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13
详解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本文引用自京韵莲《京剧各种板式及特色-------西皮》西皮娃娃调:京剧腔调之一。
小生、老生、老旦都有娃娃调的唱腔。
小生西皮娃娃调是一种慢三眼形式的腔调,是从老生西皮原板、慢板发展出来的,其板式结构及各分句落音和老生西皮原板大致相同,唯唱腔曲调高昂、华丽一些。
例如《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只为讲和免争强”的西皮慢板的唱段,《四郎探母》中杨宗保唱的“扯四门”的唱段,都是娃娃调。
老生戏《辕门斩子》中杨延昭见到佘太君时唱的西皮快三眼的唱段“杨延昭下位去迎接娘来。
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也是西皮娃娃调。
老旦戏《打龙袍》中李后唱的西皮快三眼“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的唱段,用以表现内心的激动情绪,也是娃娃调的唱调。
西皮回龙:京剧西皮板式之一。
西皮回龙与二黄回龙不太相同,西皮回龙是附属在散板或哭头、二六、快板等句子后面的拖腔,是一种表达委婉、意犹未尽情绪的腔格,字数最多不过四、五个字。
由导板、哭头接回龙的老生戏,如《连营寨》中刘备唱西皮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随接哭头“二弟呀,三弟呀”,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孤的好兄弟”。
旦角戏如《玉堂春》中苏三唱导板“玉堂春跪至在都察院”,随接哭头“啊??”然后接唱西皮回龙“大人哪”都是同一结构。
另有由快板接回龙,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快板:“元旦节与贼个不祥兆,假装疯魔骂奸曹。
我把蓝衫来脱掉??”,其中“来脱掉”即是回龙腔。
还有由二六接回龙者,如《人面桃花》中杜宜春的二六唱段,最后两句为:“案头相伴长供养,免得它坠泥溷无下场。
”其中“无下场”三字即是西皮回龙腔。
西皮导板:京剧西皮板式之一。
西皮导板是个散板上句的变化形式,因为导板多用在一个大唱段开始的地方,感情多较激越奔放,故这个上句要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充沛。
老生导板句尾的落音多为2或3、5。
旦角导板句尾的落音为1或6等。
老生戏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的“谗臣当道谋汉朝”,《珠帘寨》中李克用唱的“昔日有个三大贤”等;旦角戏《女起解》中苏三唱的“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等;老旦戏《赤桑镇》中吴妙贞唱的“见包拯怒火满胸膛”等;净角戏《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小生戏《辕门射戟》中吕布唱的“某家今日设琼浆”等,都是西皮导板。
京剧音乐的特征与形态分析京剧音乐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的一种,其旋律优美、韵律婉转,极具美感和魅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音乐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音乐特征和形态。
本文将从声乐、伴奏及曲调等方面对京剧音乐进行特征和形态分析。
声乐特征京剧音乐的声乐特征是其最具特色的方面之一。
京剧歌唱需要演员有极高的喉音技巧,以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京剧演员使用不同的喉音来达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效果。
常见的喉音有“泛音”、“顶音”、“中音”、“底音”等。
其中,底音是京剧音乐的典型特征,是由深沉且厚实的喉音发出的低音。
底音威严有力,能够适应宏伟的气势要求,使表演更具震撼力,深受观众喜爱。
伴奏特征伴奏是京剧音乐中的另一个特征。
京剧伴奏采用传统的弦乐和打击乐器,包括二胡、琵琶、扬琴、板胡等弦乐和锣、鼓、钹等打击乐器。
京剧乐器音质纯正,能够真实地表现出京剧舞台的氛围和情感。
而京胡是京剧音乐的典型乐器之一,其音质清脆、高亢,具有非常高的表现力和辨识度。
在京剧舞台上,京胡常常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完美地搭配演员的表演。
曲调特征京剧音乐的曲调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京剧音乐中曲调相对单一,以三八拍、四四拍、六八拍为主要节奏形式,旋律婉转动听、音符简单而不失优美,常常来回重复强调情感表现。
此外,京剧音乐的唱腔也具有独特性。
唱腔旋律简单而明快,适合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而由句尾拖长的旋律则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这种拖长的唱腔能够产生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气氛营造,使观众更加容易地被表演所吸引。
结语总之,京剧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声乐、伴奏和曲调特征。
其讲究“言文一致”,通常其曲调都是配合角色所要表达的意境而演唱。
如今,京剧音乐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它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希望读者们通过本文的介绍,对京剧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传承和发扬京剧文化。
京戏梅派《贵妃醉酒》所用“四平调”浅析
谭卉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中国戏曲唱腔曲牌.存在原始丰富期的专曲专用。
动态优化期的一曲多(非照)用,完美凝固期的专曲专用——京剧梅派《贵妃醉酒》所用“四平调”
即属此.至今仍常唱、常听、常新。
但在当下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中外、古今、雅俗、汉夷(华夏少数民族)等方面的竞妍在不断白热化,因此,很有必要进一步解读京剧梅派《贵妃醉酒》所用的“四平调”,积极参与新世纪地球村里的百家争鸣,在各美其美的共存共荣中求其一席之地。
【总页数】5页(P96-100)
【作者】谭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1.2
【相关文献】
1.对梅派艺术的"京戏海唱"模式的研究——以《太真外传》与《大唐贵妃》为例[J], 吉文斌;郭祉聪
