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6.01 KB
- 文档页数:3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护理常规【概述】1.疾病介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出生时就存在甲状腺功能缺乏,发病率约为1/2000-1/400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内分泌系统疾病。
CH是分为永久性和暂时性,与潜在的病因有关。
CH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
由于大多数受累婴儿在出生时无症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呢筛查可以早期识别CH和治疗。
多数患儿出生时外表正常,症状出现的早晚及轻重与甲低(包括代偿)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如果出生时存在哭声嘶哑、腹胀和巨舌提示存在严重宫内胎儿甲状腺功能减退;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者<5%,1月龄时出现症状者<15%。
母乳含有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尤其是T3,故母乳喂养儿的症状出现较晚。
2.临床表现1)嗜睡、活动少、动作慢、反应迟钝、少哭、声音粗哑,前囟增大。
2)喂养困难、吸吮缓慢无力、腹膨大、常有脐疝、便秘。
3)呼吸道粘膜粘液性水肿可致鼻塞、呼吸困难、口周发绀或呼吸暂停,可伴肺透明膜病。
4)心率慢,四肢凉,苍白,常有花纹。
5)体温不稳定、少汗。
6)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
7)新生儿期粘液性水肿表现不典型。
3.治疗原则早期足量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维持正常神经发育最为关键的。
替代治疗的目标是快速使血清T4正常,并维持T4水平在正常值范围的偏上部分,TSH维持在0.5~4Mu/L。
生后1个月内开始治疗,智商可达到正常。
3个月内开始治疗,智商可达89±14.治疗开始越晚,智力障碍越严重。
主要治疗药物为L-甲状腺素片,初始剂量:10~15mg/kg/d,PO,每日一次;1周内复查甲状腺功能,如果T4正常,减少剂量,8~10mg/kg/d,PO;2周内使T4正常,14~28天TSH应该正常,但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由于甲状腺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功能调节十分重要,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适当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多活动。
创造温暖舒适的休养环境,冬天注意保暖。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钠、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
3.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需要终身替代治疗的患者,向其解释终身坚持服药的必要性。
4.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只要坚持规范治疗,该病预后良好,激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若患者出现体温低于35℃、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嗜睡等,或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深长、喉头水肿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6.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观察水肿变化;保持排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药。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感染、使用镇静药等。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适当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多活动。
2.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钠、低脂肪饮食,细嚼慢咽,少食多餐。
便秘时,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
3.用药指导规范、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变更剂量,也要避免药物过量,指导患者自我检测甲状腺素服用过量的症状,慎用催眠、镇静、镇痛等药物。
对需要终身替代治疗者,向其解释终身服药的必要性和停药的危害。
4.心理指导关心、体贴患者,避免产生孤独感;观察患者有无自杀倾向,以免出现意外。
5.康复指导指导患者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
教会患者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6.复诊须知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要遵医嘱准确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和治疗【关键词】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影响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或分泌不足;或因甲状腺激素受体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病因和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甲减和获得性甲减两类,小儿时期多数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往曾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
本病分为两类: 散发性甲减是由于胚胎过程中甲状腺组织发育异常、缺如或异位,或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缺陷所造成;地方性甲低是由于水、土或食物中缺碘所致,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地区。
【临床表现】1 ®/ir II妾乇I S(1) 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超过正常新生儿。
(2) 喂养困难,哭声低,声音嘶哑。
(3) 胎便排出延迟,腹胀,便秘。
(4) 低体温,末梢循环差。
(5) 生理性黄疸期延长。
1. 典:型表现1(1) 1$殊而容:头大颈短,表情淡漠,眼距增宽,眼裂小,鼻梁塌平,舌体宽厚、伸于口外,皮肤粗糙,头发稀疏干燥,声音嘶哑。
(2) 特殊体态:身材矮小,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腹大、脐疝,脊柱弯曲,腰椎前凸,假性肌肥大。
(3) 运动和智力发育落后。
(4) 生理功能低下:怕冷少动,低体温,嗜睡,对外界事物反应少,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差、肠蠕动减慢。
2. 迟发性甲减(1) 发病年龄晚,逐渐出现上列症状。
(2) 食欲减退,少动,嗜睡,怕冷,便秘,皮肤粗糙,黏液性水肿。
