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标准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38.26 KB
- 文档页数:43
水利工程常用规范、标准汇总水利工程常用规范、标准汇总(已全部更新)(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2)、《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3)、《建设工程监理施工安全监督规程》(DG/TJ08-2035-2014)(4)、《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1033-2014)(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GJ08-117-2005)(8)、《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1999)(9)、《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17-2014(10)、《花坛、花境技术规程》(DBJ 08-1966-1997)(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1998)(12)、《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DG/TJ 08-19-2011(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 677-2014);(16)、《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13) (22)、《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60-2014(2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4)、《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11);(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与评定规程》(SL176-2007);(2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28)、《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2014)(29)、《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2007)(30)、《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31)、《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36-2006)(3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2007)(3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34)、《水闸施工规范》(SL27-2014)(35)、《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DG/TJ08-90-2014);(3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37)、《上海市建设工程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标准》(3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0)、《城镇排水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GTJ08-2110-2012)(41)、《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2004)(42)、《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
水利工程标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安全、高效,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标准。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介绍水利工程规范、规程、标准和相关术语。
一、水利工程规范1.水资源调查规范水资源调查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各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这些规范包括水文观测、水质监测、水资源评估等方面,确保调查数据科学可靠。
2.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水利工程设计规范是指在满足特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制定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规范。
其中包括水文学参数的确定、洪水计算、水力设计等内容,确保水利工程的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3.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水利工程施工规范是指在实施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
其中包括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水利工程验收规范水利工程验收规范是指对建设完毕的水利工程进行验收的规范。
其中包括工程竣工验收、性能验收、安全验收等方面,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要求。
二、水利工程规程1.水位调控规程水位调控规程是指根据水位的变化规律,制定合理的调控措施的规程。
其中包括水位测量、水位预测、水位调控等内容,确保水利工程的水位控制符合需求。
2.水质保护规程水质保护规程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水质符合标准的规程。
其中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处理等方面,确保水利工程的水质安全。
3.灌溉管理规程灌溉管理规程是指对灌溉工程进行管理的规程。
其中包括灌溉定额确定、灌溉计划编制、灌溉技术指导等方面,确保灌溉工程的效益最大化。
4.防洪调度规程防洪调度规程是指在面对洪水威胁时,制定合理的调度措施的规程。
其中包括洪水预警、洪水调度、洪水抗灾等内容,确保水利工程的防洪效果达到最大限度。
三、1.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是指制定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标准。
其中包括水质指标、水位控制要求、抗洪能力要求等内容,确保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符合国家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标准精选(最新)G3408.1《GB/T 3408.1-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应变计》G3408.2《GB/T 3408.2-2008 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2部分:振弦式应变计》G3409.1《GB/T 3409.1-2008 大坝监测仪器钢筋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钢筋计》G3410.1《GB/T 3410.1-2008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1部分:差动电阻式测缝计》G3410.2《GB/T 3410.2-2008 大坝监测仪器测缝计第2部分:振弦式测缝计》G3411.1《GB/T 3411.1-2009 大坝监测仪器孔隙水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G3412.1《GB/T 3412.1-2009 大坝监测仪器检测仪第1部分:振弦式仪器检测仪》G3413《GB/T 3413-2008 大坝监测仪器埋入式铜电阻温度计》G10597《GB/T 10597-2011 卷扬式启闭机》G11828.1《GB/T11828.1-2002 水位测量仪器:浮子式水位计》G11828.2《GB/T11828.2-2005 水位测量仪器:压力式水位计》G11828.3《GB/T 11828.3-2012 水位测量仪器第3部分:地下水位计》G11828.4《GB/T 11828.4-2011 水位测量仪器第4部分:超声波水位计》G11828.5《GB/T 11828.5-2011 水位测量仪器第5 部分:电子水尺》G11828.6《GB/T 11828.6-2008 水位测量仪器遥测水位计》G11826《GB/T 11826-2002 转子式流速仪》G11826.2《GB/T 11826.2-2012 流速流量仪器第2部分:声学流速仪》G14173《GB/T 14173-2008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14627《GB/T 14627-2011 液压式启闭机》G15659《GB/T 15659-2014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G15772《GB/T 1577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15773《GB/T 1577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15774《GB/T 1577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16453.1《GB/T 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16453.2《GB/T 16453.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16453.3《GB/T 16453.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16453.4《GB/T 16453.4-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16453.5《GB/T 16453.5-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16453.6《GB/T 16453.6-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21031《GB/T 21031-2007 节水灌溉设备现场验收规程》G21075《GB 21075-2007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21303《GB/T 21303-2007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G21440.1《GB/T 21440.1-2008 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1部分:水管式沉降仪》G21440.2《GB/T 21440.2-2008 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2部分:电磁式沉降仪》G21440.3《GB/T 21440.3-2008 大坝监测仪器沉降仪第3部分:液压式沉降仪》G22385《GB/T 22385-2008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验收规范》G22482《GB/T 22482-2008 水文情报预报规范》G22490《GB/T 22490-2008 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23598《GB/T 23598-2009 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23872.1《GB/T 23872.1-2009 岩土工程仪器土压力计第1部分:振弦式土压力计》G25173《GB/T 25173-2010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27991《GB/T 27991-2011 河流泥沙测验及颗粒分析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27992.1《GB/T 27992.1-2011 水深测量仪器第1部分:水文测杆》G27993《GB/T 27993-2011 水位测量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28418《GB/T 28418-2012 土壤水分(墒情)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G28714《GB/T 28714-2012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G29404《GB/T 29404-2012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30949《GB/T 30949-2014 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规范》G31077《GB/T 31077-2014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50085《GB/T 50085-2007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50138《GB/T 50138-2010 水位观测标准》G50181《GB50181-1993 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50199《GB 50199-2013 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50286《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50485《GB/T 50485-2009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50501《GB 50501-2007 水利水电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50587《GB/T 50587-2010 水库调度设计规范》G50599《GB 50599-2010 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50600《GB/T 50600-20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50649《GB/T 50649-2011 水利水电工程节能设计规范》G50706《GB 50706-2011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50766《GB 50766-2012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及验收规范》G50927《GB/T 50927-2013 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51018《GB 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51033《GB/T 51033-2014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SL13《SL 13-2004 灌溉实验规范》SL15《SL 15-2011 水利水电专用混凝土泵技术条件》SL16《SL 16-2010 小水电建设工程经济评价规程》SL17《SL 17-2014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18《SL 