
审核人员监督纠正措施监测改进的实施承诺分析:10日承诺分析质量目标分析:顾客满意度
分析、证书报告差错率分析八、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 以顾
客为关注焦点 2. 领导作用 3. 全员参与 4. 过程方法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6. 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 与共方互利的关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工作
组,用了近2年的时间,吸纳了国际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总结汇编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九、过程方法(PDCA):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特别说明:PDCA循环,P(Plan;策划、计划)D(Do;实施、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处理),即质量管理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故又叫“戴明环”。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