2.扇舞在梅派艺术中的运用——以《贵妃醉酒》为例 [J], 商瑜泽
3.从《贵妃醉酒》体会梅派做工戏的尺度把握 [J], 焦丽君
4.从《贵妃醉酒》体会梅派做工戏的尺度把握 [J], 焦丽君
5.梅派《贵妃醉酒》的艺术美 [J], 邱蓓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
首先,四平调的曲调特点是婉转高亢、抑扬顿挫,以及音调的变化多样。
四平调的音调多呈现强烈的高音,音调的变化非常灵活,变幻莫测,常常使人耳目一新。
同时,四平调的曲调也常常运用写实手法,能够生动地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
其次,四平调的音阶特点主要表现在律动的应用和传统的五声音阶体系上。
四平调中常常运用到律动,即在同一个音程上反复循环,形成节奏的层次感,增强音乐的韵律美。
此外,四平调使用的是传统的五声音阶体系,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使得音乐更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再次,四平调的音色特点主要表现在乐器的运用和演唱技巧上。
四平调经常运用京剧专用的乐器,如京胡、板胡、琵琶等,在表演中发挥专业乐器的独特音色效果。
此外,四平调的演唱技巧也独具一格,常常运用破嗓、颤音、花腔等技巧,在音乐中增添激情和表现力。
最后,四平调的节奏特点主要表现在拍子和休止符的运用上。
四平调常常使用3/4、2/4等节奏形式,节奏感强烈,富有活力,使得音乐更富有张力。
此外,四平调的节奏也常常在人声和乐器之间进行呼应和交互,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总结起来,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主要包括曲调的婉转高亢、音调的变化多样,音阶的运用和节奏的强烈感,以及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唱技巧的运用等方面。
这些音乐特征使得四平调成为京剧中不可或缺的剧种,展示了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杨源四平戏曲牌分析杨源四平戏曲是中国戏曲的一种,源于四平地方,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起源于清朝的四平县,被誉为清宫秘谱戏曲艺术的珍贵遗产。
杨源四平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曲调,充满了东北地区独特的风情和民俗特色。
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杨源四平戏曲也很受欢迎,有不少粉丝。
杨源四平戏曲在海外也广受欢迎,被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名片。
杨源四平戏曲的分析需要从曲调、表演形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杨源四平戏曲进行深入的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杨源四平戏曲的曲调。
杨源四平戏曲的曲调独特,由于其地域特色,一方面受到东北地方民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融合了京剧、秦腔、地方戏曲的影响。
它的音乐旋律极为清晰、欢快,高亢而富有感情。
在舞台上,演员用天籁般的嗓音唱出曲调,配以传统的北方乐器,如琵琶、二胡等,使得整个戏曲充满了悦耳的音乐美感。
我们来分析一下杨源四平戏曲的表演形式。
杨源四平戏曲的表演形式由于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它的表演形式多样、生动。
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加上传统的服饰和化妆,使得整个戏曲充满了戏剧性和趣味性。
杨源四平戏曲的表演形式也强调情感的真实和丰富,演员们在舞台上用心演绎每一个角色,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投入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杨源四平戏曲的风格。
杨源四平戏曲的风格独特、奔放。
它融合了东北地区的乡土风情和古老传统的风格,充满着浓厚的民族气息。
杨源四平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多以东北地方的风土人情为背景,讲述着地方传统和文化的故事,同时也融入了爱情、家庭、友情等人类情感,使得整个戏曲更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表演形式上,杨源四平戏曲更加强调个性化和戏剧性,使得整个戏曲富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京剧四声调值的浅析羽扇纶巾业余的京剧爱好者,常常被京剧所用的四声调值所困惑,因为同一个字,在同一个唱段中或者不同的唱段中,所用的四声调值都不尽相同。
有时候一个字甚至出现几个不同的调值,令人莫不着头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调值是标准的。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京剧所用的四声调值是怎么来的,弄清楚所用声调和普通话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首先说,京剧不是一个调系组成的,因为京剧的形成比较复杂,声调的来源也比较庞杂,故而京剧形成的初期被称之为“乱弹”,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四声体系,也就是以湖广音,京音,中州韵为四声的体系。
所以要了解京剧的四声调值,必须把以上三种音系的四声调值弄清楚,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介绍一下湖广音、京音、中州韵声调的调性、调值、调向及其特点京剧唱念的字音,由于该剧种形成过程中各种地方语音的渗入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混合型的语音体系。
其中有以武汉语音为基础的“湖广音”,有河南一带的“中州韵”,有以北京语为基础的“北京音”等等。
各种语音声调也相继引入,从而使同一个字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调值,因而在唱腔设计中,往往同一个字可设计不同旋律走向的唱腔。
京剧唱腔的丰富多彩,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字调的可以多样性,深入研究四声字调及其变化规律、规则,很有必要。
鉴于京剧唱念中主要使用的是北京音(下简称京音)、湖广音(下简称湖音)和中州韵(下简称中韵),因而我们来分别研究这三种字调的调性、调值和调向。