18-2004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9《SL 19-2008 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23《SL23-2006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7《SL 27-2014 水闸施工规范》SL25《SL 25-2006 砌石坝设计规范》SL31《SL 31-2003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实验规程》SL35《SL 35-2011 水工金属结构焊工考试规则》SL41《SL 41-2011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4《SL 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7《SL 47-1994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SL52《SL 52-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J56《SL 56-2005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57《SL/T 57-1993 平面链轮闸门技术条件》SL58《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73.7《SL 73.7-2003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5《SL 75-2014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7《SL 77-1994 小型水力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101《SL 101-2014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4《SL 104-199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5《SL/T 105-2007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10《SL 110-2014 切土环刀校验方法》SL113《SL 113-2014 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SL114《SL 114-2014 固结仪校验方法》SL115《SL 115-2014 渗透仪校验方法》SL117《SL 117-2014 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校验方法》SL118《SL 118-2014 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校验方法》SL120《SL 120-2012 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SL126《SL 126-2011 砂石料实验筛检验方法》SL138《SL 138-2011 水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检验方法》SL155《SL 155-2012 水工(常规)模型实验规程》SL159《SL 159-2012 阀门水力模型实验规程》SL166《SL 166-2010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168《SL 168-2012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72《SL 172-1996 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3《SL 173-1996 小水电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SL174《SL 174-1996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6《SL 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90《SL/T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7《SL 197-201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200《SL/T 200-1997 水利系统政务信息编码规则与代码(一)》SL210《SL 210-2015 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1《SL 211-2006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2《SL 212-1998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4《SL 214-2015 水闸安全评价导则》SL221《SL 221-1998 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导则》SL223《SL 223-2008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5《SL/T 225-19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228《SL 228-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30《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5《SL/T 235-2012 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239《SL 239-1999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45《SL 245-201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SL248《SL/T 248-1999 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SL251《SL 251-2015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60《SL/T 260-2014 堤防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264《SL 264-2001 水利水电工程岩石实验规程》SL267《SL 267-200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74《SL 274-2001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5《SL 275-2001 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278《SL 278-2002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9《SL/T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80《SL 280-2003 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285《SL 285-2003 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8《SL 288-2003 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9《SL 289-2003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90《SL 290-200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1《SL 291-2003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2《SL 292-2004 水利系统通信业务导则》SL294《SL 294-2003 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SL295《SL 295-2004 滚移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298《SL 298-2004 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9《SL 299-2004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301.1《SL 301.1-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领导干部岗位》SL301.2《SL 301.2-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岗位》SL301.3《SL 301.3-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火)电(地方电力)岗位》SL301.5《SL 301.5-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岗位》SL301.6《SL 301.6-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水文岗位》SL301.7《SL 301.7-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科研、设计岗位》SL302《SL 302-2004 水坠坝技术规范》SL303《SL 30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5《SL 305-2004 水利系统无线电技术管理规范》SL309《SL 309-2013 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12《SL 312-2005 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3《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14《SL 314-2004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5《SL 315-2005 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316《SL 316-2015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317《SL 317-2004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8《SL/Z 318-2005 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319《SL 319-2005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20《SL 320-2005 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实验规程》SL326《SL 326-2005 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8《SL 328-2005水电工程水利设计工作量计算定额》SL333《SL 333-2005 水利立法技术规范》SL341《SL 341-2006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SL344《SL 3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L345《SL 345-2007 水利水电工程注水实验规程》SL346《SL 346-2006 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议书编制规定》SL356《SL 356-2006 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建议书编制规程》SL357《SL 357-2006 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358《SL 358-2006 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359《SL 359-2006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60《SL 360-2006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1《SL 361-2006 大坝观测仪器位移计》SL362《SL 362-2006 大坝观测仪器测斜仪》SL363《SL 363-2006 大坝观测仪器锚杆测力计》SL365《SL 365-2007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370《SL 370-2006 土工实验仪器环刀》SL371《SL 37l-2006 农田水利示范园区建设标准》SL373《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6《SL/Z 376-2007 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SL377《SL 377-2007 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8《SL 378-2007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9《SL 379-2007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81《SL 381-2007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2《SL 382-2007 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型式基本参数技术条件》SL386《SL 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7《SL 387-2007 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96《SL 396-2011 水利水电工程水质分析规程》SL398《SL 398-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9《SL 399-2007 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400《SL 400-2007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401《SL 401-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432《SL 432-2008 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6《SL 436-2008 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438《SL 438-2008 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SL439《SL 439-2009 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SL454《SL 454-2010 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5《SL 455-2010 水利水电工程继电保护设计规范》SL456《SL 456-2010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测量设计规范》SL472《SL 472-2010 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规范》SL484《SL 484-201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导则》SL485《SL 