(3) 表情淡漠,面色苍黄,疲乏无力,学习成绩下降。
(4) 病程长者可有生长落后。
3. 地方性甲减(1) 神经性综合征:以聋哑,智力低下,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为特征,身材正常。
(2) 黏液水肿性综合征:以生长发育明显落后,黏液性水肿,智力低下,性发育延迟为特点。
【诊断要点】1. 根据发病年龄;患儿是否来自甲肿流行地区;符合以上临床表现者。
2. 实验室检查(1)血清T4、T3及TSH浓度测定:T3,T4降低;TSH水平增高,若>20mU/L可确诊。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适当休息,轻者下床活动,重者应卧床休息,加强保暖,避免患者受凉。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注重色、香、味搭配,以增加患者食欲。
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或全麦制品,促进肠蠕动。
3.病情观察:观察皮肤有无水疱、破损、弹性及水肿情况,监测神志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观察大便次数、性质、量的改变,每天记录患者体重。
若出现体温过低、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嗜睡等黏液性水肿昏迷的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迅速建立静脉液路,积极配合抢救。
4.用药观察: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观察药物疗效及服药过量的症状,如出现多食消瘦、脉速、发热、情绪激动等表现,提示用药过量,应及时报告医师。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干裂、脱屑,如皮肤干燥、粗糙者,可局部涂抹润肤油。
6.指导患者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告知促进排便的技巧,如按摩腹部,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轻泻剂。
7.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告知患者家属理解患者的行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1.告知患者轻者可适当活动,有合并症较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低盐低脂饮食,少量多餐,告知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告知患者应用甲状腺制剂治疗时,应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变更剂量。
告知患者甲状腺激素服用过量的症状,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和护理,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若出现体温降低(体温<35℃)、心动过缓、呼吸浅慢、低血压等,应立即就医。
4.告知患者加强个人卫生,冬季加强保暖,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预防感染和创伤。
5.告知患者发病原因及注意事项,慎用镇静、安眠、止痛、麻醉等药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典型表现:一般表现,如怕冷、少汗、乏力、少言懒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等;黏液性水肿表现,如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眼睑水肿、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等;肌肉与关节症状,如肌肉软弱无力、进行性肌萎缩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腹胀、便秘等;内分沁系统症状,如性欲减退,男性出现阳痿,女性月经失调等。
2、评估有无黏液性水肿昏迷先兆表现,如嗜睡、呼吸徐缓、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等。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反应迟钝、抑郁、多虑等神经质表现。
【护理措施】1、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2、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钠、低热量的饮食。
指导患者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便秘者,多摄入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黏液性水肿情况,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者体重、24小时出入量或尿量,警惕黏液性水肿昏迷。
如发现体温<35℃、心动过缓、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嗜睡、四肢肌肉松弛等,立即报告医师,及时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4、及时评估药物疗效及用药过量的症状。
如出现多食、消瘦、脉搏增快(>100次/分钟)、体重减轻、发热等情况,报告医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慎用安眠、镇静、止痛、麻醉等药物。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对于皮肤干燥者可涂润肤液。
6、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减轻抑郁、孤独等。
【健康指导】1、嘱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停药。
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药物的疗效及过量的症状。
若发生骨折、冠心病加重,提示可能药物过量。
2、指导患者避免影响用药的因素,如各种应激、腹泻、吸收不良、使用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利福平、卡马西平、氢氧化铝、苯妥因钠等)需报告医师,以便调整剂量。
3、指导便秘者行腹部按摩。
4、对于长期替代治疗者,交待患者需要监测体重、心功能、TSH等。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疾病定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间称甲低,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又称为呆小病或克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类:①散发性:系因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异位或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所致,发生率为14/10万——20/10万;②地方性: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山区,系由于该地区水、土和饮食中缺碘所致。
2.发病原因:散发性先天性甲低:①是因为甲状腺不发育或发育不良(亦称原发性甲低),②甲状腺激素合成途径障碍(亦称家族性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③促甲状腺素(TSH) 缺发(亦称下丘脑-垂体性甲低),④母亲因素(亦称暂时性甲低),⑤甲状腺或靶器官反应性低下;地方性先天性甲低:多因孕妇饮食中缺碘,致使胎儿在胚胎期即因碘缺乏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3.临床表现:生长发育落后、智能低下、基础代谢率降低。