1、京音。
京音的字调与普通话的字调基本一致,有阴、阳、上、去四声。
下面把京音四声调值高低分成五度音来加以分析。
京音的四声调性分别为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和高降调(或称全降调)。
四声调值(可用二胡揉弦测试、识别)分别为55、35、214、51。
由于声调的高低升降往往是复合的,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移动的方式是滑动的,而不是跳跃的,如果用乐器来模拟,用钢琴等键盘乐器和笛子等乐器是不合适的,只能用胡琴、提琴等弦乐器来模拟。
音乐鉴赏京剧总结一、简介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之作。
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京剧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表演等多种元素,其音乐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京剧音乐进行鉴赏总结。
二、京剧音乐的特点京剧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以下是几个京剧音乐的特点:1.唱腔:京剧的唱腔是京剧音乐的核心,其独特的唱腔方式被称为“板腔”。
板腔以四平八稳的节奏为主,适合表达京剧的艺术风格和戏曲形态。
2.曲调:京剧的曲调多样,既有激昂豪放的曲调,也有婉转柔美的曲调。
不同的人物角色和情节发展,会使用不同的曲调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3.鼓点:鼓点是京剧音乐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鼓点可以引导演员的表演节奏和动作,增强戏剧效果。
4.器乐:京剧音乐的伴奏主要依赖于京剧团中的传统乐队,乐队主要由京剧唢呐、京剧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组成。
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为京剧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声音背景。
三、常见京剧音乐曲目以下是几首常见的京剧音乐曲目,以供鉴赏使用:1.《贵妃醉酒》:这是一首以华美唱腔、婉转曲调为特色的京剧曲目,讲述了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因寂寞而醉酒的故事。
2.《粉墨春秋》:这是一首富有悲剧色彩的京剧曲目,通过唱腔、舞蹈和表演,描绘了一个英雄人物的悲壮传奇。
3.《赵氏孤儿》:这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深情的唱腔和激烈的表演,讲述了春秋时期的一个英雄故事。
4.《霸王别姬》:这是一首以忧伤的唱腔和深情的曲调为特色的京剧曲目,讲述了项羽和虞姬的悲剧爱情故事。
四、京剧音乐的欣赏方法要欣赏京剧音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背景: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2.角色把握:角色是京剧音乐中的重要元素,了解不同角色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深入理解曲目的意义。
3.细节观察:注意观察京剧演员的表演细节,包括唱腔的变化、舞蹈动作的优雅和仪态的准确等,这些细节对理解和鉴赏京剧音乐有着重要的影响。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2020年4月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关键词:平调,京剧,分析,音乐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简介: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句式与板式特征一、包容性的唱词句式唱词的内容,是唱腔乐思的基础。
唱词的句式、四声调值、平仄押韵规律等,是唱腔乐句、旋律线的基础。
四平调的唱词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
四平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内容: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 ——句式与板式特征一、包容性的唱词句式唱词的内容, 是唱腔乐思的基础。
唱词的句式、四声调值、平仄押韵规律等, 是唱腔乐句、旋律线的基础。
四平调的唱词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
四平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 一般要求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整句式为主, 即二、二、三, 三、三、四的格律, 有时也有四、三格律或四、六, 六、四格律, 也有由此变格而出现的多于或少于七字、十字的唱词的混合句。
唱词通俗易懂, 演唱时可以加虚词和衬字, 以达到流畅顺口的效果。
(一) 整齐句。
四平调虽然以变化句为多, 但是整齐句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有七字句、八字句等。
如下例:自从别兄转家乡, 朝朝暮暮思梁郎。
(七字句) ——《柳荫记》纤云弄巧轻烟送暝, 秋光明净碧落沉沉。
(八字句) ——《太真外传》(二) 长短句。
四平调的唱词运用比较灵活, 长短句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短句源于宋元词曲, 对唱词字数的要求并不严格, 这也正是四平调与西皮、二黄等其他唱腔所不同的地方。
如下例:怕流水年华春去渺, 一样心情别样娇。
——《锁麟囊》四平调唱词富于唱段的变化, 可以表达多样的情感。
任何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唱, 这也正体现了四平调唱词句式的包容性。
(三) 变化句。
变化句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 对原有句式进行扩充、压缩、重复或加入衬字、衬句等的一种句式, 四平调中变化句式用的较多。
京剧锣鼓:四平调的开法
四平调属于二黄调性系统。
它开唱得第一个过门与二黄原板一样(生旦皆同),只是在开口后就不同了。
因此四平调的开法与二黄原板一样,常用的是扎多乙与夺头。
因为四平调一般表现较为悠闲之气氛,所以夺头以小锣为主,而这个夺头与一般的夺头略有区别,用的是平板夺头,也叫软夺头。
四平调接下句的过门可以单开(上句唱完切住)。
也可用大锣平板夺头(接搓锤或单开)。