485-2010 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SL486《SL 486-2011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487《SL 487-2010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SL489《SL 489-2010 水利建设工程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SL490《SL 490-2010 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L491《SL 491-2010 螺杆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492《SL 492-201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8《SL 498-2010 锥形阀参数、型式与技术条件》SL499《SL 499-2010 钻孔应变法则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SL501《SL 501-2010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7《SL 507-2010 卷扬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508《SL 508-2010 液压式启闭机系列参数》SL510《SL 510-2011 灌排泵站机电设备报废标准》SL511《SL 511-2011 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SL512《SL 512-201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规范》SL514《SL 514-2013 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5《SL 535-201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压缩空气及供水供电系统设计规范》SL539《SL 539-2011 水工建筑物抗震实验规范》SL541《SL 541-2011 水利水电建设用混凝土搅拌机》SL544《SL 544-2011 水利工程设备制造监理技术导则》SL545《SL 545-2011 铸铁闸门技术条件》SL548《SL 548-2012 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SL551《SL 551-2012 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SL554《SL 554-2011 橡胶坝坝袋》SL557《SL 557-2012 利基本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规程》SL564《SL 564-201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SL565《SL 565-2012 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磁弹法》SL575《SL 575-201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程》SL576《SL 576-2012 水工金属结构铸锻件通用技术条件》SL578《SL 578-2012 湿磨细水泥浆材实验及应用技术规程》SL579《SL 579-2012 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580《SL580-2012 水工金属结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规程》SL581《SL 581-2012 水工金属结构T形接头角焊缝和组合焊缝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SL582《SL 582-2012 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通则》SL584《SL 584-2012 潜水泵站技术规范》SL585《SL 585-2012 水利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SL587《SL 587-2012 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SL592《SL 592-201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SL599《SL 599-2013 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601《SL 601-201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22《SL 622-2014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SL631《SL 631-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2《SL 632-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3《SL 633-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634《SL 634-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35《SL 635-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程》SL636《SL 636-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SL637《SL 637-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SL638《SL 638-201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639《SL 639-201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SL641《SL 641-2014 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SL642《SL 642-2013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3《SL 643-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进度设计规范》6SL644《SL 64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645《SL 645-2013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8《SL 648-2013 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9《SL 649-2014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SL650《SL 650-2014 水文设施工程验收规程》SL677《SL 677-201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9《SL/Z 679-2015 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L690《SL/Z 690-201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SL702《SL 702-2015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7SL703《SL 703-2015 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704《SL 704-2015 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705《SL/Z 705-2015 水利建设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SL713《SL713-2015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SL714《SL 714-2015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8《SL 718-2015 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DL269《DL/T 269-2012 钢弦式锚索测力计》DL270《DL/T 270-2012 钢弦式位移计》DL947《DL/T 947-2005 土石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48《DL/T 948-2005 混凝土坝监测仪器系列型谱》DL990《DL/T 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DL1014《DL/T 1014-200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规程》DL1043《DL/T1043-2007 钢弦式测缝计》DL1044《DL/T1044-2007 钢弦式应变计》DL1045《DL/T1045-2007 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DL1046《DL/T1046-2007 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DL1047《DL/T1047-2007 水管式沉降仪》DL1061《DL/T1061-2007 光电式(CCD)垂线坐标仪》DL1062《DL/T1062-2007 光电式(CCD)引张线仪》DL1063《DL/T1063-2007 差动电阻式位移计》DL1064《DL/T1064-2007 差动电阻式锚索测力计》DL1065《DL/T1065-2007 差动电阻式锚杆应力计》DL1086《DL/T 1086-2008 光电式(CCD)静力水准仪》DL1133《DL/T 1133-2009 钢弦式仪器测量仪表》DL1134《DL/T 1134-2009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自动采集装置》DL1135《DL/T 1135-2009 电位器式位移计》DL1136《DL/T 1136-2009 钢弦式钢筋应力计》DL1137《DL/T 1137-2009 钢弦式土压力计》DL5006《DL/T5006-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观测规程》DL5010《DL/T 5010-2005 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5013《DL/T 50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探规程》DL5015《DL/T5015-1996 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DL5016《DL/T 5016-199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5017《DL/T501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18《DL/T 5018-2004 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5020《DL/T5020-2007 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39《DL/T5039-1995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DL5055《DL/T5055-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5056《DL/T 5056-2007 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5057《DL/T 5057-2009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5064《DL/T5064-2007 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DL5073《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9《DL/T 5079-2007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DL5083《DL/T 5083-2010 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5085《DL/T5085-1999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5086《DL/T5086-1999 水力水电工程混凝土生产系统设计导则》DL5087《DL/T5087-1999 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5088《DL/T5088-1999 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程》DL5089《DL/T5089-1999 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5090《DL/T5090-1999 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导则》DL5091《DL/T5091-1999 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导则及条文说明》DL5098《DL/T5098-1999 水电水力工程沙石加工系统设计导则》DL5100《DL/T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5105《DL/T5105-1999 水电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L5107《DL/T5107-1999 水电水利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DL5108《DL/T5108-1999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9《DL/T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5110《DL/T5110-2013 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5111《DL/T5111-200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DL5112《DL/T 5112-200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13.1《DL/T 5113.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土建工程》DL5113.5《DL/T 5113.5-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DL5113.8《DL/T 5113.8-2012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8部分:水工碾压混凝土工程》DL5113.11《DL/T 5113.11-2005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DL5114《DL/T5114-200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DL5115《DL/T 5115-200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接缝止水技术规范》DL5116《DL/T5116-2000 水电水利工程碾压式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117《DL/T5117-2000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实验规程》DL5123《DL/T5123-200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5124《DL/T5124-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压缩空气,供水.