①新生儿甲低: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达2周以上,伴有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哭声低、腹胀、便秘、声音嘶哑、脐疝、体温低、前囟较大、后囟未闭、末梢循环差、四肢凉、皮肤出现斑纹或硬肿;②婴幼儿甲低:特殊面容:头大、劲短、皮肤苍黄、干燥、毛发稀少、面部粘液水肿、眼脸浮肿、眼距宽、眼裂小、鼻梁宽平、唇厚舌大、舌常伸岀口外;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躯干长而四肢短、上部量/下部量>1.5,囟门关闭迟、出牙迟;生理功能低下:精神、食欲差,不善活动安静少哭,嗜睡,低体温,怕冷,脉搏及呼吸均缓慢,心音低钝,腹胀,便秘,第2性征出现晚等;智力低下:动作发育迟缓,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智力低下,表情呆板、淡漠等。
地方性甲低临床表现为两组不同的症候群,有时会交叉重叠:①“神经性”综合症:以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聋哑和智力低下为特征,但身材正常且甲状腺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减退;②“粘液水肿性”综合征:以显著的生长发育和性发育落后、粘液水肿、智能低下为特征,血清T4降低、TSH增高。
儿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护理【关键词】甲状腺减低症护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hypothyroidism,先天性甲低),又称克汀病、呆小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先天性内分泌疾病。
其病因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功能障碍,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缺陷。
本病又分为散发性和地方性两种,前者主要因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或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酶缺陷所致,多为散发病例,少数有家族史,根据国际筛查学会的统计,世界各国的发病率约为1/2600-1/4000;后者是由于饮食中缺碘所致,多见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山区。
先天性甲低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和基础代谢率降低。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护理评估】
1.评估病史了解居住地是否为流行地区及家族史,询问其母亲孕期的饮食习惯及用药情况。
患儿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精神、食欲、活动情况如何,是否有喂养困难等。
2.评估症状、体征观察患儿是否有特殊面容,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计算上部量与下部量之比,测验其智力水平,生理功能是否低下。
3.了解各种辅助检查分析血清T3、T4、TSH水平,基础代谢率等检查结果,手和腕部X线片,是否有骨的生长和成熟迟缓。
4.评估心理、社会因素了解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掌握的程度,能
否掌握服药方法及副作用的观察,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心理承受能力,是否有焦虑存在等。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新陈代谢率低下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喂养困难、食欲差有关。
3.便秘与肠蠕动减弱有关。
4.成长发育迟缓与甲状腺激素合成减低有关。
5.知识缺乏与患儿家长缺乏本病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
1.保暖患儿基础代谢率低,活动量少,营养不足,而致体温低,怕冷。
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勤洗澡,勤换内衣,预防皮肤感染。
2.保障营养供给,改善营养状况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喂养方法,对吸吮困难,吞咽缓慢者要耐心喂养,不急躁;对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喂养或鼻饲。
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钙剂和铁剂的易消化食物为主。
以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所需。
3.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向患儿家长讲解预防和处理便秘的措施。
提供充足的液体摄人量;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按肠蠕动方向,手法按摩腹部数次,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教育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使用大便软化剂、缓泻剂或灌肠。
4.加强训练,提高自理能力通过各种方法强化行为、智能训练以促进生长发育,使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加强患儿日常生活护理,防
止意外伤害发生。
5.健康教育
(1)用药指导本病需终生服药,要让家长及患儿了解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其坚持长期服药治疗。
甲状腺制剂作用缓慢,用药1周左右方达最佳效力,故服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食欲、活动量及排便情况,定期测体温、脉搏、体重及身高。
用药剂量随小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如用量过小,疗效不佳,患儿身高及骨骼生长迟缓;药量过大时,会导致甲亢,症状较轻者可出现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较重者可出现呕吐、腹泻、脱水、高热、甚至痉挛及心力衰竭。
(2)宣传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应从围生期保健做起,重视新生儿筛查。
本病在遗传、代谢性疾病中的发病率高,危害大,所以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一经确诊,在出生后1-2月即开始治疗者,可避免严重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参考文献
[1]何国平,喻坚.实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80.
[2]林菊英全齐.中华护理全书[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44.
[3]崔炎.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1.
[4]范玲.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