杨晓辉,男,1949年出生,上海市人。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演奏员。
1961年考入京中国戏曲学较,1969年毕业,专业司鼓。
1969年—1971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作曲,得到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吴式锴等老师的教授。
为后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杨源四平戏曲牌分析
杨源四平戏曲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吉林省四
平市,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中期。
该剧种以唢呐为主导乐器,唱腔声调独特,具有浓厚的
地方特色。
其音乐和表演形式融合了鲜明的满族、汉族和朝鲜族民俗特点,是中国戏曲艺
术中的珍品之一。
杨源四平戏曲牌的人物形象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角色是贾老爷、赵老爷、田湘子、
王熙凤等。
这些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生动,且擅长表现人物情感内心的复杂变化,从而使
得该剧种在观众中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杨源四平戏曲牌还注重刻画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对其时代背景、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绘,体现了该剧种艺术表现的丰富多样性。
总的来说,杨源四平戏曲牌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独
特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
其在音乐、表演、语言、服装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杨源四平戏曲牌分析杨源四平戏曲牌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地方戏曲,杨源四平戏曲牌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本文将对杨源四平戏曲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历史、特点以及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
一、发展历史杨源四平戏曲牌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杨源,后传入四平地区,故得名杨源四平戏曲牌。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的东北地区文化艺术繁荣,戏曲艺术得到了充分发展。
杨源四平戏曲牌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剧、评剧、满剧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杨源四平戏曲牌已经成为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戏曲剧种之一。
二、表演特点1. 唱腔独特杨源四平戏曲牌的唱腔独特,取材广泛,包括西皮、评皮、小梆子、清曲等多种唱腔形式。
演员在表演时,能够根据剧情需要自如地切换唱腔,使整个演出更加丰富多彩。
2. 表演技巧高超杨源四平戏曲牌的表演技巧非常高超,演员在表演中能够运用各种表演技巧,包括唱、念、做、表、扬、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使得整个演出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精彩的表演形式杨源四平戏曲牌以其精彩的表演形式而著称,包括武戏、彩衣戏、摔角戏、晋式戏等多种形式,这些表演形式不仅丰富了演出内容,也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生动有趣。
三、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杨源四平戏曲牌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戏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东北地区戏曲艺术的发展,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戏曲演员和艺术家,为当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源四平戏曲牌还丰富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多样性,使得中国戏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繁荣与传承。
杨源四平戏曲牌还在国际上推广了中国戏曲文化,推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得中国戏曲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更加魅力的风采。
杨源四平戏曲牌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朵璀璨之花。
四平调名词解释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四平调。
啥是四平调呢?你就想象一下,它就像是咱中国音乐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呀!它那旋律,哎呀,可好听啦!四平调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就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音乐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它的节奏不紧不慢,恰到好处,能让人听着就感觉特别舒服,仿佛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躺在摇椅上晒太阳,那叫一个惬意!而且四平调的唱腔啊,那真是有魔力一般,能一下子就抓住你的心。
你听,那一声声婉转的吟唱,是不是像极了鸟儿在枝头欢唱?它不是那种特别高亢激昂的,也不是特别低沉哀怨的,而是处在一个刚刚好的位置,就像我们平时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呀!