供电系统设计导则》DL5125《DL/T 5125-2009 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5126《DL/T5126-200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实验规程》DL5127《DL/T5127-2001 水利发电工程CAD制图技术规定》DL5128《DL/T5128-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5129《DL/T 5129-201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5133《DL/T5133-200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选择导则》DL5134《DL/T5134-2001 水电水利工程交通设计导则》DL5135《DL/T 5135-2013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施工技术规范》DL5140《DL/T5140-2001 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5141《DL/T5141-2001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DL5144《DL/T5144-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5148《DL/T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5150《DL/T5150-2001 水工混凝土实验规范》DL5151《DL/T5151-200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实验规程》DL5152《DL/T5152-2001 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实验规程》DL5162《DL/T5162-200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5《DL/T5165-2002 水力发电厂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DL5166《DL/T5166-2002 溢洪道设计规范》DL5167《DL/T5167-2002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DL5169《DL/T5169-2002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71《DL/T5171-2002 电力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规程》DL5172《DL/T 5172-20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DL5173《DL/T 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5176《DL/T 5176-2003 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DL5178《DL/T 5178-2003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179《DL/T 5179-2003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热系统设计导则》DL5180《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1《DL/T 5181-2003 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DL5185《DL/T5185-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测绘规程》DL5186《DL/T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5192《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DL5193《DL/T5193-2004 环氧树脂砂浆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5《DL/T5195-2004 水工隧洞设计规范》DL5198《DL/T 5198-2013 水电水利工程岩壁梁施工规程》DL5199《DL/T 5199-2004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规范》DL5200《DL/T 5200-2004 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5201《DL/T 5201-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6《DL/T 5206-2005 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207《DL/T 5207-2005 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DL5208《DL/T 5208-2005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DL5209《DL/T 5209-2005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11《DL/T 5211-2005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5212《DL/T 5212-2005 水电工程招标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213《DL/T 5213-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抽水实验规程》DL5214《DL/T 5214-2005 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L5215《DL/T 5215-2005 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DL5229《DL/T 5229-2005 电力工程竣工图文件编制规定》DL5238《DL/T 5238-2010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DL5243《DL/T 5243-2010 水电水利工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5255《DL/T 5255-2010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规范》DL5256《DL/T 5256-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5258《DL/T 5258-2010 土石坝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DL5259《DL/T 5259-2010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260《DL/T 5260-2010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DL5265《DL/T 5265-2011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搅拌楼安全操作规程》DL5267《DL/T 5267-2012 水电水利工程覆盖层灌浆技术规》DL5268《DL/T 5268-2012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翻模固坡施工技术规程》DL5269《DL/T 5269-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施工规范》DL5271《DL/T 5271-2012 水电水利工程砂石加工系统施工技术规程》DL5272《DL/T 5272-2012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要求及验收规程》DL5274《DL/T 5274-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DL5296《DL/T 5296-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氧化镁技术规范》DL5297《DL/T 5297-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技术规范》DL5298《DL/T 5298-2013 水工混凝土抑制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DL5299《DL/T 5299-2013 大坝混凝土声波检测技术规程》DL5303《DL/T 5303-2013 水工塑性混凝土实验规程》DL5304《DL/T 5304-2013 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5306《DL/T 5306-2013 水电水利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08《DL/T 5308-2013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309《DL/T 5309-2013 水电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10《DL/T 5310-2013 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库盆施工规范》DL5315《DL/T 5315-2014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DL5316《DL/T 5316-2014 水电水利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技术规范》DL5317《DL/T 5317-2014 水电水利工程聚脲涂层施工技术规程》DL5330《DL/T 5330-2005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5331《DL/T 5331-2005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实验规程》DL5332《DL/T 5332-2005 水工混凝土断裂实验规程》DL5333《DL/T 5333-2005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5《DL/T 5345-2006 梯级水电厂集中监控工程设计规范》DL5346《DL/T 5346-2006 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DL5347《DL/T 534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基础制图标准》DL5348《DL/T 5348-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制图标准》DL5349《DL/T 534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力机械制图标准》DL5350《DL/T 5350-2006 水电水利工程电气制图标准》DL5351《DL/T 5351-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制图标准》DL5353《DL/T 5353-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5354《DL/T5354-2006 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土工实验规程》DL5355《DL/T535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土工实验规程》DL5356《DL/T5356-2006 水电水利工程粗粒土实验规程》DL5357《DL/T5357-2006 水电水利工程岩土化学分析实验规程》DL5358《DL/T5358-2006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程》DL5359《DL/T5359-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流空化模型实验规程》DL5360《DL/T5360-2006 水电水利工程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DL5361《DL/T5361-2006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截流模型实验规程》DL5362《DL/T5362-2006 水工沥青混凝土实验规程》DL5363《DL/T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DL5367《DL/T5367-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体应力测试规程》DL5368《DL/T536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岩石实验规程》DL5370《DL/T5370-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DL5371《DL/T5371-2007 水电水利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L5372《DL/T5372-200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DL5373《DL/T5373-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L5278《DL 5278-2012 水电水利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279《DL 5279-2012 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DL5385《DL/T5385-2007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施工监理规范》DL5386《DL/T5386-2007 水电水利工程混凝土预冷系统设计导则》DL5387《DL/T5387-2007 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389《DL/T5389-2007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5395《DL/T 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5396《DL/T 5396-2007 水力发电厂高压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设计规范》DL5397《DL/T 5397-2007 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5398《DL/T 5398-2007 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DL5399《DL/T 5399-2007 水电水利工程垂直升船机设计导则》DL5400《DL/T 