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的应用-军事篇共1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19
航空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和产品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述评摘要人因工程学即了解人的能力与限制,以应用于工具机器系统、工作方法和环境设计,使人能在安全舒适及合乎人性的状态下,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并提高生产力及使用者满意度的科学领域。
该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并有机地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地完善了自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形成了一门应用研究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着重阐述了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在产品设计,尤其是飞机驾驶舱显示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人因工程学实验方法显示器设计原则1 引言人因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是了解人的能力与限制,以应用于工具、机器系统、工作方法和环境设计,使人能在安全舒适及合乎人性的状态下,发挥最大工作效率,并提高生产力及使用者满意度的科学领域。
它系统地运用生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功效。
人机工程学研究设计人机系统时,侧重于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在我国,人机工程学还有一些别的称呼,常见的有: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测量学、人因学、宜人学等。
在北美,本学科一般称为人因工程学或人机工程学,前苏联称为工程心理学,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称为工效学(丁玉兰,2002)。
该学科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步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并有机地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地完善了自身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从而形成了一门应用研究范围都极为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主要从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在产品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原则两方面作出综述。
2 研究方法人因工程学的全面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其跨度可以从理解大脑的信息加工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局限,同时,人因学研究者还要懂得人的身体如何和系统发生交互作用等等。
人体工程学在军事装备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军事装备的设计对兵员的身体健康和作战效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装备的适应性和舒适性,军事科研机构和制造商们开始将人体工程学原理应用于军事装备设计中。
人体工程学通过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军事装备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优化方案。
本文将探讨人体工程学在军事装备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人体工程学在军事装备设计中的应用1. 作战服装与个人防护装备作战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是军人在战斗中所穿戴的重要装备。
人体工程学可应用于设计和优化服装的各个方面,如服装的剪裁、材质选择、功能设计等。
首先,人体工程学可帮助设计师合理确定服装的剪裁,以确保服装在穿戴过程中不会限制军人的活动能力。
例如,肩部和腋下的剪裁设计应该允许完整伸展和旋转,而不会造成束缚感。
此外,科学合理的剪裁设计还能减小服装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提高军人的机动性和战斗力。
其次,人体工程学还可以指导材质的选择。
军事服装需要具备适当的保暖性、透气性和防水性能,以适应不同作战环境的需求。
通过研究军人皮肤的呼吸和热交换机制,科学选择材质和纤维结构,能够提高服装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再次,人体工程学还可以应用于个人防护装备的设计。
例如,针对头盔的设计,可以通过控制重量、平衡性、视野范围等方面的因素,减轻军人长时间佩戴头盔的不适感,确保在战斗中不会影响视觉和听觉。
2. 武器装备和操纵系统人体工程学在武器装备和操纵系统的设计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人体动作学和人机工程学原理,可以优化武器装备的操纵方式、操作界面和人机交互设计。
可以通过调整武器装备的重心和重量分布,降低携带负荷对军人造成的压力和疲劳感。
此外,合理设计武器的握把、扳机等部位,使其符合人体手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提高操作的精准性和舒适度。
对于操纵系统的设计,人体工程学可以改善控制台的布局、按钮和开关的尺寸和位置等,以增强操作员的工作效率和减少操作误差。
人因工程学的应用人因工程学算是一门管理科学。
早前,它有个名字叫工效学、人体工学或人因学;这门学科在中国落户也有些年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觉得这门科学却仅仅停留在一个“口号”,或者说是“形式”上,并没有得到很完美地体现。
人因工程学其实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是管理科学中工业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
它研究的是人、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学科。
但是,在中国,一切涉及精神面层次的东西,怎么说呢?我想应该是六七十年代破四旧时的惯性吧,很多人会认为这纯粹是在扯淡,没事儿瞎闲着。
人因工程学因为它存在的特殊性,它侧重于研究人对环境的精神认知,侧重于研究环境施加给人的物理影响,是一个相当边缘化的学科,它的发展打破了我们对本身熟知的学科之间的界限,融合了个学科的相关理论,其综合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导致了这门学科命名的多样化,学科本身定义也不统一,边界模糊;但是无可否认,这门学科的应用范围却是相当广泛的,而且它的一些观点,是必须得到我们做工程的,特别是管理人员的重视!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了关于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如照明、噪声、微气候等环境因素、所适用设备对人的生理心理及作业效率的影响。
这样一说,很多经常工作在现场的人或许就清楚了:比如在锅炉厂房附近,噪声的影响有时候能让人有一种暴起伤人的感觉!电厂运行前有一道吹管的工序,经历过的肯定都会印象深刻,那刺耳的尖叫声能让人心烦意乱。
记得有一次,电厂吹管之后,附近农民家的母鸡不下蛋了,组织了一大帮人把电厂门给堵起来,不让工人们进厂上班,那时候,有好多人都是靠翻墙进去的,不少人没少被围观的农民踢屁股。