四平调在很多戏曲里都有出现呢,就像是一个万能的调料,给戏曲增添了不少味道。
演员们用四平调的唱腔来演绎故事,那可真是活灵活现,让你仿佛身临其境。
咱再想想啊,要是没有四平调,那戏曲得少了多少魅力呀!它就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整个戏曲世界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你说,这四平调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让我们沉浸在那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四平调,它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呢!咱得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
不然,那多可惜呀!你们说是不是?这四平调啊,就是咱中国音乐的一大特色,咱可得好好珍惜它,让它一直绽放光彩!。
京剧声腔板式·四平调京剧声腔板式·四平调 四平调与⼆黄声腔很接近,四平调也叫平板⼆黄,它是从安徽青阳腔的滚调进⼀步发展⽽成的,在京剧传统剧⽬中除了花脸⾏当外,其他各⾏当均有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唱腔与⼆黄原板相近,兼备了西⽪⼆黄两种风格的腔调,京胡要⽤⼆黄把位伴奏。
四平调的板式不多,只有原板、慢板两种板式,⽽这两种板式的旋律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和⾏进速度上有别。
我们把中速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原板,把慢节奏的称之为四平调慢板。
四平调的唱腔和节奏的变化甚为⾃由灵活,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四平调来演唱,四平调与⼆黄声腔最⼤的不同就是上下句的落⾳⼗分随意,如,四平调唱腔的上句、下句都可以落在“2”⾳上,上句⼜可以落在“6”⾳上,下句可以落在“1”⾳上。
梅派名剧《贵妃醉酒》基调就是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与⼆黄唱腔的连接⼗分谐和。
四平调的旋律委婉缠绵,华丽多姿,适合表达多样的情感。
京剧旦⾓⾏当的各个流派,都有别具⼀格的四平调唱段。
有些剧⽬中的四平调唱腔在局部有辗转调声腔的出现,有把这种唱腔叫做反四平调的。
如《⽣死恨》中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就是⼀例,这段四平调的前两句是正格四平调唱腔,第三句的第⼀个⼩分句“可怜我”和最后⼀句“纵死黄泉”的唱腔都是运⽤了局部转调的⼿法,使旋律向下⾏进迂回,有了反调的味道。
⽽这段唱腔的绝⼤部分是正格形式的四平调唱腔。
梅兰芳先⽣在排演《太真外传》⼀剧时,才创编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四平调”唱腔。
四平调唱腔优美,腔格灵活,是喜是忧的情绪都可应⽤,因此在京剧剧⽬中,旦⾓以外的其他⾏当也有四平调唱腔。
欣赏了各个⾏当的四平调唱腔后,可以得出⼀个结论,不同⾏当的四平调唱腔旋律基本相同。
四平调的表演特点
四平调是一种古老的舞种,以肆腿踱步和团本体列舞动作为主要特点,体现出传统舞蹈及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特点。
它反映出中国传统农民的生活态度,把舞者的内心世界投射在舞台上去。
主要表演特点:
1、古典舞法:四平调表演以肆腿踱步和团本体列舞动作为主要表演特点,将舞者的技艺发挥到极致。
2、民族特色:四平调形式、结构向实用性转变,习舞者追求节奏的准确性和速度的迅速度,发挥地方特色。
3、节奏韵律:四平调重节奏,以激越、游走、挥洒、捻旋、轻灵、飘逸为主,给观众以辽阔、削瘦、轻柔、宽广的音乐感受。
4、民俗仪式:四平调背后来自中国最古老文化传统,在强调民间文化和传统仪式,赋予民俗舞蹈以活力,反映中国文化。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句式与板式特征
赵丽莹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14(0)10
【摘要】京剧主要由西皮、二黄以及四平调、南梆子、高拨子等辅助声腔构成,其中四平调又名平板二黄,吸收二黄腔的特征,旋律多级进、婉转,华彩流畅,具有二黄腔抒情深厚的特点,在京剧旦腔中成为替代皮黄腔的重要声腔。
《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锁麟囊》、《柳荫记》、等剧中都有四平调唱段。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赵丽莹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1
【相关文献】
1.论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 [J], 陈怡
2.论京剧艺术的音乐化特征 [J], 彭晓丽;
3.论京剧艺术的音乐化特征 [J], 彭晓丽
4.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下)——旋法与调式特征 [J], 赵丽莹