5400-2007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DL5401《DL/T 5401-2007 水力发电厂电气实验设备配置导则》DL5402《DL/T 5402-2007 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L5406《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DL5407《DL/T 5407-2009 水电水利工程斜井竖井施工规范》DL5410《DL/T 5410-2009 中小型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L5411《DL/T 5411-2009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5412《DL/T 5412-2009 水力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DL5413《DL/T 5413-2009 水力发电厂测量装置配置设计规范》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6《DL/T 5416-2009 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5419《DL/T 5419-2009 水电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DL5422《DL/T 5422-2009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混凝土实验规程》DL5424《DL/T 5424-2009 水电水利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DL5425《DL/T 5425-2009 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5431《DL/T 5431-2009 水电水利工程水文计算规范》DL5432《DL/T 5432-2009 水电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管理规范》DL5433《DL/T 5433-2009 水工碾压混凝土实验规程》NB35016《NB/T 35016-2013 土石筑坝材料碾压实验规程》NB35020《NB/T 35020-2013 水电水利工程液压启闭机设计规范》NB35023《NB/T 35023-2014 水闸设计规范》NB35024《NB/T 35024-2014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NB35027《NB/T 35027-2014 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NB35028《NB/T 35028-2014 水电工程勘探验收规程》NB35029《NB/T 35029-2014 水电工程测量规范》NB35036《NB/T 35036-2014 水电工程固定卷扬式启闭机通用技术条件》。
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
以下是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的一些主要类别和标准:
1.水文标准:
•GB/T14848-2017洪水预报编制规范
•GB/T17043-2017河流水文观测规范
2.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GB50096-201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9-201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水利工程建设标准:
•GB/T3096-2015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268-2018水利工程监理规范
4.水资源保护标准:
•GB/T17140-2017水资源保护区划和管理规范
•GB/T30518-2014水资源保护技术要求
5.水环境标准: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最新修订版)
•GB3838-202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预计2022年实施)
6.水利行业管理标准:
•GB/T14682-201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验收规范
•GB/T17261-2016水利行业企业信用评价规范
以上仅为部分水利技术标准的范畴,实际标准数量很多,而且不断在更新和完善。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 L条文说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条文说明目次1 总则2 术语3 监理组织及监理人员3.1 监理单位3.2 监理机构3.3 监理人员4 施工监理工作程序、方法和制度4.1 基本工作程序4.2 主要工作方法4.3 主要工作制度5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5.1 监理机构自身准备工作5.2 施工准备监理工作6 施工实施阶段监理工作6.1 开工条件的控制6.2 工程质量控制6.3 工程进度控制6.4 工程投资控制6.5 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6.6 合同管理的其他工作6.7 信息管理6.8工程验收与移交7 保修期监理工作7.1 保修期的起算、延长和终止7.7 保修期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1 总则1.0.1 我国自1982年在鲁布革水电站采用监理模式以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的探索与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程。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均实行了建设监理制,对控制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项目监理站的经济效益起到了重大作用。
建设监理制已成为我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纳入了法律规范的范畴。
为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行为,明确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监理工作水平,制订了本规范。
1.0.2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目前我中只有在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强制推行建设监理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小型水利工程也已开展了监理工作,因此小型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也可参照本规范施行。
1.0.3 水利工程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市场的一方,应遵守水利工程建设市场规则,接受水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1.0.4 发包人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及相关法律、规章的规定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公开、公平、公正择选选择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的选择应着重对监理单位的拟参加该项目的监理人员的业绩、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考察和评价。
1.0.5 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根据独立、公正、公平、诚信、科学的原则,全面履行监理合同。
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计量系统校验方法SL 598-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锚索测力计校验方法SL 597-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GB 50788-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CJJ4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 212-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155-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程SL 63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 560—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CJJ 50-199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 50181-1993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1-1994防洪标准GB 50286-19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L 260-19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 298-2004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 297-2004防汛储备物资验收标准SL 224-1998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 206-1998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 230-1998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 263-2000中国蓄滞洪区名称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 17-901990-07-25发布1990-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主编部门: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实行日期:1990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颁发《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的通知水建[1990]10号为适应疏浚工程施工的需要,原水利电力部委托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局为主编单位,对原部标准《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LJ 202-82进行修订,现修订送审稿已通过审查,经部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其标准名称与编号为:《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17-90.自一九九○年十二月一日起执行,原部标准同时废止.各地在执行中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主编单位.本规范由水利部建设开发司负责解释,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九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一节水文,气象第二节地形第三节地质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上调遣第二节陆上调遣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五章索铲施工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二节排泥区第三节泄水口第四节吹填施工第七章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第一节挖槽宽度控制第二节挖槽深度控制第三节土方量计算第四节质量评定第五节施工记录和报表第六节竣工验收附录一疏浚土分级表附录二风力等级表附录三波浪等级表附录四雾的能见度分级表附录五降雨等级表附录六报表格式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保证疏浚及吹填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水平,特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系统开发和治理江河,沿海,湖泊,沟渠等用机械施工的疏浚及吹填工程.第1.0.3条疏浚及吹填工程施工中,如遇无法执行本规范某些条文的特殊情况时,应说明理由并提出相应执行措施,按隶属关系报批后实施.第二章基本资料收集第 2.0.1条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时,应全面了解实施该项工程的目的,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并取得初步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第2.0.2条施工前,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在内的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勘测和提供有关基本资料.第2.0.3条施工条件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船舶组装,停靠,避风,渡汛及维修等条件,如码头,避风锚地,修船厂,机械设备加工能力及水陆起重,运输设备等情况.二,航道,桥闸及其他建筑的标准,以及通航对疏浚及吹填施工的影响.三,施工作业区有无过江电力及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管道,桥涵,闸坝,水下障碍物,水生植物,污染物,爆炸物等,并查明其所属单位和具体位置.四,陆上排泥场及水下卸泥区,取土及吹填区的设置条件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五,排泥区的泄水通道,泄水对附近水域或设施可能产生的冲淤及污染情况.六,有关水利矛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地征占土地,移民,迁安的条件和标准.七,当地燃料,材料,电力及淡水等供应条件.八,交通,邮电,教育,医疗,生活设施及地方劳力使用条件和工资标准等.第一节水文,气象第2.1.1条应收集施工河段,水域历年逐月最高,最低和平均水位,流量,典型年,月的水位,流量过程线,各河段的最大,最小及平均流速,水质等资料.第2.1.2条沿海及感潮河段疏浚,应收集历年逐月和全年平,最高,最低潮位,以及各种频率的潮位,潮差,涨落潮时的流向,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和水质等资料.第2.1.3条冬季封冻的疏浚河段,应收集历年封冻日期,冰冻厚度,封冻持续时间及冰凌等资料.第 2.1.4条自然淤积或冲刷比较严重的疏浚段,应收集有关流向,含砂量及冲淤变迁情况等资料.第 2.1.5条沿海,湖泊及内河水面开阔的疏浚段,应收集该水域有关波浪资料.第2.1.6条对于水源不充足的疏浚河段,应调查其水源补给条件.第2.1.7条疏浚工程应收集以下气象资料:一,风速,风向及其频率资料;二,气温,最大冻土深度;三,年,月平均降水量及暴雨日数和强度;四,历年逐月雾日数,雾的能见度及持续时间等.第二节地形第2.2.1条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施工总平面图,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包括排水系统)地形图,横断面和纵断面图.