或许你会说,这些类似笑话的事情,怎么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呢?直接的影响或许真的没有,但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工人们的心理或者就不能说是很正常了吧?上班的时候互相调笑说某某某早上进门的时候被踢了屁股,或者某某某翻墙的时候摔了个狗吃屎……在这样的环境下,工程质量、工业安全都是得不到必要的保障的!如此一来,工程建设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这类影响或者说应该是潜在的,它存在一个未知的触发条件,一旦这种潜在衍变成现实,那将酿成多大的灾难,这是无法评估的!我听说过那些德国佬做技术指导的时候,只要知道现场作业采用的是软爬梯,他们就是死也不会上去的。
人因工程概述及应用举例-----安座宝(SAFETY BABY)在一些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里,未来的世界充斥着生硬冷漠的巨型建筑、和横行无阻的巨无霸机器人,人类成了一群柔弱渺小的蝼蚁,面对自己的造物一边作无力的挣扎,一边也对此前的技术狂热作绝望的反省。
另一方面,我们也见到近来有些厂商,尤其在计算机和家具产品领域,把“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特质来重点宣传。
如何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产品和环境的设计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涉及到人因工工程的领域。
人因工程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的工作,有趣的是,其许多原理认识之后常常显得非常浅显,而认识之前又常常难以发现或者易于忽视。
就日常的熟悉程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青少年的学习姿势和近视眼问题。
为了防止青少年写字时驼背和近视眼,人们曾设计出各种姿势纠正器具,来限制弓腰,使学生写字时保持直坐姿势。
这些器具也许会吸引家长掏腰包,但我要怀疑它们是否会得到学生的欢迎。
难题实际上在于,人的眼睛是向前长在脸上的,而不是向下长在下巴上的,而人的眼睛又倾向于对对象作正面的观察。
这样,看作业本就就要求面部向下倾斜,这时要挺直脊柱,必然导致颈部弯曲角度的加大;如果又要挺胸又要直颈,学生就只好使劲向下撇眼睛。
对此王小波在《白银时代》里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只要不是工间操时间,我们都要挺胸垂着头写稿子,那样子就像折断了颈骨悬在半空中的死尸。
长此以往,我们都要像一些拐杖了。
”所以相比之下,在作业中自然形成的适度的驼背姿势,把这个角度的扭曲交由脊柱、颈部和眼睛来共同分担,倒可能是更适合人的生理特性的姿势。
这个问题合理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让桌面具有适当的斜度,及椅座具有所谓瀑布形的前缘,总之某种姿势的自然形成,是离不开相应的桌椅设计为诱导和支持的。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
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
人因工程学查尔斯佩罗人因工程学关怀的是设备设计与操作职员的心理和心理特点是否一致的问题。
人因工程学给设计工程师建议,然则其组织内容又会局限他们的阻碍和设法主意。
这篇论文评论辩论的内容说清晰明了什么缘故部队和工业的高层人事治理不合于好的人因设计,展现了社会机构是若何爱好选择集中威望和降低那些做出不合理缺点归因的操作职员技巧要求的工艺。
我们须要摸索处于优胜状况的认知地图和心智模式的设备和体系设计,以及技巧社会的构造模式。
介绍复杂的军工体系中设备和操作工的互相感化使近期灾难在高科技体系中产生上升。
15英尺的大年夜堤下面在有原子核能量的植物里有雷同的小的数字暗码开关,周详的的部队兵器不克不及对准甚至有时不克不及开仗,如斯昂贵的周详的军用飞机专门少能飞过它们或向它们兵器开仗,船只碰撞而官员们在等待一个科技事业即能解决人和机械问题的一个防冲突雷达设置。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尚未摸索的方面—人和机械的问题,即经由过程分析这两者的组织构造内容及接洽,那确实是,其组织构造若何阻碍设备的设计,以及若何应用新的设备反响其组织构造。
设备设计者有义务采取经营者和修理人员的特点来推敲他们的设计,这才是真正的人因工程师(HFE),第二次世界大年夜战前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人是,但现在的数字或许是5000名工程师和工程心理学家。
这门学科也称为人体工程学,并在欧洲,叫人类工程学。
HFEs试图扩大年夜该范畴,设计工程师经由过程不雅察操作员和修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物学特点。
那时刻我会测验测验扩大年夜HFEs的范畴经由过程建议他们设备操作功能对社会和组织情形中的感化。
鉴于专门多恐惧的工作比如设备的设计不良难以适应人类的才能,我确保第一个义务是参加操作员的心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更为广泛的存眷那个地点供给的也专门重要,它注解,什么缘故HF建议被忽视和HFEs的组织是这么小,并建议采取方法改正这种情形。
它还认为,其组织理论能够或许受益于设备的设计和组织构造之间的关系,受到忽视的话题除了一些汗青研究。
空中交通管制中人因工程的内涵: 空管中的人为因素是航空人为因素的重要分支,它通过了解人的能力和局限,使人与系统的设计及要求相匹配,指导人与系统在要求相互矛盾时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善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Hopkin, 1995) 。
人为因素在航空运输领域研究起源于二战时期,英美等国为了提高空军飞行员基本素质,开始开展人员选拔研究;为了使设计出的飞机能够更好的被飞行员使用,设计者根据人的特性设计驾驶舱仪表和操纵系统,同时还发现了航空雷达兵在长时间的注视雷达会出现注意警觉性降低,脱漏信号的现象。
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除了对人的感知、注意、信息处理、判断决策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外,在空管人员的班组资源管理(TRM)方面, 1994年欧洲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建立和实施了TRM指南以及基于该指南的训练课程。
另外新航行系统(CNS/ATM)中的人为因素研究正在进行。
由此可以得出:空管中人为因素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定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国际民航组织指出:国际航空运输安全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且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由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空中交通事故却居高不下。
因此世界各国正努力对人为因素加以研究和改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因工程概念和模型进行研究,寻求预防和克服飞行事故产生的方法,保障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益[ 1 ] 。
2SHEL模型2. 1 SHEL概念模型SHEL模型是1972 年Edwards教授首先提出[ 2 ] , 1975年经Hawkins教授修改而成。
如图1所示。
模型由生命体、硬件、软件、环境以积木形式组成,积木(界面)间的匹配或不匹配与积木本身的特征同样重要。
不匹配可能成为人为差错的根源。
SHEL 并不是一个单词, 而是由软件( Software ) 、硬件( Hardware ) 、环境( Environ2ment) 、生命体(L iveware)的首写字母所组成。