5.论京剧音乐与日本歌舞伎音乐的艺术特征 [J], 徐元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京剧的音乐特征【标题】浅析京剧的音乐特征【作者】黄利娟【关键词】京剧艺术音乐特征【指导老师】刘向阳【专业】音乐学【正文】一、引言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的典范,是我国的国粹。
它历史悠久,迄今已有200多年了。
京剧深受中老年人的喜爱,有些中老年人还能唱上几句,或粉墨登场。
但是大多数的青年人对京剧就比较陌生了,认为京剧是一种过时的文化,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节奏太慢了。
他们甚至觉得京剧怎么也看不懂,听不懂。
其实,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当你深入其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奥妙之处。
如今,许多外国人对京剧艺术可是痴迷不已,也赞叹不已。
说“中国的京剧真是美极了”,“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艺术”。
有的外国人还不远千里,专门来中国学习京剧,并登上京剧舞台,他们之中有青年人,也有中老年人。
京剧已经走向世界,为外国人所接受。
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我们中华民族能有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目前,京剧还处于危机中,喜欢京剧的人随着世界脚步的加快变得越来越少。
除了专业人士了解京剧、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京剧以外,更多的人只是把京剧当成是一种听不懂、看不懂的高深艺术。
自然就不会想去了解它。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京剧在世界上为我国获得很多荣誉,并且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现在,许多京剧方面的专家致力于京剧的研究和改革,希望能够使京剧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徽汉两调的融合――京剧京剧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果追根寻源,京剧同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至清光绪五年(1880年)左右为京剧的形成时期。
为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以安徽著名徽剧艺人高郎亭为台柱的徽班(演徽调的戏班)三庆班进京献艺,标志着京剧的产生。
继三庆班之后,陆续又有十几个徽班相继进京,其中实力最强的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合称“四大徽班”。
徽班进京后,广泛吸收流行在北京的京腔、秦腔及其他各剧种的长处,南北融合,花雅交织,诸腔并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
2020年4月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关键词:平调,京剧,分析,音乐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简介: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句式与板式特征一、包容性的唱词句式唱词的内容,是唱腔乐思的基础。
唱词的句式、四声调值、平仄押韵规律等,是唱腔乐句、旋律线的基础。
四平调的唱词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
四平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点分析本文内容:
京剧四平调的音乐特征(上) ——句式与板式特征
一、包容性的唱词句式
唱词的内容, 是唱腔乐思的基础。
唱词的句式、四声调值、平仄押韵规律等, 是唱腔乐句、旋律线的基础。
四平调的唱词句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不管多么复杂和不规
1
则的唱词都可以用四平调来演唱。
四平调的唱腔属于板腔体, 一般要求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整句式为主, 即二、二、三, 三、三、四的格律, 有时也有四、三格律或四、六, 六、四格律, 也有由此变格而出现的多于或少于七字、十字的唱词的混合句。
唱词通俗易懂, 演唱时可以加虚词和衬字, 以达到流畅顺口的效果。
(一) 整齐句。
四平调虽然以变化句为多, 但是整齐句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有七字句、八字句等。
如下例:
自从别兄转家乡, 朝朝暮暮思梁郎。
(七字句) ——《柳荫记》
纤云弄巧轻烟送暝, 秋光明净碧落沉沉。
(八字句) ——《太真外传》
(二) 长短句。
四平调的唱词运用比较灵活, 长短句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长短句源于宋元词曲, 对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