一,施工总平面图的比例,根据工程规模,宜采用1/10000,1/5000或1/2000;图例,图幅应按国家标准绘制;图中除应绘制坐标及磁北方向外,应标明控制点,水准点,助航标志,过江架空电力,通讯线路,水底电缆,水上建筑物及水下障碍物等.二,挖槽,取土区及吹填区地形图应包括水下地形.测绘比例宜采用1/2000,1/1000或1/500.三,横断面测量间距宜采用100m,50m,25m;横断面图的横向比例宜采用1/1000,1/500,1/200或1/100;纵向比例宜采用1/100或1/200.四,纵断面图可按河道设计中心线测深点绘制,比例可参照挖槽地形图和横断面图选用.第2.2.2条横断面测量,河道疏浚工程应测至堤脚外3~5m;湖泊,河口和沿海水域疏浚工程应测至设计上开口线以外30~50m;水深测量的测点间距,点位允许误差及测深允许误差等,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DJS 9-85)的有关规定执行.第 2.2.3条施测前应向测绘部门收集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资料.当施工地区无控制坐标和水准点时,可就近引设,精度应达到四等三角网和四等水准技术标准.第 2.2.4条凡永久测量标志,必须布设在挖槽和排泥区,取土及吹填区以外易保护的地点,并便于引用.第三节地质第2.3.1条疏浚及吹填工程,必须有工程地质报告书,包括钻孔平面布置图,钻孔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土工试验成果等资料.当工程地质资料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补充勘探.第2.3.2条疏浚及吹填区勘探断面的布置宜与测量横断面一致,勘探断面间距宜为100~400m;勘探钻孔的布置间距宜为50~300m,孔深应至挖槽或取土区设计底高程以下2~3m.第2.3.3条疏浚及吹填工程土工试验项目,根据需要,在下列项目中选定,其中一至七项为必做的试验项目:一,密度;九,压缩;二,含水量;十,直接剪切;三,颗粒分析;十一,三轴剪切;四,界限含水量;十二,无侧限抗压强度;五,天然稠度;十三,十字板剪切;六,相对密度(对砂性土);十四,附着力;七,标准贯入;十五,饱和度.八,渗透;第2.3.4条疏浚土的分级详见附录一.第三章施工设备调遣第一节水上调遣第3.1.1条施工船舶调遣前,应查勘调遣线路,制定调遣计划及安全措施,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申请,按照船舶设计使用说明书及有关部门规定进行封舱与船舶编队,落实调遣组织等准备工作.第3.1.2条施工船舶在海上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封舱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链斗式挖泥船:斗链不得自由下垂低于船底,且应牢固系在斗桥上;斗桥应升至最高位置,用保险绳系牢,并在其燕尾槽上搁置坚固枕木,将斗桥固定楔紧.二,绞吸式挖泥船:应将定位桩倾放在甲板支架上,并加以固定;绞刀桥架应升至水面以上,并系牢,楔紧;吸排泥口应以铁板封堵.三,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应将耙桥升至最高位置加保险绳,泥门应紧闭,并固定保险. 四,抓斗式,铲扬式挖泥船:应将抓斗,铲斗拆卸,并妥为置放;吊架要搁牢,吊机应用钢索固定.五,吸泥船应将吸泥管及排泥管系牢或拆卸;泥驳的泥门应关紧,并加保险销子固定.六,小型辅助船,浮筒及排泥管等设备,应装在泥驳,货驳或其他船上调遣.七,出海调遣中,非自航式挖泥船上的工作人员应离开本船,只留少数有经验的主要船员在主拖拖轮上,负责检查和联系,遇有险情,可及时回到本船采取应急措施. 八,在封舱的船上应备有灯光或其他通讯联络装置,供调遣途中应用.九,拖航期间应定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航行情况及船舶方位.第3.1.3条施工船舶在内河长途调遣时,除应遵守港航监督部门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对调遣线路,事先应作详细调查,除必须具有足够的航行尺度外,对沿途桥闸,电力,通讯线路和水底电缆等跨河建筑物的净空及水位变化等尺寸,应取得可靠数据.二,施工船舶上的游动及可拆卸部件,应参照第3.1.2条,妥善置放或系牢.三,浮筒应分段组排,系牢后拖运.四,在被拖船舶上,应派有经验的船员值班,负责检查和联系.挖泥船上应备有抛锚设备,并能随时抛锚.机舱排水系统要保持完好.第3.1.4条施工船舶拖带编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船队的外围尺寸不得超过航道允许尺度,且应使航行的水流阻力最小.最大最坚固的船只应安排在队首,其余船只按大小顺序向后排列.当采用双排或多排一列式编队时,船队后面的宽度不得超过前面的宽度.船队内各船舶之间应联结牢固,横向缆绳必须拉紧,纵向缆绳应处于松弛状态.二,海上调遣宜采用一列式吊拖方式.三,内河调遣宜采用吊拖,傍拖,顶推等方式.四,长距离拖带时,宜将挖泥船的绞刀桥架,泥斗桥放在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一面.第二节陆上调遣第3.2.1条小型挖泥船,辅助工程船舶,拼装式挖泥船,浮筒,排泥管以及索铲,推土机,铲运机等设备,当不具备水上调遣条件或经济上不合理时,可采用陆上调遣.第3.2.2条设备调遣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一,根据可拆卸设备的部件尺寸,重量及运输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工具,落实运输组织,制定运输计划,申请运输车辆.二,主要设备拆卸前,应按设计图纸绘制拆卸部件组装图.三,设备拆卸后,应核定组装件的尺寸及重量,并编号,登记,造册.对精密部件,仪表及传动部件,应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清洗加油,包扎装箱.四,采用公路运输时,应对运输线路进行查勘,查明公路的等级,弯道半径,坡度,路面情况,桥涵承载等级和结构状况,以及所穿越的桥梁,隧道及架空设施的净空尺寸等,对不能满足大件运输要求的路段和设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报请有关部门核准.第3.2.3条疏浚设备组装场地应具备下列条件:一,场地大小应满足车辆运输,部件堆放,以及必要的车间,仓库,生活用房等要求.地面高程应高于组装期间河,湖最高水位,防止淹没.二,设置滑道的水域及水深条件应满足船舶能沿滑道下水并拖运至施工作业地点的要求.滑道坡度宜为1:15~1:20,或根据船舶要求专门设计.第 3.2.4条设备装车系缚必须牢固,稳妥,载运途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第3.2.5条陆上土方施工机械不宜作长距离自行转移.第四章挖泥船施工第一节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第 4.1.1条施工前应对勘测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进行查对复核.对丢失的控制点,水准点应当补全.必要时,应增设辅助导线.第4.1.2条疏浚施工放样的精度:表4.1.2一,二,疏浚放样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表4.1.2规定.第4.1.3条挖槽设计位置应以明显标志显示,标志可采用标杆,浮标或灯标.纵向标志应设在挖槽中心线和设计上开口边线上;横向标志应设在挖槽起讫点,施工界线及弯道处.平直河段每隔50~100m设立一组横向标志,弯道处应适当加密.第 4.1.4条在沿海,湖泊以及开阔水域施工时,各组标志应以不同形状的标牌相间设置.为便于夜间区分标志,同组标志上应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应以不同的颜色区别.第 4.1.5条水下卸泥区应设置浮标,灯标或岸标等标志,指示卸泥范围和卸泥顺序.第4.1.6条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应设置临时性航标,指示航行路线.在水道狭窄,航行条件差,船舶转向特别困难时,应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在施工船舶避风水域内,应设置泊位标,并在岸上埋设带缆桩或在水上设置系缆浮筒,以利船舶紧急停泊.第4.1.7条在施工作业区内必须设置水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水尺间距应视水面比降,地形条件,水位变化及开挖质量要求而定,当水面比降小于1/10000时,宜每公里设置一组;当水面比降不小于1/10000时,宜每0.5km设置一组.二,水尺应设置在便于观测,水流平稳,波浪影响最小和不易被船艇碰撞的地方,必要时应加设保护桩和避浪设备.三,水尺零点宜与挖槽设计底高程一致,施工水尺应满足五等水准精度要求.四,施工区远离水尺所在地,当挖泥船操作人员不能清楚地观察水尺读数时,应在水尺附近设置水位读数标志,由专人负责,定时悬挂水位信号,或采用其他通讯方式通报水位.第二节排泥管线架设第4.2.1条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第 4.2.2条排泥管接头应坚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第4.2.3条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可靠,不得倾斜和摇动;水陆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适应水位的变化.第4.2.4条排泥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公路,铁路或大堤.必须穿越时,应按有关部门规定实施.第 4.2.5条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应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可视水流及风浪条件,每隔适当距离抛设一只浮筒锚.当绞吸式挖泥船直接由浮筒排泥管卸泥时,其浮筒末端可采用打桩或抛锚等措施加以固定,但须防止锚缆埋死.第三节水下排泥管(潜管)第4.3.1条当排泥管线跨越通航河道或受气候,海况等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水上浮筒管线进行疏浚或吹填作业时,可采用潜管.潜管宜在水流平稳,河槽稳定,河床横向变化平缓的水域内敷设.第4.3.2条潜管敷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检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方可用于敷设.第4.3.3条潜管的敷设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敷设前,应对预定敷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和地形测量,根据地形图布置潜管,确定端点站位置.二,潜管节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头,即钢管与橡胶管沿管线方向相间设置并用法兰连接.三,潜管的起止端宜设置端点(浮体)站,配备充排气,水设施,锚缆和管道封闭闸阀等,以操纵潜管下沉或上浮.四,潜管沉放完毕,应在其两端设置明显标志,严禁过往船舶在潜管作业区抛锚或拖锚航行.五,跨越航道的潜管,如因敷设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可采用挖槽设置,但必须同时满足潜管可以起浮的要求.六,拆除潜管,应由端点站向管内充气,使其逐节缓缓起浮.待潜管全部起浮后,拖运至水流平稳的水域内妥为置放.七,潜管在敷设,运用或拆除期间有碍通航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临时性封航申请,经批准后实施.第4.3.4条潜管操作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挖泥船开机前应先打开端点排气阀放气,以防潜管起浮.开机时必须先以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后,再开始吹泥.二,排泥或吹填过程中,凡需停机时,必须先吹清水,冲去潜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管口出现清水时为止,以防潜管堵塞.三,在潜管注水下沉或充气上浮时,均应缓慢进行.第四节挖泥船及辅助船舶的选择第4.4.1条挖泥船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施工作业区的地形,水深,水文,气象,土质等自然条件.二,挖泥船类型及其性能,如吃水,挖深,挖宽,排高,排距,生产效率,卸泥方式及抗风浪能力等.三,泥土处理方式.四,船舶调遣方式及可能性.五,工程量,工期,质量标准,土方单价及工程费用等.第4.4.2条辅助船舶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一,拖轮:拖轮的类型及功率,应根据被拖船舶的数量,船舶尺寸,编队方式,吨位和通过航道等级等条件选定.二,供应船:油驳,淡水船的数量和供应能力应大于施工船舶的消耗量,并根据供应条件确定周转贮量.三,泥驳:选配泥驳应考虑卸泥方式及土质等因素,其数量应与挖泥船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四,吹泥船,抛锚船,生活船,测量船,起重船,修理船,交通船,架缆船等,按实际需要配备.第五节挖泥船定位与抛锚第4.5.1条采用定位桩施工的绞吸式挖泥船,在驶近挖槽起点20~30m时,航速应减至极慢,待船停稳后,应先测量水深,然后放下一个定位桩,并在船首抛设两个边锚,逐步将船位调整到挖槽中心线起点上.船在行进中严禁落桩.第 4.5.2条绞吸式挖泥船的横移地锚必须牢固.逆流向施工时,横移地锚的超前角不宜大于30°,落后角不宜大于15°.第4.5.3条抓斗,链斗,铲扬式挖泥船分别由锚缆,斗桥和定位桩定位.当挖泥船驶进挖槽时,其航速应减至极慢,顺流开挖时先抛尾锚,逆流开挖时先抛首锚,无强风强流时,可将斗桥,铲斗或抓斗下放至泥面,辅助船舶定位.第4.5.4条斗式挖泥船施工抛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一,主锚:应抛在挖槽中心线上.泥层厚薄不均匀时,宜偏于泥层较厚的一侧;水流方向不正时,宜偏于主流一边.锚缆应尽可能放长,必要时可设置架缆船.二,尾锚:顺流施工时必须抛设;逆流施工时可不抛设.三,边锚:逆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前方;顺流施工时,抛在挖泥船侧后方.第4.5.5条挖泥船抛锚时,宜先抛上风锚,后抛下风锚;收锚时,应先收下风锚,后收上风锚.第4.5.6条施工地段的所有水下锚位均应系上浮标.第六节挖泥船的施工方法第4.6.1条各类挖泥船开挖的方向宜按下列原则选择:一,绞吸式挖泥船:当流速小于0.5m/s时,宜采用顺流开挖;当流速不小于0.5m/s 时,宜采用逆流开挖.二,链斗式挖泥船宜采用逆流开挖.三,抓斗,铲扬式挖泥船宜采用顺流开挖.第4.6.2条挖泥船遇到下列情况,应按下列规定分层或分条开挖:一,泥层厚度超过挖泥船一次最大挖泥厚度时,应分层开挖,上层宜厚,下层宜薄. 二,水面以上的土体高度不宜大于4m,否则应采取措施降低其高度,以策安全. 三,当挖槽断面方量较大,又确有需要提前发挥工程效益时,可分层或分条开挖,即先挖子槽使河道先通后畅.四,当高潮位水深大于挖泥船最大挖深,而低潮位水深又小于挖泥船吃水时,可通过预测潮位具体安排施工时间和程序,即利用高潮位先挖上层,利用低潮位再挖下层,以保证设计挖深,减少停工时间和防止船舶搁浅.五,当设计挖槽宽度大于挖泥船的最大挖宽时,应分条开挖.绞吸式挖泥船分条开挖时,为保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泥距离,宜从距排泥区远的一侧开始,依次由远到近分条开挖,条与条之间应重叠一个宽度,以免形成欠挖土埂.第4.6.3条绞吸式挖泥船应根据土质情况采用相应型式的绞刀,并结合其他施工条件,选择最佳挖泥厚度,绞刀转速,横移速度和前移距,以期达到最高工效和较好的工程质量.绞吸式挖泥船一次切削厚度,对比较坚硬的粘性土,应按绞刀切削能力通过试验确定;对砂性土,宜取绞刀头直径的1.2~1.5倍;当土质比较松软时,可取绞刀直径的2倍.第4.6.4条绞吸式挖泥船在停产和施工期非换桩操作瞬间,严禁将两根定位桩同时插入河床.第 4.6.5条挖泥船的工作条件,应根据船舶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状况确定,一般可参照表 4.6.5规定执行.当实际工作条件指标大于表列数值之一时,应停止施工.第4.6.6条挖泥船在汛期施工时,应制定汛期施工和渡汛安全措施;在严寒封冻地区施工时,应制定船体及排泥管线防冰冻,防冰凌等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在风浪较大的地区施工时,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避风安全措施,包括就近选择适宜的避风锚地,迅速转移的手段,通讯设施和应急措施等.第五章索铲施工第5.0.1条小型河道,渠道,建筑物基槽的疏浚,开挖,可用索铲施工.小型河渠开挖,可自一岸开挖或两岸对挖,一次成河.水上开挖弃土的土质和含水量适宜时,可直接用于筑堤.第5.0.2条索铲施工放样,对于索铲走行线,开挖上口线及挡淤堤中心线等,均应设置明显标志.第5.0.3条施工前,必须修筑索铲走行线(工作路面).索铲走行线应满足下列要求:一,高出水面1.5m左右.二,宽度:1.0m3索铲不小于7m;4m3索铲(步行式)不小于14m.三,索铲履带外缘(或支座底盘外缘)距开挖上口边线不小于2m.四,走行线路面应力求平整,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走行线的承载力与土质和土的含水量密切相关,应通过试验确定.五,索铲施工,特别是在雨季,汛期施工时,应经常检查走行线路面,当发现有塌陷迹象,应及时将索铲撤离工作面或采取防陷措施.第 5.0.4条索铲开挖前,必须修筑挡淤堤或预挖弃土坑.挡淤堤的高度应与弃土量相适应.挡淤堤中心线与索铲走行线间的距离,除满足弃土半径要求外,还应保证机身回转和卸泥时牵引绳不受影响.第5.0.5条索铲应采用顺水流方向开挖.扒杆轴线与索铲前进方向之夹角宜大于90°,控制在120°~150°之间.当走行线土质较差容易塌陷时,宜用大值控制.第5.0.6条在开挖河道时,索铲宜布置在河滩地上,汛期施工时,必须注意防洪和索铲及时安全转移.索铲走行线在汛期有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地段,可沿河堤每隔一段距离填筑防洪土台.第六章吹填施工及辅助工程第一节围堰第6.1.1条排泥区围堰的布置及填筑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围堰宜选在地面平整的地段,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高岗,土埂,老堤等地形地貌. 二,围堰地基土质及填筑围堰用土应尽量选择粘性土.三,围堰填筑应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压实.堰顶高程差应小于15πm.第6.1.2条围堰的断面形式宜为梯形.当分层,分期吹填时,围堰可相应分层,。
水利行业标准水利行业标准一览表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替代SL01—92SL1-2002?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2.1-98?水利水电量、单位及符号的一般原则SL2.2-98?水利水电通用量和单位SL2.3-98?水利水电专业量和单位SL13-2004?灌溉试验规程SL21-2006?降水量观测规范SL26-92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SL4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pdfSL109—95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47-1995T?水位测针SL148.1-1995T?水文仪器产品质量分等细则SL148.2-1995T?浮子式水位计产品质量分等SL148.3-1995T?压力式水位计产品质量分等SL148.4-1995T?旋浆式流速仪产品质量分等SL148.5-1995T?旋杯式流速仪产品质量分等SL148.6-1995T?翻斗式雨量计产品质量分等SL148.7-1995T?虹吸式雨量计产品质量分等SL148.8-1995T?水面蒸发器产品质量分等SL149-95T?水文数据固态存贮收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L150-95T?直线明槽中转子式流速仪的检定方法SL/T183-96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96T?地下水监测规范?条文说明.pdfSL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4-1997超声波水位计SL/T185-1997超声波测深仪SL/T186-1997超声波流速仪SL187-96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187-96?水质采样技术规程?条文说明.pdfSLl95-97水文巡测规范SL195-97?水文巡测规范?条文说明.pdfSL196-97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文调查规范?条文说明.pdfSL/T198-1997地下水位计SLl99—97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SL199-97?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条文说明.pdfSL/T243-1999水位计通用技术条件,替代SD221—87SL/T244-1999水文缆道机电设备及测验仪器通用技术条件SL249-1999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50-2000?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水文情报预报规范?条文说明.pdfSL254-2000?泵站技术改造规程SL255-2000?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6-2000?机井技术规范SL300-2004?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7-2004?水利信息网命名及IP地址分配规定SL324-2005基础水文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25-2005?水质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规定SL326-2005水利水电物探规程SL330-2005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Z?331-2005|水利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2-2005|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333-2005水利立法技术规范SL346-2006-Z?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SL347-2006-Z?水利公文主题词表SL349-2006-Z?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L351-2006-Z?水利基础数字地图产品模式SL354-2006?水质?初级生产力测定法“黑白瓶”测定法SL360-2006?地下水监测站建设技术规范SL365-2007?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导则SL368-2006再生水水质标准SL380-2007?水资源监控管理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84-2007?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L385-2007?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含条文说明)SL420-2008水利地理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SL422-2008?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附条文说明)SL431-2008?城市水系规划导则。
水利行业标准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水利行业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探讨水利行业的标准体系、主要标准和规程,以及它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水利行业标准体系水利行业标准体系是指水利行业的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规程等各类文件的有机整体。
水利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推动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行业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组成。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
在水利行业,国家标准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标准。
例如,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水资源评价标准、水利工程施工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
这些国家标准确保了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符合国家的要求,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靠。
(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水利行业组织和专家制定的,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规范。
行业标准通常是基于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和实践经验进行制定的。
行业标准涵盖了水利工程建设、运维、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水利工程运营管理的技术标准、水利工程安全评估标准等。
行业标准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促进了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根据地方需求和实际情况,由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制定的标准。
地方标准主要针对特定地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进行规定,以满足地方的需求。
例如,某地区针对水库管理制定的水库调度标准、水闸管理标准等。
地方标准在弥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不足、满足地方特殊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利行业主要标准和规程水利行业的标准和规程涵盖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管理等各个环节。
这些标准和规程在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水利行业的发展,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水利行业标准,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首先,水利行业标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规范。
水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行业标准明确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次,水利行业标准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规范。
水利工程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行业标准规定了各类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要求,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此外,水利行业标准还对水利设施和设备进行了规范。
水利设施和设备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行业标准规定了各类水利设施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规定,确保水利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水利行业标准的指导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得到有效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得到了有效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善,我国水利行业标准将继续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保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希望全国水利工作者和相关部门能够严格遵守水利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行业的技术标准
水利行业的技术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标准: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3. 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标准:包括水质监测、污水处理、水体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环境的良好质量。
4. 水灾害防治标准:包括洪水预测、防洪工程设计、抗旱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灾害的预防和减灾能力。
5. 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标准:包括灌溉水利、节水技术、水价制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6. 水利设备和材料标准:包括泵站设备、管道、阀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以确保水利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仅是水利行业技术标准的一些例子,实际上水利行业的技术标准还有很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具体内容还需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细化和补充。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标准与规范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利部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作为水利部工作人员,我们必须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与规范,以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利行业的常见标准与规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水利工作的要求与要点。
1.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规范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是水利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实施效果。
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的勘察设计规范,包括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勘察设计报告编写规范等。
在进行勘察设计工作时,我们应当参照这些规范,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和报告的编写,确保勘察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规范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规范,包括水利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施工组织设计规范等。
作为水利部工作人员,我们需要熟悉并遵守这些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组织的科学性。
3. 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规范水利工程的运行与维护是保障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的运行与维护规范,包括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设备维护标准等。
我们需要按照这些规范,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4. 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政策水资源管理是水利部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
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与政策,包括水资源管理条例、水资源税收政策等。
我们需要熟悉并执行这些法规与政策,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工作,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平衡。
5. 应急管理与安全规范应急管理与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水利部发布了一系列的应急管理与安全规范,包括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规范、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等。
我们需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和安全规范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建筑材料1、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050-200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1985 2、建筑用砂《建筑用砂》GB/T14684-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3、建筑用碎石、卵石《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20014、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5、砂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19906、砖《烧结普通砖》GB5101-2003《非烧结垃圾尾矿砖》JC/T422-2007《烧结多孔砖》GB13544-2000《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2003《粉煤灰砖》JC239-2001《混凝土普通砖和装饰砖》NY/T671-2003《混凝土多孔砖》JC943-2004《混凝土实心砖》GB/T21144-2007《蒸压灰砂空心砖》JC/T637-1996《蒸压灰砂砖》GB11945-1999《砌墙砖试验方法》GB/T2542-20037、瓦《烧结瓦》GB/T21149-2007《混凝土瓦》JC746-20078、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1997《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T15229-2002《粉煤灰砌块》JC238-1991《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JC/T862-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200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试验方法》GB/T4111-19979、水泥《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GB/T134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200810、建筑钢材及焊接、机械连接件《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11352-1989《灰铸铁件》GB9439-1988《冷轧扭钢筋》JG190-2006《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975-199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2002《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11、建筑铜材《铜及铜合金板材》GB/T2040-2008《铜及铜合金带材》GB/T2059-200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1999《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GB/T22315-200812、沥青13、防水卷材《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GB/T328.1、10、11、14、15、26、27-2007 《高分子防水材料第1部分:片材》GB18173.1-2006《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2-2000《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18243-2000《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JC/T690-20014、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短纤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8-1998《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GB/T17639-2008《土工合成材料长丝机织土工布》GB/T17640-2008《土工合成材料裂膜丝机织土工布》GB/T17641-1998《土工合成材料非织造布复合土工膜》GB/T17642-2008《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1998《土工合成材料塑料土工格栅》GB/T17689-2008《玻璃纤维土工格栅》GB/T21825-2008《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02《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1998《土工布的取样和试样准备》GB/T13760-1992《土工布厚度测定方法》GB/T13761-1992《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GB/T13762-1992《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宽条拉伸试验》GB/T15788-2005《土工布梯形法撕破强力试验方法》GB/T13763-1992《土工布顶破强力试验方法》GB/T14800-1993《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无负荷时垂直渗透特性的测定》GB/T15789-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有效孔径的测定干筛法》GB/T14799-2005《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动态穿孔试验落锥法》GB/T17630-1998《土木合成材料防渗性能第1部分: 耐静水压的测定》GB/T19979.1-2005 《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氧化性能的试验方法》GB/T17631-1998《土工布及其有关产品抗酸、碱液性能的试验方法》GB/T17632-1998《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总则》GB/T1040.1-200615、粉煤灰《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16、陶瓷砖17、道路砖《混凝土路面砖》JC/T446-200018、饰面石材19、混凝土用水《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水工混凝土水质分析试验规程》DL/T5152-200120、石灰《建筑石灰及其试验方法》JC/T478.1-478.2-1992 JC/T 479-481-1992 21、矿渣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二、地基基础1、土样(土工)《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239-199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岩石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1994《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岩石《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3、岩体《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4、水泥土5、地基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基桩《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7、防渗墙《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1996《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8、锚索(杆)三、结构与构件1、混凝土结构、构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1998《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1992《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200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2、后置埋件3、钢结构紧固件《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4、铸钢件、锻件《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8-2004《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7-200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2007《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199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级标准》GB/T7233-1987《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6402-20085、金属结构制造、安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8-2004《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7-200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200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2007《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SL226-1998《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1994《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1998《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198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入硬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GB/T531.1-20086、启闭机与清污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程》SL381-2007《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SL226-1998《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1994《重要用途钢丝绳》GB/T8918-2006《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与报废实用规范》GB/T5972-2006《钢丝绳破断拉伸试验方法》GB/T835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1996《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1497-1985《水利水电工程清污机型式基本参数技术条件》SL382-2007《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835-2003四、工程测量与监测1、建/构筑物、河道及堤防《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苏水科[2002]1号《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1990《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水闸施工规范》SL27-1991《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水电水利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5018-2004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994《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2005《土石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SL169-1996《混凝土坝安全监测资料整编规程》DL/T5209-2005《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T5333-2005《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JTJ218-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